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所《认知心理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合集下载

2021心理咨询师笔记《认知心理学》(第六章)

2021心理咨询师笔记《认知心理学》(第六章)

2021心理咨询师笔记《认知心理学》(第六章)自己整理的2021心理咨询师笔记《认知心理学》(第六章)相关文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第六章代表权心理表征的特征:在很多方面,心理表征与对真实物体的感知非常相似。

例如,我们对大象的心理表征大于对兔子的心理表征。

在心理表征领域,研究者争论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心理表征存储在人们的记忆中。

也就是说,心理表征是以图像的形式存储,还是以更抽象的语言的形式存储。

根据模拟代码存储的观点,表示是感知的“近亲”该表示以模拟代码的形式存储。

所谓模拟码,也叫描述性表示,是指实际物体非常相似的表示。

按照这种模拟代码存储的观点,外观只是一个“近亲”其他理论家认为,我们以命题代码的形式存储心理表征,而不是模拟代码。

命题代码,也叫描述性表示,是一种类似语言的抽象表示。

这样,命题代码的存储既不是视觉的,也不是空间的,与原始刺激也不相似。

根据命题代码,表征是语言的近亲。

一、心理旋转:谢泼德的经典实验包括谢泼德和他的同事在内的一些研究人员将旋转角度和反应时间之间的关系扩展到其他刺激材料。

例如,库珀和谢泼德曾向受试者呈现“R”等不对称字母。

他们系统地改变这些字母的倾角,从0到360不等,距离为60。

这意味着有六种不同的倾角,分别是顺时针倾角0(360)、60、120、180、240和300。

另外,旋转到法向角度的刺激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

受试者的任务是做出“积极”或“消极”的判断。

库珀和谢泼德发现,当倾斜角从0o变为180时,判断的潜伏期相应增加。

这说明当倾角从180变为360时,判断的潜伏期并没有相应增加,而是相应缩短。

这说明当倾角从180变为360时,被试的心理旋转不是逆时针方向,而是顺时针方向。

所以相对于倾角300的刺激,做出正确判断的潜伏期更短,而不是更长。

这样,库珀和谢泼德的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心理旋转类似于自然界中真实物体的物理旋转,从而为表象以模拟代码的形式存储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认知心理学重点笔记

认知心理学重点笔记

认知心理学的简史、思潮和研究方法•1.1认知心理学简史•1.2认知心理学的主要思潮和发展趋势•1.3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4课程体系•1.5参考教材认知研究简史认知研究简史认知研究有着各种传统学派,至少可以追溯到莱比锡的冯特实验室。

从冯特以来,出现了特点鲜明的各大学派――结构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以及格式塔主义,它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认知课题。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学派致力于发现能够解释我们的直接意识经验的定律和原理。

•结构主义心理学家特别感兴趣的是找到心灵的最简单最基本的元素,以及这些元素是如何结合起来产生复杂的心理现象的。

•点评:理想很远大,虽败犹光荣。

机能主义•机能主义是与詹姆斯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心理学学派,这个学派认为,心理学的基本目标是理解心灵的机能,是探索心理机能如何使个体适应他的环境。

•点评:认知生态学的前身行为主义•行为主义被部分学者看作是机能主义的一个分支。

•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的中心目标是对行为进行的科学的研究,而行为专指心理过程的可观察到的结果。

•激进的行为主义者认为,应该将观察不到的、主观的心理状态(例如意识)以及同样是对于观察不到的、主观的心理过程(例如期望、信仰、理解、记忆、希望、决策、知觉)驱逐出心理学。

行为主义•斯金纳与操作条件反射鸽子与迷信•新行为主义对认知研究的贡献Tolman与认知地图•点评:将客观性放在首位,心理学才能真正被称为科学格式塔学派•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中心理论是,心理现象不能分解为简单的元素,而只能在整体上加以分析和研究。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观察不是将某个经验的各个简单基本的感觉元素构建成一个整体的知觉,相反,要对经验的全部结构进行整体的审视。

发生认识论和个别差异•皮亚杰的工作阐明了这样一个事实:随着儿童的成长,他的认知过程以一种有规律的方式发生着变化。

•高尔顿强调的是个别差异,认为即使是成人,他们的认知容量、能力和偏好也都是不同的。

认知心理学的蓬勃兴起•认知革命•认知心理学的诞生和两个重要时期认知革命•当代认知心理学研究源于计算机科学、通信学、工效学、语言学和人类学等学科的创新,反过来又促进它们进一步发展。

认知心理笔记

认知心理笔记

认知心理学的笔记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引言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起源、发展与展望第三节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引言(Introductions)一、认知(cognition)与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一)认知的定义Neisser 1967 《Cognitive Psychology》中:认知是感觉输入的变换、减少、解释、贮存、恢复和使用等所有过程。

Glass 1985 《Cognition》中:所有的心理能力(知觉、记忆、推理等)组成了一个复杂的心理系统,它的综合功能就是认知。

(二)认知的结构、过程与功能1.认知结构?组成认知的各种成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认知过程?接收、解释、组织和提取信息的活动或操作。

3.认知功能?不同认知成分或过程在知识获得与应用中的作用。

(三)认知心理学1、广义认知心理学包括:(1)结构主义心理学:以Piaget为代表,研究儿童的心理结构随年龄增加而发生变化的规律。

(2)心理主义(psychologism):指在行为主义盛行时期,受其影响较小,坚持研究意识现象的心理学。

(3)信息加工心理学2、狭义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认知的心理学。

它以信息加工(information processing)观点为核心,也叫信息加工心理学,包括感知、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二、信息加工理论(一)信息的概念与度量1.概念尚有争论,定义有39种之多。

