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作业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作业规划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新理念不仅带来了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对作业的布置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认识到作业设计是教学的组成部分,练习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和延伸,更应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深化。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要善于给学生提供富于趣味性、实践性、探索性、开放性、层次性的作业材料,以此增加学生的积累。为此,我在教学中,进行了有效地探索、尝试,以下是对本学年作业设计的规划。
一、口述类作业
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低段学生的学习更应该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获得数学知识。
1. 说简单的一句话
如上册“生活中的数”设计的作业:“用喜欢的数说一句话”(家长注意纠正量词的搭配)。该作业通过对数的表述,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学生进一步建立数的概念,同时让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观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 有条理的说话
又如“分类”单元的作业:回家后跟父母讲述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这样既可以理顺自己的思路,又可以弄清楚自己错在哪里,是分析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3. 说完整的“三句话”
如初步认识加减法(上册三单元开始)后,要不断鼓励学生用三句话完整地说清主题情境图中的条件和问题,回家了说一说在生活中发现的加减法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也是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础时期。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经常设计口述类作业,会使学生的数学语言应用得日趋准确、广泛。这类作业易操作,便于检查反馈,特别适合一年级新生开学的
第一个月布置。
二、书面类作业(注意趣味性和层次性)
美国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是用各自独特的组合方式把各种智能组合在一起,并以不同的智力来学习的。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作业的设计理应关注后进生、中等生、优等生。所以,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增加作业的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让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保护,能力得到展示。书面作业一般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挑战题。如教学10以内连加连减计算后,设计2道必做题目,(口算)1道选做题:(一辆公交车上有9人,到站后下车3人,又上车4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必做题检查学生对10以内数的加减法掌握巩固情况,选做题主要看学生是否理解题意,并能利用其解决实际问题,挑战题既弥补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又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思路。
在批改作业时我们有这样的感受:学生在完成基本的计算题总是要出点小毛病,所以我们建议从题目和题目呈现方式上去激发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方法一:计算型的练习,设计时可用“小马虎体检”、“捷足先登”、“机灵狗送信”、“稳操胜券”等做题目。
方法二:对于低段学生来讲,出题方式应讲究图文并茂,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卡通人物、表格、对话等形式做到“寓做作业于兴趣之中”。
挑战类的题目还可适当增加开放性。
如上期后半期重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要使学生准确熟练掌握,可尝试让学生写出得数是十几的算式。
这是一个开放性题目,不要求每个学生把所有的算式都写出来。但可让同学间讨论、交流“怎样才能把算式都写出来”,意在引导学生养成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
书面类作业主要安排在校内完成和总复习阶段周末回家完成。
三、综合实践类作业(知识内容涵盖:认识时间、购物、测量、统计)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自主探索,学生对数学知识、思想才能真正的理解与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
1.在作业设计中,布置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把作业与生活实践“链接”起来,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
如一年级上期认识时间的作业设计:想一想自己的一天都是怎样度过的,都在什么时间做哪些事情,然后独立设计一份合理的作息时间(注:找一张A4的纸用画一画的方式记录时间),最后编个故事告诉大家。这道题的设计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集看时刻、排序、语言表达为一体,引导学生把同一时间内的多元信息整合与应用。
又如一年级下期“购物”的作业设计:周末陪父母去超市购物,要求(1)记录所买商品的名称与价格,并算出应付多少钱?(2)可以怎样付钱(想出几种不同的付钱方式)?这样的设计,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家庭状况、兴趣爱好,来购买所需商品,算出不同的费用,再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付钱方式。购物活动让学生在经历数学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算钱、付钱、找钱”的意义,同时真切感受到“数学是人们生活、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
此外在学完“统计”后,设计一项实践作业:请调查一星期本班(说明:我们是住读学校)扔掉的塑料袋的个数,根据调查结果设计并绘成条形统计图。想一想,你怎么做才能更好的保护环境。
在实践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交流、动手操作能力等均得以增强,同时此项活动也渗透了人人珍爱环境、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实现了教学与育人的统一。
2.实践类作业还可以动手操作,如估测自己身边的事物(像自己文具、书本的厚薄,教室里桌椅的高矮,家里小电器某一面的长宽等等),再量一量,并做好记录。该作业让学生建立了良好的量感,再如图形作业,用一幅或多幅七巧板拼你喜欢的图形,展示给同学。此类题目留给了学生想象与创造的空间。
3.一些实验型的实践类作业,会给学生带来探索未知的无限乐趣。
如一年级上册教学“分类”之前布置一个实验探索性作业:
(1)把自己书桌上的文具进行归类、整理;
(2)把自己玩具进行分类、整理。
通过实验、观察、比较、探索,学生不但对分类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养成分类整理自己物品的好习惯。同时增强了学习数学的极大热情。
四、亲子类作业(游戏、故事)
如今大部分家长都忙于自己的事务,再加上孩子才上一年级,他们很少去关注子女的学习,但他们也缺少与孩子交流的时间。“怎样才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知识水平?”于是我们想到设计一些亲子互动类的“作业”,有必要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参与孩子学习成长的过程。
“亲子作业”之一:玩游戏。
在低年级的计算教学中,为了避免《口算本》上枯燥地训练,我们设计了“玩扑克”和“掷骰子”的“家庭作业”。“掷骰子”多人玩游戏:准备两个骰子。一个人专门投骰子。每投一次,其余的人就把所得的两个数相减,并迅速报出结果。看谁减得对!报得快!这则游戏可以训练10以内的减法,同时培养思维的敏捷性。为了增加难度,还可以规定,如果两个骰子的点数相同,就报出它们的和。这样,又可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玩扑克”游戏则规定:家庭中两位成员在扑克牌中分别抽取两张,抢答两数的和与差,答对者加1分,先加到10分者为胜,此游戏进行了20以内加减法的巩固练习;在学习100以内加减法后,可以加大难度,抽取3张或4张牌,抢答3个或4个数的和,引导学生借用“凑整”的思想灵活进行心算、巧算;在二年级学习乘法口诀之后,还可以抽取4张牌利用加减乘除算24点。
实践表明,家长的适当参与,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私立学校中家长与孩子的亲子关系,而且让家长及时、全面了解到孩子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孩子也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无时不刻地关注,促进了家庭氛围的和谐,同时逐步养成了从小爱好数学、乐于学习的好习惯。
“亲子作业”之二:听故事、学数学。
周末我们利用年级博客上传一些数学小故事(如《农民过河》、《怎么少了一只动物》《小花狗的扣子》、《数邮票》《灯亮不亮》等),通过听故事,思问题,想方法,拓思维,引领学生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