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安全与稳定的预警机制研究论文草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安全与稳定的预警机制研究

摘要:社会安全与稳定的预警机制研究,是帮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结构转型和体制转轨同步启动的社会转型期,大量影响社会安全与稳定的因素相互交织,使处于转型关键时期的我国进入了社会矛盾与危机的多发期和易发期。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安全与稳定社会生活的要求也日益迫切。提高预警能力,完善预警机制,可以有效防止或减少危害社会安全与稳定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社会安全;影响因素;预警机制

社会安全,是由于共同物质条件而互相联系起来的人的安全和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如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和谐统一,良性运行;而社会安全又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动荡不安的社会没有稳定可言。社会又是人类与自然、人类自身矛盾的统一体。矛盾的激荡与积累,都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状态,社会的秩序运转,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如何维护人们正常的生活状态,保持社会的稳定,一直都是我们努力不懈的问题。找准影响社会安全与稳定的关键因素,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分析,寻找有力的解决对策,进行全面和准确的预警,建立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机制,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我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各领域都显示出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但与此同时,依然存在着一些影响社会安全和稳定的因素。

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它们构成了社会是否能够实现稳定的关键点:

1.经济发展因素。经济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稳定局面下,其实内含着种种不稳定因素。一旦人们对现在改革的目标或曾经预期的改革的效果发生信任危机时,一些并不严重的突发事件就有可能引发社会动荡,消蚀社会稳定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其前景始终是社会稳定的最重要基石。没有了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就没有社会的稳定。

2. 就业与失业因素。目前,我国的就业与失业问题总体上说应该是比较严重的,其发展的潜在趋势也是不容乐观,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就在于波及面大。随着企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会不断产生劳动力流动的要求,失业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劳动力市场将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与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它与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如果长期的不到解决,将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存状态。这已经构成对我国今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尖锐挑战。

3.腐败因素。在社会转型与体制转轨同时进行的过程中,公共权利的非公共使用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体制进入到全面转轨期,腐败现象特别是权利腐败现象不断滋生蔓延,并在一些部门和地区还相当严重。公共权利本身就是一种稀缺资源,得到这种资源的人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利用这种资源为个人或小团体谋取私利,从而严重侵犯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由于在转型过程中社会力量不断发育壮大,一旦政治的腐败超出社会力量容忍的界限,它将自组织起来与政府进行谈判、斗争。尽管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反腐倡廉的力度,也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依法惩处,但不可否认的是腐败问题依然是摆在我们党和国家面前异常严峻的政治问题。

4.贫富差距因素。我国属于世界上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并且贫富差距还在不断恶化,这已严重威胁了我国的社会安全与稳定,成为我国目前头号的社会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合理的分配秩序。在资源的分配过程中,社会存在着严重的不公问题,尤其在初次分配领域,分配秩序相当混乱。特别是权钱交易、贪污腐败和各种非法致富行为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使人民群众产生了严重的不公平感,导致社会积怨加深,严重时可能会演变成为社会动荡的导火索。当出现突发性群体事件时,这种积怨可能会演变成为“燎原之势”,极大地危害社会安全与稳定。过大的收入差距以及分配过程中的不公已经对社会生活构成了严重影响。目前各种群体性事件、经济犯罪、刑事犯罪问题都很突出,收入差距及有关分配矛盾无疑是最重要诱因之一。

5.群体性事件因素。群体性突发事件,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群体为了共同的利益或需要,在不确定诱因和不确定时间中,突然引发的公开干扰社会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乃至可能危及社会稳定的集群行为。在世界各国,无论是何种国体和政体,群体性突发事件都是一种危害社会稳定的社会问题。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频率及参加的人数和规模都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其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弱势群体保护等问题。在一些地方的群体性事件中,弱势群体采取非理性的方式来表达利益诉求的事件增多,规模扩大,这很好地说明了弱势群体保护问题的重要性。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也是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多发期,对群体性突发事件进行预警预控,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如何提高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本领,依法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是当前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严峻而紧迫的重大任务。

6.重大灾害、公共事件因素。突发公共事件可划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4大类。其中自然灾害包括洪涝、干旱、地震、泥石流、海啸、台风、暴雨天气和森林火灾。事故灾难包括危险化学品事故、交通运营突发事故、道路突发事故、桥梁突发事故、火灾、建筑施工事故、地下管线事故、燃气事故、电力事故等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等事故。公共卫生事件包括SARS等重大急性传染病暴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发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特大动植物疫情,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危害,还有核与辐射引起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则包括影响校园安全稳定事件、重大群体上访事件、公共场所滋事事件等重特大群体性事件,重大恐怖事件、刑事案件和金融突发事件等。这些事件的发生,影响的人们的生产生活,如果不能及时应对处理,将对局部的社会安全与稳定造成重大的影响。

7.信仰与信心因素。共同价值取向是维系社会秩序的内在力量。但目前我国社会出现了一种信仰和信心危机,社会风气遭到严重破坏。这都是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快速转型的背景下出现的。若得不到有效解决,必然导致社会积怨加深,引起局部社会不稳定,进而危及社会安全。这是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采取多种措施认真加以解决的重大问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良好的预警机制能够将危机消灭在萌芽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进入高风险时期,各类社会性事件发生频率及规模都有所增加,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对社会正常的经济、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都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将政府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工作的重点放到“预防”上来,这就要求必须把“预警”放在首位,不断发展和完善预警机制,提高预警能力,以有效防止或减少危害社会安全与稳定事件的发生。由于受经济体制、国家政策、社会发展进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社会安全稳定防范管理及预警机制的建设目前存在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防范管理的管理观念

由于缺乏现代管理理念,地方政府在公共安全防范管理中也暴露出管理手段过于单一、缺少科学的分工合作甚至是野蛮执法等问题。在对公共领域的防范管理中,主要依靠公安、城管等行政、法律手段,管理方式简单粗暴;过多依赖罚款、警告等行政强制力量,缺乏人性化管理;难以充分调动非政府组织、企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共领域管理的积极性;缺乏法律、纪律、道德、规章制度等社会治理方式的整合。长期以来,政府在公共安全的防范管理方面,主要立足于社会常态下对公共领域的“治”,防范措施的落实带有随机性,缺少科学的预警体系和预警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