论安史之乱的历史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安史之乱的历史影响
目录:
a:安史之乱的概述;
b:安史之乱的经济历史影响;
c安史之乱的政治历史影响:包括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外族入侵、朋党之争;
d:总结。
提要: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末年边镇守将安禄山和史思明掀起的反唐叛乱,从公元755年开始,持续了八年时间,但是这八年的安史之乱,却对唐王朝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大唐王朝在也没有了昔日的繁荣富强,成为了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关键词:
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当权,朋党之争,外族入侵,经济南移。
引言:
本论文从政治经济两大方面来论述安史之乱的历史影响。
正文: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十一月,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以诛杀奸臣杨国忠为名起兵反唐。经过长达八年的拉锯战,在大将郭子仪、李光弼等人的艰苦奋斗下,终于于公元763年成功平叛。按安史之乱虽被扑灭,但长期的战争是社会生产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开元盛世所积累的社会财富一时消耗殆尽,并且对之后的经济政治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这里首先讲安史之乱的经济历史影响。安史之乱后的经济影响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看,即对北方的影响和对南方的影响,这两部分的影响可以说是相反的。对于北方来说,安史之乱是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的破坏,黄河流域变得满目荒凉、不堪入目,尤其是战争激烈的河南一带,根据《新唐书》所言,就是“人烟断绝,千里萧条”。而此时的江南地区却因为社会相对安定,大批北方认为避战乱而迁徙到南方,人口大幅度增加,生产技术有所提高,经济水平有所发展。安史之乱后,唐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是依靠江南地区,相对应的,又促使唐政府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这个方面可以从很多史书考查得到,例如,从《新唐书——地理志》的记载可知,唐代的水利工程,前期是北方多于南方,唐后期则是南方远远多于北方,我们也可以推断水利工程的修建,促使了大量的南方地区荒地变成了肥田,粮食产量的增加,使得南方经济快速发展。水利工程也只是农业的一个方面,很多资料显示,安史之乱后,南方在纺织业、茶叶生产等方面都有快速发展的趋势。如果从商业上来看,安史之乱后,长江流域的商业已经比黄河流域的活跃,根据《中国古代史》所述,“中外富商巨贾荟萃与扬州,波斯商人在扬州经营珠宝等奢侈品,而益州物产丰富,交通发达,当地出售丝织品闻名全国,扬州与益州在这一时期发展成为了国内一流的经济都会,谚语称为“扬一益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扬州和益州经济发展程度,一点够不亚于长安和洛阳。总的来说,安史之乱使得国家地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接下来讲的是安史之乱在政治方面的历史影响,我将会分为四个部分来阐述:
第一部分就是唐王朝藩镇割据势力的加深。唐玄宗时期,为防止周边各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立节度使,赋予军事统领、财政支配等极高的权力,安史之乱后,连内地也设有节度使,且各节度使拥兵自立,不服从朝政以至于叛乱,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而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对于唐中央来说是很可怕的。安史之乱后,加强了藩镇的自主权,根据《唐朝那些新鲜事儿》所述,“有些藩镇甚至可以任意任免管辖区的官员,可以制定自己的法律,见面农民的税收,而且,藩镇管辖下的税收是比唐王朝税收要少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藩镇确实是个独立的政治机构,并且藩镇的统治者有着明显的笼络人心的做法,这是并对唐中央造成威胁。而更重要的是,藩镇拥有自己的军队,这是他们能够长期割据一方的保障,
