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历史研究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战后的美国外交历史研究
刘赵喆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美国外交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以此为分水岭,可以看出美国的外交逐渐从威尔逊时期的脱离世界,远离战争的闭关理想主义外交理念走向以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照美国的构想塑造世界”为理念的现实主义外交。

本文将从美国的外交文化历史由来、二战后美国的外交联盟建立历程,以及当代的美国与俄罗斯的外交战略博弈几个方面探讨美国的大国现实主义外交思维。

关键词:二战后美国联盟外交外交博弈
一、美国外交文化的由来
美国的历史是一部殖民民族发展的历史。

美利坚民族文化价值体系是英国清教主义、理想主义和新大陆移民拓植历史相结合的产物。

不同于美洲本土的封闭拉丁文化和玛雅文明,也与英伦贵族“日不落帝国”的殖民扩张性外交有所差异。

它以基督教文明为其道德价值基础,以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为其核心,因其独有的历史而兼具多元、兼容、开放和自由竞争的特性。

而实际上美国人是一个务实主义者,由此发展起来的实用主义哲学在美国最为发达,它是典型的美国生活方式的产物。

因此,美国的外交现实主义也拥有着牢固的思想基础。

美国的外交政策,往往带有强烈的“人权观”。

20世纪70年代,卡特总统正式提出了“人权外交”政策。

从此,在全球范围内追求人权成为美国对外政策一个重要特征。

即使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对敌对国家使用武力或者经济制裁,美国也依然是在“维护人权,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帜下行事。

美国人权思想直接继承了英国清教和辉格党传统,深受西欧自由文化思潮影响,尤其是启蒙运动。

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以理性为武器向封建专制、宗教专制和旧有的信仰发起了挑战,这时所形成的人权思想对美国人权政策的形成产生直接的痕迹,因为这一时期人权思想家的理论直接被美国人用以制定美国的人权政策。

例如荷兰启蒙学者格劳修斯的“人道主义干预学说”以及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人民主权说”中的进步因素,就帮助美国形成了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人权政策,在近现代世界中发挥过先进作用。

然而真正促使美国政府产生了将美国的人权、民主和自由等价值观向全世界推广和传播的主流思想因素却是“美国文化优越论”。

美国人(包括统治者和人民)认为美利坚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是上帝的选民。

例如殖民的时代马萨诸塞州的约翰温思罗普就曾要求其人民“意识到我们将是山巅之城,所有人的眼睛都在注视着我们”。

因此,自建国至今200多年以来,美国正是在这种文化优越论和上帝使命感的号召下,打着输出民主的旗号进行对外扩张。

二、二战后美国的外交联盟的建立历程
所谓联盟外交,是国与国之间为了维护共同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构筑一种军事同盟或者集体防御性组织的外交手段。

广义的联盟还包括只基于一定的政治承诺或安全保障而成为军事合作伙伴的非正式的,临时的“准联盟”。

美国在二战后,通过以北约为典型代表的联盟外交的推行,建造起坚固的新帝国主义性质的联盟体系堡垒,在冷战期间,为扼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的扩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扼制作用。

纵观整个美利坚联盟建立历程,美国始终处于主动的扩张性盟主地位,这也增加了美国干涉他国内政的筹码,使得美国敢于挑战联合国的权威,成为全球霸主。

当然,美国的外交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美利坚联盟的建立历程中,也不断遭遇了华沙条约国,俄罗斯,中国,以及新兴的“金砖五国”的挑战。

因此,美国将会不断扩大联盟体系的成员国范围以及经济政治整体实力,增加联盟的功能使之更加体系化,公平化,合理化,使联盟内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更加同心协力,保证时刻在关键性外交问题上,各成员国能够对外声音一致。

(一)美国与亚太国家联盟外交的建立历程
二战后,尤其是新千年以来,随着亚太地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最活跃和最具潜质的地区,亚太地区的军事战略地位也逐年上升,成为美国全球战略转移的外交战略重心。

为了遏制以前苏联和当今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力量在亚太蔓延,美国积极的构筑远东防线,使之成为北约成立以后,美利坚联盟新的利益交合点。

