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保护生存环境

合集下载

高一必修一地理全部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地理全部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地理全部知识点高一必修一地理课程涵盖了很多重要的地理知识点,包括地球与地理环境、自然与人文地域差异、气候与水文、土地利用与区域发展等内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逐一进行论述。

一、地球与地理环境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地理环境对于我们认识地球和保护地球至关重要。

地球的主要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

地球的地理环境包括大气层、水圈和陆地。

1. 地壳是地球上最外层的固体壳体,主要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地壳可以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大陆地壳主要由花岗岩和片麻岩组成,海洋地壳主要由玄武岩组成。

2. 地幔位于地壳下方,是一层厚达数千公里的固体岩石层。

地幔的上部和下部存在着温度差异和物质变化,是地球内部的热源。

3. 外核和内核位于地幔下方,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外核是液态铁和镍的混合物,内核则是固态铁和镍组成的。

4. 大气层是地球周围的气体包围层,主要由氮气、氧气和水蒸汽组成。

大气层对于维持地球上的生命至关重要,它可以阻挡宇宙射线,调节地球表面温度。

5. 水圈是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中的水蒸汽。

水圈的运动和循环影响着地球上的气候和生态系统。

6. 陆地是地球上的陆域部分,包括大陆和岛屿。

陆地上的地势高低不平造就了不同的地形地貌,如山脉、平原、高原等。

二、自然与人文地域差异地球上的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自然与人文特征,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理解各地的发展和特点。

1. 自然地域差异主要包括气候、植被和动物资源的分布差异。

气候是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的综合表现,影响着植被和动物资源的分布。

2. 人文地域差异主要包括人口、语言、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人类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

三、气候与水文气候和水文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了解气候和水文的特点对于我们认识地球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1. 气候是地球上长期气象要素的统计规律。

主要包括温度、降水、湿度、风向和风速等要素。

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优秀教学案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热爱和尊重,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2.使学生认识到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鼓励他们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
4.通过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学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以“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为例,旨在让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内涵。对于高中生而言,这一知识点有助于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地理核心素养。
在制定教学案例时,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背景和兴趣,将案例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地理素养。
2.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等方式,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不足,调整学习策略。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4.评价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作业小结巩固知识:教师布置了一篇关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小论文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撰写。这种作业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中化学教科书(人教版)环境教育内容分析

高中化学教科书(人教版)环境教育内容分析

高中化学教科书(人教版)环境教育内容分析作者:吴晨亮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1年第11期教科书是随着学校教育的出现而产生的,是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要求的内容载体,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资源和工具。

高中化学教科书是体现化学课程目标和内容的重要载体,化学教科书的编写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其中所阐述的环境教育目标和内容都应在教科书中得到体现。

把环境教育内容与化学知识相融合,提倡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形成完整的环境保护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念,以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高中化学课程内容中含有大量与环境教育相关的内容,环境教育的内容很多都隐含在各个内容标准之中。

如“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中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的使用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说明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讨论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现以新课改2007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实验教科书的编写为例进行分析,充分展示高中化学教材中环境教育内容的编写特点。

一、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的环境教育内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一标多本,出现了多样化的教科书,本研究选取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作为分析的对象,系统梳理了各章节中与环境教育相关的内容。

1.必修1本册教科书安排的环境教育的内容比较集中,即在“硫和氮的氧化物”一节中。

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科书从空气质量日报引出环境问题,最后教学内容落实到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给自然环境、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方法等。

“硫酸、硝酸和氨”一节采用图片与问题相结合的形式,旨在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氮的循环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了解某些污染物的来源、性质和危害,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科书还通过实验的改进,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高中生物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生物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新人教版必修
一种动态变化; ②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定范围内。
–如正常情况下, –人的体温变化范围是36.5~37.5℃; –血液的pH变化范围是7.35~7.45; –血浆渗透压一般为770kPa(37℃时); –血糖正常水平为0.8~1.2g/L。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讨论:如何预防内环境稳态失调、 保持机体健康?
外界环境和机体自身调节能力两个方面去思考
1.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防治环境污染。 2.加强自我保健,为机体保持健康创造有利条件。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
练习巩固
1.稳态的生理意义是
(D )
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
0-40IU/L 0-40IU/L 0-50IU/L 60-80g/L 3.9-6.1mmol/L 3.6-7.1mmol/L 0-2.26mmol/L 2.33-5.69mmol/L 0.77-1.94mmol/L 0-3.38mmol/L
1、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 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 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 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 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 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且可以作为诊断 疾病的依据。例如,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 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肝脏的活性 最高,在血浆中的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 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或因组织坏死破裂后, 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引起血浆中转氨 酶活性升高。
–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 系统和泌尿系统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免疫系统