其中以Shannon 最具代表,Shannon认为,信息是不确定性减少的量,即两次不确定性之差。

信息量是信息接收者知识变化的数量。

2.度量Shannon 和Weiner提出了信息的度量方法。

N个等概率事件之一实现的信号所传递的信息量H = log2 N,信息单位是bit,是二进制单位,1 bit信息量可以使情境不确定性减少一半。

(二)信息的特点1.可描述性2.编码和译码的层次性:编码和译码是从简到繁、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加工过程。

索尔所《认知心理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索尔所《认知心理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索尔所《认知心理学》(第7版)笔记第1章认知心理学导言1.1复习笔记一、认知心理学1、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是:对于信息的知觉,理解,思考,答案的形成和产生。

2、认知心理学是关于思考着的心智的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信息的获取、储存与加工,以及问题解决等。

3、认知心理学涉及心理过程的所有领域—从感觉到知觉,模式识别,注意,意识,学习,记忆,概念形成,思维,成像,回忆,语言,智力,情绪,发展过程——横跨行为的广泛领域。

二、信息加工模型1、信息加工模型(information-processing model)信息加工模型是一个得到普遍采用的认知模型,该模型假定信息加工分成一系列阶段,每一个加工阶段都只执行一项单独的功能。

信息加工模型并不是唯一的认知模型,例如,另有一个神经科学模型(neuroscience model)则着眼于研究产生认知经验的内在脑功能。

2、信息加工模型建立的假设:(1)认知活动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阶段。

(2)每一个阶段都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独一无二的加工。

最终的反应被假定为这一系列阶段和操作的结果。

(3)每一个阶段都从先前阶段接受信息,然后完成其独特的功能。

由于信息加工模型的所有成分之间都存在某种相互联系,一般认为这个序列始于输入信息。

3、信息加工模型两个重要的问题:(1)信息加工经过了哪些阶段?(2)信息在人类心智中是怎样表征的?三、认知心理学的领域(一)认知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家致力于为他们的发现寻找神经学的解释,而神经科学家也开始面向认知心理学家,向他们解释神经科学实验室中的发现。

(二)感觉/知觉心理学中直接涉及感觉刺激的检测和解释的分支,就是感觉(sensation)和知觉(perception)。

感觉信息只有在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被知觉到。

对于知觉过程来说,某些线索会显得更重要些,另一些显得无足轻重。

(三)模式识别环境刺激很少会被知觉为各个孤立的感觉事件;这些感觉事件通常被知觉为一个更有意义的模式的组成部分。

认知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认知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认知:一种心理活动,包括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和使用。

认知心理学:代表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定向、角度或途径,这种途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

认知途径:强调知觉、记忆和决策等认知过程的作用内省:被训练过的观察者仔细地注意他们自己的感觉,精确地辨别并尽可能客观地报告这些感觉信息加工途径生态学效度: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也应能适用于现实世界中自然发生的行为认知科学:当今试图回答有关心的问题的领域,它考察知识的性质、组成、发展和运用。

认知神经科学:着重考察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如何解释认知过程脑损伤:涉及到组织的破坏,通常由中风、肿瘤或事故引起PET扫描、MRI、fMRI、ERP、单细胞记录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模拟PDP途径:平行分布加工途径,认知活动可以从网络的角度来理解,把象神经元一样的单元联结在一起。

联结主义:联结主义和神经网络并称平行分布加工途径。

平行加工、系列加工、节点知觉:使用先前的知识,收集并解释我们的感觉所登记的刺激的过程模式识别:对感觉刺激复杂排列的识别模板匹配理论:把一个刺激同一套模板,即存储在记忆中的一些特定的模式相比较,找到匹配最好的模板。

原型模型:把刺激同记忆中存储着的抽象的、理想化的模式或原型进行比较,无需十分精确区别性特征模型:对刺激的辨别是基于少量特征基础上的整体优先效应当要求识别整体时,局部特征的性质(是否与整体特征匹配)并不影响整体知觉当要求识别局部时,整体特征的性质,会影响局部知觉。

受条件制约,会出现局部优先效应计算途径:既包含原型途径的成分,也包含区别性特征途径的成分,目的在于发展出一些基于计算机的理论。

自下而上加工讨论人们如何觉察孤立的客体,也称数据驱动或刺激驱动加工,强调刺激本身在模式识别中的重要性。

自上而下加工又称概念驱动加工同时性失认空间失认:可能由大脑顶叶损伤导致,加工日常空间环境方面有严重困难。

画对称物体对称性方面也有很大困难。

面孔失认:可能由大脑右侧颞叶损伤导致,对识别人的面孔的能力有严重困难。

2021心理咨询师笔记《认知心理学》(第三章)

2021心理咨询师笔记《认知心理学》(第三章)

2021心理咨询师笔记《认知心理学》(第三章)自己整理的2021心理咨询师笔记《认知心理学》(第三章)相关文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第三章。

