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自艺术歌曲小品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自艺术歌曲小品初探
黄自先生是开拓近代中国艺术歌曲创作之先河的领军人物,是东方的舒伯特。西洋音乐科学化的创作手法与中国民族音乐特质相结合,建立一种民族新音乐是他的主张。他的艺术歌曲借鉴了西洋音乐创作技法,题材丰富,音乐语言民族化,音乐形象鲜明。本文从对中国艺术歌曲概况的论述出发,进而详细探究民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家黄自(1904-1938),研究其生平及创作范围,分析黄自的音乐主张,并对其艺术歌曲小品代表作《雨后西湖》及《卜算子》进行详细解析,从而全面阐明在中西艺术歌曲相互融合作用下,黄自先生的艺术歌曲小品创作特点。
标签:艺术歌曲;黄自;《雨后西湖》;《卜算子》
从1920 年至今,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在创作实践和不断探索中前行,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创作背景及特点。战国时期屈原所做《离骚》可称之为中国最早的“艺术歌曲”,在吟唱的过程中是有古乐器伴奏的。宋代是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鼎盛时代,宋词极富歌唱性,且有相对完善的记谱法。例如:姜白石的《白石道人歌曲》共计17首,其中自制曲14首、古曲填词2首、为范成大填词1首,均旁注有宋俗字谱。是古代中国艺术歌曲中的典型代表。到了民国时期,政治上守旧派、激进派等各种思潮并立,经济上国库空虚、民不聊生。进步民主人士主张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之道,西方的艺术歌曲也跟随其道步入中国。“五四运动” 前后,艺术歌曲的创作与传唱得到知识界、文化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在当时新文化运动组成部分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李叔同、刘半农、赵元任、黎锦辉、易韦斋、李之仪、龙七、郭沫若、田汉、端木蕻良、黄自、肖友梅、黎青主、陈啸空、张曙、聂耳、冼星海、贺绿汀等成为积极传播、推广创作、探究艺术歌曲的主力军,创作了大量的积极的、进步的艺术歌曲。如《春游》、《叫我如何不想她》、《早秋》、《问》、《梦》、《我住长江头》、《玫瑰三愿》、《梅娘曲》、《日落西山》、《嘉陵江上》、《夜半歌声》、《铁蹄下的歌女》、《长城谣》等。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在李叔同、赵元任、黄自、肖友梅等爱国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与推广进入了鼎盛时期。从音乐创作讲,黄自先生是拓开近代中国艺术歌曲创作之先河的领军人物,是东方的舒伯特。
一、黄自及其创作
黄自(1904-1938),江苏省川沙县人,字今吾。其父黄烘培曾任当地毛巾厂经理,其母陆梅先是川沙县开群女校的创办人。黄自从小对中国古典诗歌特别感兴趣。1916年,黄自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期间,学习了有关音乐方面的知识。1924年,先后在美国欧柏林大学及耶鲁大学学习心理学和音乐。1929年3月,黄自完成了中国第一部交响序曲《怀旧》,并以《怀旧》的成功演出,获得了耶鲁大学音乐学学士学位。1929年6月回到上海,在沪江大学任教,并在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兼职。1930年后,被聘为国立音专教授并兼教务主任。他在那里工作的8年间,先后教授了和声学、单、复对位法、配器法等十几门作曲理论课程和音乐理论选修课程,培养了一大批音乐人才。他的教学态度严谨认真,教
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获得学生高度赞赏。1931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创作了大量的爱国歌曲,如《抗敌歌》、《旗正飘飘》、《赠前敌将士》等。1938年5月,年仅34岁的黄自病逝世于上海红十字会医院。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批优秀年轻的音乐家,他们不仅在音乐理论研究和音乐批评方面有独到的见地,同时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推动了我国近代音乐文化建设。黄自在音乐创作方面独树一帜,作品具有突出的影响。器乐曲有《都市风光幻想曲》。合唱作品包括:混声合唱《抗敌歌》、《旗正飘飘》、无伴奏男生合唱《目莲救母》。清唱剧《长恨歌》的创作借鉴了欧洲近代歌剧和清唱剧的创作手法,使剧中的人物形象和内心情感更富于戏剧性。黄自创作的歌曲共分两大类,一类是以古诗词创作的独唱曲,如《南乡子》、《点绛唇》、《花非花》、《卜算子》,其特点是篇幅小,旋法简单,以呈现原诗的意境和情感为主。另一类是根据歌词要求创作的,如《春思曲》、《思乡》、《玫瑰三愿》、《采莲谣》等。少儿歌曲创作有影响的有:《雨后西湖》、《燕语》、《本事》、《西风的话》、《睡狮》、《秋郊乐》、《踏雪寻梅》等。在艺术歌曲创作中,黄自大胆构思精心设计,运用民族化的音乐语言和丰富的钢琴伴奏手法,使声乐和器乐完美融合,音乐形象更鲜明,音乐意境更立体。从音乐创作上讲,黄自先生是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创作之先锋,是东方的舒伯特。一九五八年,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了《黄自独唱歌曲选》,所选独唱歌曲二十首。
二、黄自的音乐主张
黄自先生是我国已故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作曲家。对于黄自的音乐主张方面,有论者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即“黄自留美,学的是西洋20世纪新音乐,为何带给上海国立音专的却是19世纪学院派音乐?”上海音乐学院黄自遗作集编辑小组编辑整理的《黄自遗作集》中记载:“1929年黄自回国前夕,接受了《新港晚报》对自己的专访,他说:“我们不被认为是一个音乐的民族,因为我们的乐感还未被启发。我们的政府已经在小学和中学开始这种启蒙。这是我回去之后能够从事的工作。”黄自回国后,首先提出了“走民族新音乐道路”的核心思想,他主张借鉴俄国国民乐派的思想,建立中国民族新音乐的道路。他强调“凡是伟大的艺术,都不失为民族与社会的写照。”在《怎样才可以产生吾国民族音乐》一文,黄自先批评了当时人们对西洋音乐、中国音乐的两种极端认知:“一部分的人以为旧乐是不可雕的朽木,须整个儿的打倒,而以西乐代之。另有许多人认为振兴中国音乐只有复古的一法,他们竭力排斥西乐,并说西乐就是不爱国。这种见解当然也是不对。他还强调“文化本来是流通的,外族的文化,只要自己能吸收,融化,就可变为自己的一部分。国乐中最主要的乐器如胡琴,琵琶,笛子等何尝不是由西域传入的呢?不过当我们把它融化了时,就可算我们自己的东西了。再者,一国的文化,要是不与外族的文化相接触就永远没有进展的可能。吾国音乐为什么在唐朝最盛?就是因为当时与西域印度音乐接触的缘故。”因此,黄自对音乐文化互融的看法也是着重强调借鉴才有可能发展,兴盛必须融合。黄自更深入地研究俄国国民乐派的成功:“百年前俄国在欧洲音乐界上是毫无地位可言。但是最近五六十年来突飞猛进放异彩,原其故,俄国从前虽极富民谣,但是各外国音乐都不发生接触。等到十八世纪末期德、法的音乐充量地输入,于是这支生力军,变成一大原动力,启发了俄国音乐许多新境地。俄国音乐家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