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族经济学科的几点思考(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民族经济学科的几点思考
一、民族经济学概述
(一)学科产生的背景与成就
我国的民族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我国是多民族国家,而且各民族的发展极不平衡,因此,把民族和经济学相结合研究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在我国步入工业化和现代化社会之后,民族的发展问题关系到全国发展的整体格局,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整体战略的实施大举。在新世纪,我国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行新型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发展是农村和新型工业化的主要攻坚环节。
我国的民族经济研究经历了前期混沌、萌芽到正式创立及至发展。建国前,由于西方人类学的引进,一批海外归国的民族学家注重农村经济和乡土研究,涉猎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组群的经济发展,但是,他们虽然以西方人类学的研究范式结合自己的田野调查进行研究,但是没有形成独立的经济学研究传统和范式,还是局限于人类学的理论方法和思维。建国初,因为建立了民族—国家的一元政治意识、主义局限,人类学被作为西方资产阶级理论被批判,民族学局限于民族历史和民族志的研究,但是,当时的民族学家在建国后的民族识别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对少数民族经济现状的经验认识,而且,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一直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和民族平等。民族经济处在理论的摸索阶段。文革期间,国家政治生活被打乱,民族经济发展被破坏,民族经济理论研究也难以为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思想解放,施正一先生响应时代到需求深入到少数民族经济研究领域中,创造了民族经济学科。被誉为立足中国本土的中国经济学。而且,学科逐渐发展,取得了理论建设和实践的巨大成就,比如80年代,民族经济学人早就提出了西部大开发,90年代提出西部地区赶超发展战略。同时,在地区经济发展和微观经济实践中积极吸取其他学科的成就,紧跟社会时代的要求,完善学科体系。
民族经济学研究者在教育教学、教材出版方面也作出了巨大的成就,出版了一系列教材。在过去的20 多年里, 民族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已取得显著进展(施正一, 2001 ; 龙远蔚, 1998) , 全国已有为数不少的学者专门从事民族经济理论研究, 发表了大量民族经济学方面的学术论著。特别
是施正一教授发表的多部具有重大影响的民族经济学专著(施正一, 1987 ; 1993 ; 1997 ; 2001) , 以及陈庆德(1994) 、李竹青和那日(1998) 、黄万纶和李文潮(1998) 等学者的著作, 均从不同角度对民族经济学的基础理论问题和应用性、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为民族经济学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此外,还有一批青年学者也深入到民族经济的各个领域,各个民族,采用颇有创新的研究方法发展民族经济学理论,为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如罗莉老师对西藏经济的研究,黄健英老师对民族贸易的研究等等。
同时,民族经济发展20年来,也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自中央民族大学1982年首次招收民族经济学硕士以来,中央民族大学先后招收硕士研究生、博士生和博士后,人才遍布各级党政机关,民族地区高校,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各兄弟民族院校也先后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中间设立民族经济学专业,形成了一个结构和数量质量搭配合理的人才队伍。
(二)研究对象与概念区分
民族经济学在发展中也存在着很多的发展困境和制约,首先就是学科发展的困境。在研究对象上,民族经济学因为涉及到民族经济、少数民族经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这三个最基本的概念从而难以明确的界定该学科的概念。施正一先生认为: “民族经济学就其研究范围来说,可以划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个方面:从广义上来说,它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研究世界上各个民族或民族国家的经济问题。从狭义上来说,它是研究多民族国家中的少数民族经济问题,在我国则是研究除汉族以外的各个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问题。”笔者另列举几个有代表性的概念
1、认为民族经济是“研究一般经济规律与民族发展条件共同作用下社会经济生活的民族特色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运动形式, 研究这一过程的经济行为、经济制度、结构变迁; 研究这一具体过程与一般经济过程的联系与区别; 研究经济发展和民族现代化过程的趋势特征; 研究民族利益的实现方式,民族团结的经济基础。”
2、从经济学与其他学科关系“民族经济学是经济人类学与发展经济学联姻的直接产物,”其“研
究对象与重点将聚焦于工业化后发展民族的经济发展问题”。
3 从马克思主义方法来说。“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我国少数民族经济结构兼及上层建筑对经济结构的作用, 它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来揭示我国少
数民族经济结构及其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4. “民族经济学就是研究多民族国家内民族集团与单个民族的经济生活及居住区域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及其一般规律的一门科学。
笔者认为,民族经济学的定义划分主要是受如下难题的困扰,第一是对民族这个概念本身的界定,我国的民族学科主要来自于西方的人类学,西方只有人类学和种群学,而没有民族学之称,所以,我们在概念上如何界定部落、种群、民族、国家,可以在定义的内涵指向上为民族经济奠定研究范围。第二是对少数民族、汉族、国家层面的民族共同体,以及单一民族或多民族居住的民族地区的划分,这样可以在理论的界定方法上,避免陷入混乱和标准模糊的困境;第三就是民族学和经济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理论的取舍和融合的问题。民族是一个文化和地域共同体,涉及到文化、政治、经济、心理、宗教、地理等多学科。所以,民族经济的学科地位和学科独立性很明显的摆在每一位民族经济学人的面前。
(三)民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与地位
探讨民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尊重学科创立的客观背景,二是正视学科研究历史,三是有利于学科未来发展。
民族经济学创设之初,曾被列入经济学的第27个分支学科。后来,在一次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会议上,对学科分类进行了调整,把民族经济学归入民族学的分支学科,并一直沿用至今。不过1999 年3 月出版的《中国图书分类法》(第四版) 把“民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分支学科专设类目,说明了民族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经历了20 年多来的发展逐渐成熟。然而,民族经济学的民族学学科性质并没有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如民族经济学的创始人施正一先生在《民族经济学教程》一书中指出:“如果说,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必须抽象掉具体民族特点的经济学的话,那么民族经济学则是一门穿着‘民族服装’的经济学。民族经济学自它产生的那天起,就注定了它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