注意(一)注意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是各种心理现象共有的名称。

人们注意到这个词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含义。

注意相关现象:选择性注意、注意转移、注意力分散、信息抑制和注意力集中。

一、斯特劳特效应Stroop效应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视觉任务。

这种效果是指当一个单词的印刷颜色与一个单词的意思冲突,任务是命名印刷颜色时,被试的反应很慢。

在Stroop效应实验中,受试者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面对一个选择,即不得不从印刷色彩和意义两个维度中选择印刷色彩维度。

斯特劳普(1935)首先证明了这种效应。

他发现人们平均需要110码来说出100个冲突的单词。

相比之下,命名100个纯色方块只需要63秒。

两者之间的47秒差代表strop干涉或strop效应。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Stroop干扰效应更大。

Stroop干扰已被用作评估抑制系统有效性的指标。

干扰越大,抑制效率越低。

第二,自动加工和受控加工与注意力相关的加工有两个层次,即自动加工和受控加工。

自动处理主要用于涉及高度熟悉项目的轻松任务;受控加工主要用于困难任务或涉及不熟悉项目的任务。

自动处理是并行的,换句话说,人可以同时处理两个或多个项目。

相比之下,受控加工是一个系列,一次只能加工一个项目。

在选择性注意任务中,当任务简单时,人们倾向于使用自动加工。

当任务因为包含不熟悉的项目而困难时,人们会使用控制加工。

三、特征整合理论:处理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分散注意力,人们利用并行处理自动注册特征。

即在分心阶段,人自动处理孤立的特征。

当无关项较多时,被试的目标意识速度与刺激显示只包含三项时一样快,因此无关项较少。

结果表明,特征配准或编码是自动的。

由此可见,在特征集成理论中,走刀是一种相对低级的加工,大致相当于自动加工。

这种处理需要很少的努力,以至于我们甚至没有意识到它的发生。

认知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认知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绪论1、什么就是认知与认知心理学?认知:认知就是对知识得获得与应用得过程,也可以叫做信息加工得过程。

认知心理学 广义:一切对认知或认识过程得研究,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与语言等。

狭义:指信息加工观点为特征得心理学,即信息加工心理学。

2、认知心理学产生得内外原因就是什么?内部原因:行为主义得失败。

认知心理学重视心理学研究中得综合得观点,强调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认知心理学在具体问题得研究方面,在扩大心理学研究方法方面都有所贡献。

认知心理学得研究成果对计算机科学得发展也有贡献。

外部原因:(1)“三论”得影响(系统论、信息论与控制论)(2)计算机科学得影响(3)社会得需要,计算机科学发展得需要(4)社会得实践教育与对智力得开发需要3、认知心理学有什么影响?(一)认知心理学否定了行为主义,重新恢复了意识在心理学中得地位(二)认知心理学将心理过程瞧做信息加工过程,为研究心理活动得内部机制或内部心理机制确立了一个新得具体研究方向,这个新得研究方向迅速渗透到普通心理学与实验心理学中,就是心理学研究发生明显得变化,这种变化包含如下:(1)心理过程得研究领域扩大(2)从心理物理函数走向内部心理机制(3)从分析性研究转向综合性研究(4)开始重视个别差异与个案研究4、认知心理学得研究方法有哪些?认知心理学在其具体研究中,采用实验、观察(包括自我观察)与计算机化模拟等方法。

以反应时与作业成绩为指标得实验特别受重视,利用被试得出声思考也得到了发展。

(1)减法反应时实验减数反应时实验得逻辑就是安排两种反应作业,其中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得一个处理(加工)阶段,并在其她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反应时间之差来判定此加工阶段。

)出声思考(55)计算机模拟)“开窗”实验(44)出声思考()相加因素法实验(33)“开窗”实验((2)相加因素法实验(第二章 知觉1、现代认知心理学对知觉得基本瞧法就是什么?第一:知觉就是寻求对信息得最佳解释过程。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第7版讲义笔记重点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第7版讲义笔记重点

第一章、认知科学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是一门探讨心理是如何被组织而产生智能思维,以及心理是如何在脑中实现的科学。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领域的研究者们一直在试图开发能使计算机展现智能行为的程序。

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曾因其在经济学理论方面的建树而荣获了1978年的诺贝尔奖。

他付出了生命中的最后四十年研究认知心理学。

除了其他方面的贡献外,他集中研究了“从事”科学时涉及的智力过程。

他和同事们于1987年编制了模拟在科学探索中的问题解决活动的计算机程序。

所模拟的科学探索包括开普勒探索行星运动定律和欧姆探索电路定律。

学习认知心理学的动机有哪些?①基本的认知过程构成了诸如科学发现那样的伟大的智能成就的基础。

②认知心理学是所有其他社会科学的基础,就如同物理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

③认知心理学的实践意义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关键动机。

如果我们确实能弄清楚人们是如何获得知识和智能技艺的,以及人们是如何执行智能行为的,那么,我们就能够相应地改进他们的智能训练和绩效。

影响认知心理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科学事件有哪些?(16年北师大ux方向考题)1.早期史在西方文明中,对人类认知的兴趣可追溯至古希腊。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他们关于知识的本质和起源的讨论中,思考过记忆和思维。

这些早期的哲学讨论最终演变成为一场长达几个世纪的辩论。

对立的双方是经验主义和先验主义,前者认为一切知识来自经验,而后者则认为婴儿是带着大量与生倶来的知识降生于人世间的。

为经验论辩护的有贝克莱(Berkeley)、洛克(Locke)、休谟(Hume)和穆勒(Mill)等英国哲学家;提倡先验论的有笛卡尔(Descartes)和康德(Kant)等欧洲大陆哲学家。

