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女教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叙事视角独特,充满人文关怀
——《家庭女教师》叙事角度赏析
奥地利着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小说《家庭女教师》,写的是一个家庭女教师被贵族青年引诱后被抛弃的故事。
这种故事在19世纪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中屡见不鲜,但茨威格小说运用了独特的叙事视角,却给了读者一个全新的体验。
一、以儿童的眼光观察世界,震撼心灵
小说讲述了一个家庭女教师被贵族青年奥托引诱然后抛弃的故事,但作者不是以故事叙述者的口吻来讲故事,而是以一对姐妹——两个十二三岁小女孩的眼睛来观察事件的发展。
小女孩的偷窥,见证了贵族青年奥托对家庭女教师的始乱终弃与冷酷无情,见证了母亲表面上为了自己孩子教育的道貌岸然与毫无同情心,也有家庭女教师被抛弃的孤独无助与遭到整个社会抛弃的痛苦与悲惨……这些发生在成人世界的事件,以及大人们习以为常的表现,在孩子的眼里竟然是那么的恐怖与厌恶,不能不引起读者内心的震撼与思索。
二、从儿童的心理变化来体会人物命运变化,充满激情
小说写姐妹俩五次叹息“可怜的小姐”,便把姐妹俩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全串了起来,并环环相扣,令读者产生一种紧迫逼促的心理和透不过气来的情绪。
姐妹俩第一次叹息“可怜的小姐”,是觉得小姐行为怪异反常:“她不像原来那样严厉了。
”这时,姐妹俩内心有惶恐有不安。
第二次叹息,姐妹俩开始接近了解真相,她们隐约感觉到女教师和自己的堂哥恋爱了。
但恋爱不是挺美妙吗小姐干吗要哭呢这一切使她们困惑不解。
“她们忐忑不安而又不知不觉地感觉到正在接近一个闪烁不定的秘密”。
第三次叹息时,姐妹俩带着读者突进到了事情真相的垓心:原来小姐有了奥托的孩子。
在这个过程中,姐妹俩对小姐的态度由同情到悲伤转而狐疑:“她们不再相信别人跟她们说的话,在每句话里都闻出谎言和计谋的味道”。
接着,事件的发展超出了她们的预料,奥托从家里搬走了,日渐温柔可爱的小姐遭到母亲粗暴的驱逐,她们第四次发出“可怜的小姐”的感慨时,内心已饱含绝望与愤怒了。
最后一次叹息,似乎是诀别的呐喊了,“这天下午她们年纪大了好几岁。
”“她们感到害怕。
她们今天已经心惊胆战地向这个世界投了最初的一瞥。
她们现在已经踏入的人生,使她们望而生畏。
这个人生像座阴森森的树林,矗立在她们面前,昏暗、逼人,可是她们得去穿过这座森林。
”两颗像睡莲一样纯洁、天真无瑕的幼小心灵被丑恶的现实环境残酷地扭曲、污染,多么令人痛惜
小说通过层次分明的儿童内心世界的活动,既推动了情节发展,又达到了抨击现实社会的目的。
斯蒂芬·茨威格把一种饱含着痛苦、怜悯、恐惧和愤怒的激情,一种摇撼心灵的激情深深地埋进了读者心中。
三、事件发展与儿童内心变化紧密结合,充满人文关怀
小说在叙述故事时,把事件的发展与姐妹俩的内心变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充满了人文关怀。
小说中姐妹俩的五次叹息连接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女教师未婚先孕,遭到自己堂兄奥托的侮辱和抛弃。
天真的她们以为只有结过婚的女人才会有孩子,完全不知道未婚先孕及贵族引诱少女之类的社会丑闻。
在对事情的偷听与窥探中,她们逐渐对周围的社会有了了解。
姐妹俩对奥托的懦怯与逃避感到愤怒,为小姐悲哀而平静的神态而痛苦,心灵被这种残酷的现实伤得不轻:“她们不玩、不笑,眼睛失去了活泼开朗、无忧无虑的光彩。
”“她们不再相信别人跟她们说的话,在每句话里都闻出谎言和计谋的味道。
”“她们拼命想从自己的肩膀上摆脱这些秘密织成的黑暗的罗网,或者至少透过一个网眼向现实世界投去一瞥。
那种孩子气的信念,高高兴兴、无忧无虑的盲目性已经从她们身上脱落。
”“自从她们知道,身边尽是谎言,她们也就变得坚韧而有心计,甚至变得诡诈起来,善于说谎。
”儿童的纯真和信任已被成人的虚伪、谎言深深地伤害了,她们学会了用怀疑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世界。
女教师的被迫出走彻底破坏了她们的纯真。
她们从无忧无虑的童年一下子掉进了万丈深渊。
“谁也接近不了她们,通向她们心灵的通道已经阻断,也许多少年都不会畅通。
”“从昨天起,她们就已经不再是孩子了。
”她们提前进入了残酷的人生,她们对人生深感恐惧,“她们现在已经踏入的人生,使她们望而生畏。
”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她们的人生还能美好吗
姐妹俩过早地认识到社会现实的残酷,失去了美好的纯真与信任。
小说这种对儿童心灵创伤的揭示确实令人深思。
怪不得会有人这样评价斯蒂芬·茨威格:一个试图揭示人类心灵奥秘,深入挖掘并精确展示复杂人性的魔术大师。
附:
1、茨威格名言名句
要了解一个人的性格,最好是看他在关键时刻的行动。
一个人如果老是居高临下地俯视世界,只是从皇帝的宝座或象牙塔的高处或从权力的顶峰俯视世界,那他只能看到阿谀奉承之徒的笑容和他们的危险的驯服。
只想到开始,也要想到发展,而尤其是不能不想到结局。
宁可受苦而保持清醒,宁可忍受痛苦而思维,也胜似不进行思维。
幻想的天性富有永远年轻的秘密。
通过同情去理解并且经受别人的痛苦,自己也会内心丰富。
