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有限一体化的发展战略

合集下载

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_路径及趋势

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_路径及趋势

2007年第9期《宏观经济管理》○马强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路径及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域相邻的两个以上地区或国家,在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基础上,通过政府间谈判和签定协议的形式,相互采取比区域外更为开放自由的贸易投资政策,并在体制框架和调节机制上,结合成的经济合作组织和国家经济集团。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可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划分:一是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的类型或层级顺序,可分为特别优惠关税区、个别商品的一体化、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货币联盟、经济与政治联盟等8种类型。

二是按照组成国的性质来划分,因为发达国家大多位于北半球,发展中国家位于南半球,所以,习惯上往往把发达国家之间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称为北北(NN)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称为南北(SN)或北南(NS)型,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称为南南(SS)型。

当前,这三种组织模式中,以南南型和北北型较多,南北型较少。

三是按照是否具有相互之间的排斥性特点,可分为开放性模式和排他性模式。

所谓排他性,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即对其成员国数量或区域的限定和优惠政策的限定。

四是按照法源的不同,可分为依照GATTXXIV(关贸总协定第24条)、GATSV(服务贸易总协定第5条)、授权条款以及混合条款设立等四种类型。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路径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追求静态贸易福利最大化、改善一国贸易条件、追求动态效应最大化和其他非传统经济收益等。

目标确定后,通过什么样的路径来参与一体化并达成预期目的就成为关键。

从现实中不同侧面来看,各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路径呈现多样性,且在空间扩展和时间延续过程中,并不单纯选择一种路径来构建一体化,往往是在一定时空阶段以一种路径为主,其他为辅,各种路径之间并不排斥,反而相辅相成。

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种路径:路径一:由一体化的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不断发展的路径。

典型的如欧盟,其演进路径是:1952年,欧洲其中的6个国家设立欧洲煤炭钢铁联合体;1957年3月,6国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20世纪90年代初期,建成包括12个西欧国家的统一市场;欧洲联盟条约于1993年11月1日正式生效,成立欧盟;2002年1月1日,欧元纸币和硬币开始流通,同年3月1日,欧元成为该区域惟一的法定货币。

有效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策略与方法

有效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策略与方法

有效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策略与方法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通过合作与整合,促进区域内各个经济体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动,以实现经济资源优化配置、市场效应最大化、产业协作和创新能力提升的过程。

在如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加强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

本文将探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有效策略与方法。

一、加强政府间合作政府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政府层面的合作和协调,可以推动区域内各个经济体间的互利合作。

首先,政府应制定一揽子政策,包括减少贸易壁垒、提供优惠税收政策等,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一体化进程。

其次,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协调各方面资源,推动一体化的顺利进行。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促进区域内各经济体之间的合作与互动。

二、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基础。

在区域内建设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可以缩短地理距离,方便人员和货物的流动,促进各经济体间的互动。

同时,加强信息通讯网络的建设,提升信息传递速度和质量,有利于各方快速获取市场信息和资源。

三、促进产业协同发展产业协同发展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要素,通过产业间的协作与互补,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市场拓展和技术创新。

一方面,可以共同打造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链、价值链的完整闭环。

另一方面,通过推进科技研发与创新合作,提升各个经济体的创新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推进人员往来和人力资源合作人员往来和人力资源合作是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促进人员的流动和人力资源的共享,可以实现人才优势的互补和整体实力的提升。

一方面,可以建立人才培训和交流机制,提高人才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人力资源的跨越式整合,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的劳动力市场。

五、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文化交流与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基础,通过加强文化交流,可以增进各经济体之间的互信和理解,推动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条件和发展思路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条件和发展思路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条件和发展思路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一定地理区域内不同国家、不同省份或不同市区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依赖,形成共同的经济体系并共同追求发展的一种方式。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企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从基本条件和发展思路两个方面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一、基本条件一、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条件之一。

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信、能源、水利、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其中最为核心的是交通和通信。

发达的交通和通信设施可以有效地促进区域内不同经济主体间的资源和信息共享,提升经济运作的效率。

在这样的条件下,各国、省份或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也将屡创新高,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投资和贸易自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还需要投资和贸易自由化这样的条件。

这是因为贸易的自由化能够增加相互之间贸易往来的机会,进而提升经济效率,投资自由化则有助于吸引外部投资,支持经济发展。

基于此,许多地区或国家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取消了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以促进本地区和外部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往来。

三、政策协调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多个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政策执行。

这包括税收、财政等方面。

政府应当为所有经济实体提供一致的政策和环境,这样所有参与方就都能够在受到公平的对待的同时获得充分的市场竞争性。

二、发展思路一、推进产业协调发展产业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思想。

只有在生产、销售、维护等方面协调一致,才能够使得不同地区间的经济体相互促进,逐步实现优势互补和产业转移。

这依赖于一个区域经济协调机制的建立。

各个地区经济体应根据自身条件确定发展方向,有效协调各自之间的发展策略,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二、培育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企业可以有效地推进一个地区内的经济一体化。

