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氟化合物的环境污染及其毒性问题

合集下载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对环境的影响及可行的治理方法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对环境的影响及可行的治理方法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对环境的影响及可行的治理方法摘要:全氟或多氟烷基物质Per-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作为新兴的环境污染物受到了全球环保领域的广泛关注,因其独特的特性,在生活动被广泛使用,不易降解、易生物蓄积,对人体和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毒性。

2000年以来,多种长链PFAS化合物被多个国家限制使用。

本文,简要介绍了PFAS物质的性质、毒性及可行的修复治理方法。

关键词:全氟或多氟烷基物质;PFAS;生态毒性;修复技术全氟或多氟烷基物质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化合物,种类超过6000种,主要包括全氟辛酸Perfluoro octanoic acid(PFOA)、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sulfonic acid(PFOS)、GenX等。

PFAS因其具有独特的防油、防水和耐热的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防水涂层、不粘锅涂层、清洁剂、包装盒等生活的各方面。

由于其化学结构具有高度的稳定性,不易降解分解,自上世纪40年代投入使用以来,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与人体内。

研究表明,PFOS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可以通过与血清蛋白和其他血浆蛋白的非共价结合,广泛分布于全身,并主要存在于肝脏、血清和肾脏中。

胎儿血清和大脑中的PFOS含量要高于其母亲。

其在人体内的半衰期可达4.1-8.67年。

[1]PFOA在人体和动物体内,通过非共价键结合血浆蛋白,主要存在于肝脏、肺部、肾脏和骨骼中,半衰期达2.3年。

[2]PFOA和PFOS的流行病学研究及动物实验表明,它们通过与肝脏酶作用对肝脏产生影响,降低出生体重、抵抗力、并诱导肿瘤。

化学性质:PFAS的结构中具有大量的C-F键,因氟离子的高电负性和较小的体积,使得C-F键成为有机化学中最强的共价键。

而氟离子具有较低的可极化性,所以分子间作用力较弱。

这些特点使得PFAS具有疏水、疏油及热化学稳定的特性。

[3] PFAS有着众多不同的官能团,包括羧酸酯、磺酸酯、硫酸酯、磷酸酯、胺等,这些官能团的决定着PFAS物质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传输等特性。

全氟化合物污染现状及与有机污染物联合毒性研究进展

全氟化合物污染现状及与有机污染物联合毒性研究进展
学基金资助项目(41501548);辽宁省教育厅科学技术基础研究资助项目(LJ2019JL029) 第一作者:朱永乐(1997—),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水污染控制技术,E-mail: Zhu_lll@ *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 , E-mail: tangjiaxi1986@
大气是 PFASs 进 行 长 距 离 迁 移 的 重 要 介 质。 PFASs 可与大气气溶胶和颗粒物结合进行远距离迁 移,并最终通过干湿沉降进入地表环境[18]。 从全球 范围来看,大气中 PFASs 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和工 业发达区域,且城市区域的浓度分布显著高于乡村,
陆地区域高于海洋[18-19]。 2015 年,对中国北京环境 空气颗粒物中 PFASs 的浓度研究发现,PM2.5 、PM10 和总悬浮颗粒物(TSP)中∑PFASs 含量分别为 87.03 ~ 96.77、99.82 ~ 101.41 和 118.69 ~ 141.87 ng·g-1 ,全 氟丁酸(PFBA)、全氟戊酸(PFPeA)和 PFOA 是主要成 分[20]。 Chen 等[18]发现中国辽宁阜新氟化工园区周 边大气中离子型 PFASs 含量为(4 900 ± 4 200) pg· m-3 ,显著高于非离子型 PFASs 的含量(1 400±3 000) pg·m-3 ,其中 PFBA 和 PFOA 的含量占整体离子型 PFASs 含量的 79% 。 Ge 等[21] 研究日本金泽市大气 颗粒物中 PFASs 含量分布发现,大气中的 PFASs 主 要以 PFOA、全氟壬酸(PFNA)和全氟癸酸(PFDA)为 主。 粗颗粒物中 PFOS 质量分数最大,而超细颗粒 物中全氟羧酸(PFCAs)的质量分数最大,降水是造成 大气中 PFASs 浓度季节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中国 深圳市 冬 夏 两 季 室 外 及 室 内 大 气 中 均 以 挥 发 性 PFASs 为主,离子型 PFASs 为辅,全氟丁基磺酸(PFBS)是深圳市大气中最主要的全氟磺酸类(PFSAs)物 质,PFCAs 浓度均大于 PFSAs[22]。 中国北方的降雪 中 PFASs 的 浓 度 较 高 总 含 量 达 33. 5 ~ 229 ng· L-1[23]。 由此可知,大气中具有较高的 PFASs 浓度, 这主要是因为工业生产所排放的废气废水中 PFASs 直接释放于空气中。 人体中的 PFASs 主要来源于 呼吸暴露。 因此,开展大气 PFASs 的综合防治,是 降低人体血液中 PFASs 浓度的有效措施之一。 1. 2 水体中 PFASs 污染现状

全氟化合物污染现状及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全氟化合物污染现状及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全氟化合物污染现状及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全氟化合物主要包括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癸酸(PFOS)等化合物。

它们具有惯性、耐高温、耐化学腐蚀等特性,被广泛用于表面涂层、防泡剂、纺织品、消防泡沫等产品生产过程中。

然而,由于全氟化合物在生物体内难以降解,且具有迁移累积的特性,因此它们逐渐积累在环境中,并进入人体,引起人们对其安全性的担忧。

全氟化合物已被广泛应用在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过程中,例如在餐具、包装材料、皮肤护理品等消费品中的使用。

许多研究表明,全氟化合物可以通过空气、水和食物等途径进入人体。

一旦进入人体,全氟化合物可以积累在肝脏、肾脏和血液中,并可能对人体的免疫系统、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

一些研究还发现,全氟化合物可能与慢性疾病如肝脏病变、肾脏损伤和甲状腺功能障碍等有关。

在环境中,全氟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水、空气和土壤中。

研究显示,全氟化合物在水环境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迁移性。

它们可以通过湖泊、河流和地下水等途径进入自然水体,并可能影响水生物的生态系统。

全氟化合物在土壤中也会逐渐积累,并可能对土壤的生物活性和植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全氟化合物还可以通过大气传输进入空气中,并随着空气的扩散而迁移到较远的地区。

