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的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的读后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互联网事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壮大,“微博”更成了2012的流行词,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这样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根据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的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最新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回顾中国网络媒介的发展历程,彭兰的《中国网络媒介的第一个十年》对中国网络媒体起步这十年的历史进行系统的回顾与梳理,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对于网络媒体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读了这本书让我了解到早期中国网络媒体历经十年风雨,逐渐成长壮大,不断变革的历程,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充满着荆棘,然而现当代网络媒体在网络传播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这本书是全面的介绍了网络媒体在中国从诞生到发展再到现在的详细的历史进程的第一部专著。在当时,绝大部分学者侧重于理论与业务的探究,对网络媒体发展的史实记录、梳理及系统研究不足的情况下,彭兰以其为研究对象,对中国的网络媒体的发生、发展的第一个十年首次进行了全程式、全景式的记录,以网络媒体的发展阶段、网络媒体事业的基本格局、网络媒体新闻业务、网络媒体经营以及网络舆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多个角度进行描述,并且进行全面、深入、开拓性的研究,观点客观、平实,材料生动、有趣,又有理论深度,填补了中国网络媒体宏观发展史研究方面的空白。对于当代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和网络新闻传播的研究工作,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启迪意义。
本书一共分为十一章,前五章为中国网络媒体第一个十年的发展阶段,作者在积累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根据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水平和网络媒体发展规模和社会影响将我国网络媒体的发展阶段科学地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94-1995年),投石问路中国网络媒体萌芽;第二阶段:(1996--1998),摸着石头过河中国网络媒体探索未来之路;第三阶段:(1999-2000年),热火朝天中国网络媒体大跃进;第四阶段:(2001-2002年),风起云涌中国网络媒体继续壮大;第五阶段:(2003年)天时地利人和中国网络媒体实现跨越。作者用历史
的、联系的眼光,去看待网络媒体中发生的变化,对这一个历史时期进行了具有科学依据的阶段划分,并对这几个阶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同时挖掘了不少新的史实,并以章节的形式在书中体现出来,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基础和有据可依的书籍资料。
第六、七、八章作者对中国网络媒体事业格局的初成、发展以及网络媒体的经营做了全面的总结与研究。经过十年的磨砺,中国网络媒体事业格局形成,各大媒体新闻网站纷纷出现,并受到国务院新闻办的认可,政府的政策法规的支持与保障,为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搭建了舞台,网民队伍的逐渐壮大也成为网络媒体的参与者与建设者。
在网络新闻持续发展中,作者提出作为一种新兴的新闻媒体,网络新闻同时在主流化与边缘化的双重轨道上运行,这是现代传媒事业发站内在矛盾的一个缩影,在这场革新的过程中,作者讲网络新闻观念做了科学的阐述,并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定时-及时-实时-全时:网络新闻时间观的发展,层次化、网络化:网络新闻组织方式的发展,循环化、多通道:网络新闻发布和利用方式的发展,单媒体-多媒体:网络新闻手段的发展,粘贴-加工-组织-解读:网络新闻编辑观的发展,单向-互动-共动:网络新闻受众观的变化。同时在网络新闻的发展模式上作者也做出了思考与探究,并将这些模式基于一下几个问题的思考:文摘抑是原创?利用抑或融合?联合抑或独立?列举了各大网站对采取这些模式的做法,以新浪网、千龙网、人民网等网站为例据。对于不同模式的思考,不仅对网络新闻的未来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同时也为传统媒体的新闻发展提供有益启发,网络新闻的发展也推动了各个媒体的相互融合。
第九章,作者将其总结为网络媒体干预现实生活,网络舆论力量的影响,作者在发表自己的理论观点的基础上,介绍了哈贝马斯在政治上对公共领域这一概念的主张,以及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副教授苏钥机等人对比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方面的不同观点,并附以图表为读者提供了更清晰更明确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介绍了吴冠军在对公共领域问题上的探讨,为今后的研究学者提供有力的研究依据。
在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的过程中,网络媒体对社会生活的干预能力也在与日俱增,网络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容忽视无法回避的,该书中作者将这种干预能力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网络媒体成为上情下达与下情上达的一种对话渠道,政府部门利用人民网、新华网等具有影响力的媒体网站,来传达它们的信息和声音,第二,网络成为汇聚社会公众意见、形成舆论并影响社会的一种手段,网络不仅是个体表达意见的手段,它也是一种强大的舆论监督工具。同第五章第五小节一样,作者充分利用她先前收集到的用力的历史材料进行论述,以小案例为主强调舆论的影响力,孙志刚的案件令我印象深刻,当孙志刚这一案件出现后,由《南方都市》发表的报道和评论迅速被多家网站转载,在网络传播的影响下,孙志刚案件引起全国民众极大的关切,网络媒体在对制度的废止方面力量也是不可估量的。同时作者也指出了网络舆论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并提出解决意见。如今网络迅速发展,科技力量的崛起互联网迈入了wb2.0时代,更增加了民众之间的互动,然而,弊端也随即产生,有的网民在发表意见的时候观念偏激,恶意中伤他人,所以更加要对互联网的发展加以管理。
中国网络媒体的研究与互联网进入中国的进程是同步的,在第十章,作者提出,网络传播研究的视野有待于拓展,研究方法还有待于改进,中国网络新闻事业也要有一定的提高和改善,人才培养才更加符合网络媒体发展的要求。第十一章,作者对港、澳、台三地的网络媒体发展现状进行介绍分析。由于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背景不同,也由于传媒业的发展水平不同,中国两岸三地的网络媒体的发展思路也各不相同,台湾网络媒体的发展势头更猛一些,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香港的媒体网站虽然有过一阵的发展高潮,但受互联网经济低潮的影响,大多网站充当传统媒体的辅助作用,澳门的网络媒体则基本上是为传统媒体服务。该书在写作方面并没有运用太多的专业术语,在专业名词后面也会对名词加以解释说明,以陈述史实的写作方式,通俗易懂,耐人寻味,更令读者能更快的掌握文章大意。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传媒业可谓是风起云涌,旧的格局被打破,新的力量对比在形成,就在传统媒体在奋力改革时,新媒体在逐渐的崛起,对传统媒体有着一定的冲击,中国网络媒体第一个十年的发展,也是中国传媒业发展的一个方面,同时折射出整个传媒变革的进程。本书以时间的维度与业务的维度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