思想虽然没有实体的,也要有个支点,一失去支点它就开始乱滚,一团糟地围着自己转;思想也忍受不了这种空虚。
同情有点像吗啡,它起初对于痛苦确是最有效的解救和治疗的灵药,但如果不知道使用的分量和停止的界限,它就会变成最可怕的毒物。
伟大的事业降临到渺小人物的身上,仅仅是短暂的瞬间。
谁错过了这一瞬间,它决不会再恩赐第二遍。
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应付生活中无边的苦难的。
所以,自己需要别人帮助,自己也要帮助别人。
每一种新的认识都可以使年轻人精神振奋,只要一旦受到某种感情的鼓舞,他就可以从中取之不尽,这正是青春的意义。
同情是把两面有刃的利刀,不会使用的人最好别动手。
一个人的同情要善加控制,否则比冷淡无情更有害得多。
2、关于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着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富裕的犹太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着名的和平主义者。
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
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斯蒂芬·茨威格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
他善于运用各种体裁,写过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还从事过文学翻译。
他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但他的作品中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最为着称。
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的描摹。
其作品在世界范围都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之一。
其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混乱的感觉》《人的命运转折点》(又译《人生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又译《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滑铁卢之战》《危险的怜悯》等;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异端的权利》《麦哲伦航海记》《断头王后》《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又译有《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三作家》、《罗曼·罗兰》、《断头皇后》(或《断头艳后》)等一些极好的作品。
3、关于《家庭教师》
《家庭女教师》是斯·茨威格出版于1911年的小说集《最初的经历——儿童国度里的四篇故事》中的一篇。
《最初的经历》是斯·茨威格一系列“链条小说”的第一部,在这部小说集中,斯·茨威格涉足儿童的内心世界,以儿童的视角、儿童的心灵去窥探神秘莫测的成人世界,展示儿童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阶段的心理冲突与变化。
正是从这部小说集开始,斯·茨威格正是从这部小说集开始,踏上了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创作路程。
《家庭女教师》讲述了一个家庭女教师被贵族青年奥托引诱然后被抛弃的故事。
小说以一对姐妹——两个十二三岁的女孩的眼睛来观察事件的发展,并表现了两人在发现事情真相的过程中所不可避免地受到的心理冲击,事件的发展与女孩们的内心变化紧密结合在一起。
在小说中,两姐妹一共发出了五次“可怜的小姐”的感叹。
这五声叹息,把姐妹两人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串联起来,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随着这五声叹息,事件也越来越接近真相,在小说的结尾,情节与读者的内心体验一起达到了高潮。
小说的叙述视角非常独特,从儿童的眼光观察世界,女教师的悲惨遭遇是两个女孩从天真无邪到忧郁冷漠的转折点,女教师的痛苦使她们过早地感觉到现实的冷酷与人心的卑劣。
作家把一种饱含着痛苦、怜悯、恐惧和愤怒的激情,一种摇撼心灵的激情深埋在读者心中。
小说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道貌岸然和冷酷,也揭示了普通妇女在当时的社会受到的歧视和摧残。
文中更深刻地表现儿童内心的纯真所受到的伤害与摧残。
她们过早认识到社会的残酷与现实,失去了美好的纯真与信任。
这种对儿童心灵的创伤的揭示令人深思。
小说选材摄取于日常生活中的小人物的生活和命运,从心理的角度再现人物思想、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斗争,悲哀和痛苦,欲望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