针对全氟化合物的风险评估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工作之一。

目前,全氟化合物的风险评估主要包括暴露评估和毒理学评价。

暴露评估旨在评估人类或生态系统对全氟化合物的接触程度和暴露水平。

毒理学评价则利用动物实验和体外研究等方法,研究全氟化合物对人体和生物体的毒性效应。

这些评估可以帮助制定相关的环境标准和监管政策,以减少全氟化合物对环境和人类的潜在风险。

然而,全氟化合物的风险评估仍存在一些挑战和争议。

首先,全氟化合物种类繁多,且缺乏全面了解其分布和迁移特性的数据,这使得对其暴露水平和生态风险的评估具有一定困难。

其次,全氟化合物因其广泛应用而在环境中被发现,但目前尚无明确的健康暴露限制水平和安全标准,使得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一定挑战。

全氟烷基化合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与防御

全氟烷基化合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与防御

全氟烷基化合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与防御全氟烷基化合物是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据研究显示,全氟烷基化合物的存在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从全氟烷基化合物的来源、影响以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全氟烷基化合物的来源全氟烷基化合物是由含氟物质的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活动中排放的,这些物质包括防水剂、防油剂、降温剂、消泡剂等等。

这些含氟物质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被释放出来后,很难得到彻底的去除,即便被排放到大气中,也会随着风力扩散到更广的范围,污染范围极其广泛。

此外,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化妆品、家居装饰、非粘涂料等含氟物质的使用,同样会排放全氟烷基化合物。

二、全氟烷基化合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1.致癌全氟烷基化合物中含有的氟化物离子,会对人体的DNA产生影响,致使DNA 出现异常,从而导致细胞突变,引发癌变。

一些研究表明,含氟物质可以影响细胞凋亡机制,进而导致癌变。

2.对生殖健康的危害全氟烷基化合物被证实可以影响人类的生殖健康,包括影响男性的精子密度和质量,以及女性的卵子数量和质量。

此外,含有全氟烷基化合物的物质可能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影响胎儿的健康。

3.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全氟烷基化合物的存在也会影响人类的免疫系统,研究表明,含氟物质会降低人体重要的细胞因子(IL-2)的分泌,这会危及机体的免疫力。

4.神经系统的损害一些研究表明,全氟烷基化合物也会对人类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这种损害表现为学习能力、视觉和听觉的受损,重度暴露还会引起肝、肾等内脏损伤。

三、全氟烷基化合物的防御措施1.减少对含氟物质的使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尽量减少含氟物质的使用,如使用无氟化学物的化妆品、无含氟的洗涤剂等等。

2.科学饮食科学饮食也是防御全氟烷基化合物的重要措施,饮食中应多摄取蔬菜、水果、牛奶等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品,可以帮助提高机体免疫力。

3.保持适当体育锻炼适当运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减少全氟烷基化合物对身体的危害。

含氟化合物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含氟化合物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含氟化合物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一、引言含氟化合物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化学物质,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大量的含氟化合物不但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而且对地球环境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大气、水体、土壤等角度探讨含氟化合物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以期为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

二、大气1、氟化物对大气中光化学反应的影响氟化物是大气中的一种重要污染物,它能参与大气中的光化学反应,对大气中的臭氧、PM2.5等物质的生成和转化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氟含量越高的区域,其大气中臭氧含量越高,然而臭氧是一种有害物质,它会造成人体呼吸系统的不良影响。

此外,含氟化合物还会影响大气中其他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例如酸雨的形成。

2、全球变暖与氟化物的关系含氟化合物是温室气体的一种,它们会对地球的大气层产生温室效应,促进全球变暖。

事实上,含氟气体的温室效应远比同等质量的二氧化碳更强,而且它们的寿命也比CO2更长。

这些气体并不是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但它们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同样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国际社会多次呼吁减少这些化合物的排放。

三、水体1、氟化物对水生生物的危害含氟化合物是水体中的一种重要污染物,它会对水生生物造成严重危害。

水生生物在吸收了过多的氟化物后,会出现神经病变、生殖系统受损等症状。

此外,氟化物还会影响水中的营养循环,导致一些水生生物的死亡和生态失衡。

2、氟化物对水资源的影响氟化物对水质的影响不仅仅限于水生生物,它还污染了水资源,使得一些地区的饮用水受到影响。

有些地区的水源中含有过多的氟化物,这会对人体的骨骼和牙齿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水中氟化物的存在还会引起水质变差,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隐患。

四、土壤1、氟化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含氟化合物不仅会污染大气和水体,也会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对土地肥力的维持和恢复至关重要。

研究发现,氟化物的存在会改变土壤中微生物的物种组成和丰度,从而影响土壤碳循环和养分循环等生态过程。

全氟化合物毒理机制及危害评估研究

全氟化合物毒理机制及危害评估研究

全氟化合物毒理机制及危害评估研究全氟化合物,是指含有全氟碳基的化合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全氟辛酸及其盐酸盐、盐等化合物。

全氟化合物曾广泛应用于各种技术领域,包括防油污和防水功能、阻燃材料、水、油膜材料、医疗用具和涂料等等。

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全氟化合物的毒性和危害逐渐被人们认识到。

本文将介绍全氟化合物的毒理机制和危害评估研究。

毒理机制全氟化合物以其低表面张力、极强的稳定性、高热稳定性及优异的电绝缘性而被广泛应用。

不过,全氟化合物却具有一些不良影响,并且毒性很强。

研究发现,在人体内,全氟化合物主要通过饮食、空气和水的摄入进入体内。

当它们进入体内后,全氟化合物会储存在人体脂肪组织中,半衰期长达数年,对人体健康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威胁。

全氟辛酸等全氟化合物逐渐被认为具有广泛的毒性,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全氟化合物具有高度亲脂性、难以代谢、易涉及各种细胞和组织中等特性,导致它们选择特定的生物靶标,与其相互作用,并影响特定的生物过程。

这些生物过程包括脂质代谢、免疫应答、生殖生命周期和肝细胞细胞周期等等。

我们来逐一看一下。

脂质代谢全氟辛酸和全氟辛酸盐具有置换非极性脂肪酸和与其类似的物质,成为脂肪酸合成和被氧化的重要物质。

这些物质可以直接干扰机体脂肪代谢,同时也抑制长链脂肪酸的氧化代谢。

与这些物质的摄入相关的健康问题包括肝脏脂肪变性、代谢综合症、肥胖症。

免疫应答全氟化合物通过干扰机体的免疫应答系统而产生毒性。

曾有研究发现,全氟辛酸的暴露会抑制免疫应答,降低NK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杀伤能力。