高一必修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

2.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包裹,具有选择性通透性,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

3. 细胞质是细胞膜内的液体,包含各种细胞器,是生物化学反应发生的场所。

4.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负责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5. 细胞器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各有特定的功能。

6. 基因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携带着生物的遗传信息。

第二章遗传的基本规律1. 孟德尔的遗传实验揭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2. 孟德尔的法则包括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3. 基因是决定个体性状的遗传因素。

4. 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表现在个体上,隐性基因只在纯合子中表现。

5. 基因的组合方式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

6.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人类有23对染色体。

7. 染色体的异常会导致遗传病的发生。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1. 新陈代谢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

2. 呼吸是细胞进行氧化反应释放能量的过程。

3. 消化是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以供细胞吸收利用的过程。

4. 循环是维持物质运输和调节体内环境的过程。

5. 分泌是细胞释放物质以维持体内稳态的过程。

6. 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元传递信息来调节生物体内外环境的变化。

第四章生物多样性与进化1.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

2. 进化是物种逐渐演变和改变的过程。

3.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驱动力,适应环境的个体能够生存和繁殖下一代。

4. 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会导致生态平衡失调和物种灭绝。

5.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护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任务。

第五章生物的调控与协调1. 激素是生物体内的化学信使,能够调节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

2.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传递信息来控制生物体的各种活动。

3. 免疫系统是保护生物体免受疾病侵害的重要系统。

4. 生物体内部的稳态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来维持的。

【2019(秋)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新教材)】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2019(秋)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新教材)】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1.我们生存的地球,因覆盖植被才变得生机盎然。

而土壤为植被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

植被与土壤既是自然环境的形成要素,又是自然环境演变的结果,因此,对自然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分布也具有显著的规律。

与大气和水一样,植被与土壤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自然条件。

2.植被分为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天然植被可分为森林、草原、荒漠等类型,而森林、草原、荒漠又可分为多种类型。

不同的植被,组成和特点不同,通常可根据垂直结构、生态特征等加以识别。

3.土壤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可从土壤的颜色、质地、剖面构造等方面观察和识别。

土壤的形成因素主要有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等,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也极为深刻。

学习本章内容,能够运用野外观察、简易教具等,观察、识别、描述与土壤、植被等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自然地理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自然景观之1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

(综合思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

(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与本章知识相关的专业及名校《中国大学及专业评价报告(2017—2018)》大学专业排名相关专业开设该专业学校名称排名相关专业开设该专业学校名称排名生物地理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1土壤地理学西北大学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 兰州大学 2 北京大学 3 南京大学 3 西北大学 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4 成都理工大学 5 北京大学 5 吉林大学 6 北京师范大学 6 中山大学7 北京林业大学7 长安大学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82合肥工业大学9 河南大学9兰州大学10 中山大学10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34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自然地理基础知识1. 地球与地球运动•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略扁球体,存在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和各种经纬度等特征。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引起昼夜交替的现象。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形成不同季节的变化。

•地球的倾斜轴和地球的倾斜面:地球的倾斜轴和倾斜面使得地球各地季风、气候和温度有所不同。

2. 地球表层圈与地球内部圈•地壳:地壳是地球表层最薄的一层,分为岩石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地核:地核是地球内部最深的一层,由铁和镍组成。

3. 地球的尺度与地图•地球尺度的代表:使用1:100 000 000的比例尺表示,即1厘米代表1000公里。

•地球仪和地图的区别:地球仪是对地球的缩小模型,地图是对地球表面的平面映射。

•地图的构成要素:地图由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要素组成。

二、地球与生命环境1. 生命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态系统。

•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表层所有生物聚集的层次。

2. 地球的水资源和水文循环•地球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由淡水和海水组成,其中,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水文循环:水文循环描述了水在地球表层不断循环流动的过程。

3. 地球的岩石与矿产资源•岩石资源:岩石是地球表层最主要的构造材料,可用于建筑、道路、工业原料等。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矿石、矿砂和矿矿物等自然集合体的总称,用于冶金、能源等方面。