虽然这些争论的核心是哲学方面的,但是双方却屡屡触及关于人类认知的心理。

2.德国的心理学:聚焦于内省观察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标志其诞生的时间通常被认为是1879年,那一年威廉•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认知心理学》读书笔记

《认知心理学》读书笔记

《认知心理学》读书笔记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认知心理学读书笔记1. 定义: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过程的科学。

2021心理咨询师笔记《认知心理学》(第二章)

2021心理咨询师笔记《认知心理学》(第二章)

2021心理咨询师笔记《认知心理学》(第二章)自己整理的2021心理咨询师笔记《认知心理学》(第二章)相关文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第二章,感知第一部分是模式识别的含义和理论1.模式识别理论的主要假设和观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答:模式识别是指对感觉刺激复杂排列的识别。

模式识别理论;(1)模板匹配理论;当我们看到字母z时,我们可以立即认出它。

根据模板匹配理论,我们实际上是将一个刺激与一组模板,即存储在我们记忆中的一些特定模式进行比较。

在将刺激与许多不同的模板进行比较后,我们注意到匹配的模板。

这个理论强调刺激必须与模板精确匹配。

模板匹配理论的一个明显缺点是缺乏灵活性。

原型模型:与模板匹配理论相比,原型模型灵活得多。

根据原型模型,抽象和理想化的模式或原型存储在我们的记忆中。

当我们看到一个刺激时,我们将其与原型进行比较。

不同于模板匹配理论所要求的精确匹配,根据原型模型,刺激与原型的匹配不需要很精确。

区别特征模型:我们在少数特征的基础上区分刺激。

这些区别不同刺激的特征被称为区别特征。

该模型在解释人们如何识别字母时,认为每个字母的特征成分都存储在人们的记忆中。

例如,字母g包含两个特征:一条曲线和中间的一条水平线。

当我们看到一封信时,我们将信的特征与存储在我们记忆中的独特特征进行比较,而不是将信的整体模式与模板或原型进行匹配。

区别特征模型假设字母的区别特征不变,不管字母是手写的、打印的还是打字的。

整体优势效应:(完成任务)纳翁要求受试者在整体水平或局部水平上识别刺激。

研究发现,当*的字母很小且相互接近时,整体水平(即报大字母)的被试识别速度要快于局部水平。

此外,当要求被试在整体水平上识别刺激时,局部特征是否与整体特征匹配并不影响被试的反应。

然而,当被试被要求在局部水平上识别刺激时,如果整体特征与局部特征一致,被试就会做出快速反应。

以上结果表明,当要求识别整体时,局部特征的性质,即局部特征是否与整体特征匹配,并不影响对整体的感知。

认知心理学考试笔记重点

认知心理学考试笔记重点
第十七页,共136页。
信息加工模型 information-processing
• 基本上将事件以时间顺序排列,以阐述、研究和理 解认知(非唯一模型)。该模型是建立在一组假设 的基础上的: (1)认知活动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阶段;
(2)每一个阶段都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独一无二的加工。 最终的反应被假定为这一系列阶段和操作(如知觉、 信息编码、从记忆中回忆信息、概念形成、判断和语
第五页,共136页。
When did CP start? 考
C
• 外部原因: • - 一般系统论
• - 信息系统 • 控制论
• - 耗散结构理论 • - 语言学
• - 计算机科学
• 内部原因:行为主义传统
第六页,共136页。
key points
• external inputs
第七页,共136页。
第三十二页,共136页。
长时记忆形成的基础 考
• 突触的传递 • p45
第三十三页,共136页。
长时程增强作用,又称长期增益 效应(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
• 长时程增强作用,又称长期增益效应 (Long-term potentiation,LTP)是发生在 两个神经元信号传输中的一种持久的增强现 象,能够同步的刺激两个神经元。这是与突 触可塑性——突触改变强度的能力相关的几 种现象之一。由于记忆被认为是由突触强度 的改变来编码的,LTP被普遍视为构成学习 与记忆基础的主要分子机制之一。
具备物理特征,遵循物理法则,以及神经科学法则(它调节着神经冲动从一个神经元
向另一个神经元的神经传递(neurotransmission))第二个世界是记忆、思想、 观念、想象等构成的。它们也同样受到法则的支配。二元对立的结论是 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之上:一个世界关注的是物质的领域,或曰身体;而 另一个世界的核心则是精神的领域,或曰心灵。心灵和身体的分离从直 观上看是合理的,但是这两个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同样是一目了然的。 (身体受到的物理性的损害会影响精神的集中)身心关系问题(mind— body issue)的简要阐释:当我们谈论心灵的时候,我们涉及的是那些由 大脑所做的事。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灵是由脑中的处理过程所构成的。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

《认知⼼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第⼀章绪论⼀、信息加⼯的⼀般原理感受器→加⼯器→记忆系统→加⼯器→效应器⼆、对认知⼼理学的实质的理解:实质:研究认知活动本⾝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理过程看作信息加⼯的过程。

认知⼼理学关⼼的是⼈脑的⼼理功能、⽽不考虑它的物质基础。

认知⼼理学的核⼼是:以信息加⼯的观点揭⽰认知过程的内部⼼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和使⽤的。