全氟化合物的抗原毒性与机体的免疫应答和内环境平衡不同相关,而这些毒性会引起自身免疫疾病和慢性感染等症状。

生殖生命周期全氟化合物可能会干扰生殖生命周期。

已有的研究表明,全氟辛酸可以提高胚胎停育和死亡率、降低新生鼠的生长速度、降低新生鼠的睾酮水平、减少雌性小鼠的突触增殖。

这些症状都是因为全氟辛酸引起的内分泌干扰和激素耐受性。

环境化学全氟化合物10

环境化学全氟化合物10

PFOS
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dane Sulfonate,PFOS),曾 被广泛用于灭火剂、感光材料表面处理剂、纺织品和皮 革的整理剂、纸张的表面防污涂层、航空液压油、半导 体行业的光阻剂和电镀行业的铬雾抑制剂等与人类生产 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中。作为3M公司的畅销产品思高 洁防污涂层喷剂的关键组分,PFOS被发现广泛存在于 全球的环境介质和动物乃至人体体内,对生态环境和人 体健康构成了极大的潜在威胁。
激素合成、运输、新陈代谢等生理活动都需要甲状腺激素的 调节,许多研究表明PFOS和PFOA损害甲状腺激素在动物体内的分 泌平衡,研究结果表明PFOS和PFOA对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是多方面 的,由于物种多样性和调控机制存在差异,由PFOS和PFOA造成啮 齿动物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外推到对人体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其变 化是极其复杂的。与在动物体内的半衰期(PF0s在大鼠血清中半 衰期为100d左右)相比,PFOS和PFOA在人体中有极长的半衰期。 PF0s和PFOA对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应该引起重视。
PFCs的特点
很高的稳定性,受很 强的热,光照,化学 作用而难分解
在环境中长距离迁移
受微生物和高等脊椎动 物的代谢作用而难降解
随食物链传递在生物 体内富集到很高浓度
二 PFOS/PFOA分布、毒理效应与迁移转化
环境中存在的全氟化合物主要有全氟羧酸 类、全氟磺酸类、全氟酰胺类及全氟调聚醇等, 其中全氟辛烷磺酸(PFOS) 和全氟辛酸(PFOA) 是环境中出现的最典型的两种全氟化合物,而 且这两种化合物是多种PFCs在环境中的最终转 化产物 。
生殖毒理学研究表明,PFOS和PFOA能够造成雌性鹤鹑产蛋率显 著下降,产蛋时间推迟,受精率和孵化率显著性下降而幼患大量死 亡,且出生后畸形率升高。

全氟化合物污染现状及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全氟化合物污染现状及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全氟化合物污染现状及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全氟化合物污染现状及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是一类具有特殊化学性质的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由于其出色的油、水和污染物防护性能,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全氟化合物由于其高稳定性和长半衰期,容易积累在环境中,并对生物体产生潜在的毒性和生态风险。

因此,对全氟化合物污染的研究和风险评估变得至关重要,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全氟化合物污染的现状是全球性的问题。

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sulfonic acid,PFOS)和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是最为常见和典型的全氟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子、纺织、造纸和制革等行业。

全氟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水体、土壤和大气中,而且已被检测到在饮用水、河流、海洋和动物组织中。

全氟化合物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已引起广泛关注。

大量的实验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长期接触全氟化合物可能对生殖系统、免疫系统、肝脏和肾脏等器官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另外,全氟化合物还被怀疑与某些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虽然这方面的证据仍然不充分。

此外,全氟化合物还可以通过母乳传递给婴儿,对胎儿和婴幼儿产生潜在危害。

风险评估是全氟化合物污染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针对全氟化合物的潜在风险,研究者们通过环境监测、模型预测、实验动物试验和人体流行病学调查等手段进行评估。

其中,环境监测是最常用的评估方法之一,利用该方法可以了解全氟化合物的分布、排放源和迁移规律。

模型预测方法通过建立全氟化合物的生物富集和迁移模型,预测其在环境系统中的行为和潜在风险。

实验动物试验可以提供直接的毒性和生理效应数据,用于评估全氟化合物对生物体的潜在危害。

而流行病学调查则通过人群暴露评估和健康效应调查,了解人类接触全氟化合物的方式和可能的健康风险。

短链全氟化合物污染现状研究

短链全氟化合物污染现状研究

短链全氟化合物污染现状研究短链全氟化合物(PFASs)是一类由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基硫醇(PFOSA)等有机化合物组成的化学物质。

这些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和一些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在许多工业和商业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

尽管PFASs在很多领域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其广泛使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和健康问题。

首先,短链全氟化合物的生物持久性是导致其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

研究表明,PFASs在环境中具有极强的耐久性,不易被生物降解。

这使得PFASs在水体、土壤和大气等环境介质中长期存在,并有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一些研究还发现,PFASs可以在生物体内积累,最终导致环境和健康风险。

其次,短链全氟化合物的广泛应用也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

PFASs主要出现在涂料、防水材料、消防泡沫等产品中。

这些产品在生产、使用和废弃阶段都有可能释放PFASs进入环境。

例如,当涂料剥落后滞留在土壤中,会导致PFASs释放;当防水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磨损,也会释放出PFASs。

因此,这些行业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都可能成为PFASs的重要污染源。

研究表明,PFASs的环境污染已经普遍存在。

首先,许多地表水和地下水中都检测到了PFASs的存在。

这些水体通常与工业区域、农业地带和城市污水处理厂附近的区域有关。

其次,土壤中的PFASs也被广泛检测到。

例如,在垃圾填埋场和工业用地周围的土壤中,PFASs的含量往往较高。

此外,大气中的PFASs也被发现具有一定的迁移能力,使其全球范围的污染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PFASs的污染不仅对环境产生潜在影响,而且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研究表明,PFASs暴露与多种健康问题相关,包括肝脏、甲状腺、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方面的异常。

因此,对PFASs的污染进行研究和监测,对于了解其环境行为、评估其风险和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至关重要。

目前,针对PFASs的污染问题,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经采取了行动。

pfas概念 -回复

pfas概念 -回复

pfas概念-回复PFAS概念——理解全氟化合物的危害与应对措施引言全氟化合物(Per-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简称PFAS)是一类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问题和挑战的环境污染物。