这需要具备創新精神和能力的中小企业的支持。

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培育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中小企业,同时为创新型企业提供税收和财政等方面的支持,鼓励企业更好地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优势发展新产品和服务。

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分析

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分析

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变得日益紧密,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越来越热门的话题。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多个经济体在一定的范围内建立密切的经济联系和合作关系,以实现资源共享、技术转移、市场开放、经济发展等目标。

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本文将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重要性、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尝试探讨这个话题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性1.开放市场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促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打破地区内外贸易、投资的壁垒,扩大市场规模,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

例如,欧盟自由贸易区将欧洲28个国家的市场整合到一个单一市场中,从而加强了欧洲的经济竞争力。

此外,深度开放市场还能够吸引外资,为产业升级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2.优化资源配置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不同地域间的资源将更为优化地配置,进一步形成资源共享、互补和合作,促进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例如,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汇聚了中国东南沿海的大量开放城市,形成了一个地缘优势明显的经济区,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并且加强合作互助。

3.提高投资的效率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提高投资效率,使得经济体合并后具有更强的技术、规模优势,从而增加投资的回报率。

联合起来,将在教育、研究及开发投入方面,分享成熟的优质技术及概念,专业化发展,有助于缓和技术落后的困境。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当前,全球范围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正在加强。

在欧美主要国家,经济一体化进程已经或者正在不断地推进。

自由贸易区已然命名为诸多政策的核心,克服了地理、历史、文化和语言的障碍,吸纳了各种不同的体系和生产模式。

在亚太地区,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等,越来越多的贸易合作机制得以建立和推行。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未来,人们甚至可以预测,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全球经济格局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市场将有机地融合,并构建出一个发达的国际贸易网络,贸易全球化趋势背景下数个原广阔分散的地理区域,显然将要建设为一个巨型的、广阔的、共同发展的大经济区。

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趋势

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趋势

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趋势
区域一体化发展是指不同地区、国家或经济体之间通过加强经济、政治和社会联系,实现经济互补、资源共享和合作发展的过程。

它的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贸易自由化:随着国际贸易壁垒的降低和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不断加强。

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通过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或经济合作协定(EPA)来减少关税,促进贸易便利化。

2. 产业链融合:区域一体化发展也推动了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产业链融合。

通过分工合作和资源共享,各个经济体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竞争力。

3. 跨国投资增加:区域一体化发展促进了跨国投资的增加。

企业可以利用开放的市场和便捷的投资环境在不同地区扩大业务。

同时,各个国家或地区也会采取措施吸引外资,促进投资合作。

4. 金融一体化:金融一体化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方面。

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加强金融合作,促进货币流动、支付清算和金融监管的协调。

同时,金融一体化还可以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促进跨境资金流动和投融资活动。

5. 政治合作深化:区域一体化发展也促进了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政治合作的深化。

通过建立区域性组织和机制,各国可以协商解决共同的经济和政治问题,并
加强政治互信。

总之,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经济联系的加深,区域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各个国家或地区都在通过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

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企业发展策略

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企业发展策略
系 . 区域 是一个具有 内聚 力的地 区 , 种内聚 这 力是在一 定地区范 围内, 在社会劳动分 工和 区 域专业 化协作链形成过程 中 , 通过生产要素 和 主导产 品的区际流动而缔结的相互关 系。 企业 作为区域经济运行最基本的微观单 元 , 区域 本 质上是一系列生产性和服务性企业的有机集合 体, 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 , 区域经济的特征归 根到底来 自各个企业 的行 为 , 区域 内的各种经 济关系来 自企业之 间的相互 作用和反馈关系 , 区域经 济发展 是区 内企 业发展 变化 的综合体 现。作为区域经济运 行的 最基本单元 , 企业不 仅是导致区域经济增长的微 观单 元 , 而且也是 影响区域 经济关 系的直接决定者 。 而企业作为 区域的组成部分 , 又受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区域经 济一体 化的 发展 与企业 所处 的地理 区 位, 影响到 企业 的发展前景和未来 。 企业所处 区域 的地方 发展政策的变化 , 地 区产业结构的调整 , 地区经济的 发展 水平等因 素都 会对企业 的发 展产生影 响 。企业如 果不 能正确 地预测 和估价 这些 因素的未 来变化趋 势, 企业 经营往往会 处于被动 的局面 , 甚至遭 到淘汰 。 国家政策、 线方针 对企业有着直接 路 的推动 、制约 和干 扰作用。总之 , 企业和区域 是相互依赖 , 相互影响的关 系。在区域经济发
维普资讯
垫 Q: !
Sci ence an d Tech nol ogy nn I ovaton i Her d al
财 经 论 坛
区域经济 一体化下 的企业发 展策略
( 上海
吴萍 203) 0 0 1
摘 要 : 经济全球化和 区域经济一体 化的今天 , 在 企业 竞争 越来越激 烈。企业 只有融入 区域经济发 展中才能避 免在 竞争 中被淘汰 。 关键词 : 区域经济 一体化 企业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 O F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3 0 3 (0 7 l ( ) O 3 一 l 1 7 — 5 4 2 0 ) l 一 l 6 O b

