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合集下载

第6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优质课件

第6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优质课件

中原地区相继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 周五朝
南方分别存在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 南平、后蜀、南唐九个政权, 山西的北汉
唐朝藩镇割据状态的继续和发展
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加重了人民的苦难。
.
安史之乱是一场地方节度使发动的 对中央政权的叛乱, 叛乱集团代表 分裂割据的势力, 对人民来说是一 场大灾难。
.
想一想:唐朝由盛转 衰的原因是什么?
(1)唐玄宗不理政事, 沉湎酒色; (2)统治集团腐败, 宦官作乱; (3)安史之乱对唐朝的打击;等等。
.

唐玄宗后期,宦官高力士受宠,四方奏章 都要先经过高力士审阅,政事一般由高力
官 士处理,大事才送皇帝裁决。安史之乱时,

宦官李辅国开始掌握禁军。后来,宦官的 权力越来越大: 国策的制定、朝臣的任免、
权 皇帝的废立,几乎都由宦官把持。宦官专 政加深了唐后期政治的黑暗,削弱了唐朝
的统治力量,加速了唐朝的衰落。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唐朝后期, 朝中宦官专权, 腐朽贪婪。

(2)地方藩镇割据, 对百姓残酷压榨,
因 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3)土地兼并严重。
.
起止时间: 874年——884年7月 地点: 河南濮阳 领导人: 王仙芝——黄巢 口号: “天补均平大将军” 规模: 建立政权: 结果: 影响:
.
想一想:起义军提出“均平”的 口号,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均平”的口号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 强烈要求以及减免赋税的迫切愿望, 受 到广大农民的拥护。
陈胜、吴广起义;绿林起义;赤眉起义; 黄巾起义;隋末农民起义;黄巢起义等。
.
(1)经历大规模农民战争扫荡之后, 唐朝已经名存实亡。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为严重祸端,它不仅危及到国家的统一,甚至还 是迫使农民起义的重要诱因,最终将唐王朝葬 送。
一群节度使的独立: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兴亡图表
一名节度使的篡位:唐朝灭亡
你从上图能看出五代十国时期的 开国君主大致有哪一特点吗?
小结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分裂时期,五代 十国的开国君主基本上都是前朝的节度使,所以
军事方面:唐朝边防空虚,周边政权趁机 侵扰,加速边疆危机。
3
政治方面:造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 弱了中央集权,打破了唐王朝统一的局
面。
小结
安史之乱使唐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
的实力下降,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安
史之乱起于藩镇节度使权势的膨胀,更加剧了 唐后期的藩镇割据。
小结
唐后期,藩镇割据已经成为唐朝统治衰亡最
且把持民政与财赋。节度
使盘踞一方,在当时被称
为藩镇。
两个节度使的叛乱:唐朝衰落
请你把自己 所了解到的“安 史之乱”的故事 讲给大家听听?
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
皇帝荒废朝政 杨贵妃得宠 农民负担过重
发生严重灾荒 节度使权力膨胀 军队战斗力薄弱
两个节度使的叛乱:唐朝衰落
影响
2
1 经济方面:人口锐减,社会破坏严重
说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 的延续。
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


朝 衰
致命打击 黄巢起义
代 十


唐朝灭亡 后梁灭唐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唐玄宗 开元盛世
300
贞观末年
武则天 治宏5
武周末年
唐朝户数增长变化图
841
开元末年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知识点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安史之乱:唐玄宗统治后期,公元755年,边将安禄山和史思明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叛唐,安史之乱爆发。

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2.安史之乱的原因:
(1)政治腐败: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
(2)军事举措失当:各地节度使享有军权、行政权和财权,势力膨胀;
(3)社会矛盾激化。

3.黄巢起义: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战乱不断,人民赋税繁重,无法忍受,黄巢率军起义,并占长安,建立政权,给了唐朝以致命的打击。

4.唐朝灭亡:朱温于907 年建立了后梁,至此唐朝灭亡。

5.五代十国:北方黄河流域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经历了的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6.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
(1)北方政权频繁更迭,社会动荡不安;
(2)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
(3)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说课稿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说课稿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这一课题在我国历史课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它不仅是唐朝历史的一个分水岭,而且对后世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课题通过讲述安史之乱这一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认识到内忧外患对一个国家的影响,以及民族融合、政治改革的重要性。

