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1.民政福利事业的改革

(1)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①社会福利改革的指导思想

我国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指导思想是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供养方式上坚持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社会福利机构为补充的发展方向,探索出一条国家倡导资助、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兴办社会福利事业的新路子,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福利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②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总体目标

a.投资主体多元化

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采取国家、集体和个人等多渠道投资方式,形成社会福利机构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格局。

b.服务对象公众化

社会福利机构除确保国家供养的特困群体的需求外,还要面向全社会老年人、残疾人,拓展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范围和覆盖面,并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情况,实行有偿、减免或无偿等多种服务。

c.服务方式多样化

社会福利机构和社区除集中养老、助残外,应发挥多种服务功能,为家庭和个人提供支持。

d.服务队伍专业化。

(2)社会福利机构改革

①社会福利机构改革的要求

a.国家将社会福利机构及床位数作为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基本建设计划中统筹安排社会福利设施建;

b.各地在制定城市居住区规划时,无论是新区建设还是旧区改造,都应按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建设部发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将社会福利设施特别是老年人服务设施纳入公共设施进行统一规划;

c.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处理好社会福利工作中政府职能和社会化的关系,抓紧制定社会福利事业的有关法规,研究制定社会福利机构分类管理的政策措施,使社会福利事业的建设与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d.要按照产业化的发展方向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机制。

②国家的扶持和优惠政策

a.社会福利机构的建设用地,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采用划拨方式供地的,要划拨供地;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采用有偿方式供地的,在地价上要适当给予优惠;属出让土地的,土地出让金收取标准应适当降低。

b.对社会福利机构及其提供的福利性服务和兴办的第三产业,安置残疾人的福利企业,以及单位和个人捐赠支持社会福利事业的,国家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按照现行国家税法规定

执行;

c.对获得民政部门批准设置的社会福利机构按规定到有关部门办理法人注册登记时,有关部门应优先办理;对未获得民政部门批准而设置的社会福利机构,有关部门不应办理法人注册登记手续;

d.对社会福利机构的用电按当地最优惠价格收费,用水按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收费;对社会福利机构使用电话等电信业务给予优惠和优先照顾;

e.对社会福利机构中收养的(包括社会福利机构在社区和居民家庭中分散寄养的)就读于小学、初中的孤儿,要按有关规定免收杂费、书本费;对被高中(职业高中)、技校、中专、高等学校录取的孤儿,要免收学费、住宿费;

f.对各类社会福利机构中具有劳动能力的成年孤残人员,应积极采取措施,优先推荐就业,免费给予上岗前的培训。

(3)社会福利企业的改革

我国社会福利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

①在政府的主导下,形成了依靠社会力量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办福利企业的新格局。

②改革管理体制,实现政企分离,健全了宏观管理规范。

③转换社会福利企业的经营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大力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使企业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④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了国家对社会福利企业的扶持保护政策。

(4)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试点

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组织等用人单位,依法按照一定比例招收残疾人就业。

①1990年我国制定了《残疾人保障法》,该法第30条明文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经济组织应当按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选择适当的工种和岗位。”为我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制度的实施奠定了法律基础。

②1991年12月29日国务院批转《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纲要》提出“八五”期间,“地方政府要进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推广,这项改革对转变我国残疾人就业模式是有其战略意义的。

③1992年5月,国家计委、劳动部、民政部、中国残联发出《关于在部分城市开展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和按比例就业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上海、广州、青岛、沈阳、大连、武汉、九江、无锡等大中城市开展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和按比例就业试点。

④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试点工作进一步扩大,到90年代末,这项工作已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全面推开。

2.职工福利和住房制度的改革

(1)职工福利改革的重点

①改变企事业单位办社会的现象,创造条件使单位的福利服务职能逐步转归社会。

②与改革职工的收入分配制度相结合,建立规范的职业津贴制度。

③根据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原则,重构职工福利体系。

(2)福利住房制度改革

①住房制度改革的具体目标

在全国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积极推进租金改革,稳步出售公有住房,大力发展房地产交易市场和社会化的房屋维修、管理市场,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初步建立起新的城镇住房制度,使城镇居民住房达到小康水平。

②具体的实施办法

a.全面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

1999年4月国务院在各地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基础上颁布《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统一规范全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

b.积极推进租金改革

要在职工家庭合理住房支出范围内加大租金改革力度,住房租金原则应按成本租金或市场租金计租。

c.稳步出售公有住房

城镇公有住房,除市(县)以上人民政府认为不宜出售的之外,均可向城镇职工出售。职工购买住房以自愿为原则,新建公有住房和腾空的旧房实行先售后租,并优先出售给住房困难户。

d.加快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建设

各地人民政府要十分重视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建设,加快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经批准原则上采取行政划拨方式供应,对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在计划、规划、拆迁、税费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

3.社区服务的兴起与发展

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倡导和扶持下,为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增进社区公共福利,以基层社区为主体,以社区成员的自助一互助为基础,动员各种社区资源,开展的具有福利性质的社会服务。

(1)社区服务在我国的发展历史

①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是社区服务发展的第一阶段——政府倡导阶段。

1987年,民政部主持召开大连市民政工作现场座谈会,首次提出了社区服务的概念,开始倡导社区服务。

1987年9月,国家民政部在武汉召开了“全国社区服务工作座谈会”,这是社区服务工作的第一次全国性专题会议,标志着社区服务进入实质性起步阶段。

②从90年代初到90年代末,是我国社区服务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普及发展阶段。

a.1993年8月,民政部、国家计委等14个部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这是第一个全国性指导和规范社区服务发展的文件;

b.1994年底,民政部在上海召开了全国社区服务经验交流会,强调社区服务必须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

c.民政部于1995年制定颁布了《社区服务示范城区标准》,在全国开展创建社区服务示范城区的活动。并于1998年,命名了南京玄武区等44个城区为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为社区服务在全国的普及与提高,树立了规范性的指导和示范性的样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