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国家之间的联系和依存程度越来越高。

在这种情况下,区域一体化成为各国共同的发展趋势。

我国也在积极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旨在促进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互通和协作,以实现更加均衡、协调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本文从经济增长的角度介绍了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了其运作机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一、背景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我国贫富差距和地区发展不均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崛起和西部地区的相对滞后,使得“东富西贫”的情况更加严峻。

在这种背景下,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成为实现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目前,我国推动区域一体化的主要举措包括“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等,这些举措都旨在通过促进地区间的协作与联系,实现更加合理的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

二、作用1.优化资源配置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通过增强地区间的联系和互动,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优化。

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地区可以优化其资源供应链,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竞争力。

其他地区则可以利用其优势资源开发产业和提升经济增长。

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调发展,可以更好地消除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

2.扩大市场规模区域一体化增强了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互动,拓宽了各地的市场规模。

通过各种商业合作和贸易便利化措施的实施,可以使企业更容易出口产品和服务,进入新的市场。

同时,扩大市场规模还有助于让本地企业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和资金,从而加速本地经济发展。

3.促进技术转移和创新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还能促进技术的转移和共享,帮助地区间的企业和机构共同开展研究和创新。

由于地区之间向来存在经济、文化和技术的差异,通过区域间合作和交流,可以使技术和文化方面的知识获得更好的传播和学习。

这有助于解决某些地区可能存在的技术滞后和创新瓶颈问题,从而加速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协同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协同发展
▪ 优化产业政策
1.制定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引导不同区域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2.加强产业布局的统筹规划,形成区域间的产业分工和协作体系。 3.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措施,支持企业进行跨区域的产业合作。
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推进人才流动
1.打破户籍、社保等制度障碍,促进人才在区域间的自由流动。 2.建立统一的人才市场,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3.加强教育和培训,提升人才素质和技能,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智力支持。
▪ 跨境投资协同
1.跨境投资协同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方式,需要促进 各国之间的投资合作。 2.跨境投资协同可以促进资本流动,提高整个区域经济的投资 水平和效益。 3.跨境投资协同需要加强投资风险评估和管理,确保投资的安 全性和可持续性。
协同发展的机制:政策、市场与产业
▪ 基础设施协同
1.基础设施协同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保障,需要加强 各国之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2.基础设施协同可以提高整个区域经济的物流效率和交通便利 性,促进经济发展。 3.基础设施协同需要加强规划和管理,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科 学性和可持续性。
一体化与协同发展的挑战与问题
人口流动与社会保障问题
1.人口流动导致社会保障问题难以解决。 2.各地区社会保障政策差异大,影响人口流动。 3.需要加强社会保障政策的协同,保障人口流动权益。
行政区划与一体化发展的矛盾
1.行政区划可能阻碍一体化发展进程。 2.地方政府间存在竞争关系,可能影响一体化发展。 3.需要创新行政区划和治理模式,推动一体化发展。
加强金融合作
1.推进金融市场的区域一体化,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2.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跨区域业务,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3.加强金融监管合作,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协调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协调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协调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当前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区域协调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重点探讨区域协调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重要性以及推动其实现的策略。

一、区域协调的概念及重要性区域协调指的是不同地区之间资源、产业和发展水平的合理配置,使各地区实现协同发展、互利共赢。

区域协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区域协调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

不同地区拥有各自的资源优势,通过进行区域协调,可以将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和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区域协调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区域协调,各地区间形成合作机制,加强资源共享和产业互补,可以促进经济的协同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最后,区域协调对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区域协调,可以有效缩小地区间的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及推动策略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在区域范围内实现市场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等多领域的一体化发展。

以下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几个策略:首先,加强政策协调和制度建设。

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政策和制度框架,需要通过加强协调和统一,打破地区之间的壁垒,实现政策的无缝衔接,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有力支持。

其次,加大平台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通过建设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打造区域间的互联互通平台,促进资金、人员和信息的流动,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奠定坚实基础。

再次,加强产业合作和技术创新。

通过加强不同地区间的产业合作,实现产业链的衔接和优化,形成优势互补和产业互联网,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

最后,加强人才培养和教育交流。

通过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培养具有创新和创业精神的高级人才,推动各地区之间的教育交流,促进知识的流动和共享。

三、案例分析:中国的区域协调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以中国为例,中国一直致力于加强区域协调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比如"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中国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有企业发展战略案例分析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有企业发展战略案例分析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有企业发展战略案例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有企业发展战略案例分析随着全球市场的开放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区域经济一体化变得越来越重要。

