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城市理论与上海的世界城市发展进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盛蓉(1985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刘士林(1966 ),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报告资助项目!中国都市化进程年度报告∀的阶段性成果。

中外交流 !学术界∀(月刊)

总第153期,2011.2

ACADEM I CS

No .2Feb .2011

世界城市理论与上海的世界城市发展进程 *

#盛∃蓉,刘士林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上海∃200240)

摘∃要 世界城市的概念主要由英国社会学家弗里德曼提出。关注都市化进程

中通常属于国家范围内的政治、政策之外的力量,是世界城市理论提出的直接背景和这一理论本身着重思考和探索的核心问题。世界城市假说本身主要是一个研究框架,不是一个有关城市的理论或总体的叙述,而仅仅是一个研究的起点。世界城市假说第一个局限性是过于集中在一些相对较大的都市中心,第二个局限性是疏于发展城市理论本身。在都市化进程中,上海的经济和城市硬件走在了国内前列,甚至可与一些世界顶级城市相媲美。上海与西方大都市的最大差距不在GDP 、城市空间与人口规模,而主要是落后在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上,因而无论是在未来的全球城市竞争中,还是在城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上,上海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改变文化上的落后现实。

关键词 世界城市;上海;城市发展

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首次将%国际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并列在一起,称之为中国在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时所面临的新课题与新矛盾之一。在%十七大&报告中,%国际化&则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一起,被称作是需要%全面认识&的%新形势新任务&

学术界2011.2∋学界观察

及需要%深刻把握&的%新课题新矛盾&。正是在这个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大背景下,西方学者提出的%世界城市&,作为一个重要的城市发展理念和模式逐渐受到重视。但另一方面,如同近现代以来很多西方的观念、理论一样,在令人目不暇接、甚至无法喘息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世界城市也主要是作为一个广告语而使用,既缺乏真正系统的理论介绍与深度研究,也缺乏真正有实绩的经验探索与实践操作。特别需要提出的是,这个概念又经常性地被混同于来源相当含混的国际大都市、国际化城市等概念,并在城市发展观念和实践中引发了一些混乱和问题。有鉴于此,本文拟就世界城市的理论内容进行一些还原式分析,同时结合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或最具有世界城市特征的上海,探索一下中国城市迈向世界城市的发展历程与经验,以期为其他城市的发展与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照。

世界城市的概念主要由英国社会学家弗里德曼(Friedm ann)提出。他的世界城市理论主要见于两篇论文中。

世界城市的概念最初可以追溯到1982年,以当时弗里德曼与美国学者沃尔夫(GoetzW o lff)发表的!世界城市形成:研究和行动议程∀为标志,该文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全球城市网络对正在形成的世界生产和市场体系进行空间表述,尤其重在阐述,这一网络城市层级中占主导地位的主要城市区域,也是全球资本集中活跃的地区。这些城市规模巨大,一般来讲有500万到1500万居民,并且城市人口还在不断地聚集和扩张。在空间上,他们可能从原始的中心向外扩张了60英里。同时,这些已高度城市化、并且还在不断继续城市化的区域,在资本运作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在某种意义上,这与戈特曼(Gott m ann)提出的%城市群&概念是一致的。但与之不同的是,弗里德曼与沃尔夫更刻意强调这些城市的经济与资本特性,他们提出的主要观点是,城市化过程的特点 界定这些城市中生活的、经济的、社会的和空间的特点 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它们整合并进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方式。因而,作者提议要以正在形成中的世界经济体系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这些城市。在世界城市的形成过程中,他们认为带来了一个可以称之为%谁的利益得到满足&的新问题,即居民的或者是跨国公司的或者是国家政府的?这就对城市的规划者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或任务,他们需要澄清这个世界城市的基本问题并寻找到解决的方案。这就要求规划者必须重新考虑他们的基本行为,因为在世界城市发生的事情,通常会受到正常政治性和政策控制之外的力量的影响。 1由此可知,关注都市化进程中通常属于国家范围内的政治、政策之外的力量,是世界城市理论提出的直接背景和这一理论本身着重思考和探索的核心问题。

到了1986年,弗里德曼发表!世界城市假说∀,相对全面地阐述了他的世界城市理论。世界城市理论也有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早在15年前,卡斯特尔

世界城市理论与上海的世界城市发展进程

(1972)为城市化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他特殊的贡献在于将城市形成的过程与更大规模的历史产业资本运动联系在了一起。从那以后,城市不再仅仅被阐释为一个主要受人口和空间动力体系中自然力量控制的社会机体,而是开始被视为是资本生产关系中特殊社会力量的产物。但直接把城市研究与世界经济相联系,却不过是距离弗里德曼发表!世界城市假说∀四五年以来的事。资本生产关系的出现加深了人们对城市变化过程的理解,也为日益与国家界限相脱离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提供了一个空间视角。弗里德曼指出,他提出世界城市假说的主要议题,即在于城市化过程与全球经济力量相联系起来,并强调世界城市假说本身主要是一个研究框架,不是一个有关城市的理论或总体的叙述,而仅仅是一个研究的起点。他还指出,尽管希望找到这些全球资本基点城市之间的不同点,并希望城市的特色不仅在于他们整合进入全球经济的方式,也包括其自身的历史、国家政策和文化影响,但显而易见的是,经济的变量在所有关于城市发展的阐释中,可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世界城市假说还涉及到新国际劳动分工的空间组织,也在更深层面上涉及到全球管理的生产和地方利益之间的政治矛盾关系。 2

在某种意义上,城市本身已经足够复杂和多元,而世界城市更是因其体量巨大而难以%一概而论&,因而对世界城市假说这一%宏大叙事&,在西方学术界也有不同的看法和争议。对这些%不同的声音&予以充分关注,对于全面了解与评价世界城市假说是十分必要的。其中Ben Der udder等人被认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其批评意见主要可概括为以下三方面:一是由于对世界城市缺乏明确的界定,因而在分类原则、理论共识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具体说来,弗里德曼著名的世界城市假说中最突出的贡献,在于指出了世界上主要城市被全球资本当作空间组织和生产及市场阐述的%基本点&,结果是可以将全球城市安排成一个复杂的空间层级,然而,由于缺少明确的对于世界城市的界定,必然导致理论共识的缺乏,并使特定的分类通常仅限于最高层级,同时,缺少对于世界城市的明确的定义,也很难获得足够的数据来证明世界城市假说。 3二是以世界城市为出发点,弗里德曼和沃尔夫找出了控制指令中心并阐述了由跨国公司带来的新国际劳动分工,尽管这可以较好地解释像纽约和伦敦这样的世界中心城市,但对于一些并不那么重要的城市却很难有共识,换句话说,虽然世界城市网络中的最高层级城市非常突出,但在世界经济中处于领先城市之下的城市缺乏更详细的分类。 4因而这一理论的有效性和普适性也是存在问题的。三是针对弗里德曼1986年提出的世界城市网络的区域模式(即北美、欧洲、亚太),该模式以世界城市假说为基础,将分类限定在30个世界城市中,认为它们构成了世界城市系统的基本空间结构以及其他经济体进入系统的门户。弗里德曼明确表示,较低层级的城市具有高的不确定性,因为一些半边缘世界城市的重要性主要取决于重要经济体的影响。 5这一论点在世界经济日益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也显得过于粗线条和需要小心求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