三、地球与人类社会1. 人口与城市•人口分布规律: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河流流域和平原地区。

•城市化: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2. 地球的农业与粮食问题•农业和农业区位因素:农业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生产活动,区位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资源等。

•粮食问题:粮食问题是指人类口粮供应与人口增长的矛盾。

3. 工业与能源资源•工业的地理分布: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资源丰富的地区。

2020全国高中英语新教材必修一Unit4 阅读与写作

2020全国高中英语新教材必修一Unit4 阅读与写作

新教材必修1 Unit 4单元主题:Natural Disasters主题内容探究☛单元名言Live to Tell: Raising Awareness, Reducing Mortality. --- 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Strategy for Disaster Reduction (2016)用生命呼吁:增强减灾意识,减少人员伤亡。

——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2016)☛主题解析课本中,本单元主要内容是围绕自然灾害展开,向同学们介绍发生的重大灾害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以及应对措施等。

“自然灾害”也是高中英语新课标话题之一,亦是高考常考话题,历年高考英语都可觅其踪迹。

☛主题启示近几年自然灾害频发,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作为高考话题之一,学生要留心注意这一话题的相关内容。

本话题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在自然界的生存、植物保护、生态保护、自然灾害等方面。

这些话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联系密切。

通过对这些话题的学习以及高考英语对这些话题的考查,可以让学生多注意身边的人和事、关注自然环境、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主题素材拓展素材一:灾害种类→flood(水灾),drought(干旱),landslide(山),earthquake(地震),tsunami (海啸),typhoon(台风),hurricane(飓风),tornado(龙卷风),volcano(火山),snowstorm (暴风雪)素材二:造成后果→失踪:missing,受伤:get injured,死亡:be killed / lose one's life / cause sb's death / claim 302 lives(造成302人死亡),电力中断:cut of the power / electricity,have the power cut,the electricity was cut off,房屋倒塌:houses collapse / fall down,冲走房屋、道路、桥梁:wash away buildings,roads and bridges,成为废墟:…be in ruins,fall into ruins,菜地被毁坏了:vegetable fields are ruined,引发泥石流及其他灾害:trigger land slides and other disasters,造成巨大损失/经济损失:cause great damage / economic losses,失去栖息地:lose the habitats素材三:介绍受灾及抗灾情况→损失:很多人死亡,电力设施(power facilities)、农作物和交通均遭破坏,经济的(economic)损失严重。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ppt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ppt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ppt 自然界中存在着众多种类繁多的生物,而生物学作为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学科,对我们了解生物的结构、功能和变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一的生物必修一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基础的生物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我们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为我们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生物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高一生物必修一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结合PPT的形式进行展示。

一、细胞与生物体1. 细胞的组成与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膜起到了维持细胞内外环境平衡的作用,细胞质包含了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细胞核则是细胞的遗传物质DNA的储存和复制中心。

2. 细胞的功能细胞具有营养摄取、代谢、生长和繁殖等功能。

细胞通过细胞膜的选择性渗透作用,吸收有益物质,排泄废物,维持体内平衡。

细胞代谢包括细胞呼吸、光合作用和物质合成等过程。

3. 细胞的分裂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和繁殖的重要方式,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

丝分裂是体细胞的分裂方式,一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保持染色体数量的稳定。

减数分裂则是生殖细胞(配子)的分裂方式,一细胞分裂为四个细胞,染色体数量减半。

二、遗传与进化1. 遗传物质DNADNA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携带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DNA的结构由脱氧核糖核酸链组成,包含葡萄糖、磷酸基团和氮碱基。

DNA通过复制和转录过程,实现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2. 遗传的分子基础基因是DNA分子上的特定区域,担负着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基因的突变是遗传变异的基础,突变可以分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突变两种。

基因突变是基因本身发生改变,染色体突变是基因排列和结构发生改变。

3. 进化论的基本原理进化论认为,物种的演化是由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过程所引起的。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种群的持续变异导致了物种的适应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进而促使了物种的进化。

三、生物的多样性和分类1. 生物的分类方法生物的分类方法包括形态分类和系统分类两种。

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必修一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必修一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一、课标要求及分析课标要求: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课标分析:(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渗透于整个高中地理课程,尤其是四大循环及地理过程。