由于其在生产、使用和废弃过程中产生的持久性和生物积累性,PFAS已经广泛分布在土壤、水体和大气中。

本文将一步一步解答有关PFAS的内容,包括其定义、来源、危害以及应对措施。

定义全氟化合物(PFAS)是指由全氟碳链和其他基团(如羧基、磺酸基等)组成的化学物质。

由于其强大的抗水、抗油和抗粘性等特性,PFAS广泛应用于涂料、防水、灭火剂、包装材料等众多工业产品中。

来源PFAS的来源主要分为两类:生活和工业。

1. 生活来源:生活中的消费品和个人护理用品,如含有防水涂层的服装、雨伞、户外用品等,能够释放PFAS。

此外,消防泡沫、食品包装材料和厨具的不粘涂层也可能含有PFAS。

2. 工业来源:工业生产过程中,许多产品包括涂料、塑料、电子和纺织品,会使用PFAS作为主要成分或添加剂。

制造PFAS 过程中,一些中间体和副产物也可能被释放到环境中。

危害PFAS的持久性和生物积累性使得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潜在危害。

以下是PFAS的主要危害:1. 环境危害:PFAS在环境中具有高度稳定性,难以降解,因此会长期存在于土壤、水体和大气中。

它们能够通过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径流等途径传播到各个环境介质,对生态系统的持续影响。

2. 人体健康风险:PFAS在人体中具有生物积累特性,尤其会积累在肝脏和肾脏等器官中。

长期接触高浓度的PFAS会导致肝脏损害、癌症、免疫系统紊乱以及生殖和发育问题。

应对措施针对PFAS污染,需要制定全面的应对措施,包括监测、管控和治理。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对措施:1. 监测:建立全面的监测系统,包括对环境样品和人体样本中PFAS浓度的监测。

这有助于评估污染程度和传播路径,为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全氟辛酸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

研究全氟辛酸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

研究全氟辛酸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 PFOA)是一种毒性较强的化学物质,属于全氟化合物的一种。

该物质主要用于制造防油污、防水渍和抗震动的产品,如Teflon 制造、水和油的防护类制品等。

然而,随着人们对这种物质的了解加深,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其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环境和生物两个方面介绍全氟辛酸的影响。

一、环境影响全氟辛酸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 POP),残留时间长、不易降解,它会在水、空气和土壤中存在并传播。

全氟辛酸具有很强的亲水性和亲油性,不易移动和分离,因此会在地下水、地表水中积累,最终进入生态系统中。

1. 水体污染全氟辛酸对水体的污染很难避免,并且会对水生物造成影响。

研究表明,全氟辛酸可以干扰和破坏水生物的内分泌系统,导致鱼类繁殖能力下降、肝脏受损等问题出现。

同时,全氟辛酸也会通过水生物进入到食物链中,进而影响到其他生物。

2. 大气污染除了水体污染,全氟辛酸的飘散也会对大气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在生产、使用和处理全氟辛酸制品或废弃物时,该化学物质会释放出有害气体,其中包括多氯乙烯、二噁烷等有机化合物。

这些有机气体在大气中分解后,会生成更具有毒性和生物积累性的物质,对环境造成更严重的污染。

3. 土壤污染全氟辛酸的污染还会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全氟辛酸可以降低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数量和多样性,从而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全氟辛酸也会急剧降低土壤中钙离子的含量,从而导致植物的生长健康受损。

二、生物影响除了对环境的影响外,全氟辛酸对生物的影响同样重要。

人造和野生动物可能因为吞咽全氟辛酸制品、废水和食物(如鱼)中含有的全氟辛酸而吸收这种有害化学物质。

1.影响生殖健康全氟辛酸可以累积在动物体内,对动物的生育力和性成熟产生很大影响。

研究显示,暴露在全氟辛酸的环境中会导致动物的精子数量减少,卵巢受损,雌性动物出现变异性和畸形等问题。

全氟化合物的环境行为及其风险评估

全氟化合物的环境行为及其风险评估

全氟化合物的环境行为及其风险评估一、前言在现代化的生产和生活中,全氟化合物已经广泛应用。

全氟化合物是指具有全氟基的有机化合物,普遍应用于表面涂层、防油污污染等等领域。

但是全氟化合物也由于其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和毒性,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虽然目前全氟化合物已被列为国家环境保护部门的限制类物质,但其环境行为和风险评估仍需要进一步探究。

二、全氟化合物的环境行为全氟化合物能够持久存在于环境中,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生物降解速度极慢全氟化合物分子中的C-F键结构稳定,不受微生物降解。

(二)几乎不挥发全氟化合物中各种物质的挥发性较小,不易从水体或土壤中飞腾回收。

(三)极易溶解于水与其他类似物比较,全氟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较高,能够在水体中均匀分布。

(四)生物蓄积性强全氟化合物在生物体内具有高生物积聚性,其在食物链上的传递性增加了环境中全氟化合物的风险程度。

三、全氟化合物的风险评估1.生态毒性评估根据全氟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对三文鱼、水生堆积生物(稻田大麻蚊幼虫和盐水蚤)的毒性,推断其毒性对其他水生动物具有强烈的毒性作用。

2.人体毒性评估根据动物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全氟化合物可能对人体产生潜在的过敏反应,增加肝、胆、免疫、内分泌等多种疾病的危险性。

3.环境风险评估根据全氟化合物在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存在情况以及对生态和人类健康的可能危害,建立评估模型,推断其在环境中的风险水平。

四、全氟化合物的环境保护全氟化合物已被列为国家的禁限用物质,应遵守国家相关法规,控制其广泛使用。

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全氟化合物的排放和溢泄。

如若出现泄漏,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损失。

五、总结全氟化合物是一类环境中的特殊有机物,其化学结构的稳定性、毒性和持久性使得其在环境中具有很高的危险和潜在危害。

因此,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关注,开展全面的环境行为和风险评估,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减少生态损失和环境污染。

大气中的全氟化合物

大气中的全氟化合物

大气中的全氟化合物一、引言全氟化合物是一类在大气中广泛存在的有机物,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潜在危害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全氟化合物的来源、特性、危害以及控制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全氟化合物的来源1. 工业生产全氟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制造塑料、涂料、消防泡沫等产品。