(二)主要内容本课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安史之乱的背景:讲述唐朝时期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以及政治腐败等问题,为安史之乱的发生埋下伏笔。

2. 安史之乱的过程:介绍安禄山、史思明等叛乱势力的崛起,以及唐朝政府军的反击,重点讲述重要战役和战略转折点。

3. 安史之乱的影响: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分析安史之乱对唐朝以及后世的影响。

4. 唐朝的衰亡:讲述安史之乱后,唐朝内部的权力斗争、地方割据现象以及黄巢起义等事件,最终导致唐朝的灭亡。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安史之乱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使学生认识到安史之乱对唐朝衰亡的重要作用。

3. 引导学生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通过史料、文献等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

2. 引导学生认识到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安史之乱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

(二)难点1. 安史之乱背后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分析。

2. 唐朝衰亡过程中的历史事件梳理。

四、说教法(一)启发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导,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

针对安史之乱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我将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唐朝为何会由盛转衰?”“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场动乱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带来了哪些影响?”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精品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精品课件)

中的诗句。该诗创作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动乱时期。请
问这场动乱是(B )
A.大泽乡起义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黄巾起义
2.907年,后梁政权的建立,标志着唐朝的灭亡。 后梁的开国皇帝是( B ) A. 黄巢 B. 朱温 C. 安禄山 D. 史思明
3.城市发展见证历史变迁。下列古代城市中,
作为当时王朝的都城, 被黄巢起义军占领的
2.时间:755年-763年
3.人物:
边将:安禄山、史思明
平叛将领:郭子仪、李光弼
安禄山
郭子仪
4.路 线
《 玄 宗 幸 蜀 图 》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途中士兵拒绝前行,迫使玄宗赐杨 贵妃自缢。后来,在大将郭子仪和李光弼的努力之下,唐朝借助回纥兵平定了安 史之乱。
材料展示
材料一: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寂寞天 宝后,园庐但蒿藜…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四邻何所有,一二 老寡妻。”
忆昔
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为什么会出现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这种变化呢?
……
人教版 七年级下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 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根据课本知识,回答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
唐朝藩镇割据
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
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安史之乱与唐朝中后期的衰落

安史之乱与唐朝中后期的衰落

安史之乱与唐朝中后期的衰落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王朝之一,然而,安史之乱却成为了唐朝中后期的一大转折点,导致了其逐渐衰落的局面。

安史之乱的爆发
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一场规模宏大的叛乱,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

这场叛乱在公元755年爆发,造成了长达数十年的动荡和战乱。

安史之乱的爆发,削弱了唐朝的国力,动摇了王朝的根基。

影响唐朝中后期的衰落
安史之乱给唐朝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的冲击。

叛乱导致了大量人口的死亡和财富的破坏,使得唐朝的统治者们陷入内忧外患之中。

政府的腐败加剧,社会秩序混乱,这一系列问题使得唐朝逐渐失去了昔日的繁荣和强大。

唐朝中后期的挣扎与收拾
在安史之乱之后,唐朝虽然经历了一段困难时期,但也展现出了一定的挣扎与收拾能力。

一些善于治国的君主和官员通过改革措施,试图挽回唐朝的衰落局面。

然而,由于安史之乱带来的影响过于深远,唐朝的中后期仍然难以恢复昔日的繁荣。

安史之乱成为了唐朝中后期衰落的重要标志,这场叛乱给中国历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唐朝在安史之乱后还曾有一些兴起,但整体而言,这场叛乱加速了唐朝的式微,为后来的政治变革和局势动荡埋下了伏笔。

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的一次惨痛教训,对王朝的衰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中后期的挣扎与收拾,虽有一些努力,却无法彻底扭转局面。

安史之乱的余波持续影响着唐朝的命运,为后来的历史走向埋下了隐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共31张PPT)

