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影响下的印度尼西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带一路影响下的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最重要的国家,没有之一,无论是国土面积、经济规模还是人口规模都与其他国家拉开了不小的差距。印度尼西亚也扼守了中日韩三国通往中东及西欧的交通要道,油轮来往于波斯湾和东亚必须要经过苏门答腊岛北侧的马六甲海峡或者完全属于印尼的巽他海峡。尽管目前印尼海军实力不足以威胁东北亚三国,但是印尼的潜力和其在东南亚的话语权使得这个国家成为中日韩、美国争相拉拢的对象。此外,东北亚去往澳大利亚也经过印尼海域和空域,而澳洲一直是东北亚重要的铁矿石、煤炭来源地。可以说印尼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第一道关卡,与印尼的关系成为构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之一。
除了重要的区位,印尼也是一个重要的市场和经济体,印尼的经济这两年发展很快,甚至被很多人誉为金砖四国之外最有潜力的发展中经济体,世人对他的赞誉超过了墨西哥、土耳其等传统发展中强国(当然,这个世界上发展中强国就没有几个)。印尼的GDP在全球排名16位(2013年),超过荷兰,虽然和墨西哥有一些差距,但是发展势头要强得多。印度尼西亚有人口2.4亿,全球第四,仅次于中印美,加上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铀、煤、镍、锡、铅、铜、金、银、铬、铝土矿、硫和高岭土等。种种条件都决定了印尼在世界格局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并有能力和一些大国在地区事务上展开博弈。
不过印尼依然有着许多难以回避的问题。首先是国内复杂的民族关系,虽然主要的分裂组织在政府打击下势力削弱了不少,加上分裂势力最强的亚齐与政府达成了和平协议,近年来民族动乱相对来说要弱化了不少。最东部的巴布亚地区由于和印尼主流文化差异太大,依然在不停的发生零星的冲突,比如升当地民族的旗帜、武装冲突袭击外来人等现象。在加里曼丹等地也有土著人和外来人的冲突。但是总的来说,这些冲突大多是一种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有关于利益分配、风俗习惯的冲突,对于印尼国家的稳定威胁不大,即使是巴布亚这个试图独立的地区,也难以像过去那样造成大规模的动荡(比如东帝汶独立、巴布亚骚乱等)。
华人问题是一个悲伤的话题,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明的,事关印尼国内的财富分配、国外与中美的关系、少数民族问题等。本文无能力说这一话题,后文也不会细致讨论。总的来说,民族、地区问题目前并不是印尼最大的问题,虽然关系很微妙,但是并不会成为未来几年威胁印尼稳定的最大难题。除了民族,另一个问题与印尼经济结构有关,印尼依然是一个原材料、矿产出口大国,并且这些东西在经济结构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与中国、印度不同,印尼依然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工业体系,尽管它有钢铁厂、汽车制造厂、电子装配厂,但是体系不完善不连贯。
而原材料、矿产丰富,更多的是满足国外市场,国内消费有限,使得印尼经济受外界影响非常大,随着中国经济的放缓,印尼的经济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印尼对外贸易中,15%的份额与中国完成,其次是新加坡和日本,都超过了10%。而中日两国经济在未来都不会像前几年那样繁荣,而新加坡更多的是一个转口贸易,其大多数与新加坡的贸易还是需要取决于其他国家的市场消费能力。印尼在短期内是难以建立一个类似于中国、日本、印度那样的工业的体系去消化自身的原材料,主要是因为当前全球工业生产总体来说是过剩的,大国有足够能力去生产各种产品,难以通过产业转移等带动东南亚这样的地区建立工业体系。而对于劳动力密集型工业来说,技术使得机器换人成为很多国家的发展方向,包括中国,另一方面,印尼基础设施较差,与越南、泰国相比,并没有太明显优势,因而面临这些邻国的竞争。苏哈托的工业政策也使得印尼的产业更多的集中在上游和下游工业,中游工业产品(燃油等)非常短缺,高度依赖进口。无形中加大了印尼产业升级的成本。随着人口和经济增长,国内需求使得印尼依赖的资源出口也受到了威胁,尤其是曾经拉动经济的油气出口。印尼已经退出欧佩克,并且成为一个石油净进口国,而印尼本国落后的石油提炼工业也使得印尼成为亚洲最大的燃油进口国。除了经济结构,贫富差距也是印尼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这也是过去民族骚乱的一个原因之一。印尼的贫富差距体现在两点:阶层差异、地区差异。前者表现在权