三、认知⼼理学的研究⽅法实验法:快速的信息加⼯观察法:“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 较慢的加⼯计算机模拟:两者皆宜(适⽤于快速/慢速的信息加⼯过程)(⼀)反应时实验:1、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的⽣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1868)实验逻辑: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如果⼀种作业包含另⼀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者在其他⽅⾯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应⽤:确定某个⼼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断某个⼼理过程的存在。

复杂任务-简单任务=复杂部分的认知过程减法反应时⼩结:1. 前提:认知过程是系列加⼯的。

2. 在认知⼼理学研究中的应⽤⽐较⼴泛。

3. 对于⼀些复杂的认知过程,要明确区分出不同的加⼯阶段还存在⼀些困难。

2、相加因素法实验该⽅法是减法反应时实验的延伸,最初由斯腾伯格(Sternberg,1966-1969)发展出来。

斯腾伯格认为:完成⼀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每个加⼯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因素,那么单独或成对地应⽤这些因素进⾏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实验逻辑: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的(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作⽤某⼀个特定的加⼯阶段。

相反,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存在交互作⽤),那么这两个因素作⽤于同⼀个信息加⼯阶段。

应⽤:通过对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分离出不同的加⼯阶段。

相加因素法实验⼩结:1. 如减法反应时的前提,认知过程必须是系列加⼯的。

最新心理咨询师《认知心理学》笔记(第七章)

最新心理咨询师《认知心理学》笔记(第七章)

心理咨询师《认知心理学》笔记(第七章)第七章语言一、概念1、心理词典:可以看成是一种知识库,这种知识库被用来储存词汇的正字法、语音、语义和句法等信息。

所谓的正字法是使拼写合乎标准的方法。

2、语言的脑损伤病人研究:许多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Broca和Wernicke所确定的大脑区域。

这两个区域分别称作Broca区和Wernicke区,前者靠近大脑额叶,后者位于皮层后部。

Broca区损伤会导致病人言语变慢、吃力,Broca 失语的主要特点是语言表达受到损伤。

Wernicke失语病人语量较多,说话滔滔不绝,一般需要制止才能使其谈话停止,但却不能表达意义。

Wernicke失语病人,理解言语也有严重困难。

总的来看,Wernicke 失语的主要特点是理解言语受到损伤。

3、Petersen的实验:Petersen和他的同事们使用PET扫描技术,对人完成语言任务时大脑的活动,作了分析。

其逻辑是,向被试呈现一系列越来越复杂的语言任务,然后,从复杂任务所产生的血流模式中,减去相邻的简单任务所产生的血流模式。

因此,这种技术能够识别与每个语言成分相联系的大脑活动。

通过血流模式的相减的方法发现:⑴当人们被动地看词时,大脑最活跃的区域是枕皮层;⑵当人们被动地听词时,最活跃的区域是颞皮层;⑶说出词这种任务激活了顶皮层的运动区;⑷意义产生(想出一个有关的动词)任务激活了额皮层和颞皮层的后部。

二、简述视觉词汇识别的三个假设一个是直接通达假设,认为读者能够直接从视觉词获得词的意义。

换句话说,当你看到一个词时,视觉模式足以让你从语义记忆中找到有关这个词意义的信息。

另一种假设称作语音中介假设或间接通达假设,认为必须把词的视觉形式转化为语音形式,然后才能找到关于词的意义的信息。

这种假设认为,我们必须把词的视觉形式转化为语音形式,然后才能找到关于词的意义的信息。

这个过程显然是间接的,因为按照这种假设,我们必须经过把视觉信息转化为语音信息这样的中介环节。

2021心理咨询师笔记《认知心理学》(第四章)

2021心理咨询师笔记《认知心理学》(第四章)

2021心理咨询师笔记《认知心理学》(第四章)自己整理的2021心理咨询师笔记《认知心理学》(第四章)相关文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第四章,注意(2)一、负启动现象Neill(1977)使用Stroop的颜色词任务的变体进行实验,因为他在第一次完成选择性注意过程时就关注了无关信息的命运,这一研究被认为是开创性的。

实验:尼尔创造并比较了两个条件。

在一种情况下,当前刺激单词的打印颜色与先前刺激单词的含义相匹配。

例如,受试者首先看到用红色墨水打印的“绿色”(意思是“绿色”),然后看到用绿色墨水打印的“蓝色”(意思是“蓝色”)。

另一方面,当前刺激词的印刷颜色与先前刺激词的含义不匹配。

尼尔对前一种情况很感兴趣。

后一种情况实际上只是作为基线。

尼尔让受试者说出斯特劳普刺激词的印刷颜色。

他发现,在前一种情况下,给受试者的颜色命名特别困难。

尼尔认为,斯特劳普刺激词的含义,如用红墨水印刷的“绿色”的含义,已经被压制。

其逻辑是,如果被抑制的意义(如“绿色”)恰好与后面的任务有关,如果后面用绿色墨水打印刺激“BLUE”,则被试较难在后面说出刺激词的打印颜色。

Tipper将上述现象命名为消极创业。

范式:一种实验方法稳定下来。

二、负开始反转:(1)尼尔(1977)在实验中发现,当使用松散的手指时,(2)当使用手指时,(3)返回抑制(简称IOR):一般来说,有效的提示会促进处理,但是如果外围提示延迟300ms以上,则该位置的目标感知不会得到促进,反而会变得更慢。

这种效应被称为返回抑制(IOR)。

为什么视觉系统需要这种返回抑制机制?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抑制可以保证高效的视觉搜索。