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通过促进区域内的经济合作和资源共享,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而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发展战略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以中国国有企业的发展战略为案例,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有企业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

一、国有企业发展战略的转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国有企业发展战略经历了重大转变。

改革开放后,中国国有企业面临着来自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的挑战。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中国开始实施国企改革和市场化政策,推动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

国企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国际竞争机制,国有企业逐渐实现了资源配置和运营效率的提升。

例如,中国国有石油公司(CNPC)在通过并购和合作的方式扩大海外市场份额,提高了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此外,中国国有企业也加大了对创新和技术的投入。

为了跟上全球科技革命的步伐,国有企业开始进行科技创新,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

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为例,该企业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断实现创新突破,提高了国内的航天技术水平。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有企业发展战略的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有企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影响。

一方面,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国有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合作机会。

通过参与区域一体化进程,国有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机会,扩大业务范围。

例如,中国国有银行(ICBC)通过与东盟国家的金融合作,加强了在东盟市场的竞争力和地位。

另一方面,区域经济一体化也为国有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竞争压力。

区域一体化引入了更多的国际竞争机制和标准,国有企业需要在全球范围内与其他企业竞争。

这要求国有企业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加大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

例如,中国移动通过与国际电信公司的合作,提升了国内移动通信产业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区域协调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协调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协调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

在这种背景下,区域协调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相对来说,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更侧重于单一地区的发展,而忽视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而区域协调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则更注重地区之间的合作与整合,力图实现区域内的经济共同繁荣。

区域协调发展是强调地区内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与平衡,目的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利用。

该发展模式首先关注各个地区内的差异,例如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差异。

其次,针对这些差异,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各个地区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弥补差异,达到整体发展的目标。

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理念是“强强联合”,通过各方合作共享资源、互利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补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通过打破地理、行政和政策障碍,促进各地区之间更紧密的经济联系与协作,实现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要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促进各地区的协同发展。

这需要在政策、制度、法律等多个层面上加强整合与改革。

通过合作组织的建立,可以优化地区内的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

同时,通过深化市场一体化,加强地区内的产业分工和产业链衔接,提高整体经济的竞争力。

区域协调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相辅相成,互为支撑。

区域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只有通过协调发展各个地区内部的差异,才能实现同一地区内各方的优势互补。

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和手段,通过整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和市场布局等措施,实现整体发展。

两者的关键在于深化区域内部的合作与互动,促进地区内各方的共同发展。

在实践上,区域协调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推进。

首先,建立多边合作机制,促进各地区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合作。

例如成立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定期举行高层会议,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磋商和合作。

其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地区内的互联互通能力。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政策措施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政策措施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政策措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热点之一。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大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其带来的影响和挑战也日益凸显。

本篇文章将从经济影响和政策措施两个方面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及应对之策。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促进经济增长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从而实现全局经济增长。

通过推进产业转移和资本流动,区域经济可以促进优质资源的集聚和经济规模的扩大。

例如,华南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与香港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早已经成为现实。

香港拥有国际化的金融体系和高效的港口、机场等物流配套,华南地区则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产业基础。

两地的经济合作可以互补优势,实现共赢发展。

二、增加国际竞争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增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全球化经济中,维护自身利益需要联合行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正是这种行动的一种形式。

中国经济在全球化浪潮中崛起,为了避免既得利益被其他国家侵蚀,也为了提高自身国际话语权,中国需要加强与周边经济体的联系。

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自贸区等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推动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加强贸易往来和政治信任,提高中国在区域内的影响力。

三、逐步增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的区域一体化经验既丰富又独具特色。

近年来,中国在东北、西北、中部等地区的经济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区域一体化模式。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区域一体化已经逐步加强,合作机制日渐完善。

例如,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推动了中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和改革开放,中部地区与沿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融合逐渐落实。

逐步实现区域逐步的一体化,既有助于拓展中国的内部市场,还有助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政策措施一、完善法律法规合理制定并完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各项政策、法规和标准,不仅能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也能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市场竞争力。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家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家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家发展战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文化等交流与合作也越来越频繁。

在这种大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了促进国际合作、推动经济增长、提升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式。

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如何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自身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及形式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基于地理邻近、社会文化相似性、利益联结、多种形式的合作和互动,实现区域内经济要素自由流动,解除和降低区域内贸易壁垒、技术交流、资源共享等互惠互利的地域性经济合作的过程。

其形式多种多样,如在欧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形成的欧盟、在亚太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等。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优势和挑战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显著优势在于,它可以促进地区内的经济、贸易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整个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并同时刺激地方、区域的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降低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提高商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但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挑战,如文化差异、制度差异、社会福利等问题,需要在合作中不断解决。

三、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可以通过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来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多个方面目标。

首先,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加强国家与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促进国际和平与稳定。

