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无声电影研究
日本电影《默片解说员》:致敬、回望与反思——对电影本体的一次讨论
日本电影《默片解说员》:致敬、回望与反思——对电影本
体的一次讨论
李诗棋
【期刊名称】《声屏世界》
【年(卷),期】2022()19
【摘要】文章分析了日本电影《默片解说员》的叙事特征与导演通过影片所达成的对于电影本体的关照。
第一部分从电影叙事学的视角出发,结合影片的视听特点探讨影片剧作的高密度叙事的可能性,以及在日本无声电影盛行的特定年代下,默片解说员角色存在的合理性及其群体价值的反思。
第二部分在无声电影的艺术性及电影本体论的理论视角下,结合影片独特的人物设定与情节安排分析了导演通过影片所进行的一次对电影本体的讨论。
【总页数】3页(P126-128)
【作者】李诗棋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
【相关文献】
1.电影语言本体论探析--以麦茨第一电影符号学为讨论基点
2.1926年人们如何看默片电影?《玫瑰骑士》默片电影音乐与艺术歌曲亚洲首演
3.探寻日本武士电影
的源头:默片时代的剑戟片4.第一次浪潮──默片期中国商业电影现象述评5.关于电影物质材料和电影本体论的讨论(摘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无声告白》:家庭与秘密
无声告白:家庭与秘密概述《无声告白》是一部由柴田胜德执导的日本电影,于2006年上映。
该电影以家庭和秘密为主题,通过揭示一个家庭中的秘密,探讨了人际关系、信任和亲情等重要议题。
剧情简介故事发生在一个普通的日本中产阶级家庭中。
主人公雄一是家族企业的继承人,他与妻子尚子和两个孩子住在一个舒适的房子里。
表面上看来,这个家庭过着幸福安宁的生活。
然而,在一次意外事件后,尚子开始怀疑雄一对她不忠,并展开了自己的调查。
逐渐地,她发现了丈夫隐藏多年的秘密,并决定将真相揭露出来。
尚子通过隐藏摄像头记录下丈夫作为企业高管时的不当行为,并开始威胁他。
随着故事的推进,观众逐渐意识到这个家庭并非完美如外表所示。
所有成员都有自己心中的不安与秘密,他们之间缺乏真正的沟通和信任。
最终,这个家庭被迫面对他们的秘密,并为了生存和重新建立联系而努力。
家庭关系与亲情家庭是社会中最重要的基本单位之一,在《无声告白》中通过描绘一个典型家庭的困境展现了家庭关系和亲情的复杂性。
在影片中,主人公雄一背负着一家企业的责任,但同时也忽视了自己家人之间的互动。
妻子尚子渐渐觉察到了这种不平衡,并试图通过调查丈夫秘密来重拾他们之间的感情。
孩子们也受到父母缺乏关注和沟通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立面对问题的心态。
然而,在危机爆发后,这个家庭被迫直面内心深处隐藏已久的难题。
每一个成员都必须激发勇气来面对过去所犯下的错误,并借此重新定义彼此之间的关系。
秘密与信任秘密是《无声告白》中另一个重要议题。
电影提醒观众,时刻保持诚实和透明的交流是家庭幸福的基石。
在影片中,主人公雄一的秘密引发了一系列事件,不仅使妻子尚子怀疑他的忠诚,还导致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紧张氛围。
当秘密败露后,亲人们开始反思为何没有充分信任对方,并且意识到保持真实与坦诚的重要性。
通过这个故事,观众被提醒要建立和维护家庭成员之间的信任。
只有通过彼此相互倾诉、共同面对问题,并展示出对真正理解与支持的承诺,才能建立一个稳固和谐的家庭关系。
日本电影简介
黑泽研究的重点是日本的武士阶层:武士阶层的历 史,武士的道德风尚,武士阶层的社会作用及演变等, 通过艺术去歌颂铮铮铁汉。黑泽明是不同情弱者的。如 果说美国的西部片是美国文化的象征,美国精神的象征; 那么黑泽明的武士片也是日本文化的象征,日本精神的 象征:武士那种忠于自己的团体、尽职、勇敢、正直、 富有献身精神,纪律和克己,以及粗犷的斗争,是武士 的品格,也是日本民族的品格。
1936年,沟口健二拍摄了两部奠定日本电影现实 主义风格的电影,这就是《浪华悲歌》和《青楼姐 妹》。在这两部影片中沟口把他的电影风格气质发挥 到极点,以至这两部作品已成为日本电影的代表名作, 是日本女性电影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1952年,沟口再度兴起,推出了名噪一时的《西鹤 一代女》,以画卷和史诗的形式在银幕上呈现出了日 本的历史世界,结果获得第十七届威尼斯电影节的最 佳导演奖。
小津安二郎影片的民族化
小津安二郎的作品,通常是以现代日本家庭生活作为题材,描写父母 和子女之间的情爱和夫妻之间的摩擦与和解等等。呈现在表面的是一种 现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情昧。
小津影片中遵循民族文化、心理的处理方式,在画面构图的视 觉形式上形成了极富民族性的特征。
在小津安二郎的影片中,还有许多具有民族特征的形式表现,比 如:以既符合日本建筑的空间,又体现出对于人的尊重钓稍稍仰 起的视角;以稳定的幽雅、达观的画面构图;以摄影机处于一个 聚精会神的倾听者位置拍摄的人物讲话的正面处理;以场景转换 时展示叙事空间的过渡镜头;以富有连贯性和视觉节奏感的切换, 等等。小津始终一贯的形式处理,形成了自己适合于民族审美要 求的个人风格。
所谓松竹新浪潮,是指六十年代初,松竹电影公司的一班年轻 导演,透过他们的作品所发展出来的一股电影潮流,他们当中包 括大岛渚。松竹新浪潮的电影都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反映六十年 代日本社会的种种问题 。
无声的电影
无声的电影无声的电影,也被称为默片,是电影史上的一个重要片段和艺术形式。
在电影业诞生初期,电影无法捕捉声音,因此电影只能依靠图像和表演来进行故事叙述。
这使得无声电影以独特的方式吸引着观众,让他们在无声的背景下感受到戏剧的张力和情感。
在无声电影时代,电影制作者和演员需要仅依靠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和场景设计来传达情感和故事。
这要求演员们具备极高的演技能力,以传达角色的情感和意图。
同时,导演们也必须通过剪辑和镜头语言来创造戏剧性的效果。
无声电影在电影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不仅发展了电影的技术和艺术形式,也对现代电影制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正是无声电影的出现,推动了电影技术、编剧和导演的发展,演员们也在这一时期崭露头角。
无声电影在20世纪初期最为繁荣。
在这个时期,金刚狮影业的电影制片厂凭借《大盗云长》等优秀无声电影作品成为制片商的龙头老大。
这些电影成为了无声电影时期的代表作,也成为了经典之作。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电影技术的发展,无声电影逐渐被有声电影所取代。
有声电影的问世给观众带来了更丰富的电影体验,声音、对话和音乐成为了电影中重要的元素。
无声电影逐渐消失在影院银幕上,成为了电影史上的一个坚实里程碑。
尽管如此,无声电影的艺术魅力和创造力仍然被许多电影制作者所称道和学习。
