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自然环境状况
1.地理位置
秦皇岛沿海地区地处河北省的东部,位于东经118º33'~119º51'、北纬39º23'~40º37'之间,北依燕山,南临渤海,东临辽宁,西北分别与唐山、承德相毗,是一座美丽的、集旅游与避暑一体的现代化港口城市。
规划区辖海港、北戴河、山海关三个城市区,昌黎、抚宁两个县,总面积4037.73平方公里,总人口192.86万,其中市区面积482平方公里,市区人口84.4万。
海岸线长162.7公里。
秦皇岛沿海地区范围位置示意图见2-1。
图2-1 秦皇岛沿海地区行政区划图
2.气候气象
秦皇岛沿海地区属于东部季风区暖温带湿润气候,主要的特点是:年均气温在8.9~10.9℃之间,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9.3~-5.4℃之间,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24.1~25.2℃之间。
极端最低气温为-27.2℃,极端最高气温为37.4℃。
无霜期162~188天。
气温高于0℃期间积温为3953~4373℃,可满足
二年三熟种植制度对热量的要求。
气温低于0℃期间负积温为-375~-722℃,对小麦越冬有较大影响。
年平均降水量为700~770毫米,是华北地区降水丰沛地区之一。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749~2876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1%~65%。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9%~63%。
四季分明:春季(3~5月)风力强大,降雨稀少;夏季(6~8月)盛行偏南风,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
本季降水为510~585mm,占全年的75%;平均气温为22.8~24.1℃。
在本季里暴雨、大风、冰雹时有发生;秋季(9~11月)气温迅速下降,降水锐减,降水占全年的13%左右。
冬季(12~2月)盛行西-西北风,天气寒冷干燥,降雪稀少。
3.水文水系
秦皇岛沿海地区内地表水、地下水都很丰富,而且东临渤海,水文条件很好。
(1)地表水
境内流域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有48条,它们分属于滦河水系及冀东沿海独流入海诸河。
境内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较大河流有23条。
其中属于滦河水系的河流有11条,属于冀东独流入海的河流12条。
境内绝大部分河流走向由西向东南,最后注入渤海。
各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12.6亿立方米。
各河径流量在时间变化上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年内分配极不平衡,春季大气降水偏少,各河流比重甚小,部分河流时有断流现象发生;夏秋季节因直接受大气降水制约,河水暴涨暴落,易发生洪涝等自然灾害。
二是各河流年际间变化很大,实测最大年径流总量为41.8亿立方米,最小年径流总量为2.5亿立方米,二者相差近17倍,且常常出现连续丰水年,连续枯水年。
境内主要河流有冀东沿海水系的洋河、石河、戴河、饮马河、新开河、滦河和流经市区的汤河共7条河流。
主要河流情况见表2-1。
(水系及水资源分布见图2-2)。
表2-1 规划区主要河流基本情况
河流名称境内河道全长(公
里)
境内流域面积
(公里2)
径流量
(亿米3/年)
发源地
石河67.5 618 1.6 青龙县、抚宁县洋河100 1029 2.4 青龙县、卢龙县汤河28.5 184 0.37 抚宁县
戴河35 290 0.51 抚宁县饮马河145 601 0.69 卢龙县新开河
滦河91.5 3773.7 44.1
在水资源总量中,山区为12.09亿立方米,平原为4.13亿立方米,规划区主要水库基本情况详见表2-2。
城市(镇)大型用水水利工程有洋河水库和桃林口水库,中型水库有石河水库(具体情况见表2-2)。
城市地下供水水源地有枣园水源地(地下水储量 3.26
万吨/日)和柳江水源地(单井出水量50~200吨/小时)。
表2-2 规划区主要水库基本情况
水库名称建成时间控制流域面积
(平方公里)
总库容
(亿立方米)
功能
洋河水库1960年755 3.53 防洪、灌溉、调节水库石河水库1974年560 0.63 防洪、城市饮用水源地桃林口水库1997年(一期)5060 17.8 防洪、城市用水、灌溉
图2-2 规划区水系及水资源分布图
(2)地下水
秦皇岛沿海地区地下水的埋藏与分布受区域地貌控制,在不同地貌单元内又受地质构造、岩性和地下水水流系统的制约。
全境地下水按储水条件可分为基岩裂隙水、岩溶水与松散岩类孔隙水三大类。
在昌黎、抚宁及秦皇岛市区北部的广大中低山地区主要是裂隙、孔隙水,这里是地下水的补给区。
自东而西包括柳江盆地、洋河盆地、燕河营盆地等是双重含水结构,上部为孔隙水,下部为基岩裂隙水或岩溶水;在东部滦河、洋河、戴河、汤河、石河洪冲积平原区是松散孔隙水,属于径流排泄区;在滨海平原区主要是孔隙水。
本区的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另外境外地表水补给也是一部分。
地下水动态变化受大气降水及人工开采控制。
(3)海洋水文
——水温和盐度。
秦皇岛沿海地区地处中纬度,季风盛行,受海流影响,沿岸表、底层水温分布一般较相似,春、夏季则是向岸递增;秋、冬季向岸递减,水温季节性变化显著,夏季(8月为26.1℃)水温为全年最高值;冬季为全年最低值(年均为0.7℃,一月份为-13℃)。
盐度主要受入海径流、降水、蒸发及外海水因素的影响,全海域年度变化范围30.88‰~33.1‰;盐度季节变化显著,春季盐度大,分布为32.55‰~32.96‰,夏季由于降水增多,盐度为全年最低,分布30.89‰~31.92‰;盐度时空分布特征是外海高于近岸,秋、冬季介于春、夏季之间。
——潮汐和潮位。
秦皇岛海区的潮汐主要受渤海海峡进入的潮波影响,
位于M
2分潮无潮点附近和K
1
分潮潮腹所在地,潮汐类型多样,潮力弱,潮差
小是其显著的特点。
戴河口与滦河口之间,潮流类型系数为2<A≤4,为不正规日潮;在接近M
2
潮波无潮点的山海关至北戴河之间为正规日潮(A>4)。
据实测资料统计,一般大潮潮差小于0.5米,小潮潮差小于0.2米,有时仅为0.11米,海区的潮汐在接近无潮点的山海关到戴河口之间为正规日潮,在戴河口到滦河口之间为不正规日潮。
海区的平均海平面在潮位零点上9.1厘米,年平均潮位87厘米。
海水多年平均表层温度为21℃,多年平均海水盐度为29.83‰。
4.植被土壤
秦皇岛沿海地区的植物区系属于泛北极植物区的中国日本植物亚区,是第三纪植物区系的直接后代,植被区兼有华北、东北、蒙新三大植被区的特点。
植被类型以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灌草丛、盐生草甸、水生植被、栽培植被为主,由北而南、由高到低呈地带性分布。