工业生产过程中,全氟化合物会被释放到大气中。

2. 消费品使用许多消费品如防水衣物、不粘锅等也含有全氟化合物,这些产品在使用和处理过程中也会释放到大气中。

3. 自然源头虽然自然界并不含有全氟化合物,但是它们可以通过大气和水循环进入自然界。

例如,海洋生物体内的甲烷利用菌可以将甲烷转化为含有全氟碳基团的有机酸,这些有机酸最终会进入大气。

三、全氟化合物的特性1. 持久性由于其分子结构稳定,全氟化合物在大气中具有极高的持久性,可以在大气中存在数十年甚至数百年之久。

2. 生物富集性全氟化合物具有生物富集性,意味着它们可以在生态系统中逐级富集。

例如,鱼类体内的全氟化合物含量往往比其所处环境中的含量高出数倍甚至数百倍。

3. 毒性尽管全氟化合物对人体和环境的毒性程度仍存在争议,但是它们已被证明对动物的免疫系统、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四、全氟化合物的危害1. 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全氟化合物会通过空气、水和食品等途径进入人体,并在人体内积累。

长期接触全氟化合物可能导致肝脏病变、肾脏损伤、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等健康问题。

2. 对环境造成潜在危害由于其持久性和生物富集性,全氟化合物对环境造成了潜在危害。

例如,全氟化合物可能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某些物种灭绝。

五、全氟化合物的控制1. 加强监管政府应该加强对全氟化合物的监管,限制其在工业和消费品中的使用。

2. 推广替代品寻找替代品是控制全氟化合物的重要途径。

例如,使用可生物降解的材料替代塑料等产品。

3. 个人行动个人也可以采取一些行动减少自己和家庭对全氟化合物的暴露。

例如,选择不含有全氟化合物的消费品、避免焚烧塑料等含有全氟化合物的废弃物。

全氟化合物的生态毒理学以及致癌机理

全氟化合物的生态毒理学以及致癌机理

全氟化合物的生态毒理学以及致癌机理全氟化合物是由含氟碳化合物通过氟化等方法得到,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全氟化合物具有极高的化学稳定性和抗腐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防火、防尘、防水、防油、电子和光学等领域。

然而,随着全氟化合物的大量生产和使用,相关环境和健康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全氟化合物的生态毒理学以及致癌机理。

一、全氟化合物的生态毒理学1. 毒性机理全氟化合物在环境中不容易降解,极易积累,并会导致生物富集。

事实上,全氟化合物的毒性造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累积的能力和潜在的生物转化能力。

全氟化合物的毒性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由于全氟化合物的生物富集效应,二是由于其机制影响了许多基本的生物学过程。

2. 环境影响全氟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常规的污染物种类,尤其是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最为明显。

随着全氟化合物的释放和扩散,生态系统中含全氟化合物的水体和沉积物的含量也逐渐升高。

这些有毒化合物侵入人体后,造成毒性效应,导致生殖系统和免疫系统等的受损。

3. 动物实验一系列的动物实验显示,全氟化合物对小白鼠和其他动物的免疫系统、肝脏、肾脏、脑和生殖系统等都有明显的影响。

而即使在极低的浓度下接触这些化合物,也可能会导致某些损害。

二、全氟化合物的致癌机理1. 毒性积累全氟化合物很难被自然降解,往往导致生物中这种化合物的大量积累,尤其是在食物链顶端的捕食者中,如极地的熊、海豹、鲸鱼等。

在这些生物体内,全氟化合物可能通过在DNA中引起基因突变,从而导致癌症。

2. 起源全氟化合物通常源于其生产过程或其可以形成的物质。

因此,人类接触全氟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是通过工业和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产品。

3. 活性氧研究发现,全氟化合物可以增加人体中的放射线或紫外线的感受性,从而会产生更多的活性氧,引发癌症。

总结综合以上论述,全氟化合物的毒性和致癌机理仍有待深入研究。

尽管全氟化合物的毒性和致癌潜在性值得关注,但其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儿童和成年人的长期影响还有待研究。

山东半岛沿岸水域典型全氟化合物与前体物的污染特征及其风险评价

山东半岛沿岸水域典型全氟化合物与前体物的污染特征及其风险评价

山东半岛沿岸水域典型全氟化合物与前体物的污染特征及其风险评价目录一、内容描述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材料与方法 (6)1.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7)2. 仪器分析方法 (8)3. 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 (10)三、山东半岛沿岸水域全氟化合物与前体物污染特征 (11)1. 全氟化合物前体物分布特征 (12)2. 全氟化合物含量水平及季节变化 (13)3. 不同功能区全氟化合物污染差异 (14)4. 沿岸水域与其他区域污染物的对比分析 (15)四、风险评价 (16)1. 全氟化合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7)2. 生态系统风险评价 (18)3. 污染来源与归趋分析 (19)4. 风险防范措施与建议 (21)五、结论与展望 (22)1. 研究成果总结 (23)2. 存在问题与不足 (24)3. 后续研究方向与应用前景 (25)一、内容描述以及这些污染物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通过系统采样与分析,我们获得了丰富的数据资料,揭示了这些化合物在沿岸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的分布特征,以及它们在沉积物、生物体内及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山东半岛沿岸水域PFCs和前体物的浓度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位置、工业布局、人口密度等。

这些污染物的来源复杂,既包括工业生产、城市污水处理等人为活动排放,也可能来自自然过程,如火山喷发、海洋生物分解等。

在风险评价方面,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技术,对PFCs和前体物的生态毒性和人体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

评估结果显示,这些污染物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尤其是在某些敏感区域和特定条件下。

我们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这些污染物的排放,以保护山东半岛沿岸水域的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全氟化合物(PFCs)的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全氟化合物的污染原理

全氟化合物的污染原理

全氟化合物的污染原理
全氟化合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中的所有氢原子都被氟原子取代。

这种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但由于其在工业生产和消费中的广泛使用,它们被广泛分布在环境中。

全氟化合物的主要污染原理是它们的极高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这些化合物具有强大的碳-氟键,这使它们能够抵抗高温和化学腐蚀。