其次,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扩大出口市场,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还可以加强国际分工和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区域城市化和产业转型升级。

最后,区域经济一体化还可以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多边合作。

四、中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国是一带一路经济带核心区,地缘优势明显,挖掘利用这张“牌”,加强同世界经济的联系和合作,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

中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路径从人民币的区域货币化、到区域贸易、最后到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和健全,发展成果显著。

推动区域一体化合作的战略规划方案

推动区域一体化合作的战略规划方案

推动区域一体化合作的战略规划方案一、引言区域一体化合作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各国共同发展的重要路径。

通过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促进经济的繁荣与稳定。

本文旨在提出一套推动区域一体化合作的战略规划方案,以促进区域间的经济一体化,推动各国的共同发展。

二、加强政策沟通与协调政策沟通与协调是推动区域一体化合作的基础。

各国应加强政策对话,建立起相互了解与信任的基础。

首先,各国政府应定期举行高层会议,就区域合作议题进行深入讨论。

其次,各国政府应建立政策沟通机制,通过定期交流与磋商,解决合作中的分歧与问题。

最后,各国政府应加强政策协调,形成共同的发展战略与目标。

三、促进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是推动区域一体化合作的重要手段。

各国应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降低贸易壁垒,减少非关税壁垒,加快贸易便利化进程。

同时,各国应加强投资合作,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与政策支持,促进跨国投资的顺利进行。

此外,各国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区域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是推动区域一体化合作的重要保障。

各国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交通、能源、通信等领域的基础设施水平。

同时,各国应加强互联互通,推动交通、能源、信息等网络的互联互通,提高区域间的物流与信息流通畅程度。

此外,各国还应加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五、加强人文交流与合作人文交流与合作是推动区域一体化合作的重要纽带。

各国应加强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进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

同时,各国应加强人才培养与交流,提高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效率。

此外,各国还应加强卫生、救灾等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保障区域的和平与稳定。

六、加强区域间的安全合作安全合作是推动区域一体化合作的重要保障。

各国应加强军事与安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建立起相互信任与合作的机制。

乡村振兴战略的协同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乡村振兴战略的协同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乡村振兴战略的协同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中国当前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旨在加快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然而,要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不仅需要注重农村经济的发展,更需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协同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一、发挥农村特色产业的优势农村地区在资源、土地和人力资源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通过发挥农村特色产业的优势,可以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持。

比如,一些农村地区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可以发展农产品种植和畜牧业等农业产业;一些农村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风景和文化资源,可以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通过发挥农村特色产业的优势,可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协同发展。

二、加强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纽带。

通过加强乡镇企业的发展,可以提升乡村经济的整体实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财政扶持和土地政策的支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创业机会,吸引各类企业和投资者进入乡村地区。

同时,还应加强对乡镇企业的培训和支持,提高其管理和创新能力,促进乡村经济的协同发展。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基础。

农村基础设施包括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方面的设施建设。

通过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可以改善农村地区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提高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

同时,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可以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持,为乡村地区的产业发展和人口流动提供便利条件。

四、推动农村金融发展农村金融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支持。

通过推动农村金融的发展,可以满足农村地区的融资需求,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政府可以采取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向农村地区提供贷款和融资支持,降低农村地区的融资成本。

同时,还可以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的能力建设,提高其服务水平,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

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

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各国纷纷将区域一体化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围绕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展开深入研究,从多个角度探讨其意义、优势、挑战以及应对策略。

1. 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意义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意义在于促进区域内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互利共赢,推动区域内的经济增长和发展。

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金融合作机制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加强区域经济联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市场的规模效应。

2. 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优势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可以带来多方面的优势。

首先,通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推进,可以促进商品和服务的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其次,区域一体化可以降低跨境交易的成本,扩大市场规模,增强区域内企业的竞争力。

另外,区域一体化还可以加强区域内国家之间的政治合作,有益于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3. 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挑战然而,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差异可能成为阻碍区域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其次,经济结构的不平衡以及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可能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加剧地区内部的不稳定。

此外,全球治理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地缘政治局势的变化也使区域一体化进程面临不确定因素。

4. 应对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策略——开放和包容面对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中的挑战,应采取开放和包容的策略。

首先,各国应坚持开放的态度,加强沟通和协商,推动区域一体化的进程。

其次,应加强区域内经济合作机制的建设,提高各国间的互信水平。

另外,还应通过转型和升级,减少地区内部发展差异,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5. 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与挑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

一方面,区域一体化可以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和投资资本,促进其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在区域一体化中可能面临竞争压力和贸易摩擦,需要通过提高竞争力和加强合作来应对挑战。

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随着中国开放的深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标是打破地理边界,促进各地区资源的有序流动,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本文将从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首先,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是中国特殊的地理和历史条件。

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领土和丰富人力资源的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较大。

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中国各地区开始进行经济发展战略转型,加强区域协调与合作。