在丘陵、平原上分布有面积最大的植被类型,包括农田作物、蔬菜作物、人工林、果园等。
林地面积696.29平方公里,牧草地面积0.022平方公里。
秦皇岛沿海地区土壤类型共有10个土类:棕壤分布在山区,中低山的中上部,面积为1097.7平方公里;褐土分布于低山丘陵,山麓平原和盆地,面积为3741.4平方公里;潮土分布在冲击平原,面积为728.7平方公里;滨海盐土在南部沿海,面积为130.9平方公里;风沙土则分布在滦河岸边和沿海地带,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另外还有一些水稻土、沼泽土、粗骨土等。
5.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秦皇岛沿海地区土地总面积为4037.73平方公里,2007年规划区土地利用现状见表2-3。
(2)水资源
秦皇岛沿海地区淡水资源多年平均总量约为16.80亿立方米,人均约876.5立方米,属于重度缺水区域。
在水资源总量中,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234万立方米,地下水为45639万立方米。
秦皇岛沿海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679.1毫米,自产水量以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为主,多年平均径流深167.5毫米,多年平均入境水量3.029亿立方米,出境水量为1.92亿立方米。
秦皇岛沿海地区内已发现各类矿产资源56种,其中煤、铁、金、石灰岩等矿产资源相对较大。
现已探明的保有储量分别为煤矿4567.9万吨、铁矿10982.7万吨、金矿4.933万吨、石灰岩26293.97万吨。
秦皇岛沿海地区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种类比较齐全。
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56种,其中,金属矿产17种、非金属矿产36种、液体矿产3种。
已开发利用的27种,已探明储量的22种。
产地58处,其中大型矿床7处,中型11处,小型40处。
优势矿种有金、铁、煤、水泥灰岩及非金属建材。
规划区现有各类持证矿山326个(其中铁74个、金63个、煤11个、水泥灰岩12个,其它非金属矿山166个),主要分布在抚宁等北部山区。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基本形成了以冶金、煤炭、建材为主,采、选、冶和原料加工相配套的矿业生产体系。
矿业从业人数近3万人,矿石产量约4000万吨,2010年规模以上入统企业实现矿业产值47亿元,矿业经济所占比重有逐年增长的趋势。
从矿山布局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上看,存在着矿山分布分散、规模小、数量多、开发利用水平不高等问题。
表2-3 秦皇岛市沿海地区2007年各土地利用现状单位:公顷
秦皇岛沿海地区地处陆域与海域两种介质,海洋资源是其重要的资源之一。
海岸线东起山海关张庄东,西至滦河口,全长126千米,0~25米等深线以内的海域面积为2629.4平方公里。
目前可供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主要有港址、渔业、旅游、矿产、海水、能源、海洋空间资源等。
——港址资源。
秦皇岛沿海地区海岸由于北依燕山山脉,形成了4个大的岬角式港湾:一是东起辽宁省绥中县环海寺地嘴,西止山海关老龙头岬角的南张庄港湾,建有山海关造船厂和渤海乡海产品养殖场;二是东起老龙头,西止秦皇岛南山的石河港湾,为秦皇岛港能源输出港和新河渔港区;三是东起秦皇岛南山,西止北戴河金山嘴岬角,西止滦河口的砂质港湾区,分布有戴河口、洋河口、大蒲河口、新开河口4个渔港及北戴河、南戴河、黄金海岸3个旅游区。
在金山嘴以东海域由于港阔水深不淤不冻,适宜建设5~10万吨以上的泊位;金山嘴以西海区受滦河影响,海域水深较浅,适宜建设中小型泊位。
——水产资源。
秦皇岛沿海地区海洋水产资源是优势资源之一,海域水质肥沃,浮游生物密度高,饲料丰富,底栖生物和潮间带生物种类多,生物量大。
渔类资源丰富,月均渔业资源量可达2973.1吨。
在滦河口海域分布有世界珍奇的具有较高科学经济价值的文昌鱼,分布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估算资源量1300吨。
——海水浴场。
秦皇岛沿海地区海岸海水浴场广阔,总计可作浴场的岸长达100千米,利用率已经达50%。
浴场沙软潮平,质量较好。
海岸绿化最好,堪称“绿色海岸”;海岸带区空气中负离子含量较多,空气湿度较小,舒适度好;可进行海水浴、沙浴、日光浴、森林浴、空气浴等多种海滨旅游休疗活动。
总之,这里是华北地区唯一的海岸旅游休疗岸段。
——海洋空间资源。
秦皇岛沿海地区毗邻广阔的海洋,具有丰富的海洋空间资源。
(5)森林资源
秦皇岛沿海地区主要林种有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经济林、特用林、经济林,共有林地面积6.96万公顷,幼林地4.03万公顷,灌木林1.34万公顷,
疏林1.14万公顷,未成林3781公顷,迹地21公顷,苗圃725公顷。
(6)湿地资源
秦皇岛沿海地区的湿地生态资源包括海岸湿地、河流湿地和沼泽,总面积约3.9万平方公里。
(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1.秦皇岛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1)经济发展现状
——经济总量及产业结构。
2010年规划区生产总值为787.91亿元,“十一五”期间平均每年增长11.16%。
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为40853元,比上年增长3.85%;完成全部财政收入12.5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2.4%;三次产业比重为13.6∶39.4∶47.0。
——农业发展现状。
201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90.85亿元,“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长5%。
2010年农、林、牧、渔结构为44%、1.7%、45.8%、8.5%。
——工业发展现状。