具体来说,一旦注意力指向某个位置,该位置就会被标记,因此没有必要再回去搜索该位置。

如果没有这样的记录,搜索过程将有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访问同一个位置的危险。

第四,脑损伤患者的注意力缺陷1.视觉忽视:视觉忽视患者通常在右半球顶叶受伤。

这种损伤导致他们在简单的定向任务中有困难,换句话说,他们不能注意对侧空间。

认知心理学笔记

认知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问题:•认知心理学研究什么?有哪些研究领域?•你能说清认知心理学的来龙去脉吗?•为什么说信息加工心理学是认知心理学主流?它的地位在今天如何?•心理学家用什么方法和手段进行认知研究?•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的概述一、认知与认知心理学的概念(一)认知•感觉输入受到转换、简化、储存、提取和使用的全部过程。

——奈塞尔•(二)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认知的机制的科学。

–实质在于主张研究认知本身的结构和过程。

–广义:研究认知过程的各种心理学科或学派。

–狭义:信息加工、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的领域:注意、知觉、记忆、表象、问题解决、言语、认知发展等。

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简史(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认知革命•神奇数字“7±2”在短时记忆中的意义的论文•关于语言起源的理论•人工概念形成的研究•“通用问题解决者”计算机模型•(二)认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1956年的一系列认知革命事件——艾森克等人•1967年,奈塞尔出版《认知心理学》——普遍的观点•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主要思潮一、信息加工学说(一)基本观点——计算机隐喻•信息加工学说在功能或软件的水平上把人脑比作计算机,把认知看作信息加工系统。

•信息加工系统就是对符号的操作系统,符号的功能是代表或标志外部世界的事物。

这种功能被称为表征。

•强调符号的序列或串行的加工方式。

•信息加工模型•(二)信息加工学说的理论解释•以知觉的模式识别为例•以思维中的计算为例5+6+3+8+4=26•二、联结主义学说(一)基本观点——神经网络隐喻•以类似于脑神经元的结点和单元构成认知网络。

每个结点或单元都有不同的活性,它既可以兴奋和抑制其他单元,也可以受到其他单元的兴奋和抑制。

•当网络有一个初始的输入,其兴奋和抑制便在单元之间扩散,直到形成一个稳定的状态。

•网络的信息加工是并行加工,即并行分布加工。

•(二)联结主义学说对认知过程的解释•知识表征或概念表征的语义网络模型。

认知心理学复习笔记

认知心理学复习笔记
九、 表象
1、 表象:当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2、 表象特点
① 模拟性:表象模拟真实事物或事件。会保存物体的知觉特性,对表象的加 工类似于对真实物体的加工。 心理扫描:要求被试构成一个视觉表象并加以审视,如同用眼睛扫描,以 确定其中的客体或其空间特点,记录所需的事件; 距离效应/大小效应 表象的干扰
2、 产品设计准则 ① 产品对用户而言,概念模型应该尽可能简单 ② 产品的操作要保持一致性 ③ 使用的词汇要贴合用户的概念系统 ④ 专用词汇应保持一致
3、 人工概念:人为的在程序上模拟的概念 4、 Bruner 人工概念形成的假设考验说
① 基本观点:概念形成是提出和检验假设的过程
② 概念形成的策略 a) 形成假设的策略 ⚫ 整体策略:将第一个正例的全部属性当成自己的第一个假设 ⚫ 部分策略:将第一个正例的部分属性当成一个假设 b) 策略应用 ⚫ 聚焦策略(对应整体策略):保守性聚焦(每次比对改变一个属性)、冒险 性聚焦(每次比对改变两个以上属性) ⚫ 扫描策略(对应部分策略):同时扫描(对所有对象比对假定的部分属性, 全部符合再换其他属性)、相继扫描(对单一对象比对假定的部分属性,直 到完全符合再换下一对象)
② 抽象性 ③ 可操作性 ④ 认知地图:个体关于环境的空间布局的内部表征;性质:环境的综合知识
(界标、程序、测量)、模拟性和命题性(以概念形式表征);影响因素: 个体特征、作业特点、参照方位;系统失真:距离、角度、校直和旋转
十、 概念
1、 概念: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 作用:归类新事物、预期新物体的性质、提供解释、互相沟通
早期,视觉系统对图形的拓扑性质更敏感。
五、 面部识别
1、 面孔识别和物体识别在神经机制上是分离的 2、 面孔识别主要是整体加工 3、 倒置效应:正常人对倒置面孔的识别不仅差于对正立面孔的识别,也差于对倒置房

认知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认知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认知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认知心理学是研究认知或认识过程的心理学分支,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它的产生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包括行为主义的失败和对心理过程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重视,而外部原因则包括“三论”(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影响、计算机科学的影响、社会的需要和对智力开发的需求等。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也有所贡献。

认知心理学的影响体现在它否定了行为主义,重新恢复了意识在心理学中的地位。

它还将心理过程看做信息加工过程,为研究心理活动的内部机制或内部心理机制确立了一个新的具体研究方向。

这个新的研究方向渗透到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中,使心理学研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它扩大了心理过程的研究领域,从心理物理函数走向内部心理机制,从分析性研究转向综合性研究,并开始重视个别差异和个案研究。

