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14《唐诗五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唐诗五首

第一课时

学习《山居秋暝》

【学习目标】

1、了解山水田园诗歌和体味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2、领悟诗歌主旨,感受诗人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精神。【学习重难点】

品味诗中所描写的山村景色,体会诗人向往隐逸生活的情趣

【课前资料卡】

1、了解“山水田园诗”

代王(王维)孟(孟浩然)。

2、作者简介王维——诗佛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九年(721) 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闲居蓝田辋川。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著有《王右丞集》。

王维多才多艺,诗、画、音乐都很有名,受佛家、道家思想影响很深。3.温故“意象”

※【课前预习】

结合注释读懂诗歌,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翻译诗歌内容。

学习过程:

※任务一:

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意象和人物:

景物特点:

作者心情:

小组讨论,用几句话来描述每一个画面。※任务三:颔联和颈联的四幅画面中哪些为静,哪些为动?分别从什么角度着笔的?对于这首诗你还能找到其他的艺术手法吗?

二、成果展示

三、知识小结

四、课堂检测

第二课时

学习《从军行》之四

【学习目标】

1、学习《从军行》情景交融的艺术技巧。

2、领悟诗歌主旨,理解《从军行》将士勇于报国的精神。(重难点)

【学习重难点】

1、理解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的艺术技巧。

2、品味诗人笔下的思乡之情与誓死杀敌的精神

【课前资料卡】

1、了解“边塞诗”

(1)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其思想内容极其丰富:①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②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③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④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⑤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等等。而具体每首诗表达的也可能是矛盾而交织错杂的感情。著名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

(2)《从军行》是汉代乐府《平调曲》名,内容多写军队的战斗生活,此处以旧

题写新意。

2.作者简介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授汜水尉。他的诗以多种题材对玄宗后期的黑暗政治和动乱社会作过一些揭露和反映。他最擅长七绝,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

※【课前预习】

结合注释读懂诗歌,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翻译诗歌内容。

学习过程:

※任务一:探讨意象

1、诗歌一二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营造出怎样一幅画面?诗歌三四句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表达了边塞将士们怎样的信念?

诗歌一二句:

意象:

画面:

诗歌三四句:

※任务二: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

※任务三:探讨技巧

古诗表现手法解题步骤:

[答题思路]:明手法(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阐运用(结合诗句

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 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叙——析——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1、诗歌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诗歌三四句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二、成果展示

三、知识小结

四、课堂检测

第三课时

《登高》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朗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学习重难点】:

1、赏析情景交融、气势宏伟的艺术特点。

【课前资料卡】:

1、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被文人尊称“诗圣”。曾住杜陵附近的少陵,故世称杜少陵,诗中自称少陵野老,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的地主家庭,处在唐朝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时代,他怀抱忠君爱国、积极入世的志向,但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又历经祸乱,身受深重的时代苦难,因而能对下层人民的疾苦寄予诚挚的关怀和同情。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创作风格上反复咏叹、沉郁顿挫,后人誉其诗为“诗史”。

2、背景介绍:

《登高》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所作,此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致使郁闷如浓云密布在心头。路过夔州(位于长江之滨、

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杜甫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课前预习】

结合注释读懂诗歌,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翻译诗歌内容。

学习过程:

※任务一:

1、本诗前两联写景,写了哪些景?这些景有怎样的特点?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任务二:

诗歌的后两联主要抒发诗人的“悲秋”愁绪,写了几层“悲”?造成杜甫“悲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展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任务三、赏析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任务四、试分析前两联与后两联是通过什么手法融合在一起的?

二、成果展示:

三、知识小结:

四、课堂检测:

第四课时

《石头城》、《锦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咏史诗的写法及特点。

2、理解《石头城》、《锦瑟》的内容及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

3、了解两首诗歌的作者、创作风格以及诗歌的写作背景。

4、领悟诗歌的情感并分析表达技巧。

【学习重难点】:

1、领悟诗歌的情感并分析表达技巧。

2、理解并学习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

【课前资料卡】:

1、文学常识

咏史怀古诗: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表现诗人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或喟叹朝代兴亡的变化,感慨岁月悠忽变幻,或抨击社会现实或讽谏当朝者或讽谏世人,或怀古伤今,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或壮志难酬之感。分类:咏史诗可分为“以诗论史”、“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借古抒怀”四种。

咏史怀古诗常见思想感情:①喟叹朝代兴亡的变化,感慨岁月悠忽变幻②抨击社会现实或讽谏当朝者或讽谏世人③怀古伤今,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或壮志难酬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主要手法:①借古讽(伤)今(李商隐《贾生》)②今昔对比(刘禹锡的《乌衣巷》李白的《越中览古》)③以景衬情(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④用典(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⑤侧面烘托(刘禹锡的《石头城》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等

无题诗:诗人作诗另有寄托,不便明确标明诗的题目,故意用“无题”作为篇名。这样的诗称为“无题诗”。有时用诗的开头二字作为题目,但篇名不能概括全诗的内容(如唐代李商隐的《锦瑟》诗),也属于“无题诗”。李商隐的诗集中,篇名为《无题》的诗较多。

2、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谋夺宦官兵权,失败后被贬为朗州(现在湖南常德)司马。元和十年(815年),被召至京,游玄都观,写诗讽刺新权贵,复出为连州(现在广东连县一带)刺史。长庆元年调任夔州刺史,三年后再调为和州(现在安徽和县)刺史,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