无声电影强调剧情、角色和情感,通过表演和场景来进行故事叙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也激发了许多现代电影制作者对于叙事和情感表达的探索和研究。
无声电影对于电影技术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无声电影时代,导演通过剪辑、镜头语言和场景设计来创造戏剧性的效果,这些技术和手法后来被广泛应用于有声电影中。
因此,无声电影为电影技术和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另外,无声电影也培养了一批杰出的导演和演员。
查理·卓别林是无声电影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导演之一,他以其喜剧才华和独特的角色形象成为了无声电影时代的代表性人物。
而贝塔·戈耐斯和露易丝·布鲁克斯等演员,则被誉为无声电影时期的明星。
《无声告白》:心理学视角下的人性与罪恶探究
无声告白:心理学视角下的人性与罪恶探究引言《无声告白》是一部扣人心弦的日本电影,故事讲述了一个看似平静的小镇发生了一起离奇谋杀案件的故事。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索该电影中所揭示的人性和罪恶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1. 人性的复杂性在《无声告白》中,每个角色都展现出了不同侧面的人性特征。
其中,有些角色表现出善良和正直,而其他角色则暴露出贪婪、残忍和欺骗等负面情绪。
通过这些角色之间复杂关系的展示,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内心存在着对自我利益和道德约束之间的矛盾。
2. 犯罪行为与心理动机在谋杀案件中,凶手背后隐藏着令人震惊和困惑的心理动机。
通过解读凶手的行为、背景以及他们内心深处的欲望和恐惧等方面,在确定罪行动机时可采用以下几种心理学解释:a. 心理压力:个人承受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战胜道德和伦理约束的能力。
在电影中,心理压力是激发犯罪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b. 认知失调:个体内部存在不一致的认知和信念时,会产生认知失调。
这种失调可能导致人们做出违反道德准则或犯罪行为的选择。
c. 得利诱惑:在某些情况下,个人可能被金钱、权力或其他激励所诱惑,从而放弃他们原有的良好道德判断,并进行犯罪行为。
3. 罪恶感与后果无论是自觉与否,犯罪行为都会对施暴者和受害者的内心产生持久影响。
同时,《无声告白》深入描绘了罪恶感对施暴者所带来的折磨以及他们试图逃避法律制裁但最终得不到解脱的结果。
4. 社会背景胶着点情节曲折且复杂多变,本片将社会环境和角色刻画得恰到好处。
无论是记者、律师还是普通民众,每个角色都受到日本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制约。
这些制约力图代表当前社会的真实状态,为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人性与罪恶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平台。
结论《无声告白》这部充满悬疑和扣人心弦的电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心理学视角探究人性和罪恶问题的机会。
通过透过电影中角色的行为和内心挣扎,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类复杂的心理世界以及犯罪行为背后潜藏的各种动机。
同时也提醒着我们,在面对不同环境和压力时,如何保持良好道德准则和抵制罪恶诱惑。
机械复制时代的怪谈--《午夜凶铃》的科技恐惧及传媒批判
第39卷第(期玻州衣罟学报(社会科学版)Vol.39No.1 2291年1月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Jn.,2021国际DOI编码:10.9958/j.eke gdxbshb.94290919机械复制时代的怪谈—《午夜凶铃》的科技恐惧及传媒批判—张引丰(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北京100088)摘要12世纪94年代以来,在恐怖类型的叙事电影作品中最广为人知、最深入人心,同时也是被误读或仅被浮泛解读最多的作品,当属制作于998年由中田秀夫所导演的日本恐怖电影《午夜凶铃》,它的出现几乎重新定义了自24世纪末以来关于恐怖叙事的相关文法及语汇,成为了大众文化话语中对于恐怖电影的某种符号化的存在。
它既是对于有着悠久历史的日本“怪谈”叙事传统的转进及改写,也是对于既往恐怖类型尤其是东亚恐怖电影的叙事语汇的某种突破及革新,其成果及影响则绵延并渗透至包括美国恐怖电影在內的恐怖叙事体系之中,甚至衍生出某种“凶铃”亚文化。
《午夜凶铃》的创意源自出版于24世纪84年代末的日本科幻推理系列小说《环界》四部曲的首部作品《铃》The Ring),原作是融合了遗传学、解剖学、密码学、民俗学及分子科学等线索信息的科幻佳作。
一部有着扎实严密的科学底本,以科幻推理见长的小说经由电影化的改编,最终所呈现的形态却成为了一部超自然的灵异作品;并且在惊骇的表层之下,还融汇了当代传媒对于社会及个体的恶质化渗透影响这一严肃潜层命题,其中所透露出的创作脉络和构思肌理颇值得探究。
关键词:怪谈;恐怖叙事;传媒批判;科技恐惧中图分类号:V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099(2221)41-4102-10如若论及20世纪99年代以来,在恐怖类型的叙事电影作品中最广为人知、最深入人心,同时也是被误读或仅被浮泛解读的作品一-一毫无疑问、似乎也是无可争议的一-一当属制作于198年,改编自小说家铃木光司(Koji Suzuki)的悬疑科幻题材系列小说《环界》,由中田秀夫(Hiden Nakata)所导演的日本恐怖电影《午夜凶铃》。
日本庶民现实主义电影历史进展研究——从小津安二郎、山田洋次到是枝裕和
GENRE AND SUBJECT类型与题材日本电影发展史上庶民电影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描写小市民的日常生活为主要题材。
山本喜久男在对20世纪30年代的日美欧电影进行比较时指出,这一时期日本正在完成着以小市民影片为中心的日本电影的特征——“庶民电影”。
[1]日本庶民电影往往反映日本中下层人民的家庭生活、人际关系、情感矛盾;电影结构松散,节奏缓慢,接近日常生活的流动性体验,表现出明显的现实主义特征。
在考察日本庶民现实主义电影的时候,可以把小津安二郎、山田洋次、是枝裕和放在一个脉络之中。
从时间上看,三位导演的年龄彼此相差30岁左右,他们创作的时代轨迹几乎贯穿20世纪上半叶到现在的日本社会,他们的影片反映了战后半个多世纪以来日本家庭的发展历程,从战后初期日本传统家庭制度的瓦解,到经济高速发展后期小家庭的合理化,再到泡沫经济破灭后偶和家庭的出现。
