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无声电影(黑白片)的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无声电影(黑白片)的看法

摘要:众所周知,默片最早也是最普遍地被人认识为一种本身完全不发声的,

只靠剧中角色的动作、姿态与字幕的提示来完成情节发展的影片,我称之为“全默”时代,因为此种影片只有画面,所以是一种纯粹的视觉艺术;接着,由于有声电影的冲击,默片开始变革,出现了一个保守地加入背景音乐的“半默”时代,由于有声电影之技术与艺术手段比较简陋且粗糙,尚对默片构不成威胁,此种片子笔者认为尚未构成阿恩海姆先生所称之“杂种艺术”(下面有解说),也可说是有一点瑕疵的纯视觉艺术;最后,由于有声电影在技术及艺术造诣上渐趋完善,默片也只好俯首称臣,接受改造,出现了一个既有背景音乐又有人说话的“褪默”时代(典型的是卓别林的《摩登时代》),此一时代可以说是默片把第三大媒体之接力棒交到有声电影手上的一个接力表演,有声电影逐渐占领历史舞台,而默片逐渐退出人们视线。

关键词:发展,《摩登时代》,阿恩海姆先生,查理·卓别林

一、初发现之新大陆

——概念与默片发展之陋见

首先,笔者要对无声电影(下称“默片”)做一个自己编造的(不知前人有无此说)发展简略史。此为笔者从一些关于默片的常识与笔者第二次有意识地去观看与聆听卓别林的《摩登时代》所总结出来的。众所周知,默片最早也是最普遍地被人认识为一种本身完全不发声的,只靠剧中角色的动作、姿态与字幕的提示来完成情节发展的影片,我称之为“全默”时代,因为此种影片只有画面,所以是一种纯粹的视觉艺术;接着,由于有声电影的冲击,默片开始变革,出现了一个保守地加入背景音乐的“半默”时代,由于有声电影之技术与艺术手段比较简陋且粗糙,尚对默片构不成威胁,此种片子笔者认为尚未构成阿恩海姆先生所称之“杂种艺术”(下面有解说),也可说是有一点瑕疵的纯视觉艺术;最后,由于有声电影在技术及艺术造诣上渐趋完善,默片也只好俯首称臣,接受改造,出现了一个既有背景音乐又有人说话的“褪默”时代(典型的是卓别林的《摩登时代》),此一时代可以说是默片把第三大媒体之接力棒交到有声电影手上的一个接力表演,有声电影逐渐占领历史舞台,而默片逐渐退出人们视线。

此种历史分期法是根据我对无声(或“默”)之另一理解分出来的。传统上把无声定义为完全的靠画面“吃饭”,剧中完全无声。从笔者理解角度上看,有声与无声乃相对于有无对话发声(此发声为观看与聆听电影者听得到的)而言的。加进了背景音乐并无对话发声的出现,但是又令影片有了声音,所以笔者将之唤曰“半默”时代;加进了背景音乐与个人说话(《摩登时代》中的机器制造公司老板从荧屏上发号司令之讲话、推销公司人员推销自动用餐机之讲话,卓别林唱歌之歌声与与之同病相怜之少女之歌声,但是这些讲话与歌声都不构成对话发声,所以笔者将之唤为“褪默”时代,这里也有一种隐藏“对话发声”在,在《摩登时代》中,如果把员工的动作当成是与老板的一种对话的话。

二、此时无声胜有声?

——卓别林《摩登时代》轻观与微聆

20世纪伟大的喜剧与默片大师卓别林先生之摩登时代,在笔者看来是“褪默”时代之代表之作。

此片在喜剧中充满了令人心酸的元素,虽然摩登生活令正常人畸变,出演着一幕幕“变形记”,但最后还是“说”出了“Back up—never say die.We’ll get along!”之主题,最后走上了大路(寓意一切都会有出路,且可行),此剧既有现代派荒谬的存在哲学之气息,又有充满希望的永恒的生命哲学之力量。

此剧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此问题思考源于阿恩海姆对无声电影之理论阐释。笔者将此特点归结成一问题,乃为现实接近中还是现实复制中产生艺术之问题。先提一下现实复制中产生艺术问题,此时在阿恩海姆先生看来是运用了机能主义与行为主义之“只有当一个幻觉的全部细节都很完整的时候,它才会是强有力的”之看法制造的“艺术”,实质上不是艺术。在笔者看来,机能主义与行为主义理论指导下创作下来之电影也是艺术,只是要从具象中选取某些人与事自然主义地去表现抽象而已,而众所周知,电影都是虚构的(纪录片除外),每一个细节的问题并不会使电影就变得真实起来,而这种具象表现抽象,没有抹去电影虚构之本质美,笔者认为是产生了艺术的。进一步思考,我们不知不觉中想到了具象与抽象之关系:阿恩海姆先生之格式塔理论强调整体与部分之关系,有时即使是抽象的部分也可以反映具象之整体,从教科书中之小孩画画可知。这样子,我们可以知道阿恩海姆先生是运用从抽象到具象的手段来解剖电影之艺术的,我们只能说一个方面只能适用于一个方面,而切不可张冠李戴,那样难免有乱扣帽子之嫌。阿恩海姆先生的这种从抽象到具象之剖析方法笔者称之曰“现实接近”法,此法是将电影影像之虚构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进行比较,此种差距则为电影艺术之诞生时空。阿恩海姆先生一开始就摒弃世俗的“电气工程或机械装置无创造力,只能复制并不能产生艺术”的观点,直接进入到了电影本身去研究,实事求是,就事论事,更接近于电影的本体,这种客观的、科学的、细致的研究问题的态度完全值得我们向之致敬。此处受教科书启发,所以与教科书所说的“就哲学与美学意义角度而言,阿恩海姆突出研究的是电影的本体论问题,即影像与现实世界的关系问题”暗暗相合。现实与影像的差距是电影艺术诞生之时空,而造就此种差距的就是艺术的表现手段了。此种手段是在坚持本体论研究方法的阿恩海姆先生看来就是作为纯粹视觉艺术本身的表现手段了,所以他排斥作为听觉艺术的声音进入“纯种艺术”之电影里面去。

《摩登时代》已经不是“纯种艺术”的硕果了,代表着“褪默”时代的《摩登时代》是一种“杂种艺术”,除了纯粹的视觉艺术外,还有纯粹的听觉艺术,而且是两种纯粹的混合物(并非是融合物)。笔者只能说它们是几乎独立分开进行的,这个是技术不成熟问题也有可能是一种寓意所在。

在笔者看来,技术不成熟不能成为一种逃避不接受现实的口实,只能成为一时之事。而其深层次的寓意却有一种历史的韵味。如果主题与寓意分开理解,笔者所理解之寓意是:

首先,有声电影已经成为权威,无声电影只能是弱势群体,且受其摆布。这个可以从:机器工厂之老板从荧屏发出号令,命令工人如何如何工作,命令卓别林离开休息室回去工作看出来。荧屏与从电影中发出声音象征着有声电影,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