(2)在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从地理要素整体性的角度,解释区域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

二、教材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是选择性必修 1 第五章第一节内容,本部分内容是地理必修第一册的拓展与延伸,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分内容的总结和提升,同时为后面区域地理等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节是在学习了前几章大气、水、地貌等自然环境要素的基础上,讲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从整体视角认识地理环境,并从宏观角度探讨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这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升华,也是学习第二节差异性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本节授课对象为安徽省马鞍ft市高二学生,对安徽省本土自然环境较为熟悉,之前已经学习“大气、水、地貌”以及生物学的相关内容,为理解自然环境要素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奠定基础。

同时,在学习“岩石圈物质循环”、“大气的运动”、“水的运动”时已经初步形成综合分析问题的辩证思维,但之前的学习内容相对宏观抽象,对具体的区域地理案例分析较少,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欠佳,加之本节内容的综合性、理论性较强。

因此,需要使用案例及相关熟悉的资料,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同化与整合。

四、教学目标1.人地协调观: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正确认识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树立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综合思维:掌握和运用要素综合、时空综合与区域综合的视角认识自然环境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所产生的整体功能。

3.区域认知: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规律,解释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4.地理实践力:通过处理材料信息,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一地理必修1 2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1 2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1 2知识点高一地理必修1、2知识点第一部分:地球与地理环境地球是我们人类生活的家园,也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它是一个复杂而神奇的行星,由内向外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层结构。

地球的形状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它呈现出一定的赤道膨胀与两极扁平的特点,这也是地球的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的基础。

第二部分:地理坐标与地球定位为了方便地标示和定位地球上的任何位置,人们发明了地理坐标系统。

经纬度是最常用的坐标表示方法,经线与纬线的交点所形成的网格划定了地球各个位置的独立坐标。

经度表示东西方向,纬度表示南北方向。

通过经纬度,我们可以准确地定位任何地球上的位置。

第三部分: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两个方面。

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的旋转运动,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的自转导致了昼夜和地球上的时间差异,而公转则引起了季节的变化。

地球公转轨道呈椭圆形,因此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变化的,这也是季节变化的原因之一。

第四部分:地理气候与环境地球上的气候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气候系统等等。

气候带的形成与纬度的关系密切,赤道地区气候炎热多雨,而极地地区则寒冷干燥。

海洋和陆地分布也会影响气候,海洋的存在使得沿海地区气候温和,而内陆地区气候波动较大。

此外,气候系统如风系统和水循环也对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第五部分:地球资源与环境保护地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地球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地球上的资源多种多样,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地球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如全球变暖、大气污染、水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

因此,环境保护成为当务之急,需要人类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地球资源和生态环境。

总结:高一地理必修1、2知识点主要涉及到地球的基本构造、地理坐标与定位、地球的运动与季节、气候与环境以及地球资源与环境保护等内容。

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奥秘,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它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作为高中地理的必修一,本文将全面介绍高一地理必修一的必背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居住的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基本特征:1. 地球的形状与尺寸:地球是近乎球形的,直径约为12756千米。

2.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公转一周需要365.25天。

地球的经纬度系统:1. 经度与纬度:经度是指通过地球两极的一个平面垂直于地球自转轴的半径线,可以测量东西方向;纬度是指通过地球两极的一个平面与地球自转轴垂直的圆,可以测量南北方向。

2. 经度的计量单位是度,以本初子午线为0度;纬度的计量单位也是度,以赤道为0度。

地图的类型与投影方法:1. 地图的类型:常见的地图类型包括等经纬度柱面投影、等角度圆锥投影、等面积正轴等距柱面投影等。

2. 地图的投影方法:地图投影指将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地理现象投影到地图上的过程。

常用的方法包括等经纬度投影、等角度投影、等面积投影等。

二、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形成与变化:1. 大爆炸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宇宙在138亿年前经历了一次大爆炸,地球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

2. 地球的演化:地球经历了地壳演化、生物演化和人类活动等多个阶段。

地球的结构与构造: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固态地壳、岩石圈、软流圈、外核和内核组成。

2. 地球的构造:包括地壳构造、地表形态构造和地壳运动构造等。

三、地理中的自然与人类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1.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引起了地球的日照变化和季节变化,分别形成了昼夜变化和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