他们的代表性影片都将目光投射到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通过描写日本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家庭功能的变化或受损,产生的诸多问题与深远影响,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同时也表现出对于重建人们之间的情感纽带,修复家庭功能等问题的思考。
一、小津安二郎家庭片中的现实主义美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影评人路易斯·贾内梯认为:“日本电影最多的类型是庶民剧,也是小津惟一做的类型,”“这类电影处理日常家居生活的点点滴滴。
”“这些点点滴滴宛如自我否定的苦药,最终总将生活指向遗憾。
”[2]在无声电影时代,当小津安二郎还是青年的时候,他已经走上了描写小市民生活的现实主义道路。
[3]小津通过对正在瓦解的日本传统家庭的描写,表现了对转型家庭中出现问题的思考,也流露了依恋传统家庭形态的保守主义倾向。
(一)小津安二郎影片中的转型家庭日本从明治维新后期开始,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个体小家庭逐渐脱离家制度而独立。
尤其是经过战后民主改革,家庭制度趋于崩溃,个体家庭获得了法律上的独立地位。
[4]战后家庭改革的动向具有两方面的性质,一是重新构建合理的家庭关系,二是以利己主义为前提的私人家庭关系的构成。
第八章 日本电影(1)
12
第三节 50年代日本电影的黄金时期
一、黑泽明的《罗生门》及其电影观念
本片故事发生在战乱、天灾、疾病连绵不断的平安 朝代。故事由三人在罗生门边躲雨而展开。此三人是 云游和尚、砍柴人和乞丐,讲述一件凶杀案。
影片中间部分为法庭调查。被控杀人的盗贼多襄丸、 武弘之妻真砂、目击证人云游和尚及发现尸体的砍柴 人以四个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方式各自说出供词。
7
第二节 战时与战后日本电影的形势和主题
战后
在美国占领军按波兹坦公告在日本推行的民主化的背景 下,日本电影首先废除了“电影法”,并作出了“制作 电影的方针性指示”。其主要内容是要日本电影工作者 废除军国主义的影片,表现日本自由主义倾向的运动, 以及创造各种条件保证日本不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
主题上可以表现复员军人,体现尊重人权,促进自由讨 论政治问题等。但这种由美国人强加给日本电影人的概 念性的主题并没有得到日本电影人真正的响应。
小津安二郎的作品,通常是以现代日本家庭生活作为题 材,描写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亲情和夫妻之间的摩擦与和 解等等。
小津影片中遵循民族文化、心理的处理方式,在画面构 图的视觉形式上形成了极富民族性的特征。
16
第四节 日本当代电影的发展
60年代日本电影史上的第二次独立制片运动。
受法国“新浪潮”及“左岸派”的影响 受新的媒介形式——电视普及的影响
9
第三节 50年代日本电影的黄金时期
50年代日本电影在创作上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 个方面: 其一,富有实力的创作队伍的变化。 其二,题材与样式的多样化。 其三,产品数量上的增强。
10
第三节 50年代日本电影的黄金时期
“新感觉”“电击逻辑”与“无”的日本文化主体批判
“新感觉”“电击逻辑”与“无”的日本文化主体批判奚皓晖【摘要】This paper reexamines the nature of “new sensation schoo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lec⁃tric” media .“New Sensation” proceeds from Cubism,FET, the synchronization of people and view,trying to surpass the linear logic and epistemology of Western industrial society with “logic of shocking”. Instead of regarding“New Sensation” as foreign literary field which contains“form determines content”,it is a change of cognitive styles in th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ge.In fact,“New Sensation” is just the “logic of shocking”which means the abruption between text characters and character meaning,not the“logic of knowledge”,but the logic of the pursuit of pleasure.“New Sensation” which emphasizes the pursuit of pleasure is not compati⁃ble with cognitive logic.“New Sensation” represents the deviation of behavior and consciousness,and predi⁃cates the fragmentation nature of 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 in th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ociety. Mean⁃while,Yokomitsu uses the confrontation betwee n“yes” and“no” to symbolize the conflict between East Asia psychology and European Rationalism,and tries to defend“nothing” cultural body of Japan with binary com⁃parison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文章以“电”媒介为视角重新考察“新感觉派”的本质。
中日早期电影比较研究与电影史教育
中日早期电影比较研究与电影史教育刈间文俊—、早期日本电影史与早期中国电影史非常感谢这次论坛给我这个发言的机会。
我觉得非常荣幸,因为一直在日本从事中国电影研究,今天能有这样的机会跟各位学者交流感到非常高兴。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是怎么搞电影研究的。
可以这么说,本来我不是专门研究中国电影的人,我是专门研究中国文化、文学的。
我当年上日本东京大学的时候还没有机会到中国留学,我一直在日本学的中文,其实我的中文完全是靠电影来学的,因为当时根本没有机会接触中国人,也没有机会接触中国的实际情况,那是70年代。