相关链接 唐朝后期,宦官专
权,藩镇割据态势严重, 相互之间发动兼并战争, 统治日趋腐朽。这样的态 势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
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一 黄巢起义
(1)原因
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 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 ②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遭到 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 起义军在黄巢率领下,转战南北, 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 以致命打击。 朱温(原为起义军将领)降唐,与 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起义。
C
C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他重用宦官高力士, 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 宰相。这些人把持军政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 黑暗腐败。 材料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 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杜甫《无家别》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巧助记
五代有更替 梁唐晋汉周, 前边都有后。 十国分南北 前后蜀,南北汉。 南唐南平曾为伴。 吴越吴闽楚十国, 割据混战天下乱。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形成 北方: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南方: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 楚、闽、南汉、南平,北方的北汉
(2)实质 (3)特点
材料三:武夫悍将……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
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新唐书》 (1)材料一写出了“安史之乱”的原因,请加以概括。
唐玄宗荒废朝政;任人唯亲;宦官奸臣当道, 朝政日益腐败。
(2)除材料一所述外,“安史之乱”的爆发还有哪些原因? ①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 ②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 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 的局面;③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 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3)根据材料二,指出“安史之乱”有何历史影响? 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各种社会矛盾尖锐。 (4)材料三反映“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什么局面? 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安史之乱唐朝的内乱与衰落

安史之乱唐朝的内乱与衰落

安史之乱唐朝的内乱与衰落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王朝,但其后期却因为安史之乱而面临巨大的内乱和衰落。

本文将探讨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以及导致唐朝衰落的其他因素。

一、安史之乱的爆发安史之乱爆发于755年,是唐朝最严重的内乱之一。

此时,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位篡位者联手起兵,对抗唐朝政权。

受困于腐败和内外压力的唐朝无法有效对抗反叛势力,最终导致了叛乱的爆发。

二、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1. 人民生活的破坏:安史之乱引发了长达八年的战争,战乱导致了大量的人口死亡、家园破碎和农田荒芜,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2. 政治体制的崩溃:安史之乱使得唐朝政权陷入混乱,皇帝的威信受到了严重动摇,丞相杨国忠的背叛更是让政治权威受到了严重打击。

3. 社会经济的动荡:战乱导致了社会经济的动荡,商业活动减少,税收的收入大幅下降,国家财政陷入困境。

三、导致唐朝衰落的其他因素除安史之乱外,唐朝内部及外部的一系列因素也对唐朝的衰落起到了重要作用。

1. 腐败与官僚主义:唐朝末期,官僚主义和腐败盛行,官员贪污腐化,以权谋私,严重损害了国家的治理能力和人民的利益。

2. 内外夹击的压力:除了安史之乱,唐朝还面临来自北方的外敌威胁,如回纥、契丹等。

这些外部压力加剧了唐朝的困境。

3. 分封制度的弊端:唐朝采用了分封制度,导致地方豪强割据,中央政权的控制力减弱,加剧了国家的分裂和内乱。

4. 经济结构的倒退:唐朝后期,农业生产逐渐衰退,粮食供应紧张,而一些贵族和地主则依赖商业和土地经营,加剧了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平等。

综上所述,安史之乱是唐朝内乱和衰落的一个重要标志,其对唐朝政权、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然而,除了安史之乱外,唐朝内部腐败、外部压力、分封制度以及经济结构等一系列因素也导致了唐朝的衰落。

唐朝的内乱和衰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安史之乱唐朝的衰落

安史之乱唐朝的衰落

安史之乱唐朝的衰落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王朝之一,经历了安史之乱这一重大的政治动乱,最终导致了唐朝的衰落。

安史之乱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事件,它由许多因素共同造成。

本文将从政治、军事和社会等多个方面来探讨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揭示唐朝衰落的原因。

一、政治原因1. 李世民与杨广的皇位继承问题安史之乱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李世民和杨广之间的皇位继承问题。

李世民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而杨广是他的弟弟。

太宗驾崩后,杨广篡夺了长兄李世民的皇位,并成为唐高宗。

这导致了权力的不稳定和内部的冲突。

2. 官僚制度的腐败唐朝的官僚制度在安史之乱之前已经逐渐变得腐败。

一些官员腐败现象严重,贪污受贿,不负责任。

这使得政府无法有效管理国家事务,引发了社会的不满情绪。

二、军事原因1. 边境地区的防御薄弱安史之乱发生时,唐朝边境地区的防御薄弱。

这给了安禄山和史思明等叛军可乘之机。

他们趁机进攻边境城市,迅速占领了重要的军事要地,使得唐军势败势弊。

2. 军队的衰弱和分裂在安史之乱之前,唐朝的军队一度是整个东亚地区最强大的。

然而,由于兵员裁撤和军纪松懈等原因,唐朝军队的实力急剧下降。

此外,安史之乱爆发后,部分军队受到叛军的渗透和分化,导致军队内部的分裂和战斗能力的削弱。

三、社会原因1. 农民起义的激化唐朝后期经济衰退,农民生活极度困苦,负担繁重,不堪重负的农民开始走上反抗的道路。

这些农民起义活动不仅削弱了朝廷的实力,同时也使得唐朝内部陷入混乱。

2. 社会阶层的剧变唐朝的社会阶层出现了剧烈的变动。

原本稳定的社会秩序受到动摇,武力和暴力活动频繁发生。

这导致了社会的不安定和混乱。

综上所述,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政治问题、军事问题和社会问题密切相互关联,最终导致了唐朝的衰落。

