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评:事先提问,反映了教师在游戏中发展幼 儿社会性的目标意识,即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 轮流、负责、勇敢、合作等社会行为和态度。
确保实现领域目标,教师一定要结合本班幼儿 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幼儿的不同兴趣需要 等个性特点,将领域目标逐层分解,最终落实 到每个幼儿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水平上。
分解目标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 第一,范围角度
周目标进一步具体为“初步掌握和父母、教师、 同伴的问候、分别、请求用语”;
单个活动目标就应该更具体一些,比如一次目 标就掌握“对不起”或“谢谢”
否则幼儿园的社会教育有时会成为“无用功”。
当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理念有冲突的时候,教师 应本着为了幼儿长大成人后的幸福,对家长做 相应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协商配合引导幼儿 掌握积极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技能。
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 步的责任感
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 爱祖国
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
1、人际交往
2、社会适应
符合幼儿发展特点: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 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总目标在 各个年龄段上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幼儿园各年 龄班儿童社会性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
“知道生病了很难受,能够关心班上生病的小朋友”
幼儿个体发展目标
“为生病的婷婷留一个苹果”
教师可以将《纲要》提出的社会领域发展目标 逐渐具体化为学年目标、学期目标、月目标、 周目标、日目标及活动目标;
【例】小班社会领域学年目标是“初步掌握日 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
学期目标就应该比这个目标更具体,可以是 “初步掌握和父母、教师、同伴的礼貌用语”;
另一方面:善于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敏锐发现并捕捉教育机会。
【案例一】
大班一名幼儿不像睡午觉,也确实睡不着,而 且下午活动一样有精神。教师悄悄告诉他:你 到活动室做一点安静的事情,轻轻地,不要吵 醒小朋友,也不要出去。教师组织其他幼儿午 睡,间或到活动室看看他的活动。
【讨论】请点评这位教师的行为体现了哪些教 育意义,发展了幼儿哪些社会性。
【如何与少数家长打交道】 类型一:包办代替 “老师,我的孩子不会穿鞋,请老师帮助穿好;我的孩子吃
饭慢,老师多给喂喂”之类的话。他从来不提及让孩子学习生 活方面的技能,而是一味得让老师代劳。此类家长在家一定 是包办代替,什么都帮孩子做好,完全不考虑孩子的能力, 这是包办代替型家长。此种类型的家长容易培养出生活自理 能力差的孩子,做事情自信心不足,不适应集体生活。 采取措施: 1、利用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发现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在生活 自理方面存在的差距。 2、与家长单独沟通,让家长了解此年龄段孩子应该掌握的生 活技能有哪些?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3、教给幼儿生活方面的技能技巧,在园提供给幼儿更多锻炼 的机会,帮幼儿树立自信心,让幼儿愿意为自我服务,并把 幼儿的成功及时反馈给家长。
第二、时间角度
【例】总目标中第五点“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 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据此,幼儿园目标、班级目标、活动目标、幼儿个 体发展目标应该有何区别?
幼儿园目标
“萌发爱家乡、爱老师、爱集体、关心小朋友的情 感”
班级目标
“知道自己的班级,知道自己班级有哪些老师和小 朋友”
活动目标
1、理解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含义。
2、能科学制定幼儿社会教育活动 目标。
3、能依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特点选 择社会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游戏材 料。
目标: 幼儿社会教育目标: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结构从纵向(层 次结构)来看可以分解为: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目标
由于对儿童发展,社会需求以及对幼儿园教育 活动的不同理解,在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设 计当中,体现出不同的价值观,从而就会表现 出不同的目标取向。
(一)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规律
(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社会 发展的需要
1.教师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意识
一方面: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教育活动。用实 际行动证明幼儿园教师不是“看孩子的工作”
可见,年龄阶段目标来自于社会教育的总目标, 是社会教育总目标的具体和深入,而不同年龄 阶段的目标之间应该是连续的、衔接的。
我们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阶段目标表述见课本 44-45页:
小班社会教育目标 中班社会教育目标 大班社会教育目标
一般是指一次具体的科学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 目标。
幼儿园教师要具有把宏观目标落实到每一项教 育活动中,落实到幼儿的具体行为上去的能力。 教育活动的目标,作为教育活动的效果,应该 是通过对幼儿行为的检验而得到体现的。
A教师用自己的行为体现了对幼儿不同发展特 点的尊重,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尊重自己和 他人;
B引导幼儿懂得自己的行为不应该干扰别人的 活动,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案例二】
教师组织幼儿在室外玩老鹰捉小鸡,【讨论】 如果你来组织“老鹰捉小鸡”,会设置Baidu Nhomakorabea什么 目标?
面对小朋友争当老鹰和鸡妈妈时,教师提出 “大家想当老鹰和鸡妈妈,可是每次只能有一 个,怎么办?”“鸡妈妈能只顾自己躲开老鹰 吗?”“小鸡们应该怎么样做才让老鹰捉不到 呢?”请幼儿讨论一会之后,游戏反复进行数 次。游戏结束时,请小朋友总结游戏进行得是 否有意思,谁表现好,为什么,等。
其主要特点就是将社会教育目标分化为不同的 要求,形成对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幼儿逐步提高 要求的具体目标,引导幼儿逐步达到社会教育 的总目标。
【例如】同样是培养幼儿与同伴交往的能力, 小班时,只要求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主动礼貌 地问候小同伴;到中班时,希望幼儿逐渐喜欢 和同伴共同游戏,关心弱小同伴;到大班时的 目标则是能够主动地带年幼的同伴共同游戏, 体验大带小的快乐,愿意与众多的同伴合作游 戏。
是社会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 是学前阶段社会教育任务和要求的总和 是对幼儿社会教育目标最为概括的陈述 是其他层次目标的依据和基础
2001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提出,幼儿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为:
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 同情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