在具体研究中,认知心理学采用实验、观察(包括自我观察)和计算机化模拟等方法。

其中,以反应时和作业成绩为指标的实验特别受重视,利用被试的出声思考也得到了发展。

常用的实验方法包括减法反应时实验、相加因素法实验、开窗实验等,而计算机模拟则是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知觉现代认知心理学对知觉的基本看法是,知觉是寻求对信息的最佳解释过程,具有积极主动性和选择性。

同时,知觉依赖于过去的知识经验,是现实刺激和过去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

知觉的刺激物说和假设考验说是两种对知觉的不同看法。

刺激物说认为,知觉是对刺激物的直接反应,而假设考验说则认为,知觉是对假设的考验,是基于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对刺激物进行推测的结果。

这两种看法的不同在于,刺激物说强调刺激物的作用,而假设考验说则强调知觉者的主动性和选择性。

认为人类在识别物体时会将其与存储在记忆中的模板进行比较,找到最匹配的模板来识别物体。

二)特征分析说认为人类在识别物体时会将其分解为不同的特征,然后将这些特征组合起来来识别物体。

支持特征分析说的证据有:1、特征自主性:当我们被要求识别一个物体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但是我们仍然能够识别它,这表明我们识别物体时关注的是其特征而非其整体形状。

索尔所认知心理学第7版考研模拟试题和答案

索尔所认知心理学第7版考研模拟试题和答案

索尔所认知心理学第7版考研模拟试题和答案索尔所《认知心理学》(第7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内容简介本资料是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索尔所《认知心理学》(第7版)的专业课复习题库,包括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和模拟试题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名校考研真题。

精选名校历年考研真题并附有详尽解析,考生可以通过真题部分的练习来熟悉考研真题的特点,并测试自己的水平。

第二部分为课后习题。

本书参考大量心理学相关资料对该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第三部分为章节题库。

遵循索尔所《认知心理学》(第7版)的章目编排,针对该教材的重难点相应整理了典型题,并对题库中的试题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考生掌握各类答题技巧。

第四部分为模拟试题。

通过模拟试题的练习,学员既可以检测学习该考试科目的效果,又可以提升自己对考试的整体把握能力。

•试看部分内容名校考研真题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听觉位置理论观点,高音区在耳蜗的()。

[华东师范大学2011研]A.顶部B.中部C.上部D.底部【答案】D查看答案【解析】位置理论也称为共鸣理论由赫尔姆霍茨提出,强调了基底膜的振动部位对产生音调听觉的作用。

由于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靠近蜗顶较宽,因而就像一部竖琴的琴弦一样,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

声音的频率高,短纤维发生共鸣;声音的频率低,长纤维发生共鸣。

基底膜的振动引起听觉细胞的兴奋,因而产生高低不同的音调。

2.立体电影利用的知觉原理是()。

[华东师范大学2011研]A.双眼辐合B.运动透视C.双眼视差D.运动视差【答案】C查看答案【解析】人的两只眼睛相距约65毫米。

观察物体时两眼视网膜上的物像差异就是双眼视差。

当人们看立体物的时候,两眼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一物体,视线便有点儿差别。

双眼视差在深度知觉中起着至关重要而又不为人所觉察的作用。

3.造成两耳声音刺激的时间差别、强度差别、声波位相差别的原因是()。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读书笔记约翰·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第7版John R. Anderson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知识梳理以及各种逼逼叨...1认知的科学【认知】信息论/人工智能/语言学—>替代了行为主义(完全关注外在行为)。

【离散】信息加工是单个的,不连续的(离散?)人的思维是量子化的?在单线思维方面电脑远胜过人类,量子化思维( )上人类远胜电脑。

就因为量子化/交互作用,人的内心听觉最终需要人来实现。

为什么严格控制的delay效果没有自由的granular好?为什么相同材料由多个人演奏就比一个人好/游刃有余?因为是离散的。

【去极化】带正电的钠离子迅速进入神经元内。

神经递质:升高降低电位—>兴奋性/抑制性。

“去极化”像极了音乐中的积累和释放。

当代音乐中的“去极”与传统音乐的“去极”有何不同?—>参看13章“良性恶性负波幅”。

【数量】重要的是数量而不是模式:模式归根结底还是数量。

【脑区】枕叶/顶叶/额叶[前额叶皮层]/颞叶[海马];裂脑病人的实验证明:不同脑区功能不同。

【拓扑组织】身体部位在大脑中映射的拓扑结构:我们的身体实际上是个三维流形?大脑的相关区域具有局部的欧式空间?==拓扑的大小强弱/连续映射/同胚。

==手指/眼耳鼻:过度表征—>敏感精确。

2知觉【视觉】人类投入大量神经资源来加工视觉信息。

近视眼会调动大量神经—>节省带宽,会对人格造成什么影响?视觉步骤1提取信息;2模式识别[游戏1空间旋转/游戏2判断三维物体的凹凸]。

【经济学】身体有它自己的经济学理论[眼-超大比例表征/ 手臂-小比例表征],医学有时是对它的调控,有时是对它的摧毁(如糖尿病)。

后天近视眼:本征体的脆弱,眼球需要被拉长以节省神经成本。

【什么-哪里】辨别物体-空间定位[网球运动员“盯球准”]。

【绝对和相对】神经节细胞的开-闭感受野:宇宙万物本就没有中间状态,只有绝对的黑-白/对-错/强-弱/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索尔所《认知心理学》(第7版)笔记
第1章认知心理学导言
1.1复习笔记
一、认知心理学
1、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是:对于信息的知觉,理解,思考,答案的形成和产生。