与在欧洲进行的单边防务联盟有所不同,美国在亚太地区采用了更为复杂体系化的多边防务联盟外交政策。

(1)美日韩军事同盟的建立
美国与日本军事同盟的建立由来已久。

在二战结束的50年代,处于东亚美苏利益交锋最前沿的日本,面临着北方强大的苏联军事集团的威胁,同时自身作为战败国又有非军事化的义务,迫切需要美国的军事化保护。

只有美国驻军,日本的国内社会的稳定和国家安全才有保障,日本的经济才有复苏的可能。

因此,日美在二战以后签署了一系列条约,逐渐建立起稳固的军事同盟。

1951年9月8日,日美两国违背“波茨坦公告”,签订了《美利坚合众国和日本国之间的安全保障条约》,即著名的“美日安保条约”。

其中最主要的有两条:“1、美国享有在日本国内及周围驻扎陆海空军的权利,有在日本领土建立军事基地的权利。

2、未经美国事先同意,日本不得将任何基地以及与之有关的任何权利给予任何第三国。

”这两条约文标志着美国在日本拥有着片面最惠国的权利。

1952年2月28日,美日又签订了条文更为详细的《美日行政协定》,美国又拥有了在日本的治外法权。

这两个条约在1952年的同时生效标志着日美战略军事同盟的正式确立。

时至今日,虽然苏联在1991年已不复存在,美日同盟依然在太平洋西部的第一岛链地区在地缘政治意识形态,经济与军事全球化部署上抑制着新兴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快速发展。

正是因为这样,奥巴马才出于美国在东北亚的国家利益考虑,默许安倍政府尝试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和解禁“集体自卫权”,给予拥有核武器制造潜质的日本更多的政治和军事权利。

不同于二战后的两级格局给予日本的机遇,韩国则因为特殊的地理因素和1950年6月的朝鲜战争的爆发,而备受美国的关注。

美国清楚的知道朝鲜半岛是抑制东北亚共产主义扩张的重要砝码之一,美国只有在朝鲜半岛上有立足点,就能和日本,东南亚形成坚固的三角防御体系,有效的抗衡中苏在亚太的力量,将太平洋掌握在自己手中。

美韩于1953年8月8日在韩国汉城签署了《美韩共同防御条约》,标志美韩同盟的正式成立。

同样,条约给予了美国在韩国境内部署海陆空军的权利,同时还附加了一条重要的内容:“缔约的任何一方认为一方的政治独立或安全受到外来干涉或武装进攻的威胁时,进行共同磋商,并将单独或联合地以自助和互助的办法,保持并发展适当方法以制止武装进攻。

”这也标
志着美韩军事同盟的体系基本成型。

(2)东南亚集体防务集团的建立
在日本和韩国建立两座坚固的桥头堡之后,美国开始策划在东南亚地区建立新的军事同盟形成三叉戟之势。

在历时七年的越法战争中,美法先后登场,默契联手也无法挽回伤亡惨重的败局。

战争结束后,美国开始策划在东南亚建立军事联盟的非战争手段来实现对印度支那的集体干涉。

在1954年9月,经过美国的全面斡旋,美、英、法、澳、新、巴、菲、泰八国外长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签订著名的《马尼拉条约》。

条约规定了各缔约国将按照它的宪法程序采取行动来对付区域内使用武装进攻的手段对任何缔约国或对各缔约国今后可能经一致协约制定的任何国家或领土进行的侵略。

美国来特地指明这种进攻特指“共产主义国家的侵略”,将矛头直指苏联和中国。

1955年,该条约正式生效,标准着美国成功实现了与东南亚国家的联盟,来抑制中苏的社会主义运动。

(二)美国与欧洲国家联盟外交的建立历程
在两次工业革命以后,欧洲成为全球的政治与经济中心。

先进的工业机器为欧洲打造了现代化的军事力量,并且积累了雄厚的资本。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这种格局,整个欧洲被战争洗刷,城市变成一片废墟,整个第二产业也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

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国力开始构筑美欧联盟,并且积极推行“马歇尔计划”,以防止德国法西斯的复辟和苏联社会主义的渗透。

1948年,英、法、比、荷。

卢五国签订军事同盟性质的《布鲁塞尔条约》使日后欧盟与北约的形成有了前提条件。

经过美国与西欧国家的多方谈判,各国确立了在《布鲁塞尔条约》的基础上,形成一个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政治军事集团的决心。

在1949年4月4日,美、加、英、法、比、荷、挪、丹、卢等十二国外长在华府签订了沿袭至今的《北大西洋公约》。

该公约的核心在于集体防御思想,即任何缔约国家与他国发生战争时,其他成员国必须给予包括军事方面的帮助。

北大西洋联盟(北约)的形成,是美国将“门罗主义”运用到和平时期的欧洲的时代产物,至今仍被认为是传统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战略性军事性质的体系化同盟的典范。

