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课件_全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识众寡之用者胜 上下同欲者胜 以虞待不虞者胜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思考:
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 思想对于当今世界局势有何积极意义。
第四篇 军形篇
解 题
形
原义为器、为著,引申为事物的实 质,本篇指军事实力。先为不可胜, 以待敌之可胜”,是全篇的中心。全 篇主要是讲战争的胜败是由客观物质 条件为基础而决定的,并讲如何善于 利用这些条件,即军队作战首先要使 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寻求敌人的 可乘之隙,以压倒的优势打击敌人, 达到“自保而全胜”的目的,“自保 而全胜”的关键是“修道而保法”。
第一篇 计 篇
全书总纲
解
题
计,计算、计谋。本篇主要讲如何在出 兵前对决定战争胜负的各项基本要素进行 科学的计算,从而作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思想精髓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 之道,不可不察也—— 战争是国家的
大事,它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 亡,是不可以不认真考察研究的。
☆ 兵者,诡道也——用兵作战,是一种
二、孙子与《孙子兵法》简介
(一) 孙子简介 孙子,名武,字长卿,生卒年不考,春秋
末期人,大约与孔子同时而稍晚。本齐人, 后迁于吴国。 司马迁说:“西破强楚,入郢城,北威齐 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史 记•孙子吴起列传》)
(二)《孙子兵法》简介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经”和“兵学圣
内容提要
1.战略思维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 2.实现“全胜”的方法 谋攻的指导原则:“必以全争于天下” 谋攻法则:上兵伐谋 其次伐交 其次伐兵 其下攻城 用兵六决:十则围之 五则攻之 倍则战之 敌则能分之 少则能逃之 不若则能避之
3.实现“全胜”的保障:贤将明君 国君危害军事行动的三种情况 4.指导战争的基本前提:知彼知己 预知胜利五法:
思想精髓
1.致人而不致于人——调动敌人而不被敌 人调动。 2.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敌 人安逸能使之疲劳;敌人饱食能使之饥饿; 敌人安处能使之移动。 3.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 知其所攻——善于进攻的,使敌人不知道怎 样防守;善于防守的,使敌人不知道怎样进 攻。
4.形人而我无形——使敌人暴露而我军 不露痕迹。 5.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处处都防 备,则处处都兵力不足。 6.形兵之极,至于无形——伪装佯动做 到最好的地步,就看不出一点形迹。 7.战胜不复——战胜敌人的战略战术每 次都不一样。
思想精髓
1.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在军事
上,只听说过指挥虽拙但求速胜,没见 过为讲究指挥工巧而追求旷日持久的现 象。
2.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战争久
拖不决而对国家有利的情形,从来不曾 有过。
3.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
之利也——不完全知道用兵害处的人, 就不完全知道用兵的好处。
4.《孙子兵法》的版本
主要有三大系统:竹简本,武经本(宋刻
《武经七书•孙子》),十一家注本(宋刻 《十一家注孙子》,清孙星衍重新校订,让 此版本的《孙子兵法》流行)。
三 、区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和
《三十六计》 孙膑,战国中期人,孙武的后世子孙,晚 百余岁,著《孙膑兵法》。 “三十六计”一词最早见于《南齐书•王敬 则传》,“三十六策,走为上计”。《三 十六计》的作者与成书时间无从考证。是 一部集历代“韬略”、“诡道”之大成的 兵法谋略奇书,有很强的实用性,不但军 事领域可以运用,而且非军事领域也可借 鉴。它是中华民族智慧宝库中的独特珍宝。
1.《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不战而屈人之兵” “令之以文,齐之以
武”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2.《孙子兵法》的哲学思想 “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 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3.《孙子兵法》的影响
“辞如珠玉”(刘勰)
他所造成的态势是险峻的,进攻的节奏是短促的。
5.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混
乱是因为对方更严整,怯懦是因为对方更勇敢, 弱小是因为对方更强大。