所以当时我在日本就是看中国电影来学中文,也没有多少教材,因为我当年最好的中文教材就是背毛主席语录。
我是背语录长大的,对我来说学语言,看电影是最大的一个途径,所以我是通过中国电影来认识中国。
然后,我开始在日本从事中国电影的翻译工作,因为当年在日本没有多少中国人,所以我翻译的第一部中国电影是《鲁迅战斗的一生*还有《从奴隶到将军》、《小花》、《黄土地》等,一直到近年陈凯歌的《搜索*我翻译了大概100部。
不过,我对电影史研究发生兴趣的一个转折点是在1982年,因为1982年意大利举办了一个规模很大的中国电影回顾展,第一次系统地放映了中国老电影,大概放映了120部。
我在意大利大概看了60部,从默声片到当年最新的电影《原野*我第一次感觉中国电影的历史是多么丰富,而且我看了一些中国的默声片就感觉到中国的那些早期电影所走过的路和日本的早期电影一模一样。
我看的时候先是感觉中国电影走的路和日本是不是一样,然后在1985年我得到中国电影资料馆的支持,在日本电影中心,就是日本的电影资料馆组织了第一次中国电影回顾展,专门介绍民国时期的电影。
之后,我前后配合日本电影资料馆在日本组织了四次中国电影回顾展,所以我今天非常荣幸能见到李亦中教授。
因为我在日本第一次搞中国电影回顾展的时候,我们特意选择《太太万岁》作为开幕电影,来对桑弧导演表示致敬。
电影《无声》解说稿
韩国犯罪片《无声》解说文案今天我们来看最新上映的,韩国犯罪片《无声》又名《收尸人》,阿泰和昌叔表面上是个卖鸡蛋的小商贩,背地里却是专门给黑帮团伙擦屁股的收尸人,清理现场和掩埋尸体才是他们的日常工作,昌叔是个瘸子阿泰是个哑巴,他们俩每次都会提前来到犯罪现场,换上雨衣戴上浴帽地上铺塑料纸,然后再把目标吊在房梁上,一切工作准备就绪,他们就会来到外面等候,待黑帮大佬们了结他们的恩怨之后,阿泰就会跟随昌叔进去清理现场,他一不小心将带有血渍的绳子,扔到了黑老大的皮鞋上,喂你这个臭小子是怎么做事的,弄脏了人家的皮鞋连声道歉都没有,昌叔见状连忙上前解释,说这个孩子从小喉咙就出了问题,直到现在都不能开口说话,大家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人,黑老大自然不会为难他们,黑老大走后他们不仅要清理现场,还要把尸体运到山上埋起来,阿泰累的跟熊二似的好不容易把尸体摆正,昌叔却说按照民间的丧葬习俗,死者的头应该朝北才对搞错了重来,阿泰虽然不会说话但是他的表情说明一切,在阿泰掩埋尸体的时候,昌叔就在旁边默念经文超度亡魂,从他们身上即看不到恐惧和害怕,也看不到穷凶极恶,昌叔再三叮嘱阿泰他们都是有罪之人,回家睡觉时一定要把祈祷的录音带多听几遍,只有按时听勤祈祷才不会遭到报应,每次干完活昌叔都会把佣金分一半给他,还要送几个鸡蛋,给村口摆摊的老太太积德行善,第二天昌叔又接到了一单生意,有几个绑匪让他俩帮忙照看一下人质,把地址发给你们之后就匆忙离开了,昌叔和阿泰来到指定地点,他们胆战心惊的打开房间大门,而房间里面却空无一人,昌叔连忙到隔壁的房间寻找人质,可就在这时一个戴着面具的人,突然从椅子后面走了出来,把阿泰吓得裆下一颤,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昌叔他们虽然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原则,像这种伤天害理的事儿他们绝对不干,绑匪说女孩的父亲重男轻女,本来是想绑架女孩的弟弟,没想到被手底下的人给搞错了,女孩的家人以各种理由拖延时间,迟迟不肯缴纳赎金,所以绑匪只是想请他们帮忙照看一下孩子,等他们拿到赎金之后,再把孩子送回去就可以了,昌叔说他家附近有很多警察不方便带孩子,于是就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阿泰,可阿泰也是光棍一个,自己都照顾不好还怎么照顾孩子,阿泰急的直跺脚表示反对,昌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他讲了很多大道理,如果他要是被抓了阿泰就会丢了工作,没有了工作阿泰和妹妹就要喝西北风了,被逼无奈之下,阿泰只好同意帮忙照看一天,从他们的谈话得知女孩名叫初喜,他的爸爸已经答应绑匪,明天就交赎金把她给接回去,就在阿泰带着初喜回家的途中,初喜看到路上有位老太太连忙下车求救,老太太以为她是阿泰的妹妹就没多管闲事,为了防止类似的事情发生,阿泰就拿绳子把她绑了起来,阿泰和妹妹相依为命,家里的衣服丢的到处都是,搞得跟个垃圾堆似的,初喜想开门逃跑可是们已经被锁死了,就这样她在阿泰脏乱不堪的房间里睡了一夜,次日昌叔又接到一单生意,这次他们要给绑架初喜的黑老大收尸,可是问题来了黑老大一死初喜怎么办,两个大老爷们怎不能走到哪里都把她带上,这样既不方便工作吧又耽误他们做生意,于是他们俩找到了帮黑老大拐卖初喜的人贩子,如今黑老大死了,昌叔想把孩子还给人贩子,可人贩子声称他和黑老大的交易已经完成,如果再想把孩子还回去,需要另外再付一笔佣金,这可是赔本的买卖,昌叔和阿泰当然不乐意接受,于是他们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先让初喜写封信给她的爸爸妈妈,等家人交了赎金,他们就可以瓜分这笔钱,晚上阿泰让初喜写一封信给爸爸索要2亿韩元,第二天再由人贩子寄给初喜的家人,初喜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不仅可以帮阿泰照顾妹妹,而且做家务也是一把好手,分分钟就把阿泰的狗窝打扫的干干净净,阿泰看到这么干净的房间反而有些不适应,初喜趁阿泰熟睡之际想偷他的手机报警,不料一时手抖手机掉在地上惊醒了阿泰,初喜灵机一动以上厕所为由化解了危机,人贩子已经把信寄出去好几天了,初喜父母那边依然没有任何反应,他们白天干活只好把孩子带在身边,回到家里初喜就帮忙做家务尽量讨好阿泰,几天后人贩子那边终于有了消息,他们让昌叔明天去约定的地点拿赎金,次日一个男人将赎金放到了指定的位置,而昌叔拿到赎金之后,就好像做了什么亏心事似的,比替人家收尸还要紧张,生怕遇到便衣警察把他给抓起来,由于昌叔精神过于紧张,一不小心从楼梯口摔了下去,昌叔昏迷不醒不接阿泰的电话,昌叔不接电话就说明没有顺利拿到赎金,阿泰只好按照约定好的时间,把初喜送到了人贩子那里卖掉,阿泰回到家里突然又良心发现,骑着自行车就去追赶人贩子,经过一番死缠烂打,终于又把初喜抢了回去,他把人贩子的汽车停在大街上,里面被拐的孩子应该很快就会得救,回到家之后,初喜趁阿泰不注意撒丫子溜了,逃跑途中又遇到一个喝醉酒的大叔,一看他就不像什么好人,初喜又找个借口跑掉了,其实这个大叔是警察,他赶紧叫来同事帮忙寻找失踪女孩,因为阿泰对周围的地形比较熟悉,在草丛中苦苦寻找了好长时间,才把已经逃跑的初喜又抓了回去,女警察一路寻找来到阿泰家中,阿泰见事情败露就和女警察厮打起来,打斗过程中,女警察的头部摔到石头上昏死过去,收尸本来是阿泰的老本行,可这次他却草草了事,随便挖个坑就把警察埋了,坑太浅警察的脸还露在外面,经过一夜的深思熟虑阿泰决定帮人帮到底,把初喜给送到学校去,阿泰这边刚走两个人贩子就找他的家里,他们用一根棒棒糖就把阿泰的妹妹给骗走了,刚出家门就发现土堆里还埋了一个人,扒开一看原来是个警察,这个警察真够命大的,被埋了一晚上还没有死,人贩子做贼心虚见到警察就撒丫子溜了,另一边阿泰好心好意的把初喜送到学校,而初喜却告诉老师阿泰就是人贩子,阿泰感觉大事不妙,一路飞奔避警察的追捕,而初喜见到爸爸妈妈好像也并不高兴,因为他们重男轻女迟迟没有缴纳赎金,才酿成今天的悲剧,与上部丧尸电影《活着》相比较,刘亚仁的颜值和演技都适合一些,有内心戏的文艺电影,在该片中他饰演一个不能开口说话的哑巴,全片虽然没有一句台词,但他却用精湛的演技折服了观众,纵观全片,他没有笑过,只有恐惧、畏缩和抗争的表情,只能沉默的干活、无声无息的活着,(完结)。
