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文化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休闲文化概述
摘要:我国目前实行的五天工作制,早在汉代官员中已推行。《汉律》规定,政府官员“五日一休沐”;至唐高宗永徽二年,又改为按旬休假,也即十日休假一次(王勃《滕王阁序》中有“十旬休暇”句)。不过那时的休假是采取轮休的方式洗头和沐浴,而且仅仅是对士阶层的规定,布衣百姓的休闲是无足论的。
我国全年国家法定节假日(含周末)共114天,一个不小的一个数目,这意味着大部分工作的中国人一年中有三分之一时间完全是在闲暇中度过,这段时间想怎么休闲就怎么休闲。然而,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人都把“睡觉、看电视、做家务、逛街”作为周末主要的休闲活动。中国人缺乏的不是休闲时间,而是休闲文化。
关键词:休闲;文化;概述
一、休闲文化的概念
休闲文化是人类生活的一种重要特征。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标志,更是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是人的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领域。人们在飞速发展的时代面前,价值观发生了新的调整和变化。
休闲文化是人们在休闲活动过程中了解、鉴赏、体验得到的文化综合,是将人类的休闲生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加以分析时所包涵的物化因素与精神因素的总和。休闲文化是指人在业余闲暇时间,经过充分自由选择和纯粹兴趣所致,用于自我享受、调整和发展的观念、态度、方法和手段的总和。
马惠娣:“从文化角度看休闲,是指人在完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后,为不断满足人的各方面需要而处于的一种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构建的生命状态的行为方式”。
休闲作为一种文化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是人类社会传统文化的继承和现代文明的创造。是以个人的文化修养为背景,以探求和享受文化生活为目的,以获得现实生活中个人心理的满足、精神的愉悦、身体的康健为目标的生命活动过程,而不是“谋生”过程。
二、休闲文化的本质
将休闲上升到文化范畴则是指将休闲看做为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而处于的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一种生存状态或生命状态。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
(一)休闲是一种社会标志和社会制度
凡伯伦试图从休闲与劳动的关系出发,揭示休闲的本质与工作、政治、经济等社会活动和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休
闲是社会阶层的标志,休闲是公民的社会权利。
(二)休闲是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杜马哲迪尔(Dumazedier)、卡普尔(Kaplan)、凯利(Kelly)认为休闲的本质和目的就是心灵能够体验的自由感。人们在业余闲暇时间,经过充分自由选择和纯粹兴趣所致(超越一般功利目的,如钱、权等)用于自我享受、调整和发展的观念、态度、方法和手段的总和。
(三)休闲是“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
皮普尔:休闲不仅仅是心灵上的,更应该是精神上的态度和灵魂的状态,“我们惟有能够处于真正的闲暇状态,通往‘自由的大门’才会为我们敞开,我们也才能够脱离‘隐藏的焦虑’之束缚。”
杰弗瑞?戈比:“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为,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
三、休闲文化的结构
(一)精神文化层面
(1)休闲理论:关于休闲的一切研究。包括休闲价值、休闲技能、休闲经济、休闲教育等。成熟的休闲理论是休闲高度平民化、社会化的标志。
休闲学、休闲社会学等在发达国家已成为成熟的理论学
科,受到广泛重视和研究。
(2)休闲意识:人们关于休闲的基本认识与看法,是低层次的休闲认识。
(3)休闲心理:人们对休闲的一般心理倾向。大众心理一般又被称为群体无意识。是指群体的潜在意识。
精神文化层面的休闲文化,最核心的就是休闲观:人们对休闲的总的看法与基本观点:包括休闲价值观、休闲态度、休闲偏好等。
(二)器物文化层面
(1)休闲制度:包括休假制度与相关的福利制度等。如带薪休假。现代社会,越来越把休闲视为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2)休闲设施:包括私人休闲设施与公共休闲设施(空间)。公共休闲设施的水平,是衡量一个社会休闲水平的重要标杆。也是公民休闲福利的重要组成和表现。
(3)休闲技能:与休闲方式密切相关。是休闲行为的物化表现。休闲技能与休闲水平相关,也是衡量个体休闲质量的重要指标。
(4)休闲结构:不同社会、不同环境下,人们的休闲活动构成这个社会的休闲结构。另外个体的休闲结构也是重要的研究领域。编辑本段
四、休闲文化的类型
(1)闲聊消遣型主要包括亲、朋、友、好间的无固定主题的聊天漫谈、玩笑逗乐,其最常见的就是喝茶聊天或喝酒聊天。
(2)旅游观赏型主要包括动态的旅行观赏(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各类专题知识展馆)、静态的影视、网页等观赏以及现场的歌舞、戏剧、体育表演等观赏。
(3)游艺娱乐型主要包括各类游戏、游艺活动,群众性的各种文化、艺术、娱乐活动以及非竞技的体育锻炼、保健活动。
(4)竞技博弈型主要包括各类公开的大众化的体育比赛、
各种趣味性的技艺比赛、某些挑战人类身体极限的非专业的探奇冒险活动以及各种门类的棋牌博弈活动。
(5)虚拟互动型主要包括通过英特网、手机、互动电视等现代信息传输手段所进行的各种具有互动特征的休闲
娱乐活动。其中网上互动的形式最为常见。
(6)求知探索型主要包括主体在业余或课余时间对人类已
知的各种知识、技能的学习,对未知世界奥秘的思考、探寻、求索,通常表现为因兴趣所致的各类读书、交流、研讨活动。
参考文献:
[1] 何毅,党兴华.休闲城市空间开发模式构建研究[J].城市问题.2007年05期
[2]郑胜华.基于整合理论的城市休闲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5年02期
[3]杨国良.城市居民休闲行为特征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旅游学刊.2002年02期
[4]刘邦凡.休闲、休闲经济与城市经济[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02期
[5]郑胜华,刘嘉龙.城市休闲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