这场历史事件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教训,提醒我们重视政治稳定、军事实力和社会发展,以避免历史的重复。

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推动国家不断发展进步。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件】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件】
杜甫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还是我!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历史剧本杀
盛世的陨落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剧本选择
安禄山 安史之乱发动者
黄巢 黄巢起义发动者
朱温 后梁建立者
剧本研读——安史之乱
我安禄山是大唐忠臣!苍天可鉴, 我一片丹心向着陛下!换来皇帝 的信任,陛下不嫌弃我卑贱的出 身,让我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 使,统领15万兵马,担负东北地 区防御重任。得此厚爱,又追念 陛下对我的知遇之恩,理应报答 陛下。杨国忠那奸佞小人,营私 舞弊,祸乱朝廷。于是我带领兵 马,奔赴长安,用尽我平庸的才 能,攘除奸凶,保护陛下!
吴越国筑堤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境内的钱塘 江一带遭到海潮侵袭。国王钱镠 组织修筑海塘堤坝,钱塘江附近 变成富庶的农业区。
统一始终是客观趋势
投票环节
谁是真凶?
安禄山 安史之乱发动者
黄巢 黄巢起义发动者
朱温 后梁建立者
故事复盘
盛世的陨落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盛世何来?
安 史 之 乱
结果:起义军虽然一度攻占了 长安,最终却被原为义军将领 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 了起义。
分析线索——黄巢起义
明朝晓至三峰路, 百万人家无一户。
黄巢起义给唐朝 破落田园但有蒿, 带来了什么? 摧残竹树皆无主。
——韦庄《秦妇吟》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五十·黄
巢传》载:线“索贼围卡陈郡三日,关
线 冲 满
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安史之乱是对唐朝统治的重大挑战,虽然唐朝后期已经存在一些内部问题,但安史之乱可以说是唐朝直接走向衰亡的事件,它的影响在唐朝统治的后期依然能够感受到。

下面我们将逐步探究安史之乱和它对唐朝的衰亡产生的影响。

安史之乱的起因唐朝是世界闻名的大唐王朝,到了唐朝的中期,其领土面积达到了历史最高峰。

唐朝的统治者兼宰相李世民开创了一个独特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的新时代,被誉为太平盛世。

但是到了唐朝中后期,唐朝面临了严重的政治腐败、经济衰败和社会动乱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被外族势力利用,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安史之乱的具体起因和过程十分复杂,但大致可归纳为五个方面:1.政治腐败。

安史之乱的爆发与唐朝政治腐败密不可分。

唐朝后期,贵族富商贪污腐败现象愈演愈烈,官员贪污腐败,群众怨声载道,社会秩序逐渐动荡,很多士兵长期未得到应有的待遇,往往需要自己出钱买兵器、买马、买盔甲,也导致了士兵的士气急剧下降。

2.经济衰败。

唐朝后期,由于外族的不断入侵和贸易不畅,唐朝的经济变得非常衰退。

人民群众生活贫苦,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各种风气异化日益严重,这给安史之乱的爆发埋下了火种。

3.宗族势力的削弱。

在唐朝的中期,经过李世民的调整和改革,官僚制逐渐形成,宗族势力得到了削弱,但到了唐朝后期,这种趋势逆转。

很多的官员都是矫傀自用、指挥不灵、消费成风的富豪,不再按照朝廷的标准办事,而是按照各自的意愿行事。

这不仅仅影响到了朝廷的权威,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军队的效能。

4.军队的混乱与分裂。

唐朝后期,军队已经变得非常庞大,且派系复杂。

安禄山和史思明一方依靠自己的军备、武器和军队优势,逐渐在唐朝境内形成了一片疆土,并且军队分布在唐朝各个地区,这为他们在唐朝境内建立勢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外族势力的介入。