这种稳定性使它们在环境中长期存在,不容易分解和降解。

这些化合物通常以气态、液态或固态形式释放到环境中。

它们主要通过工业废气、废水和废固物的排放进入环境。

其中,气态的全氟化合物主要通过工厂的挥发物排放和大气沉降进入土壤和水体。

液态和固态的全氟化合物则通过废水和废固物的处理和排放进入水体和土壤中。

一旦进入环境,全氟化合物会积累在生物体内,尤其是水生生物和动物脂肪组织中。

这是因为全氟化合物具有亲脂性,易于与脂肪相互作用。

这种积累会导致生物体内全氟化合物的浓度持续上升,从而进一步传递给生物链上的其他生物。

全氟化合物被广泛认为是环境和健康的潜在威胁。

许多全氟化合物被发现具有致癌、神经毒性、免疫毒性、内分泌干扰和生殖毒性等不良影响。

另外,全氟化合物在环境中的持久性和可迁移性使其能够远距离传播,并污染偏远地区的生态系统。

因此,对全氟化合物的污染进行监测和控制,以减少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意义。

课程论文全氟化合物的环境问题

课程论文全氟化合物的环境问题

全氟化合物的环境问题XX(XX大学环境学院XX省XX市)摘要:全氟化合物是一类新型有机污染物, 它具有疏油、疏水特性, 在环境中可以长期稳定存在, 其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其研究也已成为近年环境科学和分析化学的热点。

但我国的研究还较少, 并缺乏环境污染方面的系统性数据。

本文介绍了全氟化合物的环境分布、生物积累、人体暴露、迁移转化、分析方法和毒理效应,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 为我国全氟化合物环境污染研究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全氟化合物:环境问题;人体暴露;毒理Abstract:Perfluorinated chemicals (PFCs) are new emerging organic pollutants that can repel both water (hydrophobic) and oils (oleophobic), and very stable and difficult to be degraded in environment conditions .PFCsrelate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ve attracted a great attention from many scientists and have become research hotspots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 .However , few studies of PFCs pollution status have been reported in China. This paper reviews the environmental distribution, biological accumulation,human exposure,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analytical method and toxicological effects of PFCs .The currently existing problems and trends are also discussed .Key words:perfluorinated chemicals; environmental problem; human exposure; toxicological effects1.引言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就是指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中的氢原子全部被氟原子取代后所形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水体中全氟化合物的污染分析