2019年10月自学考试03511《中外电影史》试题
2019年工O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电影史》试题课程代码:0351工一、单项选择题1.电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革命,它诞生于A.19世纪末B.20世纪初C.19世纪初D.18世纪末2.在电影特效的发明与创造方面,给予后人以极大启示的电影创作者是A.乔治•梅里爱B.埃德温•鲍特C.格里菲斯D.安东尼・卢米埃尔3.具有“英国现实主义先声”美称的电影创作者是A.希塞尔•海普华斯B.埃斯梅•柯林斯C.詹姆士-威廉逊D.乔治•阿尔培特•斯密士4.格里菲斯的代表作,标志好莱坞统治世界电影工业开始的电影作品是A.《3K党人》B.《火车大劫案》C.《一个国家的诞生》D.《党同伐异》5.受印象主义绘画影响,强调依据自然景物的瞬息变化的客观现实所给予艺术家的视觉印象和主观感受的电影流派是A.达达主义学派B.现实主义学派C.表现主义学派D.印象主义电影学派6.1925年,为纪念1905年俄国革命20周年而摄制的爱森斯坦最经典的影片是A.《战舰波将金号》B.《罢工》C.《圣彼得堡的末日》D.《十月》7.1928年,由导演卡尔・德莱叶、美工师赫尔曼・戈尔姆、摄影师鲁道夫・马戴共同创作的,为默片时代的结束划上了精彩句号的影片是A.《飘网渔船》B.《雨》C.《圣女贞德的受难》D.《柏林交响曲》8.20世纪30-40年代的好莱坞电影公司中,以西部片、喜剧片和音乐歌舞片为特色的是A.米高梅公司B.派拉蒙公司C.20世纪福克斯公司D.雷电华公司9.弗兰克・卡普拉拍摄的《一夜风流》属于A.西部片B.喜剧片C.强盗片D.音乐片10.诗意现实主义创作的高峰时期是A.1930年——1936年B.1931年——1937年C.1933年——1938年D.1934年——1939年11.被巴黎评论家高度评价其“电影已经是能够与小说相匹敌的成熟艺术”的艺术家是A.让・维果B.让・雷诺阿C.雅克・贝盖尔D.让・米特里12.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三次电影美学运动是A.欧洲先锋主义运动B.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C.法国诗意现实主义运动D.法国“新浪潮”运动13.日本电影企业自己培养人才,不从公司以外输入现成的人才,形成了独特的“家长制”制片制度。
日本电影史概述
题材为主。
▪ 日本有声电影时期(1931-1945)
▪ 1930,沟口健二导演被“日活”公司指定导演一 部发声片《故乡》。
▪ 1931年,松竹推出了五所平之助试拍的有声片 《太太和妻子》,是日本第一部百分之百的有声 片。
▪ 随着有声片的成熟,继“松竹”和“日活”之后, 第三家大电影公司“东宝”于30年代成立。
▪ 《乱》(1985年,在法国的 资助下)根据莎士比亚的 《李尔王》改编;莎士比亚 的《麦克白》被改编成了 《蜘蛛巢城》(1957年)
▪ 1952年的《生之欲》被誉为 他的代表作,但是说教成分 很明显,是斯皮尔伯格最喜 欢的一部作品。
▪ 《七武士》(1954年)表现了一种人道主 义精神。
▪ 黑泽明电影充满活力的剪辑和多机拍摄的 方法。影响了香港的武侠片导演及新好莱 坞导演。
黑泽明
▪ 发展于日本电影第二黄金时期。 ▪ 处女作《姿三四郎》(1943年) ▪ 典型的技巧派导演。
▪ 1950年的《罗生门》获威尼斯最佳影片奖 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从此世界开始关 注日本电影, 俄国大文豪基耶斯妥耶夫斯 基的同名小说《白痴》改编。
小津安二郎
▪ 以家庭作为其表现对 象,喜欢用固定长镜 头、极少采用运动镜 头。
▪ 早年尝试大量题材, 多拍摄喜剧。
▪ 他的众多作品中,《东京物语》 最为著名,讲述两代人之间 的隔阂,亲人间的生离死别。 很平淡的故事,导演的处理 手法也及其简约。此片引起 了全世界人的共鸣。
▪ 他的电影感情处理非常东方 化,很克制。
新藤兼人
▪ 刚开始给很多大导演创作 剧本,如市川昆、铃木清 顺等。编剧了150部电影。
▪ 小说《映画女优》;《原 子弹下的孤儿》入围戛纳。
中外电影史复习资料
《中外电影史》复习资料第一章电影的发明与初期发展1.爱德华•幕布里奇于1878年发明了摄影术。
2.卢米埃尔兄弟于1895.12.28 拍摄了《墙》、《工厂大门》、《婴儿喝汤》、《火车进站》、《水浇园丁》。
3.梅里爱的《月球旅行记》、《仙女国》、《太空旅行记》、《小红帽》、《灰姑娘》。
4.英国布莱顿学派代表人物及作品:《老祖母的阅读镜片》(史密斯)、《大吞咽》(威廉逊)、《中国教会被袭记》(威廉逊)1900年,世界电影史第一部追逐片,给后来的蒙太奇叙事提供大量灵感。
5.格里菲斯1915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誉为“无时代的杰作”,第一个隐喻蒙太奇的运用。
6.二、电影胶片的发明爱迪生、狄克逊7.国际四大电影节:一、美国奥斯卡电影金像奖(AcademyAwards)二、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号称“国际电影节之父”。
三、柏林国际电影节:有“金熊奖”和“银熊奖”。
第4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红粉》。
四、法国戛纳电影节:成立于1939年夏天,分为“金棕榈奖”、“评委会特别奖”。
8.华语获奖情况:1975年,胡金铨的《侠女》获得戛纳技术奖,成为首部折桂戛纳的华语电影。
1990年张艺谋的《菊豆》获得路易斯-布努埃尔奖。
1993年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获金棕榈奖,侯孝贤的《戏梦人生》获评委会大奖。
1994年张艺谋的《活着》获得评审团大奖,葛优成为首位华人戛纳影帝。
1997年香港导演王家卫的《春光乍洩》,夺得最佳导演奖,成为首位获得此奖项的华人导演。
2000年王家卫的《花样年华》获得最佳艺术成就奖,梁朝伟凭此片荣膺戛纳影帝。
2004年张曼玉以法国电影《清洁》获得戛纳影后桂冠。
2005年王小帅的《青红》获得评委会大奖。
2006年,王家卫成为第一个担任戛纳评委会主席的华人。
第二章美国电影1. 1911年第一本影迷杂志《电影故事杂志》出版上市,标志着电影明星时代的到来。
2.洛杉矶郊外,1920年好莱坞正式建城。
于无声中胜有声——评联电影《肉》
于无声中胜有声——评联电影《肉》
贾艳艳
【期刊名称】《电影评介》
【年(卷),期】2011(000)018
【摘要】《肉》是一部反映尊严、肉体和生活的电影,该影片具有双层含义,它既是故事的核心道具,又代表着人的肉体和灵魂,揭示的是当时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影片中人物的命运只是那个时代下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为了生存,以牺牲尊严为代价,进行肉与肉的交易,是人性对生命的一种敬意.