但也成为了唐中央的离心力量。这些军队经过安史之乱后,大部分都是节度使自己创建起来的,节度使岁这些军队有绝对的领导权,另外这些将领都很有经验,士兵的军饷又丰富,军队的战斗力很强。与此相反的,唐中央经过安史之乱后,军事力量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军队都被各藩镇掌握,朝廷没有一支力量可以作战,正因为这些原因,藩镇割据的几面长期存在唐王朝的统治之下,他们就像蛀虫那样,蚕食着唐王朝这片土地,随后来几个皇帝共同努力下稍稍改变了这种情况,但也只是打击皮毛,只是起到治标不治本的作用。
第二部分就是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局面逐渐严重。宦官专权,是帝制中国皇权不断加强的结果,安史之乱时,唐玄宗听信奸臣杨国忠的调唆,强令镇守潼关的哥舒翰急派部下到长安,结果官兵中计大败引起的马崽驿兵变,兵变后,唐肃宗称帝,因宦官李辅国拥立有功,收到唐肃宗的重任,根据《中国古代史》记载,“李辅国拥立有功,尊称为“尚父”,李辅国曾对唐代宗说:“大家但内里坐,处事听老奴处置。””从这里便可以看出,李辅国的权力之大,连唐代宗都不得不忌讳。唐肃宗后,各个藩镇都以宦官担任监军之职,由此,安史之乱后,宦官成为了左右政局的强大实力。这个局面的典型事件就是“甘露之变”,甘露之变说明,宦官势力已经非常强大,根子很深,朝廷已经没有办法除掉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把持朝政,为非作歹。
根据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这两大问题,唐朝进行了著名的“永贞改革”,根据《唐朝那些新鲜事儿》所述,“革新派才去的措施是先限制其权利,在削弱其势力”,但是宦官们意识到革新派将给他们带来危害,结合旧势力大官僚共同反对革新,刚好唐顺宗患上了风疾,革新派失去了中坚力量,一场轰轰烈烈的革新运动,只进行了一百四十六天,就夭折了。而永贞改革,也可以反映出藩镇势力和宦官权力的强大。
第三部分就是安史之乱后带来的外族入侵,这个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安史之乱破坏了唐朝的大一统局面,根据《新唐书》记载,“河西、陇右军力征调入援平叛,吐蕃乘虚而入,攻占了陇右诸州,频频袭掠内地,甚至一度攻入长安。剑南西川也不断受到吐蕃和南诏联军的侵犯”。外族入侵必然会影响百姓的正常生活,农业遭到破坏,人民的基本生活无法得到保障。但是,外族入侵也有积极的的影响,中华文化与外族文化进行交融。
第四部分就是安史之乱后,政治局面腐败,与宦官专权并存的有朝臣的党派之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牛李党争”,即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官僚与以李德裕为首的官僚之间的冲突,甘露之变后,朋党之争更为激烈,根据《新唐书》所述,“每议政之际,是非蜂起凡牛党所是,李党必起而抨击;凡李党所是,牛党亦必大加攻击”,而唐文宗也曾感叹道:“去河北贼非难,去此朋党实难!”连当时的皇帝都这样感叹,可见朋党之争的问题已经非常的严重了。李、牛两党最突出的表现是政见不同,经常为一件事情在朝堂上争吵半天,例如,《唐朝那些新鲜事儿》所述的,“公元831年,吐蕃维州副使悉但谋以维州降,时任西川节度使的李德裕主张受降,而宰相牛僧孺担心开罪吐蕃赞普从而引起唐蕃不和,反对受降,而唐文宗则在这两党之间摇摆不定。其实与其说李牛两党的是政见不和,还不如说是权力之争。李党的主要人物多为李德裕任翰林学士和宰相时的同僚;牛党主要以科举为纽带结成的势力。两派都与宦官势力勾结,这场斗争促使朝廷内部更加陷入混乱和分裂,加深了唐王朝的政治危机。
在封建社会,政治统治有两大要害——宦官当权和朋党之争,这对于任何一个朝代都是不利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发生这种争斗,就是这个朝代末日到来的警告,虽然也有例外,如清朝康熙年间,明珠与索额图之间的党争被康熙妥当的解决了,但是历史上向康熙这样的帝皇又有多少个呢?
安史之乱的历史影响,还有在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内容,但我认为最主要的是经济与政治的影响,所以这里只写了政治与经济的影响。安史之乱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主要的是消极影响,正如上面所述的,给人民生活、农业、商业、政治局面都产生了沉重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