2. 地球的赤道和两极地区受到的日照量的差异较大,而中纬度地区受到的日照量变化较小。

人口与城市:1. 人口变化与分布:人口数量和分布是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人口的增长、减少和迁徙会对地表面积、自然资源和环境产生影响。

2. 城市的发展与规模:城市是人口聚集的区域,城市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受到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高中化学 主题1 呵护生存环境主题优化总结课件 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 主题1 呵护生存环境主题优化总结课件 鲁科版必修1
主题呵 护
室外大气 二氧化硫与酸雨 可吸入颗粒物与呼吸系统疾病

关注空气质量

厨房——室内空气污染严重的空间

室内空气 装饰材料——居室空气污染严重的源头

吸烟——不可小看的污染
污染物的来源与治理

用净化剂沉降水中的悬浮物 天然水的净化
{用杀菌剂对水进行杀菌消毒
城市自来水的获取:天然水经沉淀→过滤→曝气→消毒处理
水的硬度及其度量标准
永久硬度与暂时硬度

高硬度水的危害

如何降低水的硬度

获取安全的饮用水

加热法 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 药剂法

离子交换法
成 SO2―H―2O→H2SO3 因 ――O2→H2SO4;
烃气体的大量排放 CO2浓度不断上
CCl2F2――光→Cl
升,CO2能阻碍由 地面反射回高空的
SO2――O2→SO3
Cl
2O3=====3O2
红外辐射,使地表
―H―2O→H2SO4
气温增高
酸雨

减少SO2
的排放,
治 燃料脱硫
臭氧层的破坏
温室效应
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与白色污染
1.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卫生填埋是世界上常用的处理垃圾量最大的 4 种方法之 一。但卫生填埋场的渗出液容易污染周围的土地和水体。 垃圾焚烧后,能消除垃圾中大量有害病菌和有毒物质,可 有效地控制二次污染。垃圾焚烧后产生的热能可用于集体 供热,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但垃圾焚烧过程易产生有 毒气体二 英。
[解析] (1)由题意可知该酸雨的主要有害成分是H2SO4,因此 主要是由于工厂排放的废气SO2所致。 (2)酸雨对环境的危害主要是破坏了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和腐蚀 建筑物。 (3)运用电荷守恒原理,因该溶液呈酸性, 故c(OH-)极小, 可忽 略不计,则c(Na+)+c(H+)+c(NH)=c(Cl-)+2c(SO), 则c(H+)=1×10-5 mol·L-1, pH=-lg c(H+)=-lg (1×10-5)=5。

北京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

北京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

北京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在北京的高一地理必修1课程中,学生将接触到许多有关地理的重要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不同方面,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环境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重要的地理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一、自然地理1. 地球的结构和构造在地理学中,了解地球的结构和构造非常重要。

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上最外层的岩石层,包括大陆和海洋地壳。

地幔是地球的中间层,由固体和半流动的岩石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内核,由铁和镍等金属构成。

2. 岩石和地质过程岩石是地球上形成的固体物质。

根据其形成方式和成分不同,岩石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岩浆在地壳中冷却凝固形成的,如花岗岩。

沉积岩是由沉积物被压实形成的,如砂岩和页岩。

变质岩是在高温和高压下形成的,如片麻岩和大理石。

3. 地球的气候与气象地球的气候是地区长期的天气模式。

气象是短期的天气状况。

气候由温度、降水、湿度、风向和风速等因素决定。

气候与地理位置、地形、海洋和大气循环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北京气候温和多雨,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二、人文地理1. 人口和人口迁移人口是一个地区内居住的人的总数。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

人口和人口分布是研究人口统计学的重要内容。

人口增加和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社会经济和环境都有重要影响。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和人口密集城市,吸引了大量外来移民。

2. 城市化和城市发展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持续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的过程。

城市化和城市发展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密切相关。

北京是中国的重要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城市化的典范。

城市化带来了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但也带来了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三、环境问题1.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许多影响。

例如,工业污染、汽车尾气、森林砍伐和土地开发等都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等自然资源造成了破坏。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一主要涵盖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基因和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等内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提供相关的解释和实例。

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 细胞的基本功能:营养摄取、排泄代谢、生长繁殖、细胞分化。