唐朝后期,边境长时间处于战乱状态,加上经济衰退和食品充足的缺乏,大批异族来到唐朝境内,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动乱。

七年级下册历史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七年级下册历史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七年级下册历史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七年级下册历史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内乱,也是唐朝衰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安史之乱始于公元755年,是由安禄山发动的反唐派军队反抗唐朝的一次内乱。

安禄山是唐朝的谏臣,他的反对政策引起了唐朝宦官的强烈不满,他们组织了一支反唐派军队,与唐朝军队作战。

安禄山的反唐军队在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他们攻占了唐朝的首都长安,唐朝皇帝李隆基被迫离开长安,自立为帝,建立了“安史之乱”时期的政权。

安史之乱期间,安禄山的反唐派军队与唐朝军队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唐朝的势力被不断削弱,最终导致唐朝的衰亡。

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统治权力进一步削弱,朝廷中的宦官们也开始利用自己的权力,给唐朝带来更多的困难。

此外,唐朝也遭受了外部威胁,如契丹、吐蕃等外族势力的入侵,这也导致了唐朝最终的衰亡。

1。

安史之乱与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安史之乱与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安史之乱与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王朝之一,被誉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王朝之一。

然而,唐朝在其最辉煌的时期也遭遇了一场严重的危机,即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对唐朝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安史之乱的起因、背景、过程,以及对唐朝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安史之乱的起因与背景1. 安史之乱的起因安史之乱的起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唐朝中后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矛盾日益加剧。

一方面,政府加大对土地的征收,使得大量农民失去土地,生活困苦;另一方面,富豪地主通过抢劫、掠夺、逃税等手段获取财富,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

这种社会矛盾为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

其次,唐朝外患频仍,大量边疆军队被调往四方,导致内地军队空虚。

而安禄山、史思明等军事统帅的不满与野心被唐朝政府忽视,并且得到了一定的权力。

这为安史之乱的爆发提供了契机。

2. 安史之乱的背景安史之乱发生在公元755年至763年,主要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等反叛军首领以及他们所领导的军队所发动的叛乱。

安禄山、史思明等人在唐玄宗统治时期担任重要军事职务,对唐朝朝廷日益不满,同时积蓄了足够的势力和兵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叛乱爆发成为了必然。

二、安史之乱的过程1. 叛乱爆发公元755年,安禄山等人率领反叛军进攻唐朝首都长安,唐玄宗被迫逃亡。

叛乱军迅速占领了大片土地,局势一度对唐朝不利。

2. 各地战事安史之乱后期,叛乱军分成两路进攻,一路由安禄山率领攻入长安,另一路由史思明率领攻入洛阳。

唐军采取了积极的抵抗措施,与叛乱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3. 唐朝恢复公元763年,唐朝成功平定了安史之乱,收复了失地。

朝廷派遣王叔文、李光弼等将领进行剿灭叛军的行动,最终顺利恢复了政权。

三、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1. 政治影响安史之乱后,唐朝政府的信任度受到了极大的损害,朝政混乱,权臣专权现象严重,贞观之治的局面已经无法恢复。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唐朝,这个曾经辉煌无比的帝国,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逐渐黯淡,走向了衰亡的道路。

安史之乱,这场持续了八年之久的战乱,给唐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其影响深远,不仅改变了唐朝的政治格局,也对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安史之乱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

在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日益腐败。

唐玄宗本人沉迷于享乐,对朝政的关注逐渐减少。

他宠爱杨贵妃,重用杨国忠等奸臣,导致政治黑暗,官员贪污腐败现象严重。

同时,唐朝的均田制遭到破坏,土地兼并日益加剧,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沦为流民。

而府兵制的瓦解,使得募兵制兴起,边镇节度使掌握了大量的军队,形成了拥兵自重的局面。

安禄山和史思明这两位叛乱的主角,都是唐朝的边镇将领。

安禄山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手握重兵,势力庞大。

他们看到了唐朝内部的虚弱,于是趁机起兵叛乱。

公元 755 年,安禄山以“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率领十五万大军南下,迅速席卷河北、河南等地。

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战乱使得人口大量减少,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农田荒芜,粮食短缺,物价飞涨,百姓生活困苦不堪。

