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伴着时代发展的脉搏,带着丰硕的成果,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三十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大力支持指导下,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发扬“团结一致、负重奋发、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乌兰察布精神,立足地区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态发展现状,尊重自然规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精心组织实施,乌兰察布市三北防护林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三北防护林建设对减少水土流失,减轻风沙危害,构建绿色屏障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改善全市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农牧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止2007年,该市三北工程完成营造林面积992.8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913.81万亩,封山育林70.87万亩,飞播造林8.18万亩。按林种分,用材林218.73万亩,防护林599.64万亩,经济林75.37万亩,薪炭林27.7万亩,特用林0.55万亩。三北防护林工程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生态效益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期间,全市共营造防风固沙林110.07万亩,控制风沙危害面积352.2万亩。项目区采取封山育林、飞播造林、退耕还林等措施,建设绿色屏障,沙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呈现“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态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市大风日数比工程实施前平均减少4—6天,沙尘暴持续时间和强调明显减少,特别是后山沿农牧交错风蚀沙化带,通过实施后山跨旗县生态工程(俗称3×5工程),风沙危害强调明显减弱,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土地沙化逆转,昔日沙进人退的现象已不复存在。

据统计,截止目前,三北工程共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360.54万亩,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00多万亩,特别前山水土流失较重的地方,土壤侵蚀由4—6级降到2级以下,其侵蚀模数由5000—15000吨/平方公里·年降到1500—5000吨/平方公里·年,发挥了重要的水土保持作用。

三北工程到目前为止,共营造农田防护林103.85万亩,牧场防护林22.82万亩,使全市400多万亩农田和400多万亩草场得到保护。改善了农田和草场的小气候,增强农牧业抗灾能力。2007年全市粮食单产较1977年平均增加48.9公斤/亩。

截至2007年底,全市乔木林面积282.4万亩,灌木林面积855.5万亩,较1977年分别增加了153.1万亩和813.1万亩。目前,全市灌木林生物量达128325万公斤,较1977年6360万公斤增加了121965万公斤。

通过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全市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2007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13.42%,较1977年3.77%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

二、经济效益

2007年全市木材产量3249.4万立方米,较1977年929.74万立方米增加了2319.66万立方米。三北工程共营造经济林75.37万亩。2007年,全市有家俱制造企业25家,较工程实施前增加了24家。

依托工程建设,全市林草植被得以恢复和扩大,富有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设的旅游业方兴未艾,2007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03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09亿元。

三、社会效益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社会效益,改善了全市的生态环境,调整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了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效改变了地区落后面貌,特别是在三北三期工程建设中,乌兰察布市在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尊重自然规律,坚定不移地实施了“进退还”发展战略,在国家未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时,提前五年大力度退耕还林还草,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精神,加大了生态建设力度,不仅成功探索出了符合地区特点的生态建设之路,而且为全区乃至全国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

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地发展旱作农田防护林和退耕还林,全市的生态状

况渐趋良好,不仅增强了农牧业的抗灾能力,而且调整优化了产业结构和布局,变广种薄收为精种高产,由种植业主导型逐步向养殖业主导型转变,一方面提高了粮食产量,另一方面拉动了畜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得到合理转移,拓宽了农民致富增收的渠道,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同时,三北工程的建设成果,进一步强化了全社会的生态意识、绿化意识、责任意识,进一步弘扬了“团结一致、负重奋发、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乌兰察布精神,进一步坚定了全市人民改造自然、建设美好家园,构建和谐乌兰察布的信心和决心。

三北工程建设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通过绿化荒山荒地,构筑农田防护林,实施进退还发展战略,提高了农牧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了农村的生产条件和村容村貌,增强了广大农牧民的生态道德意识,使植绿、护绿、爱绿成为自觉行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