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道德与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道德与规范”学习心得体会
在学校开展的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的活动中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做到诚信科研,不弄虚作假,诚实笃信。
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范,是保证学术正常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积累和创新的根本保障。
中国是礼仪之邦,诚信则是修身安邦的基石。
我们必须从此时此刻做起,加强自身的道德素质建设,与学术腐败作斗争,建立一个和谐纯净的学术氛围,这不仅是有利于自身,也是有利于社会的。
通过本次自学,我学习到以下几点:
(一)在教学中,充分尊重他人已获得的教学成果,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引用他人的成果时必须注明出处;
(二)学术成果的发布、发表应通过正常渠道,如学术期刊、有良好声誉的出版社、国家及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的鉴定验收等;
(三)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进行介绍、评价时,应遵循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不得徇私舞弊或谋求不正当利益;在充分掌握国内外材料、数据的基础上,做出全面分析、评价和论证,不得故意拔高或压低被评价成果的价值;
(四)在科技探索中,必须一丝不苟地记录并如实报告实验结果和统计资料;
(五)合作作品应按照在学术成果产生过程中所做贡献的大
小原则确定署名的先后,但另有学科署名惯例或作者另有约定的除外。
所有署名人应对本人完成的部分负责,合作研究的主持人对研究成果整体负责,指导教师经审阅同意后为通讯作者,教师应负主要责任;
恪守学术道德规范要从日常学习、研究的每一个细节做起。
最重要的就是诚实正直,包括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正确引用;研究成果、统计数据等完整准确;署名真实,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负责。
我们深信,只要师生同心协力,实事求是,努力创新,一定能营造出一个永远的求是的明天。
学术道德规范学习心得
作为一名教师,我想我们应该多倡导并认真贯彻学术道德的基本要求。
我觉得我们首先应该明确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范,是保证学术正常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积累和创新的根本保障。
近年来,学术活动中道德失准、行为失范的问题时有发生。
一些学者违背学术研究目的,或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或媚于世俗,热衷炒作;更有甚者,丧失学术道德,以抄袭剽窃为手段换取一时之名利。
这些行为和现象虽属个别,但若不加以制约,将严重污染学术环境,影响学术声誉,阻碍学术进步,进而影响整个学术群体的创新和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立德、立功、立言。
“立德”位于前列,显然,它比建功立业、著书立说更为重要。
德包括政治品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
就学者而言,学术道德是立身之本。
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反思学术道德规范对我们的要求。
在当代这个社会中,学术道德被很多人遗忘。
学术腐败甚至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学术腐败有很多种表现形式,例如制造学术泡沫、搞假冒伪劣、抄袭剽窃、进行钱、学、权的三角交易、从事注水学位教育或培训、在学术评审拉关系以及办刊收费等等,都是学术腐败在学术研究领域的具体体现。
学术规范问题已经由一个单纯道德层面上的问题
日益演化为一个身跨道德与法律两个层面的重要现实问题。
对这一问题,单纯依靠道德建设已难以甚至无法收到实效,必须要在强化学术道德建设的基础上,重视和加强学术法制建设,提高法律介入学术研究领域的频率与效能。
我觉得应当尽早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其有法可依。
这既是依法治国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基本要求,也是现阶段治理学术腐败的内在需要。
此外,从根本上来说,学术腐败的产生主要还是根源于目前我国极不合理的科研评价机制。
这种畸形的科研评价机制日益腐蚀着学者们的学术良知与职业精神,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不愿意再坐冷板凳,而更倾向于在学界投机钻营,谋名取利。
基于此,要从根本上治理学术腐败,不仅要重视学术法制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更要重视良好学术体制的建设。
毕竟,只有当我们从体制上根除了容易滋生学术腐败的土壤,并进而净化了学术研究的环境时,才能够使学术腐败因最终无处容身而归于消亡。
提倡学术道德很重要。
良好的学术风气不仅关系到学术自身的传承与创新,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风气、整个民族的精神状态。
学者的学术研究不仅为社会生产思想和理论,而且为社会提供理想和信念。
不良的学风不仅损害学者和学术的形象,而且会影响公众对价值理想和价值导向的认同,从而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和整个国家的社会风气。
我们当代教师作为人才的培养者,在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塑
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建立诚信的学术机制、培养自觉的学术意识以及提升高校学术层次等方面肩负着历史的重任,理应成为学术道德的遵守者和学术规范的恪守者。
我作为一名教师,杜绝“学术腐败”、摒弃“学术造假”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明确要求,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学术研究中,充分尊重他人已获得的研究成果,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引用他人的成果时必须注明出处;
(二)学术成果的发布、发表应通过正常渠道,如学术期刊、有良好声誉的出版社、国家及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的鉴定验收等;
(三)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进行介绍、评价时,应遵循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不得徇私舞弊或谋求不正当利益;在充分掌握国内外材料、数据的基础上,做出全面分析、评价和论证,不得故意拔高或压低被评价成果的价值;
(四)在科技探索中,必须一丝不苟地记录并如实报告实验结果和统计资料;
(五)合作作品应按照在学术成果产生过程中所做贡献的大小原则确定署名的先后,但另有学科署名惯例或作者另有约定的除外。
所有署名人应对本人完成的部分负责,合作
研究的主持人对研究成果整体负责,指导教师经审阅同意后为通讯作者,教师应负主要责任;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我一定以规范严格约束自己,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恪守学术界公认的基本学术道德规范,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以严谨踏实的学风和笃信诚实的原则从事教育事业。