水体中全氟化合物的污染分析

水体中全氟化合物的污染分析1 引言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是一类新型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全氟羧酸(perfluorocarboxylic acids,PFCAs)、全氟磺酸(Perfluorinated sulfonic acids,PFSAs)、调聚醇(Fluorotelomer alcohols,FTOHs)等.自20世纪50年代被3M公司研制以来,凭借其显著的疏水、疏油性以及较好的表面活性和稳定性而被广泛应用(Ahrens,2011).然而,大量含PFCs 商品的研发、生产、使用和处置,使得PFCs通过多种途径迁移至环境介质及生物体内,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毒理学研究证实,PFCs具有肝脏毒性、心血管毒性、甲状腺毒性、神经系统毒性、免疫系统毒性及潜在致癌性等.因此,PFCs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为环境科学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PFCs已普遍存在于全球各地区水环境中,国内已有大量的报道证实了PFCs在地表水中的存在.长江、黄河、珠江等七大水系及几大重要湖泊水体中均有PFCs检出,除少数污染较严重区域外大多数水体∑PFCs低于100 ng·L-1(路国慧等,2012; Zhang et al.,2013).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属PFCs污染严重区域之一,其∑PFCs含量介于8.6~568 ng·L-1.东湖全氟辛酸(PFOA)与全氟辛烷磺酸(PFOS)浓度范围分别为61.2~132.0和15.8~246.7 ng·L-1之间(Chen et al.,2012).沿海水体如大连近海、渤海海口及沿海区均检出PFCs的存在,其PFOA与PFOS范围分别在0.17~37.6、nd~2.25 ng·L-1(Ju et al.,2008)与2.58~81.7、nd~31.9 ng·L-1(Wang et al.,2012)之间.尽管如此,国内自2003年起大量生产使用PFCs,至2006年PFOS年产量达到247 t(Zhang et al.,2012).而且迄今为止尚无PFCs相关禁止性条令和规定出台.因此,国内环境介质及生物体内PFCs的污染状况及变化趋势仍是当前环境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河口作为河水与海水的交汇区域,其PFCs的污染状况关乎附近海域水质的优劣,而且可为海域水体中PFCs污染来源分析提供依据,是经常被研究的对象.现已有长江口(杜旭,2013)、黄河河口(路国慧等,2012)、海河河口(Wang et al.,2012)等河口水体中PFCs污染的相关研究.双台子河口作为北方主要水系之一——辽河的唯一入海通道,暂无PFCs污染状况的详细研究和报道.本文以双台子河口为研究主体,采用固相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相结合的检测方法测定该区域水体中11种PFCAs 及4种PFSAs的含量水平,并粗略评估PFOA及PFOS对水生生态及人体健康存在的风险.2 材料与方法2.1 样品采集水样于2012年8月采集自双台子河口区域,共15个站位(S1~S15).其中,S1、S2、S3分别位于大凌河、双台子河及大辽河入海口下游位置,其余样品均在双台子河口附近.样品站位布设如图 1所示.图 1 双台子河口样品采集站位2.2 实验试剂与仪器2.2.1 实验试剂醋酸铵,色谱级(97%),大连生化试剂公司;氨水,分析纯(25%),大连生化试剂公司;冰乙酸,色谱级(99.7%),大连生化试剂公司;甲醇,HPLC级,美国天地公司;乙腈,色谱级,美国天地公司;PFAC-MXB(>99%甲醇/水,包含13种PFCAs和4种PFSAs,Wellington公司);MPFAC-MXA(>99%甲醇/水,包含同位素标记的7种PFCAs和2种PFSAs,Wellington公司).2.2.2 实验仪器HPLC-MS/M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6400三重串联四级杆质谱;色谱柱(Agilent C18,2.1 mm×100 mm,3.5 μm);Agilent聚丙烯液相小瓶(1 mL);AUTOTRACE 280柱式固相萃取仪;Waters WAX固相萃取柱(6 cm,150 mg);氮吹仪(12孔);循环水式真空泵(SHB-III);Nalgene聚丙烯材料采样瓶(1 L)、烧杯(100 mL)、量筒(500 mL)、容量瓶(100、50 mL)、过滤设备一套、离心管(10 mL);Whatman纤维滤膜(47 mm);Gilson移液器;pH计(Mettler Toledo);电子天平(BP221S型);纯水仪(18.2 MΩ,Millipore);高纯氮(99.99%).2.3 检测与分析方法2.3.1 样品前处理样品上机检测前采用SPE技术进行处理,具体步骤主要参照Pan等(2014)的方法,先后经真空过滤、SPE萃取及氮吹浓缩3个过程.然而,前人对前处理时水样酸化pH值及加标量没有一致观点,这可能与所检测水体特点及基质影响等有关.本研究预实验结果发现,pH在3、4和7.5时回收率普遍偏高,最高可达219%,而在pH为6时回收率稳定在75%~125%之间,满足方法要求.因此,本实验最终确定将初始pH值在7.40~7.95之间的水样酸化至6,并获得良好的回收率,确保检测数据有效.SPE萃取步骤中,选用WAX固相萃取柱子完成目标PFCs的富集,主要经历柱子活化、上样、洗脱收集三大步骤.具体操作如下:(1)依次用4 mL 0.1%氨水-甲醇、甲醇、高纯水活化WAX固相萃取小柱.(2)水样以8 mL·min-1的速度流经固相萃取柱,然后用4 mL的25 mmol·L-1醋酸铵水溶液(pH在4.5左右)清洗柱子上的杂质.清洗完成后柱子真空干燥15 min.(3)用4 mL甲醇、0.1%氨水-甲醇依次洗脱目标化合物并收集至10 mL离心管中.萃取完成后将洗脱液用12孔氮吹仪浓缩并定容,设定水浴温度为35 ℃,氮气气流速度至肉眼能看到洗脱液表面有极小漩涡即可,确保气流针距离液面至少1.5 cm.2.3.2 高效液相色谱及质谱分析条件本实验以10 mmol·L-1的醋酸铵水溶液和乙腈作为流动相,进样量为10 μL,进样流速控制在0.25 mL·min-1,初始流动相体积比(乙腈:醋酸铵)为2:3.各化合物质谱仪的检测参数包括定量/定性离子分子量、保留时间等信息见表 1.表 1 串联质谱多重反应离子检测参数2.4 质量控制(1)空白实验固相萃取仪中进样管路的主要成分是聚四氟乙烯,可能影响实验结果.为此,本实验用高纯水进行空白实验,尽量减小实验误差.结果发现空白样品中有目标PFCs检出,其中PFPeA、PFBA 及PFOA含量较高,平均浓度分别为0.45、0.37及0.33 ng·L-1.由此可见,分析用仪器中存在PFCs,在以后的实验中可考虑管路替换以降低背景值.此外,为了监控样品检测过程中的交叉污染,本实验每20个实际样品设置一个程序空白,每10个样品中插入一个溶剂空白和一个质控标准工作样品.(2)空白加标回收率实验向500 mL高纯水中加入预先设定的3个浓度标准品,前处理方法与实际样品操作一致.本实验设定加标浓度为0.4、4和40 ng·L-1,每个浓度设6个平行样.上机检测后按照回收率=绝对回收率/内标回收率公式计算.其中,绝对回收率指定量结果与实际加标量的比值,内标回收率则是样品中内标峰面积与标准工作样品中相应内标峰面积平均值的比值.结果表明,加标浓度为40和0.4 ng·L-1时的回收率均偏高,而中间浓度(4 ng·L-1)各化合物的回收率介于77%~139%之间,平均回收率范围为91%~121%(见表 2).相对标准偏差(RSD)除PFBA和全氟癸烷磺酸(Perfluorodecane sulfonic acid,PFDS)外,其它13种PFCs的RSD介于4.6%~9.8%间.结合最终检测结果,建议加标量控制在实际样品中各化合物平均浓度(6.34 ng·L-1)的0.6倍左右较好.表 2 15种PFCs空白加标回收率、MDL、LOQ及LOD(3)方法检出限(MDL)、定量限(LOQ)、检测限(LOD)依据U.S.EPA的计算方法,按照MDL=S×t(n-1,1-α)公式计算即可.式中S为空白高纯水样品中PFCs定量结果的标准偏差值,t是自由度为n-1时的Student′s值,可查t值表得到.当平行样品数n=7,在99%置信区间(α=0.01)下,t=3.14.LOQ和LOD分别按10倍和3倍空白标准偏差计.本研究中15种PFCs的MDL、LOQ、LOD范围分别为0.007~0.42、0.021~1.34、0.006~0.40 ng·L-1(见表 2).其中,PFPeA和PFBA的方法检出限较高,分别达到0.42和0.16 ng·L-1.3 结果与讨论本研究中PFCs的浓度采用QQQ软件在0.5~64 ng·mL-1的线性范围内进行内标法定量,详细结果如表 3所示.表 3 双台子河口水样中15种PFCs的浓度3.1 污染水平由表 3可知,双台子河口水体已存在PFCs污染,样品中15种PFCs浓度介于43.40~157.71 ng·L-1之间.其中,短链的PFBA和PFPeA是水体样品中的主要污染物,浓度分别介于8.17~82.03和17.58~105.77 ng·L-1,其次是PFOA和全氟己酸(Perfluorohexanoic acid,PFHxA).此结论与Zhou等(2014)对汤逊湖水体中PFCs的调查结果类似.但不同于许多前人的报道如Loos等(2010)、杜旭(2013)对地表水、地下水的调查结果.这主要是由于前期研究中均以典型代表PFOS 与PFOA为主要研究对象,但很少考察短链PFBA和PFPeA.图 2为本研究全部站位样品PFCs浓度堆积柱状图,由图可知,在3个河口正下游方向的S1~S3中,S1样品∑PFCs浓度最高为95.39 ng·L-1,而双台子河口下游方向S2与大辽河河口处S3的浓度相近.不仅如此,S1样品中PFBA和PFOA的浓度也远高于S2和S3,几乎为后2者的2倍,分别为52.50和8.00 ng·L-1.推测大凌河上游的氟化工业园区全氟类产品的生产及污水排放是导致S1站位PFCs浓度较高的原因.Bao等(2011)的研究结果中PFOA的平均浓度高达169.04 ng·L-1.同样,PFBS也是3个站位中浓度最大者.图 2 水样中PFCs的浓度水平结合采样站位布设特点还可以发现,靠近河口位置的S4与S5浓度较高.随着海域面积扩大或者海水的稀释,∑PFCs的浓度沿海岸线方向呈递减趋势,由157.71 ng·L-1逐渐降至最低浓度43.40 ng·L-1.但在S14与S15两个站位点处∑PFCs浓度回升,这可能与这两个站位点处于海湾,受附近渔港码头和生活污染有关.与PFCAs相比,PFSAs在样品中的含量较低,对PFCs总量的贡献率较小,百分比介于1.9%~8.4%.即PFCAs是双台子河口水体中的主要PFCs类别,这与李飞等(2012)得出的结论一致.Stock等(2007)在对沉积物中PFCs的分析结果中同样发现样品中PFCAs对总量的贡献率远高于PFSAs.此外,由PFSAs的浓度构成百分比图(见图 3)可看出,短链的PFBS是4种被检测PFSAs 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其平均浓度为2.73 ng·L-1,PFOS的浓度次之.图 3 样品中4种PFSAs浓度百分比构成3.2 不同水域PFOA与PFOS浓度比较考虑到S1和S3两个站位点可能受大凌河与大辽河水体PFCs污染的影响,故以下的结果比较中不包含这二者的浓度.双台子河口水体PFOA和PFOS的平均浓度分别为4.85和0.33 ng·L-1,相应浓度范围介于3.27~8.94和0.033~0.96 ng·L-1之间.其中,PFOA浓度与天津段海河(6.86 ng·L-1)(Wang et al.,2012)及莱茵河(2.1~11 ng·L-1)(Eschauzier et al.,2010)相近,高于日本近海海域水体浓度(0.14~1.06 ng·L-1)(Yamashita et al.,2004),比渤海北部的大凌河(169.04 ng·L-1)(Bao et al.,2011)、黄浦江口(105 ng·L-1)(杜旭,2013)、东湖(61.2~132 ng·L-1)(Chen et al.,2012)、汤逊湖(372 ng·L-1)(Zhou et al.,2013)以及国外如北美湖泊(27~50 ng·L-1)(Boulanger et al.,2004)、日本东京湾(154~192 ng·L-1)(Sakurai et al.,2010)、Svitava河(8100~9100 ng·L-1)(Kovarova et al.,2012)等水体浓度低.PFOS的浓度低于国内外大多数水体,与上游辽河(0.33 ng·L-1)(Yang et al.,2011)一致,略低于鄱阳湖水体浓度(0.35 ng·L-1)(Zhang et al.,2012),但比日本近海(0.04~0.07 ng·L-1)(Yamashita et al.,2004)水体浓度高.3.3 风险评估生态风险评价(ERA)是继早期人类健康风险评价之后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型研究热点,是定量研究有毒有机污染物生态危害的重要手段.由于PFCs的蓄积性,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会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因此,除生态风险评价之外,通过风险度将污染物和人体健康联系起来,采用统一的危害指标定量地描述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进行评价也是有必要的.具体参见污水宝商城资料或更多相关技术文档。