3. 细胞器的功能及其例子:- 线粒体:进行细胞呼吸,产生能量。

例如,线粒体在肌肉细胞中产生能量供肌肉收缩。

-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

例如,叶绿体在植物叶片中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 溶酶体:进行消化分解。

例如,溶酶体在吞噬细胞中对吞噬的细菌进行分解。

- 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

例如,核糖体在细胞中合成蛋白质,参与细胞活动和结构的建立。

4. 细胞的特点:- 能够自我复制和自我修复。

- 细胞之间有协调、互相联系和协同作用。

- 细胞具有遗传信息,可传代。

二、基因和遗传1. 基因的概念:基因是指位于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是细胞内控制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2. 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型是指个体某一基因的遗传组合,而表现型是指这个基因组合所表现出的形态、结构、功能特征。

3. 孟德尔的遗传基本定律:- 定律一:显性与隐性指出在杂合子中,显性基因能够表现出来,隐性基因无法表现出来;在自交后代中,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会按照一定比例分离。

- 定律二:分离与独立组合指出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染色体上,可以在子代中独立遗传。

- 定律三:倒数法则指出两个性状在自交后代中可以重新组合。

4. 基因突变及其影响:- 点突变:基因的一个碱基发生改变,可能导致氨基酸序列改变,从而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 缺失突变:基因的一部分缺失,可能导致基因功能丧失或受损。

- 增加突变:基因多出一段序列,可能导致基因功能改变。

三、生物的多样性1. 生物分类的基础:- 形态分类:根据生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如植物界、动物界。

- 生态分类:根据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位进行分类,如食性分类、栖息地分类。

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共70张ppt)

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共70张ppt)

② 从多种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可以看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
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 土壤圈与大气圈在近地表进行频繁的水分、热量等 的迁移和交换,对地区气候产生直接影响。气候可 以通过水热,直接影响土壤形成与发育;也可以通 过影响植被、水源等,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
• 水体能促进土壤化学元素的迁移,同时土壤又具有 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土壤圈是全球水循环的重 要组成,大气降水通过土壤进入水圈。
塑造地表形态
岩石
地壳表层的岩石圈经过风化作用成为风化壳,即成土母质
自然地理各要素间相互作用实例
要素
相互影响
典例
气候与地貌
气候→地貌 地貌→气候
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环境中; 我国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环境中 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差异大,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 天”的气候
新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自然地理基础》 第五章第一节
目录 | CONTENTS
01-自然环境的组成 02-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03-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
一、自然环境的组成
1. 自然环境的物质组成:由以气体物质为主的大气圈、液态水为主的水圈、固 体岩石为主的岩石圈、生物有机体为主的生物圈组成
土壤与生物
土壤→生物 生物→土壤
南方低山丘陵的酸性红壤适合茶树的生长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整体性的表现 (一) 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
① 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
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大气
• P115活动:据图5-3,绘制一幅地
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自 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

2022-2023学年 必修一 浙科版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课件(55张)

2022-2023学年 必修一  浙科版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课件(55张)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2022·浙江金华高二期末)土壤污染是指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通过各
种途径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A.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
√B.焚烧秸秆会直接导致土壤污染
C.进入土壤的污染物主要有重金属、农药和化肥
污染的严重性由重到轻的排列顺序是
A.3、1、4、2 C.4、2、1、3
√B.3、1、2、4
D.2、4、3、1
综合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气中臭氧层能够降低太阳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B.大气CO2浓度升高,使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
√B.暴雨对水体中的溶氧量、水温、pH无明显影响
C.水质测定的项目包括细菌含量、微生物的种类和数目等 D.水体改良措施需考虑水域周边环境及动植物分布和数量
暴雨使得水中溶解氧量急速降低,水体上下层温差变大,水质变化 快,B错误。
网络 构建
课时对点练
对点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荒漠化不断扩大 (1)形成原因: 气候变异 和 人类活动 。 (2)措施: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5.土壤及水体污染严重 (1)土壤污染 ①形成原因: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 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进入土壤的污染物主要有 重金属 、农药和 化肥等。 ②主要危害:通过 生物富集 作用,对生物造成伤害。 ③措施:综合治理工业“三废”,控制劣质农药、化肥的使用,对垃圾 进行 分类 处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改善大气质量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1、据统计,世界上的古建筑在20世纪所遭受的腐蚀比过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所遭受的腐蚀还要严重,这是因为( )A.古建筑的腐蚀是可逆过程,在前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处于化学平衡状态,而近几十年来腐蚀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由于近几十年来大量使用矿石燃料,造成酸雨,加速了古建筑的腐蚀C.由于近几十年来参观的人数急剧增多,加速了古建筑的磨损D.由于近几十年来温室效应加剧,加速了古建筑的风化2.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汽车排出大量尾气B.自然界中硫化物分解C.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D.可燃冰燃烧. 3.已知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是一种会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前者大。