许多城市和村庄在战乱中被摧毁,商业活动停滞不前。

曾经繁华的长安和洛阳,也变得满目疮痍。

在政治方面,安史之乱打破了唐朝的政治平衡。

唐朝为了平息叛乱,不得不借助于地方节度使的力量,导致地方势力逐渐坐大,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这些藩镇拥兵自重,不听朝廷号令,互相攻伐,使得唐朝中央政府的权威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安史之乱还对唐朝的文化产生了影响。

战乱使得文人学士四处逃亡,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受到阻碍。

许多珍贵的文化典籍在战乱中散失,文化艺术的发展也受到了抑制。

唐朝在安史之乱后虽然努力恢复,但始终未能恢复到往日的辉煌。

唐肃宗和唐代宗时期,虽然相继平定了安史之乱,但藩镇割据的问题依然存在。

唐德宗时期,试图削藩,但由于措施不当,引发了“四镇之乱”和“泾原兵变”,使得局势更加混乱。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落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落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落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被认为是一个辉煌的时代,但却因为一场名为安史之乱的叛乱而蒙上了一层阴影。

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内乱,给这个本已辉煌的朝代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安史之乱的背景
安史之乱发生于公元755年至763年,由安禄山和史思明领导的叛乱
军发动。

这场叛乱在当时的中国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动荡,给唐朝政权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安史之乱的爆发,除了叛乱军的势力膨胀外,还与唐朝内部的腐败、统治不力等因素密不可分。

叛乱的影响
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在这场叛乱中,不仅有大量的人员伤亡,还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和经济崩溃。

唐朝政权受到了严重的削弱,国力大幅下降,这也被认为是唐朝逐渐衰落的导火索之一。

唐朝的衰落
安史之乱虽然在763年平息,但对唐朝政权的打击却是深远的。

唐朝在此后的几十年间,经历了一系列的动荡和内乱,政治腐败日益严重,社会秩序逐渐崩溃,最终导致了唐朝的衰落与灭亡。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事件,它不仅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对唐朝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朝的衰落虽然有多重原因,但安
史之乱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强大的王朝也有可能因为内乱而迅速走向衰亡。

唐朝的衰落并非单一原因所致,安史之乱作为其中重要的事件之一,加速了唐朝的覆灭。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政治稳定和善治是一个朝代长久发展的关键。

七下5-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

七下5-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

B 的最严重后果是什么( )
A.影响中央财政收入 B.危害国家的统一局面
C.形成五代十国
D.使得中央政令无法实行
3. ……安禄山每次入宫,都是先拜贵妃,再拜皇帝。
皇帝不解,问他何故,安禄山恭恭敬敬地说:“我
们胡人的习俗,都是先拜母亲,后拜父亲。”皇帝
释然,对安禄山的憨厚和朴实添了几分好感。这位
D 皇帝是( )
第四,亲近贤达之人,远离不肖者。……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的灭亡
1、背景: 唐朝后期,统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赋役繁重、连年灾荒,人民生活困苦。
2、经过(略): 3、影响:给唐统治以沉重打击。 4、结果:朱温叛变,起义失败。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后梁帝国 后唐帝国 后晋帝国 后汉帝国 后周帝国
朱温 李存勖 石敬瑭 刘知远 郭威
貌不惊人的安禄山
一、安史之乱
1、原因
a. 朝政腐败 b. 社会矛盾尖锐 c.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内重外轻局面
2、时间: 755年
3、人物: 安禄山 史思明
4、影响: 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的灭亡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A 4.领导安史之乱的主要人物是( )
A.安禄山
B.宇文化及
C.朱温
D.姚崇
以史为鉴:
今天的中国政府存在着腐败问题,结合唐玄宗的 前半生和后半生的不同作为,导致不同的结果, 谈谈对你有何启示?
第一,在取得成就时,我们要保持戒骄戒 躁的恭谨态度。 第二,艰苦朴素的作风不能丢。 第三,人生应该始终如一地坚守自己的信 念。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乱与唐朝衰亡课件共24张ppt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乱与唐朝衰亡课件共24张ppt