2010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274.0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241.6亿元,食品、机械、玻璃和金属压延四大支柱行业实现增加值68.1亿元,“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长13.5%。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2010年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382.06亿元,“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长11.34%。
(2)社会发展现状
——人口。
2010年秦皇岛沿海地区人口192.86万人,其中市区人口68.7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4.43‰,机械增长率为9.21‰。
全市人口密度平均为340人/平方公里。
由于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因素,人口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高低悬殊较大。
城市区土地面积小,人口多,密度高。
其中,海港区最高密度达
6259人/平方公里。
县域特别是山区土地面积大,人口少,密度低。
———科教文卫。
2010年秦皇岛沿海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49.08万人。
全年组织科研项目211项,专利授权310件,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2个,省级技术中心9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博士后工作站3个。
2010年全市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100%,有线电视用户48.64万户,卫生机构122个。
人均期望寿命超过76岁,健康水平居全国前列。
———基础设施。
2010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336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3公里。
京山、京秦、大秦三大铁路干线交汇于秦皇岛,秦皇岛铁路面向全国办理客货营运业务,日开行列车80对。
山海关机场为军民合用机场,先后开通广州、上海、北京、石家庄、大连等40多座城市的航线。
有海港、汤河、柳江、柳村、北戴河、枣园和山海关7座水厂,2010年供水能力为41.7万立方米/天。
2010年供热能力2532兆瓦,集中供热面积1473.6万平方米。
2.山海关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山海关区距海港区15千米,与辽宁省接壤,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塞,是连接华北与东北的路陆咽喉要道。
2010年,山海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93亿元,同比增长11%。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31亿元,同比增长5.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7.29亿元,同比增长15.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33亿元,同比增长7.8%。
——农业发展现状。
该区林业生产不断发展,造林质量不断提高,以大樱桃、优质桃为龙头的产业化经营已具有一定规模。
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集中连片发展优势农产品,大樱桃、优质桃、肉鸡、水产加工、蔬菜、特色苗木和特种畜禽七大优势产业带基本形成。
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重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实施人畜饮水、万亩节灌及村村通油路、有线电视、电话等基础设施工程,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小康村建设,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
——工业发展现状。
该区有山海关桥梁厂、山海关船厂、食品厂、啤酒厂等工业。
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43.96亿元,同比增长28%。
实现工业增加值63.42亿元,同比增长13.2%。
实现利润1.47亿元,同比增长25.56%;上缴税金7727万元,同比增长97%。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山海关区是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内有“天下第一关”、长城起点至老龙头、孟姜女庙、燕塞湖、长寿山等景观。
“十一五”期间,该区实施了海洋公园、森林公园等娱乐性、参与性、休闲性强的大项目,开发了历史文化游、自然风光游等特色旅游产品,旅游结构不断优化,内涵进一步丰富。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持续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顿规范工作,旅游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全面提升,授评首批国家“5A”级景区。
乡村旅游业蓬勃兴起,望峪山庄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与有騄公司联合经营长寿山景区、角山景区,与乐岛海洋公园联合经营老龙头景区,实现了资源共享、利益双赢。
2010年共接待旅游人数334.9万人次,旅游门票总收入12941万元。
3.海港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海港区面积109平方公里,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秦皇岛港所在地,是海陆交通枢纽。
区内有港口、铁路、公路、航空、石油管道,交通便捷,是一个以能源运输为主的综合性大港,也是玻璃工业基地和三资企业的集中地。
其中有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渤海铝业有限公司、中阿化肥有限公司等。
另外,还有燕山大学、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大庆石油学校分校、东北大学分校、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等大中专院校,以及国家体育训练基地、海上竞赛项目运动场等。