下面是有关天然气的几种叙述:①天然气与煤.柴油相比是较洁净的能源;②等质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也是前者大;③燃烧天然气也是酸雨的成因之一。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只有① C.①和② D.只有③4.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清洁、廉价、大功率可再生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3×107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电能。

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 )A.温室效应B.氮的氧化物的排放C.白色污染D.碳氢化合物的排放5.通常听说的“白色污染”是指()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的白色粉尘C.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废料6.某工厂的废渣中混有少量的锌粉和氧化铜(其他成分不跟酸反应),跟大量废盐酸接触形成污水,产生公害。

若向污水中撒入铁粉且反应后铁粉有剩余,此时污水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A.Fe2+、Cu2+B. Cu2+、 H+C. Zn2+、Fe2+D. Zn2+、H+7.国城市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 )A. CO、Cl2、HCl 、酸雨B. SO2、NO2、CO、烟尘C. NH3、CO、CO2、雾D. HCl、SO2、N2、粉尘8、治理太湖污染是我国目前重要的环保工程,措施之一是在太湖流域推广无磷洗衣粉,这是继无氟冰箱、无铅汽油推广以来又一重要“绿色化工产品”,下列关于磷污染说法不正确的是( )A.磷是营养元素,促进鱼类大量繁殖 B.磷是有毒物质,杀死水中的动植物C.磷导致藻类疯长,鱼类因缺氧而无法生存 D.磷促进水中动植物尸体的分解9.上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NO在人体内起着多方面的重要生理作用。

下列关于N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NO分子中有极性共价键 B.NO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因素之一C.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 D.NO分子所含电子总数为偶数10.2004年4月22日是第35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善待地球——科学发展”。

下列行为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B.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社会对水的需求C.减少直至不使用对大气臭氧层起破坏作用的氟氯烃D.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11.上海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逐步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办法。

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A.无机物 B.有机物 C.盐类 D.非金属单质12.水资源非常重要,联合国确定2003年为国际淡水年。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蒸馏法是海水淡化的方法之一 B.淡水的密度小于海水的密度C.融化的雪水中矿物质含量比深井水中的少 D.0℃以上,温度越高,水的密度越小13.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和地区定期公布空气质量报告,在空气质量报告中,一般不涉及( )A.SO2 B.NO2 C.CO2 D.可吸入颗粒物14.化工生产中尾气的排放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故在尾气排放前必须进行净化处理.下列工业废气经过处理后可作为燃料的是①硫酸工业尾气②硝酸工业尾气③高炉煤气④炼钢棕色烟气⑤炼油厂气()A.①②③④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15.为了减少城市空气污染,要求使用无铅汽油,所谓无铅汽油是指()A.不用铅桶装的汽油B.不含四乙基铅的汽油C.不含PB(NO3)2的汽油 D.不含氧化铅的汽油16.随着机动车的拥有量逐年升高,机动车尾气的污染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因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可能造成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气体是()A.SO2 B.NO2 C.CO2 D.CO17. 2008夏季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届时要突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

绿色奥运是指()A.加大反恐力度,并讲求各国运动员的营养搭配,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比赛B.严禁使用兴奋剂,使运动员公平竞争C.把环境保护作为奥运设施规划和建设的首要条件D.奥运场馆建设均使用天然材料,不使用合成材料18.常见的污染物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是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变化所生成的新污染物。

如反应2NO+O2═2NO2中,二氧化氮为二次污染物。

下列三种气体:①二氧化硫②二氧化氮③硫化氢,其中能生成二次污染物的是 (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只有①③ D.全部都是二、填空题19.减少汽车尾气造成环境污染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用铂、钯合金作催化剂),它的作用是使CO、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烃类充分燃烧和SO2的转化。

(1)写出CO与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催化转化器”的缺点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空气的酸度,其原因是。

20.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而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15亿多元,为了有效控制酸雨,目前国务院已批准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等法规。

(1)分析数据,回答以下问题:①雨水样品的PH变化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②如果将刚取样的上述雨水和自来水混和,PH将变。

