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铁-大管棚施工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地铁-大管棚施工方案
盾构洞门加固方案
1、编制依据
1、《成都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岩土勘察报告》(2010年10月);
2、成都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洞门及预埋件设计图》;
3、施工组织设计、现场实际施工情况;
4、成都地铁施工经验;
2、适用范围
成都地铁4号线7标(右线DK31+663.366~YDK35+137.90;左线DK31+917.70~DK36+429.00)盾构区间进出洞洞门加固。
3、工程概况
3.1、标段概况
省文联站~玉双路站盾构区间隧道YDK31+663.366(ZDK31+917.700)~YDK32+973.500(ZDK32+908.600);(其中所含盾构始发井兼区间隧道风井不在此标段施工图范围内)。玉双路站~双林路站盾构区间隧道YDK33+217.500~YDK34+601.600。双林路站~沙河站盾构区间隧道YDK34+769.000 ~YDK35+137.900。沙河站~工程终点,左线盾构区间隧道ZDK35+429.000~ZDK36+429.000;右线矿山法区间隧道YDK35+429.700~YDK35+486.000;其中含有盾构吊出井ZDK36+433.4956~ZDK36+450.000。
本标段工程为18#、19#、20#、21#盾构区间隧道隧道+省玉盾构始发井兼通道风井~玉双路矿山法区间隧道隧道+沙河~右线区间隧道工程终点矿山法隧道+盾构吊出井及电缆通道工程。
线路出省文联站后沿玉双路向东进入玉双路站,出玉双路站后沿双桥
路进入双林路站,出站后再顺玉双路沿线进入沙河站;出沙河站后沿规划道路到达右线工程终点,左线采用一处R-350m的曲线拐向东北方向,下穿沙河后到达盾构吊出井。
3.2、标段工程地质
根据钻探揭露,本区间隧道隧道按岩土层层序,从上至下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土层(Q4ml)。
人工填筑土<1>:杂色,松散,稍湿。由碎石、砂土、砖瓦碎块、卵石等建筑垃圾组成,其间充填有粘粒。段内分布于地表,层厚0.60~6.10m。该层土均匀性差,多为欠压密土,结构疏松,多具强度较低、压缩性高、受压易变形的特点。
(2)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
粉质粘土<2-3>:褐黄色,软塑~可塑,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等。在场地内普遍分布,厚度0.80~4.00m。
粉土<2-4>:灰黄色,稍湿~饱和,松散,含铁、锰质斑痕,可见云母碎屑,场地内局部存在,层厚1.00~2.40m。
细砂土<2-5>:青灰色或褐黄色,松散,稍湿~饱和,分布于卵石土顶面。场地内局部存在,层厚0.50~1.70m。
中砂<2-6>:褐黄色,稍密,饱和。该层在场地内局部存在,层厚1.10~2.00m。
卵石土<2-8>:褐灰色、青灰色,稍湿~饱和,松散、稍密~密实夹少量角砾,卵石含量50~75%,粒径20~80mm为主,个别粒径达到180mm,充填物为中砂,局部夹少量角砾或漂石,顶面埋深 2.30~6.10m。根据超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及卵石含量,将卵石土分为松散卵石土<2-8-1>、稍密卵石土<2-8-2>、中密卵石土<2-8-3>及密室卵石土<2-8-4>,共4个亚层。(3)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
粘土层<3-2>:黄褐色、褐黄色,可塑~硬塑,含铁、锰质氧化物斑痕,可见少量钙质结核,网状裂隙发育。场地内普遍存在,层厚1.60m~4.40m。粉质粘土层<3-3>:灰黄色、褐黄色,可塑~硬塑,含铁、锰质氧化物及钙质结核。场地内普遍存在,层厚0.90m~2.40m。
粉土层<3-4>:灰黄色,饱和,稍密,质较纯,含铁、锰质斑痕,可见云母细片。该层呈透镜体状分布于粉质粘土层之下,层厚0.60m~2.10m。细砂土<3-5>:褐黄色,松散,饱和,以透镜状分布于卵石中。场地内局部存在,层厚0.50~2.70m。
中砂<3-6>:褐黄色,稍密,饱和,呈透镜体状分布于卵石土(<3-8>)中。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存在,层厚1.10~2.00m。
卵石土<3-8>:黄褐色,稍湿~饱和。卵石成分主要以岩浆岩、变质岩类岩石组成。以亚圆形为主,少量圆形,分选性差,卵石含量50~75%,粒径以20~80mm为主,个别粒径大于100mm,充填物为细砂、中砂,局部夹少量角砾或漂石。其中16.0m~30.0m的范围内有一层卵石为强风化,厚度为3.00~9.90m,轻敲即碎,充填物以细砂为主,详见《钻孔柱状图》。本层顶面埋深 6.50~10.20m。根据《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 5026-2001)、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成果及卵石含量,将该层卵石土分为松散卵石土<3-8-1>、稍密卵石土<3-8-2>、中密卵石土<3-8-3>和密实卵石土<3-8-4>,共3个亚层。
(4)白垩纪上统灌口组泥岩(K2g)
顶面埋深24.70m~31.50m,相当于绝对标高473.13~467.57m。根据风化程度可以分为2个亚层。
强风化泥岩<5-2>:红褐、紫红色,泥质结构,岩质软,节理发育。岩芯多呈碎块状或饼状,岩芯碎块手可折断,层厚1.10~3.30m。
3.3、盾构洞门概况
我标段施工区段从省文联站到设计终点。按照设计,共计加固14个盾构进出洞洞门。
具体为:省文联到省玉区间盾构井左右线进出洞洞门;玉双路站到双林路站盾构区间左右线进出洞洞门;双林站到沙河站盾构区间左右线进出洞洞门;沙河站到设计终点盾构左线进出洞洞门。详见图1 标段洞门示意图;表1 洞门参数表
图1 标段洞门示意图
表1 洞门参数表
3.4、洞门加固区域地质
省文联到省玉区间隧道埋深约10米,洞门加固区域地质为第四系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主要为松散饱和细沙土和稍湿饱和卵石。
玉双路站到双林路站盾构区间洞门隧道埋深约10米,加固区域地质为第四系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主要为中密及稍密卵石。
双林站到沙河站盾构区间进口洞门隧道埋深约8~10米,加固区域地质为第四系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主要为中密卵石及少量的粗砂。
沙河站到设计终点进进洞洞门隧道埋深约10米,加固区域地质为第四系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主要为中密及稍密卵石。
设计终点盾构吊出井洞门埋深约15米,加固区域地质为白垩纪上统灌口组(K2g),主要为强风化及中等风化泥岩。
地下水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赋存于第四系砂卵石地层中的孔隙型潜水,二是基岩裂隙水。第四系孔隙型潜水主要赋存于全新统及更新统的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