恪守学术道德规范要从日常学习、研究的每一个细节做起。
最重要的就是诚实正直,包括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正确引用;研究成果、统计数据等完整准确;署名真实,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负责。
我坚信,只要我们每位教师都为之而努力,我们一起同心协力,诚朴求是,努力创新,学术界的明天一定是更加明朗和美好的!
《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心得体会人生就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即追求、品味、尊严。
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舍弃自我的追求、品味和尊严。
学术的研究也是如此,只有坚守了自我人格的追求和品味,才能在科学的殿堂中获得神圣的尊严。
众所周知,加强科学道德学术规范是推进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迫切需要。
知识界历来被视为社会的良心。
高校学生是全社会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之一,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对社会行为、社会风气具有很强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加强科学道德学术规范,从源头上治理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形成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建设高度自觉与自信的大学文化,更好地发挥高校在文化引领方面的重要作用,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的蜕变是需要时间的磨练的,只有深刻认识到该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当代研究生们才能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踏实的科学风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进行学术方面的研究与超越,不断推动学术进步。
除此之外,加强科学道德学术规范是提升高校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的迫切需要。
求真求实永远是科学精神的核心,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缺乏诚信注定与科学无缘。
有什么样的学
术品格和氛围,就会孕育出什么样的学术成就和人才。
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高校广大学生和科研工作者形成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索精神,激发创造活力;有利于建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良好秩序,提升科研水平;也有利于促进高校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
作为研究生的我们应该自觉遵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以科学、严谨、求实、务真的风气,弘扬科学精神,加快科学建设,营造良好学风。
再次,加强科学道德学术规范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
良好的学风是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技能、自觉培养综合能力和良好素质的重要保证。
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激发我们研究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欲望,培养严谨求实、质疑批判、创新奉献的优秀品质,使我们从学生时代起就养成恪守学术诚信的自觉,掌握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立志做一个追求真理的人,讲究实际的人,开拓创新的人。
爱因斯坦曾说过:“要记住,你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那些奇妙的东西,都是多少代人的工作成绩,都是由世界上各个国家里的热忱的努力和无尽的劳动所产生的。
这一切都作为遗产交到你们手里,使你们可以领受它,尊重它,增进它,并且有朝一日又
忠实地转交给你们的孩子们。
这样,我们这些总要死的人,就在我们共同创造的不朽事物中得到了永生。
”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创的精神,继承并发扬老一辈文学工作者的优良传统,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恪守科学道德和科研伦理,致力于追求科学内在的文化价值,努力担当起民族国家和社会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不断加强科学道德休养自律,力戒浮躁浮夸,发挥科学道德表率作用。
课堂练习的设计方法的学习心得数学课堂有效练习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是实施素质教育中一个值得认真深入研究的课题。
下面是我的几点学习心得:
1、练习的内容要“求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能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在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应尽可能地选择生动活泼的习题,让学生感到数学魅力无穷。
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习题本身之内在力量,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谜语、等形式进行练习活动,开展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践练习等。
让每一个学生“思维”飞起来,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产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这时学生即便遇到困难,也会去克服困难,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使练习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要充分挖掘知识内涵,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竟识。
当代教育家杜威提出,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让他们亲自去体验、尝试、才能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小学生好奇心是很强的,他们对任何新奇事物都有很强的探究意识,练习的编排在注重它有效性同时,又要给学生感官上的刺激,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
再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尝试,去操作。
3、练习设计要少而精。
有效课堂练习设计不仅要有习题数量的保证,更要有练习质量的保证。
努力做到练习少而精,确保练习一步到位。