(填“大”、“小”、“不变”)(2)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用的措施是。

①少用煤作燃料②把工厂烟囱造高③燃烧脱硫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⑤开发新能源A.①②③B.②③④⑤C.①②⑤D.①③④⑤(3)在英国进行了一个研究,结果表明:高烟囱可以有效地降低其周围地表面SO2浓度。

在20世纪的60~70年代的10年间,由发电厂排放出的SO2增加了35%,但由于建筑高烟囱,结果使附近地面SO2浓度降低了30%之多。

请你从全球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种方法是否可取?简述其理由。

..4-2 爱护水资源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俣病是因为长期食用富含汞的鱼和贝类而造成的慢性汞中毒B.水俣病是因长期食用含镉的污水灌溉的水稻造成C.日本的水俣病是无机汞引起的汞中毒D.深海的生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富集浓度大2.下列情况可能引起水污染的是a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不当b工业生产中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c城市垃圾的随意堆放d海上油田原油的泄露A.ab B.bc C.abc D.abcd3.工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中含磷。

家用洗涤剂是污水中磷的一个重要来源(洗涤剂中含有磷酸钠)。

处理污水时要不要除去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磷是生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不必除去B.含磷的污水是很好的肥料,不必除去C.含磷污水排到自然水中引起藻类大量繁殖,使水变质,必须除去D.磷对人无毒,除去与否都无关紧要4.下列情况:a天然水与空气、岩石、土壤等长期接触b工业生产中废水废渣的排入c水生植物的大量繁殖d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和农药化肥的使用不当e雷雨闪电时产生的含氮化合物。

其中引起水源污染的是A.bd B.abde C.bcd D.abcde5.下列我国四大发明中,用水较多且目前该工业生产中极易造成水污染的是A.火药B.造纸 C.印刷 D.指南针6.下列商品中不能称为“绿色商品”的是A.无铅汽油B.无磷洗衣粉C.无氟冰箱D.无碘食盐7.大气或饮用水被污染时,可能引起人的牙齿骨骼变酥,引起这一现象的元素是A.I B.F C.Cl D.S8.某工厂排放的酸性废水中含吸较多的铜离子,对农作物和人畜都有害,欲采用化学方法除去有害成份,最好是加入下列物质中的A.食盐、硫酸B.胆矾、石灰水C.铁粉、生石灰D.苏打、盐酸9.饮用水消毒有多种,其中杀菌能力强,又不影响水质的理想消毒剂是A.臭氧B.漂白剂C.氯气D.苯10. 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来胜数.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①温室效应②赤潮③酸雨④光化学污染⑤臭氧空洞⑥水俣病⑦潮汐⑧大脖子病⑨水华A.②⑨B.⑦⑧C.⑥⑦⑧D.②⑤⑦11.使用化学手段,可以消除某些环境污染.下列主要依靠化学手段消除环境污染的是A.在燃料中添加氧化钙B.将某些废旧塑料熔化后重新成型C.用多孔吸附剂清除水面油污D. 把放射性核废料深埋于地下岩层12.水体污染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下列那些措施:①控制工业生产中“废水”和声城市污水的排放②减少有机农药的使用③多种植树木④减少二氧化硫等气体的排放⑤减少水生动植物的繁殖,可以减少水污染的是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C.③④⑤D.①②③13.联合国早在1977后就发出警告: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是A.水危机B.人口危机C.粮食危机D.土地危机14.下列做法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A.冬季居民的家中用太阳能取暖B.将工厂排放烟尘的烟囱加高C.将城市的固体废弃物运向农村倾倒D.城市生活污水任意排放15.要防止水体污染,发送水质,最根本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污水的方法一般可归纳为___________法、____________法、_________________。

污水处理的程度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根据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来确定污水处理的程度。

16.处理污水的化学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水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它们能在生物体内_______,不易排出体外,故危害很大。

水中重金属污染物可以通过水中的______,浓度逐级加大,而人正处于____________,通过食物或饮水,将这些重金属摄入体内,引起人体急性或慢性中毒4-3 垃圾资源化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1、上海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逐步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方法。

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A.无机物B.有机物C.盐类D.非金属单质2、下列废弃物,可直接回收利用的是()A.易拉罐B. 可充电电池C.玻璃白酒瓶D. 医用点滴管3、有些垃圾可以用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方法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