【总页数】2页(P41-42)
【作者】贾艳艳
【作者单位】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转型——评卓别林早期有声片中的声音 [J], 文洪
2.电影发明过程中的创新科学原理——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 [J], 武赛赛;张晓倩;王爱峰
3.媒介变迁与艺术困境——以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为例 [J], 王苦舟
4.无声电影向有声电影过渡时期状况研究 [J], 黄英侠;王红霞;王婧雅
5.此时无声胜有声──读《中国无声电影史》 [J], 王生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外电影史》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中外电影史》课程理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五号黑体)课程编码:课程名称:中外电影史 The history of World and China movie二、学时、学分及适用专业总学时数:36 学分:2适用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三、课程教学目标:电影是一种复杂的历史现象(它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经济结构、技术体系和文化产品)。
换言之,电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不仅是构成一个整体的一组成分,而且也是相互关联、互为条件的一组成分。
任何一种电影史的定义都应承认,电影的发展包含了电影作为特殊技术体系的变革、电影作为视听再现系统的变革以及电影作为社会机构的变革。
本课程是向同学介绍评析中国和外国电影各个历史阶段的主要艺术运动和艺术思潮、重要的电影艺术家和代表性作品,梳理出中外电影历史的发展线索和优秀的艺术传统。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从发展比较的观点分析中外电影现象之间的联系、影响,重点透视外国电影对中国电影现状和发展的借鉴价值。
四、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要求同学了解中外电影发展的历史脉络,对各个历史阶段电影的发展状况,生长的时代背景、具备的艺术特征以及重要人物和经典作品有初步理解和评析。
观摩任课教师指定的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内涵的电影文本,并结合历史语境进行鉴赏分析,把握中外电影艺术发展的历史特点和文化传统。
本课程学时安排为140学时,考试时间不计入内。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经典片段评析观摩。
同时,由教师指定,要求学生在课余自行看完50部左右的中外电影史上的代表作品,并做好观片笔记。
五、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在教学上要求对电影发展中所涉及到的问题精讲细评,深入讨论、准确掌握。
首先厘清中外电影发展中的诸多观点与争议的主要脉络,在此基础上深入讲解具体的影片创作和理论思潮,并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专题讨论和课外小论文写作,促使学生准确、明晰地掌握、分析中外电影发展的主要现象与问题,建立正确宏观的电影史识。
外国电影史越秀ppt
巴赞的电影理论 “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电影艺 术所具有的原始第一特征——纪实 的特征提出场面调度的理论,强调 画面内部的原始力量,让观众“自 由选择他们对事物和事件的解释”。
新浪潮的主要创作特征 总体: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向传统 电影观念形成了挑战主题:非政治性, 否定传统的道德观念 摄影方法:自然主义摄影风格,极强 的现实风格,常采用跟拍,肩扛,抢 拍等方式音响处理:大量采用自然音 响环境,以增加真实感表演:启用新 人演员,真实自然
前苏联 蒙太奇学派:富有创造性的将阶级冲突、社 会性的思想内容引入电影,将宣传和规劝形 式美学化,成为了一个独立完整的电影实践 理论体系。 库里肖夫:电影实验室维尔托夫:电影眼睛 派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 普多夫金:强调叙事性,强调追随主要人物 的表现
四、电影的新发展 有声片的遵生:1927年10月6日《爵士歌手》 第一部“百分百”有声片:1929年《纽约 之光》 第一部彩色电影:1935年《浮华世界》
卓别林的喜剧观念 特征:幽默、讽刺性,早期电影的探索者 结构松散,依靠形体动作来推动情节的发 展,使得影片充满动作性,纯视觉化重视 造型对影片叙事的贡献反映了个人与未知 命运之间的冲突,与社会现实,与强权政 治,与现代文明,与工业化之间的冲突, 以小人物见到生活的残酷直接影响了反叙 事的立体主义电影和达达主义电影
十一、新德国电影 20世纪60年代在西德出现的一次旨在振 兴德国电影的运动。 1962年《奥伯豪森宣言》26位青年电影 人共同发表宣言,宣称要创立新的德国 电影
四大导演 赫尔佐格: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有强烈的造型意识和动人的古典音 乐,热衷于刻画边缘与孤独的人物,多表现异域疆士的自然风光, 剧作上比较平淡沉闷。 代表作品:《陆上行舟》、《阿吉尔,上帝的愤怒》
大学中外电影史复习资料
电影史开端: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蒂公映《工厂大门》《火车进站》中国电影开端:1905《定军山》中国故事片的开端:郑正秋张石川《难夫难妻》旧中国出片最多、历史最长的公司:“明星”电影公司影戏主流电影的特点:1.重社会教化2.创作原则以戏剧化冲突原则为基础3.注重叙事段落的戏剧性场面效果4.在环境造型中重指示性轻再现性三十年代电影:1932-1937中国电影史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九一八事变改变国内政治局面,改变人们心理状态,有声电影的出现和一系列技术的进步和外国电影的大规模介绍)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所做的工作:1.从编剧入手努力影响和改造电影创作2.党组织努力通过各种方式,改造电影创作队伍,加强左翼创作力量3.他们有目的地大力介绍了以苏联为主的外国电影的经验4.积极开展电影理论和批评工作,通过电影评论影响和指导创作欣赏左翼运动的第一部影片,标志着“中国电影新时代”的开始:《狂流》夏衍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具有反抗意识和斗争潜力的社会力量夏衍坚持了这种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发掘富有表现力的题材和方法,有利揭示了尖锐的阶级压迫和阶级矛盾的社会现实三十年代中国电影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田汉带有明显的现代主义色彩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蔡楚生《渔光曲》在继承影戏传统的基本方向上做出较大创新,取得较大成就的是:蔡楚生中国无声电影巅峰之作:吴永刚《神女》不仅是因为其内容方面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它精湛的艺术质量将探索电影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吴永刚最早把好莱坞电影叙事和剪接技巧等较好的运用到自己电影创作中的第一位中国导演:孙瑜把