安史之乱
1.安史之乱的背景 • 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内轻外重之势。 • 中央: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黑暗腐败。
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 朝政日益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 疆形势也日益紧张。各地的节度使(原为军事统领,后成 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逐渐集军权、行政权与财权于一身 ,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 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 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 势力。
周世宗改革
后周的第二个皇帝周世宗,具有宏大志向,即 位后大力扭转混乱局面,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政 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修订法律;经 济上注重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军 事上整编中央禁军,削弱地方兵权。他率军南征北 战,决心统一全国,但身患急病,39岁就去世了。 周世宗的改革使后周强大起来,为此后北宋的统一 打下基础。
2.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实质:唐朝藩镇割据的继续与发展; 消极影响:社会遭到严重破坏,加重人民苦难。 恢复发展:南方相对安定,南方经济得到发展。 统一的曙光:五代后期后周世宗改革,势力逐渐变强, 为北宋的统一奠定基础。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画面描绘了南塘高官韩熙载开宴行乐、众人静听 琵琶的情景
知识拓展
高力士
在唐玄宗(大唐王朝的第六位皇帝)统治期间, 其地位达到顶点
宦官专权 第二阶段 掌握禁军
皇帝老儿,咱俩 到底谁听谁的, 嗯?!
大家都内里坐, 外事全凭老奴 处置
李辅国安史之乱,唐
玄宗逃往蜀地。李辅国劝 说太子李亨(肃宗)在 灵武即位,所以深得肃 宗信任。当时宰相与百 官除日常朝见外,奏事 必须经由辅国才能面见 皇帝。
相关史事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25张PPT)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25张PPT)
第5 课
安史之乱 与唐朝衰亡
一、 安史之乱 1.探寻安史之乱原因
崇尚节俭
盛 姚崇、宋璟等贤臣 励精图治
之 原
开元盛世
整顿吏治 裁撤冗员
天宝
713年
741 742
755756年
唐玄宗 衰 (685-762) 之

《长恨歌》白居易(节选)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读课文,说说唐玄宗开元末年重用了哪些人?
说明唐玄宗 的用人标准 发生了什么 宠幸杨贵妃 宦官高力士 口蜜腹剑李林甫 外戚杨国忠 变化?
①唐玄宗统治后期,沉于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 败。(根本原因)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②社会矛盾尖锐
读图和材料,说说唐朝军事布防上存在哪些问题?
方城县,从天宝时的万余户,骤降至二百户以下。政府 却把税赋强加于犹在户籍上的农民。
2.阶级矛盾尖锐,各地 农民起义频发。
材料3: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
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天子
顾力不能制。 ——《新唐书·卷五十》
3.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一、 安史之乱
1.探寻安史之乱原因
一、 安史之乱
2.读图,说说叛军的进军路线?
(1)755年,安禄山和部下史思 明发动叛乱,“安史之乱”爆发。
范阳 洛阳
潼关
直扑 长安
756占领长安
(2)756年,玄宗入川,马嵬驿 之变。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 先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 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太子李亨北上灵武, 被拥立为帝唐肃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学习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
五代十国的局面。

二、重点难点: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三、教学方法
问题提示与自学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导言导入
一、安史之乱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安史之乱爆发的背景、时间、影响。

1.背景: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边将安禄山一身兼
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2.爆发: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3.影响:对社会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黄巢起义的背景、过程、结果。

1.原因:
(1)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

(2)人民服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

2.过程
黄巢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
的打击。

3.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含义: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
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2.实质: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3、影响: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四、小结:唐朝曾经鼎盛一时,但到了唐玄宗时期,他为富庶繁荣所陶醉,骄奢之心日益增长,早期的勤政纳谏作风逐渐退化,晚节不保,用人不当,直接导致了唐朝政局由盛而衰的
转折变化。

作业:写本课知识点
反思:1、在课堂上遇到突发问题的时候,不要一味打断、扑灭学生的参与热情,否则没人
再举手,没人再想说。

思想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师生交流、思维碰撞的过程。

解决学生突发
问题的办法贵在教师的引导,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方式,加强对相似概念的分析、比较、鉴别,
并通过提供材料和途径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体会自我搜集材料,认识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在历史课上的积极性。

2、教师一定要在课下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的时候不但要备课本,备学生,还要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哪些问题有可能给学生带来困扰,哪些问题有更大的空间进行发挥。

在学生对某一问题有疑问或者偏见的时候适当的补充相关知识并提出延伸性问题引发深入思考。

3、在布置给学生准备搜集材料的同时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以免认识问题过于单一,另外当学生作好展示后,教师要努力整理成体系的东西,并可就此提出更深入的问题看学生明白了多少,特别是思考问题的方法,唯有如此,师生才能共同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