海港区还是全市商业贸易中心,这里集聚着煤炭市场、钢材、建材市场。
是全市最繁华的商业区。
2010年海港区实现生产总值380.87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13.2%;完成财政收入53.8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7亿元,年均分别递增15.9%和25.1%;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2亿元,年均递增1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6.2亿元,年均递增32.8%。
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关系不断优化,由2005年的3:38:59调整为2010年的1:34:65。
——农业发展现状。
蔬菜、林果、畜牧三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一村一品”、“多村一业”的格局初步显现;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实施了香菇示范基地、大型沼气工程等五十余项农业产业化项目,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达15家。
——工业发展现状。
2010年玻璃产业、装备制造业等6大传统优势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的75%。
以太阳能光伏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蓬勃发
展,颁布出台了《海港区关于加快发展光伏产业若干规定》,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
2010年,9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6亿元,同比增长7.2%。
截至2010年,全区民营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1.2%。
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到2010年引进内资23451万元,年均递增83%;实际利用外资14.2亿美元,年均递增25.6%。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红星美凯龙、英国乐购、彩龙市场等大型商贸物流企业正式营业,传统商家和太阳城、金三角等商业区繁荣兴旺,区域商贸中心地位巩固提升。
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社区服务、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正在大力推进。
2010年,该区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4.北戴河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北戴河区距海港区15km,是著名的旅游、休疗养、避暑胜地。
初步形成了以中油华奥公司(去年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税收6000万元)为代表的商贸物流,以宣亚国际传播集团(中国攻关广告策划业领军企业之一)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以中华尘肺病治疗基金会为代表的社团基金,以东软河北软件研发中心(全国最大的社会保险软件开发基地)为代表的技术研发等4类总部企业集群。
2010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2亿元,比去年增长13.0%以上。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4:23:73。
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38936元/人。
2010年全部财政收入达到7.1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0.0%,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5亿元,年均增长23.6%。
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51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0%。
——农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该区累计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30个,其中千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标志性项目5个。
发展设施农业2200亩,无公害蔬菜和果品种植面积分别达到5200亩和6000亩,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7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
2010年该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2.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9.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53.1平方米。
——工业发展现状。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0亿元,年均增长11.0%。
民营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民营经济单位达到6700余家,其中个体工商户6500余家、民营企业220家,民营经济实缴税金5.73亿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79.9%,比去年增长35.4%左右。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2010年,该区旅游产业快速提升,旅游环境不断优化。
“十一五”期间,该区累计投入1.53亿元实施鸽子窝公园、怪楼奇园、奥运公园等景区升级改造,集发观光园等4个景区达到3A级以上标准。