蒙太奇用于电影叙事且取得代表成就:沈西苓《十字街头》《上海二十四小时》有声电影的探索中有突出贡献:袁牧之中国电影历史第一次全面的有意识地按照有声电影的艺术规律进行创作:《桃李劫》战时与战后:1937-1949国统区:史东山《保卫我们的土地》孤岛上海(1937.11-1941):少量的现实主义和影射抗日影片,投机性商业电影高峰四十年代后期民营电影公司成就地位最大:昆仑、文化中国电影在艺术上走向成熟的里程碑:《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影戏传统成熟的标志把电影艺术技巧的运用与影片内容表现成功的结合在一起四十年代后期成就最突出的喜剧电影:《乌鸦与麻雀》费穆《小城之春》是他一生艺术创作探索的高峰费穆肯定人的生存和生活的意义,探索的课题是情与礼的关系,既个性人格与道德规范的关系追求意境美的创造十七年中国电影1949-1966确立了人民电影叙事和美学范式诞生大量优秀作品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奠定了具有特色的民族电影社会基础数量占据最多、成就最大、占主导地位的是革命的正剧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桑弧《祝福》新中国第一位培养的女导演:王苹第一次以民族资产阶级作主人公:汤晓丹《不夜城》新中国第一部以运动员生活为题材:谢晋《女篮五号》北影厂第一部反映现实生活的彩色故事片:《上海姑娘》我国第一部宽银幕立体声故事片:沈浮《老兵新传》中国第一部彩色舞台艺术纪录片:《梁山伯与祝英台》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十七年黑白片的高峰之作:李俊《农奴》1959年是五十年代发展最高峰其特点是1.反应历史真实,将时代精神融入革命历史题材之中2.创作方法与时代相一致3.影片艺术质量普遍提高,新生力量迅速成长十七年电影创作中值得借鉴的方面1.现实性与时代感2.注重人物形象塑造3.造就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电影艺术家4.继承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艺传统,创造出一批不同风格样式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影片十七年电影中的问题1.电影直接为政治服务2.没有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3.很少借鉴外国电影的艺术成就4.对电影本体的研究基本没有展开文革时期的电影1966-1976三突出创作原则:1.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2.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3.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样板戏:英雄近大亮反面远小黑新时期的中国电影1976-19891979年第一次创新浪潮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运动,大大的促进了文艺界的解放。
另类犯罪题材影片中的反类型设置——以韩国犯罪题材电影《无声》为例
反类型的人物地位遥 传统意义上的犯罪题材影片中黑帮 人物(犯罪者)往往处于优势地位,掌握着被害者的生杀大权, 被害者往往处于劣势地位,听任犯罪者摆布。电影《无声》中的 人物地位恰恰相反。从裴初喜(文胜雅 饰)说出第一句话:“叔 叔,我会死吗?”的时候,她便引导了整个事件的走向。面对被 绑架事件,一个 11 岁的孩子表现出的镇定,是她可以处于优 势地位的现实条件,而泰仁在被初喜喊醒时下意识的抬肘护 头则表明了他害怕陌生人,所有突发事件都不在他的掌控范 围内。而在初喜住进泰仁家之后,为了让泰仁放下戒备心,她 给泰仁修坏了的小桌子,教泰仁的妹妹说敬语、等哥哥一起吃 饭、叠衣服、洗衣服,她做的这些让泰仁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 因为初喜的存在家里发生了巨大改变,房间不再脏乱,妹妹也 变得开心、懂事。泰仁对初喜的态度从开始的拒绝、害怕,转变 成了接受,两人关系有了很大改变。而当泰仁不在的时候她对 泰仁的妹妹不理睬、或敷衍了事,听到泰仁的脚步声又故作听 话懂事。她很清楚怎样让自己处于安全的状态,也很清楚如何 能够获得泰仁的信任,最终她做到了让泰仁在内疚的心理影 响下将自己送回家。
象征元素的人物身份暗示遥 一、兔子面具。影片中小女孩 初喜出镜就戴着那副诡异的兔子面具,而后随着故事的发展 兔子面具一共出现了三次。传统犯罪题材影片多数是加害者 不以真实面目示人,受害者处于暴露状态。《无声》则正相反, 兔子面具首次出现时,手握棒球棍的泰仁看到戴着兔子面具 的初喜时一个趔趄,显得生疏且紧张。与之相反,头戴面具的 初喜站在房间角落,因为面具的缘故,观众无法看出她的面部 表情,只是从她当时的动作来看,她没有慌张和恐惧。随后初 喜坐在昌福和泰仁的货车里,作为背景居于正中,车前昌福在 和泰仁商量把初喜寄存在泰仁家。当听到要抓的本是弟弟时, 初喜慢慢将面具推到头上,眼神里丝毫没有恐惧。三人在回泰 仁家的路上,初喜只问了三个问题:“叔叔,我会死吗?答应给 钱了吗?爸爸什么时候会来?”由此可见,初喜有超出年龄的成 熟和镇定,不仅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状况作出准确判断,而且能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无声电影研究伊藤大辅导演的《侠盗治郎吉》(1931)。
池田富保导演的《弥次喜多善光寺詣》(1921)、《尊王攘夷》(1927)、《弥次喜多尊王篇》(1927)、《弥次喜多鸟羽伏见篇》(1928)。
筑山光吉导演的《涉川伴五郎-雾岛山蜘蛛退治的场》(1922年)。
伊丹万作导演的《国士无双》(1932)。
衣笠贞之助导演的《疯狂的一页》(1926)、《十字路》(1928)。
村田实导演的《路上的灵魂》(1921),五所平之助导演的《伊豆的舞女》(1933)。
成濑巳喜男导演的《小人物加油吧》(1931)、《非血缘关系》(1932)、《与君别》(1933)、《夜夜入梦》(1933)、《无止境的街》(1934)以及小津安二郎导演的10余部无声片①。
从这些陈旧发黄的影像中我们可依稀管窥日本无声电影之一斑。
叛逆的武士在这些影片中,武士片占去了绝绝大多数。
被称为“日本电影之父”的牧野省三(1878—1929)在他五十岁大寿那年(1928年)执导了日本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作品《忠臣藏实录》。
影片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描写受辱的浅野藩藩主因行刺礼宾大臣吉良而被处死。
以大石内藏助为首的浅野家臣韬光养晦为旧主复仇,最后在主公坟前切腹以酬主恩。
日本电影史上,《忠臣藏》题材电影总共拍了几十个版本,每次翻拍都灌注进了时代精神和导演的个体精神投射。
牧野省三的《忠臣藏实录》能够说是对武士道精神最正统的影像阐释,因为武士道的核心就是“忠与义”。
四十七武士明知前面是死亡,却义无反顾,慷慨赴死,忠肝义胆,直冲霄汉。
正义与邪恶、忠与奸泾渭分明。
但稍往里窥伺,在其下面仍然隐藏着一条反抗叛逆的暗线:四十七武士都是失去了主公、被抛离出体制之外的浪人,他们看似为主公复仇,实则是向体制挑战。
1920年代中后期,一种具有无产阶级思想的“倾向电影”开始在日本流行,编导们站在底层和弱者立场描写社会黑暗,反映底层民众生活的悲惨,蕴藏着对现存政治体制的反抗与颠覆。
这种思潮也影响到武士片,使得武士片往往将“社会批判毫不费力地隐藏于武士的盔甲下”①。
牧野省三的《忠臣藏实录》自觉不自觉地带上这种“犯上作乱”的时代精神的影子。
而下面几部作品则走得更远,主人公大都是被主公放逐、含垢忍辱、放浪形骸的浪人。
他们的主公不是对下属爱护有加,而是趋炎附势,心胸褊狭,甚至荒淫残暴。
由寿寿喜多吕九平编剧、二川文太郎导演的《雄吕血》被佐藤忠男誉为“日本电影青春期的作品”,描述年轻气盛的武士久利富平三郎在一次老师的酒宴上被富家子挑衅而被迫出手。