6.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 人而任势 ——善于作战的人,总是设法造成
有利的态势,而不苛求部属,因而能选择人才 去利用有利的态势。
7.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 势也——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所造成的势,就
功——所以善于打仗的人打了胜仗,
没有智慧的名声,没有勇武的功绩。
4.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
失敌之败也——所以善于打仗的人, 总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不放 过击败敌人的机会。
5.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
求胜——胜利的军队总是先有了胜利
的把握才寻求同敌人交战,失败的军
队则往往先同敌人交战而后企图侥幸
诡诈之术。
☆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在对方没有防 备处发动攻击,在对方意料不到时采取行动。 ☆ 多算胜,少算不胜 ——计算周密、条件 充分就能取胜;计算疏漏、条件不充分就不 能取胜。
内容提要
1.重战、慎战思想 2.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五事七计 五事:道 天 地 将 法 将帅五德:智 信 仁 勇 严 七计:主孰有道 将孰有能 天地孰得 法令孰行 兵众孰强 士卒孰练 赏罚孰明
像从万丈高山滚下圆石,这就是“势”。
内 容 提 要
1.作战指挥的四要素: 分数 形名 奇正 虚实 2.奇正的作用和变化。 奇正变化的要诀是:“以正和,以奇 胜。”
3.势的姿态和运用。
其势险,其节短。 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 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4.要善于造势。
“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
孙子兵法
授课人:谭勤 二零零七年九月
绪论
一、课程开设的缘起
《孙子兵法》是迄今保存最古老、流传最广
泛的军事著作,被尊之为“兵经”,广泛流 传国内外,影响深远。 通过较系统的学习《孙子兵法》,从它的思 想及谋略中,感悟人类的灿烂文明,受到多 方面的启迪,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 统文化,弘扬人文精神,开启自身巨大的智 慧和潜能,培养应变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 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3.造势:因利而制权 4.诡道十二法 能而示之不能 用而示之不用 近而示之远 远 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 乱而取之 实而备之 强而避之 怒而挠之 卑而骄之 佚而劳之 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5.战争胜负可预算 多算胜,少算不胜
第二篇
作战篇
解 题
本篇着重论述出国远征,当以速胜 速决为主。首先从战争对人力、物力、 财力等物资条件的依赖关系出发,指出 了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对国家的危害,然 后论述了“兵贵胜,不贵久”的速胜方 针,并提出了“因粮于敌”、“胜敌而 益强”等一系列的作战指导原则以减轻 人力、物力、财力等的消耗。
思想精髓
1.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大凡作战,
一般都是以正兵当敌,用奇兵取胜。
2.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善用奇兵的人,其战术变化就像天地一样没 有穷尽,像江河一样不会枯竭。
3.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战术不过奇正,可是奇正的变化,却无穷无尽。
4.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善于作战的人,
争胜利,即通过智力运筹,最大限度的
降低敌我伤亡和避免战争破坏,同时获
取最大的战果和效益。
思想精髓
1.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也——百战百胜,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 的,不经交战而能使敌人屈服,才是高明中最高 明的。
2.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用兵作战的上策是用谋略胜敌,其次是运用外 交取胜,再次是战胜敌人军队,最下策是攻打敌 人的城池。
4.因粮于敌——从敌国取得粮草。
5.智将务食于敌——明智的将领务求在
敌国解决粮草问题。
6.胜敌而益强——愈是战胜敌人,也愈
是增强自己。
7.兵贵胜,不贵久——用兵贵在速战速
决,而不宜旷日持久。
8.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
也——懂得用兵的将帅,是民众命运的