全氟化合物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估

全氟化合物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估

然环境中不能降解,因此通过食物链进入高等动物后对之产生较大影响,文献表明,PFOS 为动物体内主要的PFCs 污染源,在高等动物中的含量明显低于低等动物,肉食性动物体内含量高于素食性动物[10]。

对于毒性特征,PFCs 的毒性较大,具有生物累积性,在生物体内的蓄积水平甚至高于二 英和农药类,具有致癌、生殖毒性、免疫毒性、诱变毒性等,可引起高等动物全身脏器损伤。

PFCs 的毒性特征主要考察其对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的毒性影响,通过毒性试验使植物或动物暴露于含PFCs 的环境中,考察半数致死剂量或者存活率。

2 PFCs的毒性特征PFCs 不同于一般的持久性有机物的高脂肪亲和能力,其对高等动物影响较大。

进入生物体内之后与蛋白质高度结合,富集在血液、肝脏、肌肉和脾脏器官,以血液和肝脏中浓度最高。

PFCs 的毒性特征主要考察PFCs 对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的影响。

考察面涉及浮游藻类、洋葱、大豆等,还有鱼类、鹅等动物,综合考察其对生态系统各食物链营养级中生物的影响。

2.1 对水生生物的毒性特征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影响主要考察对水生植物的影响和水生动物的影响。

对水生植物的影响主要通过毒性实验来判断,毒性终点为不同时间节点的细胞密度、叶绿素a 、生长等。

通过物种暴露实验对不同浮游植物对PFCs 的影响进行毒性试验,毒性指标包括植物形态、节点数等进行评价。

不同水生植物对PFCs 反应敏感度不同,浮游植物(中肋骨条藻、小狐尾藻)对PFOS 影响较大,而舟型藻对PFOS 不敏感[11]。

对水生动物的影响考查不同时间节点的水生动物的成体存活率、生长、群落结构和死亡率等。

水生动物中,鱼类对PFCs 的敏感性高于无脊椎动物(牡蛎、贝等),通过开展急性毒性实验[12],鳟鱼暴露在PFOS 中,96h 半数致死计量为13.7mg/L ,同等条件下,盐水虾96h 半数致死剂量为3.5mg/L 。

0 引言全氟化合物是一类(perfluorinated compounds, PFCs)新型的持久性有机化学污染物,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 PFOS)和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 ,PFOA)两类物质[1]。

全氟化合物的污染现状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全氟化合物的污染现状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参考 文献 ’"( ’\( ’’( ’]( ’:( ’$%( ’$$(
表 HB全球部分地区沉积物中 )-,’和 )-,!的浓度
+95Q<HB%?G:<G7897W?G?S)-,’9G@)-,! WG6<@W\<G76
WG6?\<T9876?S7R<>?8Q@
采样地点
T! _;7P# ? ! )3*39$ #
除个 别 点 位 因 靠 近 污 染 源 导 致 浓 度 较 高 外"_;7P 和 地区生物体内 _;7P 和 _;7M的含量见表 Z&
##
表 IB全球部分地区生物体内 )-,’和 )-,!的浓度
+95Q<IB%?G:<G7897W?G6?S)-,’9G@)-,! WG?8[9GW6\6WG6?\<T9876?S7R<>?8Q@
$: h]%
! h$:
’’(
工业园区附近的地下水中全氟化合物的含量可高达 几十 !3?I’&( "但在大量使用泡沫灭火剂! 像军事演练
基地)飞机场# 或泡沫灭火剂泄露的地区附近地下水 中全氟化合 物 的 含 量 可 高 达 几 千 !3?I’!EZ( & 全 球 部
分地区地表水)地 下 水 和 饮 用 水 中 _;7P 和 _;7M的
’$’(
中国太湖
%>%\ h%>!$ .%>"&
’$’(

塞尔维亚潘切沃废水河中 %>&: h">’
%>%\] h%>$! ’$] (
德国格但斯克海湾
%>%! 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