心理学研究证明:第二次重复学习,识记效果提高18%,第三次重复学习,识记效果提高了7%,第五次重复学习,识记效果为0。
由此可见练习次数绝不是越多越好。
4 、相关知识结合练。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教师在讲解一个新知识后,应把与此相关的旧知识结合在一起,选择练习题让学生练习。
促使学生迁移往正方向发展。
把新旧知识连成一片,串成线,形成知识网络。
减少单一的练习时间,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习题能力。
5、易混知识对比练。
针对教学中易出错,易混淆的概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对比的练习方法来认识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对比练习中,让学生发现知识间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之处,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区别和理解。
设计时可以是两类知识内容的对比,或者是同类知识内容的对比。
6、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个体差异,教师应采用“弹性”作业练习策略。
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既是一个整体,又是一个个体,要想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练习设计就要顺应各类学生的数学学习现实。
A.练习的设计应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多层次的练习结构。
B、在同一问题情景的练习中,可以让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以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C、适当增加一些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强调拓宽知识面的选做练习,既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又能照顾学生各方面的差异。
7、根据数学学科的本身价值。
练习设计要有实用性,数学即生活数学教学应遵循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
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练习设计中,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也给学生留有一些遐想和期盼,使学生有意识地用,在揭示知识的应用价值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8、根据智能目标,练习设计要具有开放性。
设计开放性练习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和成功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直觉思维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
9、练习设计要具有反思性
在数学课堂练习中,首先,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尝试错误,引导其反思,自我发现思维中存在的矛盾,自我纠错。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依据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到纠正,而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又由于“自我否定”以“自我反省”特别是内在的“观念冲突”作为必要的前提。
因此,在出现错误的情况下,我们不仅应注意错误的原因,而且也应注意如何有效地去防止此类错误的再现。
为此,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对出现的错误进行思考和讨论,而这不仅可以使得对于错误的纠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更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其次,练习题有了答案,问题本身得到了解决,但并不意味着思维活动的结束,而是深入认识的开始,要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方法,思维策略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反思,反思活动进行得愈全面、愈深刻、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能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反思,使知识系统化,使学生的学习收到“书越淡越薄,概念越学越清,知识越来越精”的功效。
《课堂练习设计与考试命题技术实践研究》心得体会作业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学生只有通过认真完成作业才能达到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训练思维,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如何确保其有效性呢?现结合培训的实践与探究,谈些自己的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新课程改革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因此,地理作业的设计要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体现新课标下地理作业的特色。
1、以人为本。
作业应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种需要,而不是完成老师给的任务。
作业内容的设计应该着眼学生的未来发展,让学生自我控制盒安排,体现人文色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从生活实际出发。
让学生多动手做去,去经历和实践,在经历生活实际中开发智慧,增长见识。
可开发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地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地理课堂,体验地理与生活间的联系与衔接。
3、因人而异。
学生具有多元化,能力层次不齐,对作业内容的设计就要有所不同。
故作业内容的设计应以自主为原则,因人而异,设计不同层次多梯度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主选择,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4、合作探讨。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合作与探究。
作业设计也应与这种学习方式相匹配。
探究性作业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自己可以通过网络、报纸等方式搜寻大量材料。
学生也很喜欢亲自动手做一些作品。
多样性的作业更能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通过对教材的研读探究,制定形式多样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术道德与规范”学习心得体会
瓮
金
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