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观点:中国的外交需要韬光养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辩论观点:中国的外交需要韬光养晦
现如今,中国在外交上一直保持着低调的态度,让很多人觉得很窝囊,太软弱,但事实告诉我们:韬光养晦更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应当作为中国的外交政策,而强势崛起的愿望虽然很美好,但只会事与愿违。
为什么要韬光养晦呢?
韬光养晦,意思是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是个褒义词,所以就不是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懦弱无能,畏首畏尾,而是一种明智的外交策略。原因如下:先从国际形势分析。俗话说,“树大招风”,即要想在同类中处于领先地位,承受伤害是在所难免的,而如今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恰恰受不得这种伤害。中国的实力虽然在与日俱增,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比起美国,我们还有差距。如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苏联已不复存在,美国凭借其强硬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当上了霸主,容不得任何国家来撼动他的地位,对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强大十分敏感。在这种形势下中国需要的是暗中壮大实力,而绝非逞一时之气。
其次,从自身情况来分析。迄今为止,中国是唯一一个走成功了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正因为是唯一一个,没有任何参照,所以前方的道路更需要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究竟能否取得最终胜利还是个未知数。就凭这一点,中国就该低调行事,不该过于崭露头角,在外交上更是强硬不得。
那么实行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又有什么好处呢?下面仍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
从国际方面讲,中国在外交方面低调行事,减轻了美国等大国的危机感,受到的压制就会减小,同时也避开了激烈的国际矛盾,这样便拥有了更多的主动权,也争取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强硬只会让自己屡屡碰壁,不利于自己的发展。邓小平曾表示:“第三世界有一些国家希望中国当头。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这个头我们当不起,自己力量也不够。当了绝无好处,许多主动都失掉了。中国永远都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而要强势崛起,在外交上太强硬,就必然会触及很多国家的利益,在利益面前,一切朋友都可能成为敌人,如果为了自己的崛起而落得个众叛亲离就得不偿失了。很多人抱怨,在利益受到侵犯时,无论是使馆被炸、飞机被撞还是岛屿被占,中国政府的态度永远都是表示谴责,强烈谴责,而没有反击,没有让国人出气。的确,这是有点吃亏,但如果总是盛气凌人,睚眦必报,那又怎么吃得消背后暗箭呢?况且中国还未必有足够的实力进行反击。即便像美国那样有实力盛气凌人、横行霸道,很多国家也只是敢怒不敢言罢了。
从国内方面讲,中国现在急切地需要一个安定的环境进行发展,而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正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环境。如若不然,凭借着自己并不成熟的实力与其他大国一起扮演着主宰世界的角色,看起来是崛起了,强势了,但又有什么实质性的好处呢?同时要注意,我们所反对的强势崛起是指外交政策,而并不是反对中国壮大自己的实力,中国的实力需要强势崛起这是不争的事实。但现在我们的实力自己心里清楚,其他国家也清楚,我相信要是此时中国真的宣布自己强势崛起了,没有几个国家敢从美国阵营跑过来把赌注压在我们身上。我们的实力还很弱,没有实力又谈什么强势崛起!所以,我们就更要韬光养晦,埋头苦干壮大自己的实力。如果当初美国早早地强势崛起,欧洲又岂能放任猛虎归山?而美国在二战中迟迟不参战,暗中积蓄力量,直到实力足以主宰战争才开始展示自己的力量,这不也是通过韬光养晦成功最好的例子吗?
如果理论过于空洞,那是事实最好的证据。在美国国防部的《2005年中国军事力量年度报告》中,赫然收录着有关中国“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的完整表述:“上世纪90年代初,
中国最高领导人邓小平在对中国外交及安全政策部门负责人讲话时,总结了著名的‘24字’战略:‘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绝不当头。’后来,又增加了‘有所作为’4个字。”中国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在深圳发表《中国需要和谐世界需要和谐》演讲时称,韬光养晦不意味着中国不再开放,不同世界合作,中国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温家宝总理曾表示,这一外交政策100年都不会改变。事实胜于雄辩,既然中国真的采取了这种政策,就必然有它的道理,就必然有利于中国的发展。
最后,我还想重申一遍,韬光养晦不等于抬不起头,低调不等于窝囊。中国一定会有崛起的一天,只是不能太着急了,需要一点一点地来,需要暂时收敛一下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