此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世界市场的开放也要求中国各地区形成一个更加统一和协调的经济体系。

其次,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是多层次、多样化的。

一方面,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如长江经济带、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北振兴等,推动各地区资源的互补和优势的结合。

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在从传统的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转变,促进区域间的协作和融合。

例如,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是一项重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举措,旨在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然而,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还面临许多挑战和障碍。

第一,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分权导致了各地区的发展不平衡。

一些地方过于追求经济发展,忽视环境、社会和经济可持续性的平衡。

第二,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限制了区域间资源的流动和交流。

第三,文化、语言和习惯差异也使得区域一体化的进程相对缓慢。

为了促进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们应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规划,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政策的整体性和一致性。

其次,加大对交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区域间的连接和交流效率。

第三,推动内外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扩大各地区的市场准入和竞争机会。

第四,鼓励各地区的合作和交流,加强人才的培养和流动。

总之,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加强各地区间的互补和合作,促进资源的流动和优势的集成,将有助于提高中国经济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发展一、引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不同地区在经济上进行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既是推动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力量,也是实现全球经济互补、共赢的重要途径。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这篇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它们进行探讨。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促进区域发展中的作用1.打破地缘隔阂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不同地区的经济可以通过合作和交流打破地缘隔阂。

跨越不同行政区域和国界的地球村格局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和文化的互通有无,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2.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标是整合各地区的资源和市场,促进最优发展。

这种整合可以提高资源和市场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优化资源的配置,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还可以减少重复投资和浪费,全面拉动经济的发展。

3.促进企业规模扩大和创新能力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促进企业间资源共享和技术交流,提高企业的规模和创新能力。

通过互相合作,企业可以形成更大的生产规模,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增加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同时,也可以促进企业间的技术成果转化和商业化,为产业创新提供重要支撑。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案例1.中国和东盟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自2010年以来,中国和东盟地区开展了广泛的经济合作和交流,建立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并不断推进双方在投资、贸易、金融、旅游等领域的合作。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得到了明显加强,双方的贸易和投资额也明显增长,经济合作变得更加紧密。

2.欧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欧盟是目前世界上最成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范例之一,欧盟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交流比较密切,大大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也为欧洲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欧盟内部实行货币联盟,同时推动欧元化进程,使欧盟内部市场的流通更加便利。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未来展望在全球自由贸易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将会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经济合作形式。

经济战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

经济战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

经济战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一、引言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实力、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日益增强。

为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实现经济一体化和协同发展,制定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成为当务之急。

二、长三角地区的优势长三角地区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三个省份,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长三角区域人口密集,产业基础雄厚,科技创新水平领先,对外开放程度高。

长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人才优势和产业优势为实施一体化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发展目标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区域一体化、产业协同和人才流动。

通过深化产业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长三角地区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和国际竞争力强地区。

四、实施路径4.1 加强政策协调加强长三角地区各级政府之间的政策协调,建立健全政策沟通机制,确保政策制度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4.2 优化产业布局推动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协调优化,促进产业链的纵向融合和横向联结,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4.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优化交通网络,提升能源供应和环保水平,提高长三角地区的整体竞争力。

4.4 加强人才培养加强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科研机构、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产学研用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区域一体化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五、产业合作示范项目为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探索开展一些产业合作示范项目,以实践检验新的合作模式和政策举措,不断积累经验,推动长三角地区的发展。

六、结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摒弃地方保护主义和狭隘利己主义,形成合作共赢的良性互动机制,才能实现长三角地区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三角洲经济有限一体化条件下的上海发展战略进入21世纪以后,上海要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功能,逐步跻身于世界级城市的行列,就必须加强同长江三角洲(下文简称“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经济与技术合作,并且在区域经济有限一体化条件下探索出一条同长三角联动发展的新路子。

一、区域经济有限一体化的内涵与现实表现“经济一体化”一词源于世界经济的范畴,以后被用于解释各不同地域的经济联合。

一个国家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省市按共同的目标协调其经济活动、促进其经济联合的过程。

按协调与联合的程度,一体化可分为以下两类:1.全面一体化。

它是指区域内各省市经济达到了相互渗透、相互交织的充分融合。

从区内看表现为经济融合程度更高;从区外看则表现为区内福利的增加高于区外福利的增加。

区域经济全面一体化的根本动因在于经济主体在市场自发力量的驱动下追求特定区域内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区域经济全面一体化的实现主要靠功能性一体化和制度性一体化的互动。

功能性一体化是由经济活动本身高度密切关系为基础而保证区域内省市经济整体性增加的过程。

制度性一体化则是以一定的区域协定和组织形式为框架的一体化。

两者相辅相成,即以市场经济自发的内在要求为前提的功能性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要求制度性一体化给予保障和促进。