势利的老师偏袒富家子,让平三郎受罚。
事后,平三郎又被诬陷对老师的女儿存有邪念被逐出师门,背井离乡,屈从命运,随波逐流。
善良被误解为软弱,忍让被误解为可欺,虎落平川,人见人欺,声名狼藉。
即便如此,命运仍不放过他,直将他逼到死角。
《鲤名银平雪候鸟》中的主人公银平暗恋着茶馆老板的独生女阿市,但阿市却偏偏与他的盟弟卯之吉两情相悦,私订终身。
怀着深深的绝望,银平远走异乡,四处流浪。
多年之后,回到故乡的银平得知卯之吉与阿市被地痞流氓勒索,为了那不曾泯灭的爱情和生来打抱不平的性格,银平出手相救,最后深陷囹圄。
影片写出了为了心爱的人的幸福,不惜放弃一切的悲剧英雄的痛苦与悲哀。
同类影片还有《逆流》。
从上可看出,这些主人公原本善良正直,心地单纯,却不为世俗所容,被迫向恶浊的社会发出挑战,最后一个个被社会所吞噬。
在这些影片中,女人是一个重要的能指符号,主人公怀着纯洁的爱情,但所爱的女子大都心已另属,他们只有浪迹天涯。
在艺术中,女性从来都是社会的投影,女性的拒绝与倒向象征着社会对他们的舍弃与放逐。
相比来说,伊藤大辅导演的《侠盗治郎吉》中的治郎吉则是一个敢于亮出自己身分,锄强扶弱,劫富济贫,单枪匹马向现存体制挑战的侠盗,也只有他是胜利者。
与上面影片不同的是,正是女人的爱情在危难中拯救了他。
《怒吕苦》以幕府末期基督徒武士与幕府军之间展开的一场生死之战为背景,描写武士灵之介在战场失利,恋人被杀,身患重病,身陷重围,以寡敌众,终于身陷囹圄,家破人亡。
演员市川右太卫门以惊人的感染力演活了这个身败名裂的孤独武士的绝望与悲壮。
至于《鞍马天狗前后篇》和《鞍马天狗恐怖时代》是描写幕府时代的尊王攘藩的故事,反映了广阔的社会和历史画面。
总来说之,反抗、复仇是这些影片的关键词,它们所塑造的一大批为社会体制所不容的浪人组成的悲剧英雄系列,强烈的反抗叛逆精神和社会批判指向是1920年代中后期日本社会深刻的内在危机和郁积在人们心中的反抗破坏欲望在电影里的投射,也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电影观众审美趣味的自然转换。
当然,这些也与当时传入日本的美国西部片的影响相关,从这些主人公身上我们不难看出西部片中那一个个孤胆英雄的身影。
武士片似乎与生俱来就偏于悲情色彩和正剧风格,但下面的影片则皆以喜剧出之。
牧野省三的儿子牧野正博(1908—1993)在他20岁那年导演了著名的《浪人街》第一回、第二回。
两部影片片名相同,但故事情节各自独立。
现在能看到的《浪人街》第一回只保留了片尾的高潮打斗部分。
《浪人街》第二回仍以既好事又游手好闲的浪人为表现对象,用喜剧手法表现幕府末期沉沦底层的浪人们的日常生活,市井气息扑面而来,草根阶层生活跃然纸上,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带有很强的市民电影风味。
与父亲《忠臣藏实录》采用当时最强大的明星阵容不同,《浪人街》第二回全部聘请当时年轻的无名演员担纲表演。
以《浪人街》第二回为代表,池田富保导演的《弥次喜多尊王篇》、《弥次喜多鸟羽伏见篇》,伊丹万作导演的《国士无双》,再加上牧野省三导演的《雷电》,或表现武士的狂妄自大,色厉内荏,或表现浪人的人性弱点,或表现相扑士在人情天伦与职业操守之间的尴尬,风格滑稽诙谐,解构了武士片的悲情色调,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喜剧武士片。
日本电影“是从复制歌舞伎舞台剧开始的”①,早期的武士片表现的都是英雄豪杰,在表演上沿袭了歌舞伎的传统,舞台痕迹明显,程式化色彩浓厚,扮演武士的演员往往仅仅从容不迫地挥刀舞剑,摆出武打招式即可,“与其说是战斗倒不如说是舞蹈的剑术”②。
即便到1920年代初,歌舞伎痕迹依然明显。
如1921年由牧野省三导演的《豪杰儿雷也》中打斗场面就带有浓厚的歌舞伎色彩,武打招式完全是事先设计好、事先演练过的,与中国京剧的武打招式非常相似。
该片是日本电影史上的第一部特摄片,使用了停机重拍技术,将剧中人与蛤蟆、蛇和蚯蚓等实行剪辑。
不过,观众越来越不满足于这种花拳绣腿的歌舞伎模式,到1920年代中后期,武士片的写实主义被广泛采用,场面富于动作性,武打动作充满着一种动的力感,刀剑铿锵,血肉横飞。
以《浪人街》第一回为例,演员们奔来跑去挥剑砍杀的场面配以三味线伴奏,加上辩士绘声绘色的现场解说,使打斗显得异常热闹有趣,而演员敬业的出色表演使得打斗场面非常逼真,让人如临其境。
尤其是采用蒙太奇手法摄进旁观者的表情,使打斗场面具有很强的立体感。
《忠臣藏实录》片尾那场雪夜厮杀更让人惊心动魄,热血沸腾。
此外,与日本剑术一剑致命飘不过去不同的是,这些武士片中的武打大都是漫长的大杀阵,主人公身陷敌阵,以寡敌众,敌我双方如蚁群聚散,如蛟龙进退,场面宏大,波翻浪卷。
短促的镜头转换,敏捷的蒙太奇手法,令人目眩的速度感和动作感,使得这个时期的武士片镜头流畅而富于生气,动感十足,与此前的歌舞伎武士片不可同日而语。
日本无声电影时代的武士片培养出了一大批超级电影明星,如尾上松之助、市川右太卫门、岚宽寿郎、片冈千惠藏、和阪东妻三郎等。
爱情与伦理无声片的第二大系列是爱情片与伦理片。
20世纪30年代初中期,沟口健二导演了数部表现女性命运的无声片———《折纸鹤的阿千》、《唐人阿吉》、《泷之白丝》、《东京实行曲》和《黎明之初》,尤其是《折纸鹤的阿千》和《泷之白丝》,几乎奠定了沟口电影的基本范式:“女人为男人的成功而辛劳,男人虽然会如愿以偿,但女人却不所以而得到报偿。
”③《折纸鹤的阿千》中的农村青年宗吉只身一人来到东京,在偌大的人海里,举目无亲,梦想破灭,自寻绝路时幸被阿千所救。
两人脱离黑帮后,同住一个屋簷下,情同姐弟。
为了宗吉能够完成学业,阿千不惜卖身,不过这个切宗吉全蒙在鼓里。
多年后,宗吉如愿以偿当上了医生,而阿千却沉沦社会底层,病入膏肓,命若天壤。
《泷之白丝》中美丽而好胜的水艺师白丝为了爱情,供心上人村越欣弥去东京帝国大学攻读法律,为了凑钱给欣弥,她不得不以身体为代价去借高利贷,但比生命还重要的钱半途却遭抢劫,她刺死了陷害她的高利贷主,身陷囹圄。
而审判她的法官恰恰是她朝思暮想的爱人欣弥,白丝被处死刑,欣弥也受着良心的自责自杀身亡。
不论是阿千还是白丝都是出污泥而不染,为了所爱的男子呕心沥血,甘愿牺牲一切的底层女性,在她们身上,姐姐、母亲、恋人三种身分或隐或显地融为一体。
影片竭力描写她们的美德与悲哀,将对她们的赞美与忏悔之情交融在一起。
仔细考察,这些影片有三类人组成:女主人公;“坏男人”———他们是陷害女主人公的黑帮头目、高利贷者等,代表着社会的强权和恶势力;男主人公,他们是社会的弱者,来自底层,在女主人公的资助与爱情的护航下,他们得以进入社会的上层。
应该说,这些作品打上了导演很重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的投影,因为沟口的姐姐就是这样一个为了全家去作艺妓,还要接济照顾他这个“终日无所事事、被邻居看做阿飞之流的”弟弟④。
沟口的母亲很早就去世,对于沟口来说,家姐既是姐姐又是母亲。
从这些影片中的男主人公身上我们分明看到了沟口自己的身影,不过,吊儿郎当、“被邻居看作阿飞之流”的“我”变成了从逆境中奋发向上终于成功的有为青年,这能够看作是沟口在白日梦中对自己的期许和拔高。
一句话,沟口无声电影中自传性的“我”在里面起了很大作用,几乎是三足鼎立中的重要支柱。
不过,沟口后来的作品只剩下受难的女主人公和坏男人,而“我”的身影逐渐退隐。
无独有偶,小津安二郎的《东京之女》(1933)也是描写姐姐为供养弟弟读书,白天工作晚上做暗娼,弟弟知道后没法面对亲爱的姐姐竟会从事这么“低贱”的职业,终于自杀。
佐藤忠男曾说这类题材电影的诞生有其社会原因,在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社会,“贫穷子弟立下出息发迹心愿,其无理的努力就得加诸于家里的女人身上。
为了使弟弟上大学,姐姐就去卖身”①。
仅仅沟口健二在生活经历和情感倾向的基础上将这点“扩大深化”罢了。
爱情片的另一名作是1933年五所平之助导演、田中绢代主演的《伊豆的舞女》,描写一段风雨路上的感伤邂逅,青春期一段朦胧而美好的初恋。
但影片插入了过多的社会元素,投下了较浓的人性阴影,挤压和稀释了爱情的纯度。
而且将“我”最后选择离开归因于不想耽误熏子的幸福(温泉旅馆老板决定将熏子娶为儿媳)也与原著不符。
在演员方面,男主角过于高大强壮(下巴还有一道疤痕),少了原著中主人公那份忧郁、青涩、纯正的学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