2、认知心理学是关于思考着的心智的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信息的获取、储存与加工,以及问题解决等。

3、认知心理学涉及心理过程的所有领域—从感觉到知觉,模式识别,注意,意识,学习,记忆,概念形成,思维,成像,回忆,语言,智力,情绪,发展过程——横跨行为的广泛领域。

二、信息加工模型
1、信息加工模型(information-processing model)
信息加工模型是一个得到普遍采用的认知模型,该模型假定信息加工分成一系列阶段,每一个加工阶段都只执行一项单独的功能。

信息加工模型并不是唯一的认知模型,例如,另有一个神经科学模型(neuroscience model)则着眼于研究产生认知经验的内在脑功能。

2、信息加工模型建立的假设:
(1)认知活动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阶段。

(2)每一个阶段都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独一无二的加工。

最终的反应被假定为这一系列阶段和操作的结果。

(3)每一个阶段都从先前阶段接受信息,然后完成其独特的功能。

由于信息加工模型的所有成分之间都存在某种相互联系,一般认为这个序列始于输入信息。

3、信息加工模型两个重要的问题:
(1)信息加工经过了哪些阶段?
(2)信息在人类心智中是怎样表征的?
三、认知心理学的领域
(一)认知神经科学
认知心理学家致力于为他们的发现寻找神经学的解释,而神经科学家也开始面向认知心理学家,向他们解释神经科学实验室中的发现。

(二)感觉/知觉
心理学中直接涉及感觉刺激的检测和解释的分支,就是感觉(sensation)和知觉(perception)。

感觉信息只有在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被知觉到。

对于知觉过程来说,某些线索会显得更重要些,另一些显得无足轻重。

(三)模式识别
环境刺激很少会被知觉为各个孤立的感觉事件;这些感觉事件通常被知觉为一个更有意义的模式的组成部分。

我们感觉到的事物几乎都是感觉刺激的复杂模式的组成部分。

(四)注意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对自己所注意信息的类型和数量具有高度的选择性。

我们进行信息加工的能力对于感觉和认知是有限的。

如果同一时间出现的感觉线索太多,我们就会感到超负荷;如果我们试图在记忆中同时处理过多的事件,也会感到超负荷,进而造成行为的崩溃。

(五)意识
意识(consciousness)是指当前对于外部或内部环境的觉察。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思想都是真实存在的。

意识,现在已经成为现代认知心理学严肃对待的一个概念了。

(六)记忆
记忆和知觉是协同工作的。

记忆有两种类型:
1、第一种类型的记忆只能将信息保持有限的时间,信息保持时间短,旧信息随时会被新信息取代。

信息的整个进出过程大约只有120秒,其中部分信息可以找到进入永久性的记忆的途径。

第一种记忆阶段被称为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简称STM),在这里也可以称为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

2、另一种记忆类型为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简称LTM)。

长时记忆是指永久性的信息存贮,一般能保持多年甚至终身。

其信息主要来自短时记忆阶段加以复述的内容,也有由于印象深刻而一次形成的。

(七)知识的表征
人类认知的基础是知识表征(representation of knowledge):信息是如何转化为符号并与已经储存在大脑中的其他事物相结合的,可
以分成两个方面:心智中知识的概念化表征,以及大脑如何储存和加工信息。

1、没有哪两个人对世界的表征是完全相同的。

尽管知识表征之间具有这些固有的差异,大多数人确实以相当近似的方式获得经验和描述经验。

2、人类的大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息存储的方式。

虽然人类大脑经历了千百万年的进化,但是个体间的大脑结构还是非常相似的。

(八)表象
心理表象的形式是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这是一种对于周围事物的内部表征。

根据认知地图提取重要的线索,将它们按照意义排序,并将这些表象转译成语言。

(九)语言
1、语言知识不仅仅包括知道事物的正确名称,语言的句法同样重要。

单词的顺序确实是可以用于交流的。

2、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并不局限于说出的或写下的语词。

最明显的就是手势语或身体语言在交流中的运用。

3、我们还应注意到语言的隐含特征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语言和交流远远超出了语词本身的含义。

(十)认知发展
对于认知能力的毕生发展和变化的兴趣使得认知发展成为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近年来,发展认知心理学的实验和理论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于认知结构发展的理解。

对于具体客体的内部表征
进行心理操纵的能力的发展,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共同语言的发展等。

(十一)思维与概念形成
概念(concept)是人脑反映事物共同的本质特性的思维形式。

在抽象与概括的基础上,人脑形成各种不同的科学概念。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是思维的出发点和归结,人们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因而它是思维的最基本形式。

(十二)人类智力与人工智能人类智力
有时人们需要做出某些假设,假设包括理解共同语言的能力、遵照指示的能力、将言语描述转化为行动的能力,以及根据他们文化中的规则约束行为的能力。

(十三)人工智能
计算机科学中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专业对认知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是因为程序设计者需要知道人是怎样加工信息的。

四、认知心理学简史(来源:https:///BoVJDuXm)(一)关于思维的早期思考
经验主义者(empiricists)坚持认为,知识来自于经验;而先天主义者(nativists)则认为,知识的基础是大脑的先天特征。

从科学的角度看,上述两个主义都无法完全证明自己的正确性,争论一直持续。

(二)文艺复兴时期及其以后的认知心理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