(三)美国与中东国家联盟外交的建立历程
二战后,原本是英国殖民地的中东地区随着英国的衰弱出现权力的真空。

实力强大的美国对中东的石油资源垂涎已久,于是刻不容缓的着手促进建立在中东地区有利于自身的军事联盟集团。

1955年,土耳其与伊拉克在美国的支持下签署了《巴格达条约》,条约规定了有关共同进行安全防御的规定,同时呼吁阿盟成员国积极加入该条约,以扩大影响力。

同年,伊朗和巴基斯坦在西方巨大的压力下加入该条约。

该条约使得亚欧联系起来,将北约的势力与美国东南亚联盟的力量有机结合,与美以军事同盟一起,构筑起美国在中东的两座桥头堡。

从此以后,美国可以放手在中东地区建立众多的军事基地以补给战争资源,输出石油工业资本,为美国日后成功的发动1991年的海湾战争,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等奠定了牢固的军事基础。

三、当代的美俄关系与外交博弈
二战后的美苏两级冷战格局随着1991年苏联的解体而土崩瓦解。

虽然世界
格局呈现出美国绝对的“一超多强”的局势,但是这样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

继承了苏联核武库和大部分领土的俄罗斯,在普金开放型改革之后,经济一改叶利钦时期的颓势,一跃成为“金砖五国集团”之一,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兴增长点之一。

普金适时的提出重返东北亚与太平洋的战略,使俄罗斯逐渐展露手腕,在西北太平洋拥有军事存在。

而亚太地区是世界上经济最富活力的地区。

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54%,全球贸易额的44%,世界人口的40%,拥有27亿消费者。

本地区庞大的新兴经济体不仅通过二十国集团等机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而且也在国际贸易、金融和新技术开发方面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亚太地区快速的经济发展同时给美国和俄罗斯提供了巨大的商业机会。

美国也提出相应的重返亚太战略。

美国需要加大对亚太的投入,发挥在地区事务中的领导作用。

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终结和美军减少在阿富汗的行动,美国可以将更多的资源投向亚太地区。

奥巴马政府相信,亚太地区面临的挑战一从确保南中国海的航行自由,到应对北朝鲜的挑衅和扩散活动,再到促进平衡与包容的经济增长,也都呼唤美国的领导。

对于俄罗斯而言,首先,亚太地区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上升,世界经济发展中心正在向这里转移。

普金认为,包括中国、印度等邻国的潜力,带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发展。

其外部因素还包括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地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欧洲的经济合作难于开展等等。

普特南的双层博弈模式认为与敌国的博弈核心在于安全博弈,亦即敌我双方围绕安全利益冲突点展开激烈的竞争。

决策者在制定对外政策时往往会确立战略目标,而战略目标的设定与本国的实力尤其与决策者能够调动的资源息息相关。

这种观点鲜明的体现在美俄的大国外交博弈之中。

美国加紧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极力拉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加入北约,扶植独联体地区的“古阿姆民主与合作联盟”与俄领导的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相抗衡,在独联体一些国家和俄罗斯国内策动“颜色革命”,试图对俄搞外部战略包围和内部制造政治混乱。

从这些攻势可以看出来美国对于压制俄罗斯并使其完全丧失与美国争夺世
界领导地位的企图,以及俄罗斯在战略上处于被动的实际状态。

当然,奉行强硬的现实主义外交政策的普金不会束手待毙。

今天的俄罗斯已敢于对美国大幅度调整政策,从原来的步步退让到现在的敢于抗争,从根本上来讲就是因为俄罗斯综合国力不断壮大的结果。

多年来,鉴于实力所限,俄罗斯实际上一直是在自觉不自觉地追随美国的路线,随着近年来俄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必须改变俄美两国的“交涉规则”和不对等关系模式已经逐渐成为俄罗斯举国上下的普遍共识。

但是,俄美双方同样也在寻求和作,包括经济领域和核武器领域;俄美极力寻找和扩大双方利益共同点,通过合作维持双边关系的非零和博弈的动态平衡。

美俄两国外交战略不仅复杂,而且互相影响,达到一种默契和谐。

四、总结
二战后,美国在外交上跟随时代形式的变化,进行了多次战略性决策与博弈。

回顾二战后美国的外交史,我们可以感悟到大国之间外交手段的智慧与谋略的魅力。

展望未来,通过美国对西欧、中东、亚太地区的对外战略的调整,可以看出,美国对外战略的重心已经到转移到了亚太地区,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的大国,应该
及早做好准备,制定与之相应的对外战略,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国内经济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