制度性一体化会加深功能性一体化的程度,进而也为制度性一体化本身提出更高的要求。

区域经济全面一体化的标志包括:市场的一体化,产业结构、布局的一体化,城市主要经济功能的一体化,经济运行机制的一体化,管理制度政策的一体化,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和环境保护的一体化。

2.有限一体化。

它表示区域内各省市在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条件下的一种相互妥协和有限的经济联合。

从整体看,区内的经济正趋于融合,但融合程度不高;区内福利有所增加,可是有不平衡现象,福利的整体水平未必高于区外;区内经济一体化的框架仅初具雏型,但其中需要协调的问题不少;功能性一体化进程刚刚起步,制度性一体化尚“待字闺中”,等等。

当前,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正处于有限一体化的阶段。

对照区域经济全面一体化的标志,我们可以看出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有限性。

(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是市场一体化。

目前,长三角各城市已基本上完成了各自的市场体系建设。

但是在各地政府的主导下,市场体系建设的宗旨首先是保护和发展本地经济。

因此,各种市场都呈现出很强的本地特色和相互分割的特征。

即使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的上海,除证券、外汇、期货、黄金、钻石这样一些全国性市场以外,其他类型市场的运作范围也仅限于本市,而无法实现跨地区的整合。

(2)长三角的产业规模比较大,等级层次比较高,体系也相对完善。

但是产业一体化的程度却不高。

由于竞争手段较为单一,长三角的产业同构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制造业。

据调查,在相距不远的15个城市中,有11个城市选择了汽车及零配件制造业,8个城市选择了石化业,12个城市选择了通讯产业等。

(3)在长三角,尽管上海的经济中心功能较为突出,但由于某些功能的能级不高,功能的替代性较强,因此带有行政色彩的主要经济功能的盲目争夺依然存在,从而使功能性一体化进程受到阻碍。

例如,除上海以外,南京和杭州都认为在本省或以其为核心城市圈中具有经济中心城市的一切功能;苏锡常和嘉兴湖州都将成为某一领域的制造业中心或工贸城市;宁波港、南通港、苏州港都在争做副中心港口,等等。

(4)在经济运行方面,长三角的各城市在一定层面上有些协作与联合,但是,整个长三角经济运行机制的一体化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目前的经济运行机制在许多方面还是非一体化的。

比如,高速公路的收费是各自为政,区内货物的联运机制尚未建立,异地融资机制还不便捷,信息的互换仍不畅通等。

(5)长三角在管理制度和政策一体化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如建立了15个城市的市长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具体的办事机构——协作办等。

然而在长三角各城市都以我为主来确定自身发展目标的情况下,15个城市的市长联席会议只能停留在对话层面,而无法建立一个具有跨界功能和操作手段的权威机构。

另外,一个城市的免检产品到另一个城市还要再检等的行政或制度壁垒现象比比皆是。

至于政策层面,那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6)从整体看,长三角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推进得最快。

陆路交通主干线基本实现了一体化,邮电通讯一体化的成果已让人们充分享受。

然而,海空运输的整合有限,以及它们同陆路交通的链接还有不畅的地方。

就是在陆路交通中,各城市边界断头路现象还十分严重。

(7)长三角多数城市属于太湖领域,生态环境状况是唇齿相依。

在环境保护一体化方面出现的情况是“倒一体化”,即污染是一体的;但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却是非一体化的,其主要表现为河流的上游城市不断排污,下游城市却在花大本钱治理。

二、区域经济有限一体化条件下上海与长三角的关系状态在长三角经济有限一体化的条件下,各城市在追求自身的利益目标时,都在挖掘更多的资源,拓展更大的空间,因此形成了一种竞争多于合作的格局。

上海同长三角其他城市的关系也具有这一明显的特征,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长三角对上海的依存状态是:接轨上海、接受辐射、顺搭便车、以我为主、加快发展。

这种关系状态从长三角各城市发展的口号、战略思路和城市定位中可见一斑。

长三角其他城市的口号是:借船出海、借网辐射、借市融资、借脑生财。

(1)利用上海的海港、空港等大型基础设施为其服务,以节约巨额的基础设施投入。

旅游大省江苏和浙江和海外游客大多从上海出入境,这就节省了两省各自建设国际机场的巨大资金的投入。

还有就是在上海港的利用上,长三角内其他城市占了2002年上海港国际集装箱总量中的很大一部分,湖州80%的出口通过上海的港口运往世界各地。

(2)在扩大外资吸引上,利用上海这一制高点降低成本。

随着上海城市设施和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以及区位优势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中国总部进驻上海,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已有184家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和中国总部进驻,这些机构普遍把上海作为“中心店”或“总部”,目光则投向长三角地区,在那里建立生产基地、出口基地与分支机构,并将其作为未来的投资重地。

