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概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被《申报》聘为驻京特派记者的时候,邵飘萍愤慨于外 国通讯社任意左右中国舆论,于1916年7月,首创了“北 京新闻编译社”,自编本国新闻,翻译重要外电,每天19 时左右准时发稿。对此,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给予 了极高的评价:“我国人自办通讯社,起源于北京,即民 国5年7月(应为8月),邵振清所创立之新闻编译社是 也”。
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 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新闻全才”、 “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 快笔如刀”等。1899年他只有14岁就考中秀 才。 因直言敢谏开罪直奉军阀,于1926年被当时 的北洋政府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天桥。 五四运动实际发起人
16岁入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1912年任《汉民日报》主编, 袁世凯称帝后,为《时事新报》、《申报》、《时报》撰稿,抨击袁的 罪恶阴谋,以后又在两年里写了250多篇、20多万字的文章,揭露批 判军阀政府。1916年7月, 在北京创办了“北京新闻编译社”, 1918年10月在北京创办《京报》,任 社长,开始独立办报生涯。后又与蔡元 培一起,创办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 会”并举办讲习会,第一期学习的就有 毛泽东等人。
新闻学概论
绪论
第一节 新闻学
第二节 新闻学和新闻工作 第三节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第四节 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
第一节 新闻学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 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学概论》主要是介绍新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 本观点,为今后进一步探索新闻理论、研究新闻史、掌握新闻业 务和媒介管理经营打下基础。
徐宝璜坚持,一个新闻人首先必须是一个合格 的自由主义者。在他看来,只有当新闻从业人 员具备自由主义所要求的公共化和独立性职业 品格,才能保证报纸真正具有公共化和独立性。
徐宝璜是中国著名的新闻学家、新闻教育家,在我国新闻史和新闻学 史上享有盛誉,被称为“新闻界的开山 祖”。他第一个在大学里讲授 新闻学课程,第一个参与创办新闻学研究团体,第一个出版新闻专著。 其新闻思想囊括了新闻理论、新闻实践及新闻事业的经营等全部内容, 不仅在当时而且在今天,还有着很大的启蒙意义上的巨大影响。
遗著有《新闻学》一书。《新闻学》经四次修改于1919年12月由北京 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出版。全书共十四章,六万字左右。主要从新闻学定 义,到报纸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兼及报纸的编辑、采访、评论、发行诸 方面,作了理论与实践的探讨。著名新闻学家邵源自文库萍在当时《京报》上 评价为:“无此书,人且不知新闻为学,新闻要学。”
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 成立,这标志着中国将新闻学作为一门学科进 行研究的开端。研究会以“研究新闻学理,增 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为宗旨, 由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兼任会长
邵飘萍(1886—1926),原名镜清,后改振青,浙江东阳人,革命 烈士,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 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
• 郭松龄在日本关东军和张作霖的联合夹攻下,兵败被杀。 邵飘萍把事件的真相公诸于世,引起了北方民众的反日、 反张运动,张作霖他们这才对他恨之入骨,要枪毙邵飘萍。 • 在北京创办《京报》的同时,1918年,邵飘萍与北京大学 校长蔡元培及教授徐宝璜一起创立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 究会”,揭开了我国新闻学教育和研究的序幕。他作为新 闻学会的导师,带出了一批优秀的学生,包括毛泽东、邓 中夏。
徐宝璜(1894年5月24日——1930年6月1日),中国新闻 学者,新闻教育家。字伯轩,江西九江人。1912年毕 业于北 京大学后考取官费留美,于密歇根大学攻读经济学、新闻学。
1918年与蔡元培发起成立北京大学 新闻学研究会,被推为副会长、新闻 学导师和会刊《新闻周刊》编辑主任, 并代蔡元培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定期 为会员讲授新闻学基本知识。
• 邵飘萍从此走上一条自资独立办报的艰辛道路。其言论既不受外国 通讯社的左右,又不受军阀操纵,排除各种干扰,开创了20世纪中 国独立的新闻事业。他大书“铁肩辣手”四个大字(取自明朝因反 对奸臣严嵩被残杀的杨椒山的诗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将“妙”字改成了“辣”字)悬于报社墙上,勉励同人。他主张新 闻记者是“布衣之宰相,无冕之王”,是“社会之公人,是居于统 治者和被统治者之外的第三者”,报纸应该监督政府,还应该教育 民众、唤醒民众。80多年前,他就是在这些思想支配下,把《京报》 真正办成了人民大众自己的喉舌(当然,他也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 价)。
• 1918年10月5日,他辞去《申报》驻京记者之职,创办了 著名的《京报》。他在创刊词《本报因何而出世乎》中明 确的提出了他的办报宗旨,“必从政治教育入手。树不拔 之基,乃万年之计,治本之策。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 之前,是即本报之所作为也!”《京报》一开始只有他和 潘公弼两个人,无党无派,不以特殊的权力集团为后盾, 主张言论自由,自我定位是民众发表意见的媒介。很快就 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声望倾动一时。
• 1918年10月,邵飘萍促成北大成立了新闻研究会,蔡元培聘他为 导师,这是中国新闻教育的开端。当时《京报》刚刚创立,工作 非常繁忙,但他一直坚持去上每周二小时的课。 • 1919年10月,得到一年结业证书的有23人,得到半年证书的有32 人。我们今天再去看看这份名单,不禁感慨万端。名单中有不少 人是中共最早的领袖级人物,如毛泽东、高君宇、谭平山、陈公 博、罗章龙、杨晦、谭植棠等等,还有著名的无政府主义者区声 白等人。55人中也有些人终身都从事新闻事业,是中国新闻界的 中坚。由此可见其影响的深远。
邵飘萍被人称为“新闻全才”。北京大官本讨厌见记者,邵飘萍却能使 之不得不见,见且不得不谈,旁敲侧击,数语已得要领。如他夜探总理 府,虚访美使馆,独家新闻总是被他抢到。邵飘萍风流倜傥,慷慨豪爽, 善于言辞,广泛交游,上至总统、总理,下至仆役百姓,他都靠得拢, 谈得来。
1916年袁世凯死后,上海《申报》社长史 量才聘请邵飘萍为驻京特派记者。两年间, 他为《申报》写了200篇22万字的《北京 特别通讯》。他的文章真实、生动,深刻、 犀利,分析在理,常常是一针见血,有其独 到之处,因此才脍炙人口,风靡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