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区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区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研究

当前我国住区规划建设已进入一个追求质量、讲究品质的人居环境新时代。同时,我们也看到21世纪人口呈现老龄化特征。按照联合国规定,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的国家称为“老年型人口国家”。上世纪末,我国已经正式迈入老龄化社会,关怀老年人的生活坏境,也就是直接关怀我们每个人的未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住区规划在兼顾不同年龄层对住宅需要的同时,如何适应老龄社会,从老年人自身特殊的生理、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出发,创造一个多向适应而又充满活力和人情味的住区环境,是当前住区规划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1、老年人的需求及行为特征

1.1老年人生理需求

老年人的生理特征主要表现为生理衰老。人从出生起,衰老机制便已开始。成长过程中,机体的组织形态、生理结构和功能各方面一般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这也直接导致老年人对声、光、热环境以及无障碍等生活环境的需求。

多数老年人容易失眠、怕干扰、受清静,住区生活噪音的干扰会对其带来诸多困扰。设计中,通常可依据国际标准组织规定的住区外环境噪音容许标准35—45dB进行控制。同时,老年人夏天怕热、冬天怕冷的现象也比较普遍。所以良好的通风环境,比如凉亭、林荫道的设置既可保证休息,又能促进健康;而且充足的日照可防止老年人骨质老化,增强抵抗力,人工光环境中人性化的设计更有助于增强出行的方便性和安全感。值得一提的是无障碍生活环境,创造了更为安全、方便何平等参与社会的整体环境,是老龄社会应该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

1.2老年人心理需求

变化导致老年人产生特殊的心理需求,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老年人对安全、爱、自尊的需求显得尤为强烈。表现在住区生活中她们更加渴望安全、舒适、邻里之间的交往与参与需求。

1.2.1安全需求

安全是生存的第一要义,只有在满足安全原则的基础上才可能进行其他社会活动。住区设计应尽可能减少、或者消除老年人在内、外环境中活动时可能遇到的不安全因素,从而鼓励她们走出室内。设计中,若活动场地周边以主要交通干线为界,走到或踏步又陡又斜,路面崎岖不平或打滑都是不可取的处理手法。

1.2.2舒适方便

舒适感是居住者共同的追求,老年人当然也不列外。亲切自然的环境有助于老年人对空间环境的使用和交往活动的发生;识别性强,有个性的空间则可加强她们对住区环境的认知,进而转化为对环境的认同感觉。设计中,可划分出活动场地的空间层次和等级,利用道路形式、材料、质感、色彩等细部处理,结合相关符号特征,赋予环境高品质的鉴赏情境。

1.2.3参与需求

老年人大多不再参与社会事务,逐渐与社会脱离时难免产生孤独和失落感。为了避免这些消极情绪的产生,就需要与外界更多的交往。创造丰富多样、舒适和户外活动空间,在促进老年人多种活动发生的同时可提高她们的参与意识和邻里交往热情,有益身心健康。

1.3老年人的行为活动特征

住区是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场地,住区户外活动空间便是他们健身、交往、散步休闲等活动的主要空间。相对于年轻人,老年人有自己特殊的需求和习惯,行为活动有具有时域性和地域、气候条件以及季节时辰等条件的影响较大。同时他们喜欢聚众、渴望结交朋友,比如棋友、牌友、遛鸟伙伴、舞蹈爱好者大多表现出集聚性。他们不仅乐意与志趣相投的同龄人交往,也喜欢与儿童相处,这些反映出老年人情感上的互感互动与社会性。所以,单纯为老年人设计的空间,往往会因为缺乏活力和乐趣,使用频率并不高。而各年龄层共同参与的场所,才深受老年人喜爱。

老年人日常生活进行的各种户外活动内容丰富,加上个体差异导致研究的复杂性,然而通过找寻共性发现其中规律,是进一步研究行为与空间关系的前提。以上对老年人生理、心理、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充分重视这些特质将有助于住区户外活动空间的规划设计。

2住区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设计

住区生活环境是以人为体展开的多类型、多层次、多等级的综合。从人的行为活动轨迹来看,它具有内部(住宅)——半内部(住宅组团)——半外部(居住组团)——外部(居住区)——外界(居住区外)序列特征,表现在空间层次。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原则,最终目的在于创造和使用。清晰的空间划分为我们提供了明确住区内部结构,快速有效地组织和发展社会性活动,促进交往、游憩与管理的方法。

2.1中心公共活动区—公共空间

住区的中心活动区,是老年人休息、观赏、交往、锻炼以及文娱活动最大的场所,也是住区户外活动空间的核心。

中心活动区的选址需考虑老年人的易达性,保持在老年人步行距离内(通常健康老年人的步行疲劳极限10MIN,步行距离大约为450M)。一般将他/她设置在临近住区入口的独立区域,或公共设施附近等区域。设计中要考虑活动噪音不会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另外,要避免汽车或自行车的穿越对老年人活动造成的威胁;而充分运用建筑界面、人造物或植物形成具有足够阳光和丰富阴影的空间,是避免夏季炎热或冬季阴冷的有效方法。

住区广场是公共活动空间的主要表现形式,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为整个住区居民共享。通常一个约500-1000户左右的“邻里社区“规模,或者在300m左右的舒适步行距离内,即可设置一个节点广场。这一场所应该是生动热闹、富有变化而又充满活力、供多人停留的。设计往往适宜动静分区:在动态活动区,地面平坦防滑,老年人可在此进行球类、拳术、跳操等非私密性的健身活动,其外围最好提供绿荫和座椅,为老年人活动后休息提供方便,静态活动区,可利用树荫、凉亭、廊道、建筑外缘平台等形成休息空间,供老人观望、晒阳、聊天、弹唱及其它娱乐活动。两区相互贯通又保持适当距离,当然静态团最好能观赏到动态区的活动。

2.2组团活动区——办公共空间

住宅组团形成具有一定限度的办公共空间,这是老年人邻里交往、互助的主要场所。该区域老年使用者的情况有三种;低龄老年人只要以停留聊天和看护儿童为主;中年老年人则是参与其中的主要使用者,由于身体条件所限他们经常在此进行相对简单而不剧烈的运动或者聊天交往等;而高龄老年人在此主要是静坐、聊天和观看。

组团活动区既要考虑便捷的步行路线和通透的视线,又要避免来自外部的诸如交通等因素的干扰。一般宜设置在出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