长三角地区正是充分利用这种有利条件,通过上海这一吸引外资的制高点,扩大招商引资力度。

(3)在产业发展上,积极搭上海的便车。

在长三角内各城市股票、债券的发行,外汇买卖和同业拆借都是利用上海的金融市场来进行的。

截至到2002年底,长三角地区浙江6市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为41家,累计筹集资金共173亿元,江苏8市的这两个数值分别为45家和199亿元。

同时,上海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则促进了各地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和传统产业的升级,上海丰富的技术人才资源,也成为各地争夺的对象。

同时,上海信息资源丰富,联接上海信息网,吸收信息资源,并依托上海,融入全国乃至世界的信息交互网,也成为区内各地搭便车加以免费或者低成本利用的有效资源。

2.长三角产业关系状态是:制造业水平竞争激烈,服务业中的低端行业存在竞争,高端行业则是上海独领风骚。

尽管长三角的自然资源贫乏,但其资源的转换能力很强,因此制造业普遍发达是长三角第二产业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市场分割和地方政府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城市制造业调整方向非常接近,行业选择经常重叠,从而造成了制造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详见表1)。

表1 上海同周边4城市工业支柱产业比较┏━━┳━━━━━┳━━━━━━┳━━━━━┳━━━━━┳━━━━━┓┃┃上海┃苏州┃无锡┃杭州┃宁波┃┣━━╋━━━━━╋━━━━━━╋━━━━━╋━━━━━╋━━━━━┫┃┃汽车制造┃电子通讯┃电子通讯┃电子通讯┃电子信息┃┃工┃精细化工┃精密机械┃机械制造┃ IT产业┃石油化工┃┃业┃精品钢材┃精细化工┃家用电器┃精细化工┃钢铁造船┃┃支┃电子信息┃新型家电┃纺织制品┃生物医药┃机械制造┃┃柱┃通信设备┃高档纺织┃石油化工┃医疗器械┃纺织服装┃┃产┃生物医药┃生物医药┃生物医药┃家用电器┃┃┃业┃┃轻工食品┃┃新材料┃┃┃┃┃汽车零部件┃┃┃┃┗━━┻━━━━━┻━━━━━━┻━━━━━┻━━━━━┻━━━━━┛在服务业,低层次的行业同样存在竞争,如杭州菜打入上海的餐饮业,一时占了很大的市场份额,由于各城市的专业市场发育得较好,因此批零贸易活动频繁,竞争激烈。

但是在服务业的高端行业中,如金融、知识创新与服务等领域,上海则起着引领的作用。

如2002年上海金融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达到了12.5%,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达到了1.6%,而同期杭州的这两个比重分别为6.1%和0.8%。

3.长三角城市空间发展关系状态是:离散与集聚并行,离散趋势大于集聚趋势。

由于行政区划的关系,加上各自发展目标的差异,长三角城市空间的发展会形成三大产业聚集圈和城市圈。

其一是以上海为核心的城市圈,包括苏锡常、南通和嘉兴;其二是以南京为首包括镇江、扬州、泰州的城市圈;其三是以杭州为主包括绍兴、湖州、宁波、舟山的城市圈。

在三个城市圈之间存在着一种圈内集聚、圈外离散的倾向。

如南京城市圈的空间发展目标,就是以南京为核心,以“一小时单程出行时间为标准”,建设都市圈网络,提升南京中心城市地位,强化圈内经济的联系与协作,加快南京城市圈城市的现代化进程。

又如,苏州、无锡和南通与上海的经济联系强度指数分别为19.5、11.9和6.1,而南京仅为5.6;嘉兴这一强度指数为7.1,高于宁波的7.0,低于杭州的8.6。

而在城市圈内,尽管为了共同的某些利益会促成要素集聚,但是由于缺乏共同的政府任期目标,因此离散倾向依然存在。

如苏州要同上海争大公司的研发中心,并着力打造IT产业,以便成为“单项冠军”。

除此以外,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配置方面的空间离散倾向也十分明显。

第一,浙江准备在未来7年投资600亿元构建一个“四小时交通圈”;苏南和浙北已通过苏、嘉、杭高速公路相连通,宁杭高速公路即将完工,这样在陆路江浙两省就形成了一体化网络,并绕开了上海。

第二,宁波港和南通港正在投资扩建,并打算成为副中心港;张家港、常熟港、太仓港三港合一的苏州港也想成为上海航运中心的一个组成部分——配套港。

在货运量增长既定的情况下,货柜的分散在成本与服务的作用下必然成为可能。

第三,由于航班东移,给昆山、苏州、无锡等地的外商带来不便,苏南准备筹资建设国际空港。

第四,物流业已成为各城市争夺的对象,如苏南将以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大型商贸市场为依托,建设苏州、无锡、常熟、吴江、南京5大专业物流中心。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大量的物流从上海离散出去。

三、区域经济有限一体化条件下长三角其他城市发展对上海实现发展战略目标形成的制约根据上述分析,我们认为,长三角其他城市的发展会对上海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形成一定的制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