积极引导宾馆、休疗单位提档升级,97家接待单位进行升级改造,累计投入8.42亿元;高端旅游项目扎实推进,旅游经济品质有效提升。
北戴河博物馆、轮滑博物馆、鸟类博物馆投入使用。
投资2900万元建成俄罗斯游客中心,俄罗斯度假区功能逐步完善,接待能力不断提高;主打魅力四季品牌,丰富旅游内涵。
连续成功举办各种重大节庆赛事活动和文体活动;旅游促销攻势加大,国际旅游市场得到拓展。
先后赴北京、沈阳、满洲里、俄罗斯、香港、韩国等地组织旅游促销,进一步加强了与域外旅游企业的合作,扩大了国际旅游市场份额。
五年来,累计接待国外游客20.45万人次,其中俄罗斯游客18.48万人次,年均分别增长23.4%和25.1%。
5.抚宁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6亿元,比上年增长9.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到23815元,增长9.8%,财政收入12.2亿元。
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7.1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0.4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8.4亿元,增长13.5%。
——农业发展现状。
目前抚宁县农业发展形成了以农业种植为基础、蔬菜种植和生猪养殖为主的特色主导产业。
201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26908万元,较上年增长6.4%,其中,农业产值305266万元,林业产值7447万元,牧业产值251365万元,渔业产值53969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861万元。
粮食总播种面积38.7万亩。
畜禽养殖业继续发展。
全年肉类总产量达11.5万吨,增长10.3%;牛奶产量1.7万吨,增长18%;禽蛋产量3万吨,增长26.8%。
水产养殖总面积162465亩,产量63294吨(含海洋捕捞),产值23163万元。
以鱼类、贝壳类、贝类为主的海水养殖面积136755亩,产量达到52912吨;以鱼类、贝壳类为主的内陆水域养殖25710亩,产量达到2416吨;海洋捕捞量7966吨,内陆水域捕捞968吨。
——工业发展现状。
2010年抚宁县工业经济继续快速发展。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6.8亿元。
全县亿元产值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有16家,共完成工业总产
值152.2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企业的比重为91.8%。
其中,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实现产值90.9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比重达54.8%。
全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7亿元,比上年增长22.7%。
其中项目建设投资完成29.1亿元,增长11.8%;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0.3亿元,增长45.4%;农村非农户投资完成15.4亿元,增长28.8%倍;农村农户投资完成3.9亿元,增长41.1%。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2010年,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8.4亿元。
第三产业主要为交通运输、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
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7.9亿元,批发和零售业完成增加值3.7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完成增加值7.2亿元,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4.9亿元,金融业完成增加值3.2亿元。
在旅游业方面,2010年全县累计接待中外游客279143万人次,实现旅游门票收入1.23亿元,旅游社会收入10亿元,其中南戴河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完成经营收入1.25亿元。
6.昌黎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昌黎县经济发展主要以干红酒酿造业、海上养殖业、旅游业、高效种植业、畜禽养殖业、粮油食品加工业、市场商贸业、冶金建材业等八大产业为支撑。
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27亿元,比去年增长11.2%。
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45.6亿元、47.9亿元和34.3亿元,分别比2009年增长51.9%、102.8%和48.7%,经济结构在增量中调整和优化,工业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
实现全部财政收入9.53亿元,比2009年增长11.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13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66元,分别比2009年增长10.3%和12.5%。
——农业发展现状。
高效种植业迅速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民收入增加、优质新品种种植面积扩大、无公害蔬菜生产快速发展、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使得昌黎县农业内部结构得到优化,形成了部分特色农业基地。
——工业发展现状。
2010年有工业企业及个体工业户82家,涉及18个工业大类。
2010年,全县工业完成现价总产值132.7亿元,同比增长41.0%;实现利润3.1亿元,同比增长7.30%;上缴税金3.8亿元,同比增长5.1%。
全县出口总额4360万美元,同比增长44.9%。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2010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4.3亿元。
第三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