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思路解读《共产党宣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思路解读《共产党宣言》摘要:最能代表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著作就是《共产党宣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国情、时代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1877年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中说:“把党的基本原则规定下来并公布于世”,《共产党宣言》就是这样产生的。作为党的纲领,它既有共产主义的一般原理,又有共产党的基本原则;既有对各种错误流派和观点的批驳,又有对党的政策和策略的阐释,因而各章的结构、体例、长短和句式,差别甚大,与一般理论著作有所不同。这是研究文本时不能不注意的。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思想.
中图分类号:a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4-0257-02
那么,从理论角度看,《共产党宣言》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处于什么地位呢?恩格斯1885年在《反杜林论》第二版序言中说:“我们的这一世界观,首先在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中问世,经过足足20年的潜伏期,到《资本论》出版以后,就越来越迅速的为日益广泛的各界人士所接受。”从上下文看,恩格斯这里说的世界观,指整个马克思主义。历史表明,革命导师完成“两个转变”后,致力于唯物史观的创建。《共产党宣言》运用唯物史
观,正确的解答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求索用理想社会替代资本主义而长期不能解决的四大问题,即替代的根据、替代的力量、替代的道路和替代的社会制度,从而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然而,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两大发现的基础上的,科学社会主义则是以剩余价值理论为起点、为中心发展起来的。马克思在1847年的《哲学的贫困》和关于雇佣劳动与资本的演讲中,已非常清楚的指导“资本家的剩余价值”是从哪里“产生”的、怎样“产生”的。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到1859年问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才第一次得到系统的阐述。19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和其它几卷写成,标志着马克思完成了两个伟大的发现,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论述。因此《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的有机结合和最高结晶。恩格斯称它为“划时代的著作”,人们至今仍说它是工人阶级的“圣经”。
鉴于马克思主义的上述发展历程,我认为将《共产党宣言》表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之作,而不说它“完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也不说它是根植于两大发现的马克思主义“奠基”之作,这样可能更妥当些。《共产党宣言》既是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的纲领,又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的“问世”之作。这两句话讲全了,才是它的准确的历史定位。
“同样不可避免”与两个“必然”的辩证性。《共产党宣言》第
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讲起,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得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结论。这是《共产党宣言》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后来人们将“同样不可避免”说成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我认为值得商榷。理由有三:一是“同样不可避免”,是讲资无这对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终将被共产主义社会替代的历史大趋势。类似的表述句式还有《资本论》中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它们都是对未来社会发展的科学预测,并无具体的时间限定。有人提出“必然灭亡”、“丧钟响了”一百多年,现在为什么资本主义还“如日中天”?出现这种诘问,原因之一正是把“同样不可避免”简单等同于“必然”,又把“必然”当做无条件的、立即发生的。
二是“两个必然”的提法不准确,实际上只有一个必然,即社会主义必然替代资本主义或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替代。马克思恩格斯当时预计无产阶级革命将在文明国家即资本主义发达国
家“同时发生”,然后推动其他国家,直到世界革命成功,人类解放,因而“替代”是在灭资兴无的同一历史进程中实现的。列宁在帝国主义条件下提出,比较落后国家可能一国首先进入社会主义;但仍认为世界革命成功,一国的社会主义才能最终胜利。由十月革命开始的“一球两制”格局发展到今天,世界形势有了巨大变化:
一边是资本主义在大部分地区继续存在和发展;一边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一些国家逐渐成长壮大,而资本主义成分也被容许在一定程度上并存。面对社、资双方不相对应但长时期内难以改变的客观情势,再用“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种把同一替代历史进程割裂开来的提法,已不能很好的解释纷繁复杂而又曲折前进的世界。但社会发展规律不可阻挡,无产阶级终将战胜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终将替代资本主义,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因此,恢复和坚持使用“同样不可避免”,我认为比较好。
三是两个“必然”绝非马恩提法,马克思在1877年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才第一次把“资本主义”作名词使用。他称未来社会为“共产主义”,仅偶尔使用“社会主义”。列宁1918
年11月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纪念碑揭幕典礼的讲话中,谈到马恩科学证明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资本主义必然过渡到不再有人剥削人现象的共产主义”。这里虽两次出现“必然”,但主语是资本主义,仍是一个必然。那么两个“必然”又是怎么出来的呢?看来源于苏联。《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将《共产党宣言》等科学社会主义著作的观点,归纳为四个方面,前两个方面中分别有:“社会主义……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以及这个社会里的阶级斗争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的崩溃,……”这可能是两种社会、两个“必然”的最早出处。以此为根据,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版的经典作家论科学社会主义和有关科学社会
主义教材中,频频出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大小标题,或写为“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由于易懂易记,久而久之,人们便把两个“必然”当成《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而对“同样不可避免”感到陌生了。
从时代本质与时代主题的角度理解“两个不可避免”,在理解“两个不可避免”的科学内涵时,要深刻认识时代本质,把握时代发展规律,认清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在时代本质没有变化的条件下时代主题是可以变化的,在时代规律没有变化的情况下时代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完全可能变化的。但我们不能因为时代主题的变化和时代规律表现形式的变化就否认我们今天时代的本质和时代的发展的规律。一定要把“两个不可避免”和“两个决不会”统一起来,要历史地客观地看待当代资本主义仍然具有活力这个问题,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必然的,但此前,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共同发展,相伴而行。要认识到没有资本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资本主义的灭亡也没有社会主义的诞生,没有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批判继承也没有社会主义。
重温《共产党宣言》,正确理解“两个不可避免”的科学内涵,要深刻认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着眼于中国自己的发展,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文化大革命”以后,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