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复习整理(完整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

一、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四个阶段与特点。(问答)

第一阶段:50年代,初期的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的兴起,构成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特点:主机负荷重,线路利用率低。

第二阶段:60年代,AR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的研究;特点:分组交换,分层次的网络体系,较为完善的通信协议。

第三阶段:70年代中期,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国际标准化问题;特点:各种标准化的提出。

第四阶段:90年代,Internet广泛应用,异步传输模式A TM、高速通信网与接入网技术的发展;特点:因特网时代的到来。

二、计算机网络定义

资源共享观点的定义: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网络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

互连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的“自治计算机系统”;

连网计算机在通信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同的网络协议。

三、计算机网络组成(名词解释)

通信子网:有时也称作传输系统,负责信息数据的传输和交换。它由通信处理设备和通信线路构成,包括通信处理机或交换机、通信控制器、通信接口板,调制解调器,有线方式和无线方式等构成的通信线路、通信设备等。

资源子网:有时也称作用户子网。它由用户主机、用户终端、终端集中器或终端控制器等用户设备和用户应用软件系统等构成。

四、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包括:点对点通信和广播通信。

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基本拓扑构型:总线型、树型、环型、无线通信与卫星通信型。

点-点线路的通信子网基本拓扑构型有:星型、环型、树型、网状型。

五、名词解释

交换技术:就是按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资源的技术。

六、广域网中的数据交换技术

线路交换(circuit exchanging)

存储转发交换(store-and-forward exchanging)

存储转发交换技术包括:报文交换(message exchanging )、报文分组交换(packet exchanging )。

报文分组交换包括:虚电路方式、数据报方式。

七、线路交换方式分分组交换比较:

线路交换:

线路交换是面向连接的服务;

两台计算机通过通信子网进行数据交换之前,首先要在通信子网中建立一个实际的物理线路连接;

线路交换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要经过建立连接、数据传输与释放连接的三个阶段;

优缺点:

建立连接的时间长;

一旦建立连接就独占线路,线路利用率低;

无纠错机制;

建立连接后,传输延迟小,实时性好。

不适用于计算机通信,因为计算机数据具有突发性的特点,真正传输数据的时间不到10%。无缓存能力

交换机设备比较简单

分组交换:

将报文划分为若干个大小相等的分组(Packet)进行存储转发。

数据传输前不需要建立一条端到端的通路——也是“无连接的”

有强大的纠错机制、流量控制和路由选择功能。

优点:

对转发结点的存储要求较低,可以用内存来缓冲分组——速度快;

转发延时小——适用于交互式通信;

某个分组出错可以仅重发出错的分组——效率高;

各分组可通过不同路径传输,容错性好。

八、报文与报文分组比较

数据通过通信子网传输时可以有报文(message)与报文分组(packet)两种方式。

报文传输:不管发送数据的长度是多少,都把它当作一个逻辑单元发送;

报文分组传输:限制一次传输数据的最大长度,如果传输数据超过规定的最大长度,发送结点就将它分成多个报文分组发送。

报文传输缺点:

报文大小不一,造成存储管理复杂。

大报文造成存储转发的延时过长,造成小报文等待时间过长;

出错后整个报文全部重发。

报文交换难以支持实时通信和交互式通信的要求

第二讲

一、网络协议的概念

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是由多个互连的结点组成的,结点之间需要不断地交换数据与控制信息。要做到有条不紊地交换数据,每个结点都必须遵守一些事先约定好的规则。这些规则明确地规定了所交换数据的格式和时序。这些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被称为网络协议(Protocol);

网络协议的三要素:语义、语法与时序;

语义:用于解释比特流的每一部分的意义;“做什么”

语法: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以及数据出现的顺序的意义;“怎么做”

时序: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什么时候做”

二、层次:层次是人们对复杂问题处理的基本方法。

接口是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点。

三、网络体系结构(network architecture)

一个功能完备的计算机网络需要制定一整套复杂的协议集;

网络协议是按层次结构来组织的;

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对计算机网络应该实现的功能进行了精确的定义;

体系结构是抽象的,而实现是指能够运行的一些硬件和软件。

四、OSI参考模型

五、TCP/IP(大题)

主机-网络层:

与OSI/RM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以及网络层的一部分相对应。

TCP/IP参考模型的最低层,负责通过网络发送和接收IP数据报;

允许主机连入网络时使用多种现成的与流行的协议,

当一种物理网被用作传送IP数据包的通道时,就可以认为是这一层的内容;

充分体现出TCP/IP协议的兼容性与适应性,它也为TCP/IP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互连层:相当OSI参考模型网络层无连接网络服务;

处理互连的路由选择、流控与拥塞问题;

IP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提供“尽力而为”服务的网络层协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