贵阶层和中下阶层的矛盾,雅加达高楼大厦中夹杂的贫民窟就是这一现象的表现;另一方面是地区差异,雅加达等大城市与农村地区的差距非常大,而爪哇岛与外岛的差距也非常大。
外岛的人涌现爪哇岛,当然主要是雅加达等大城市。大城市难以消化这么多缺乏足够维生技能的农民、渔民,也加剧了城市的不稳定,这一现象与中国过去几年的情况非常相似。而印尼除了少数大城市,其他地区和城市发育落后,不可能承接这么多外来人口,因而造成了主要城市失业人口堆积,使得贫富差距现象更为明显。最后一方面的问题是印尼的基础设施问题,包括交通、教育等方面,交通不发达意味着物流的滞后,加工工业的瓶颈所在,教育不发达意味着技术推广和培训的落后。而离岛的落后交通也限制了矿产的出口。而印尼政府的贪污、效率低下、财政紧张也是每一个发展中国家的难题。此外,从地理的劣势来看,印尼又是一个海岛国家,爪哇岛土地有限,而岛屿之间的联系需要用飞机、船舶去开展,存在要么速度慢、要么运力有限的问题,使得印尼纵使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也依然难以开发。
爪哇岛与外岛的差距需要去解决,推动地方的发展。但是如果放任地方自行开展诸如招商引资等自发的开发活动,又存在着地方分裂的风险,因而印尼中央政府会尽可能多的把持地方的权利。而这对于地方经济发展是不利的。印尼的统一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但是地方经济的发展则需要对地方放权。爪哇岛很发达,但是土地紧张,发展外岛的地方经济十分重要。印尼虽然前景光明,但是问题也比较多,各种问题相互交织在一起,一定程度上会加大风险。
印尼主要的岛屿和城市。
爪哇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口、经济重心,不仅是印尼的,也是东南亚最重要的重心,爪哇岛的东西跨度超过1000公里,相当于上海到宜昌的距离,人口超过了1.4亿,与长江流域一样是一个人口密集地区,国外有学者将爪哇岛与长三角、珠三角一样视为一个重要的城乡交融地带(desakota)。爪哇岛集中了印尼前四大城市的三个:雅加达、万隆、泗水,此外还有日惹、三宝垄等重要城市,也是印尼工业的集中地。但是爪哇岛人口密度太大,土地紧张,雅加达也因为人口过分集中造成基础设施瓶颈,印尼政府甚至想迁都到加里曼丹岛的帕朗卡拉亚。这几年爪哇岛人口比重已有下降,不过短期内爪哇岛的独大地位不会有太大改变。而爪哇岛基础设施条件非常好,很多的企业在布局时总会优先考虑爪哇岛,尤其是雅加达,而雅加达是目前唯一有能力辐射印尼全国的城市,因而无论是迁都还是鼓励投资离岛都难以削弱雅加达的地位和目前的资源要素集聚状态。
苏门答腊岛是印尼人口第二大岛,有5000万人口,拥有棉兰、巨港等重要城市。棉兰是印尼第三大城市,也是华人比较多的城市。棉兰地处马六甲海峡西北岸,地理位置非常好,近年来与对岸的马来西亚、泰国组成了北增长三角。不过与南部的以新加坡为中心的南三角相比一体化程度较低。目前印尼已将棉兰作为其主要的国际门户。巨港是印尼重要的港口,也是历史上室利佛逝帝国的中心,这个帝国是印尼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除荷属印尼)。苏门答腊岛的优势在于农业、煤炭等,这里是印尼棕榈油、橡胶、煤炭的重要产地,这些产品也是印尼的拳头商品,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苏门答腊岛同时也出产石油,亚齐、廖内省都是石油天然气重镇。苏门答腊岛是爪哇岛以外开发较好的离岛,地理位置也非常好,依托马六甲海峡和靠近印度、中东的优势,有希望成为类似于珠三角那样的出口加工集中区。但是这里受到的挑战也不少:苏门答腊岛交通设施落后,岛内铁路系统不统一,而雨林多也令岛内交通不太方便。条件最好的棉兰与亚齐、泰南等不稳定地区临近,尽管目前局势相对稳定,但是如果未来经济关系、国际局势发生变化,不排除这些地区再次发生动乱。
加里曼丹岛亦称婆罗洲,被印尼、马来西亚、文莱三国分占,其中印尼所占面积最大,这个岛屿资源丰富,无论是森林资源还是矿产资源,亦或石油天然气资源都在印尼国内到世界范围内占有一定的比例。印尼将其在加里曼丹岛占据的部分划为东西南北中五个省,印尼在该岛主要的城市包括坤甸、马辰、三马林达、巴厘巴板、帕朗卡拉亚等。其中帕朗卡拉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