掌握者,国家安危的主宰。
内容提要
1.战争需耗巨资 举师十万,日费千金 2.作战应速胜 3.粮草应从敌国补给 4.胜敌而益强 5.用兵贵在速战速决 因粮于敌 智将务食于敌 兵贵胜,不贵久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第三篇 谋攻篇
解 题
谋,谋略、计谋。谋攻,以谋略攻敌。
本文中心就是讲如何运用谋略来取得战
典”。又叫《孙子》、《吴孙子兵法》、 《孙武兵法》、《吴孙子》等,字数6000, 取其整数。《孙子兵法》问世于两千五百年 前的春秋时期,标志着独立的军事理论著作 从此诞生,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 上的“兵书”,比希腊的第一部军事理论专 著《长征记》约早100多年,比罗马弗龙廷 的《谋略例说》早五六百年。
3.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
之国而非久也——不打仗就使敌人屈服,不攻城 就使敌城投降,摧毁敌国而不是靠久战。 4.兵不顿而利可全——军队不致疲惫受挫,而胜 利可以圆满获得。 5.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知己,一胜一负; 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了解对方又了解自 己,百战不会有危险;不了解对方但了解自己, 胜负各半;既不了解对方,又不了解自己,那么 每战都有危险。
混战计: 19釜底抽薪 22关门捉贼 并战计: 25偷梁换柱 28上屋抽梯 败战计: 31美人计 34苦肉计
20浑水摸鱼 23远交近攻 26指桑骂槐 29树上开花
32空城计 35连环计
21金蝉脱壳 24假道伐虢 27假痴不颠 30反客为主
33反间计 36走为上
五 、作 业 阅读《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
3.兵法的五项法则 (地)→度→量→数→称→胜 孙子最后把战争胜利的基础 归根于“度、量、数、称”,并要 使它在迅猛奔流运动中加强其冲 击力量,这就是“形”。这是古代 唯物论辩证法军事思想的萌芽。
第五篇 兵势篇
解 题
势,态势、气势、形势。“势”是 “形”的运动,是对实力的灵活运用与充 分发挥,如水激石,如箭在弦,如石下山。 本篇主要论述在军事实力的基础上,发挥 将帅的指挥才能,造成和利用有利的态势, 出奇制胜的打击敌人。“战势不过奇正” 是全篇主线。
刘邦曰:“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
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 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肖何;连百 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 下者也。”
作业
如何理解孙子“以正和,以奇胜” 的谋略思想,并谈谈对你有何启示。
第六篇
虚实篇
解
题
虚,空虚,兵力分散而薄弱。实,充实, 兵力集中而强大。总而言之,一切有利的方 面都是“实”,一切不利的方面都是“虚”。 “虚”与“实”相互对立,相互转化。 本篇主要论述通过对“虚实”关系的认识 和把握,在战争中争取主动地位,即“致人 而不致与人”。“避实而击虚”是全篇的核 心。
取胜。
6.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
败之政——善于用兵的人,修明政治, 确保法制,所以能成为胜败的主宰。
内 容 提 要
1.作战应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用兵之道,难保其必胜,而可保其 必不败。” 2.自保而全胜必须修明政治、确保法制
明代兵书《投笔肤谈•家计第二》中指出: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8.兵形象水——用兵的规律如同水的运 动规律。
9.避实而击虚—— 避开敌人坚实的地方 而攻打敌人的薄弱环节。 10.兵因敌而制胜——作战要根据敌情采 取不同的取胜方法。 11.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根据 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
思 想 精 髓
1.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
之可胜———以前善于用兵作战的人,
首先创造自己不可战胜的条件,然后 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
九天之上——善于防守的人,隐蔽自
己的兵力如同深藏于地下;善于进攻
的人,展开自己的兵力就像从天而降。
3.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
三十六计
胜战计: 1瞒天过海 4以逸待劳 敌战计: 7无中生有 10笑里藏刀 攻战计: 13打草惊蛇 16欲擒故纵
2围魏救赵 5趁火打劫 8暗度陈仓 11李代桃僵
14借尸还魂 17抛砖引玉
3借刀杀人 6声东击西 9隔岸观火 12顺手牵羊
15调虎离山 18擒贼擒王
思考:
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 思想对于当今世界局势有何积极意义。
第四篇 军形篇
解 题
形
原义为器、为著,引申为事物的实 质,本篇指军事实力。先为不可胜, 以待敌之可胜”,是全篇的中心。全 篇主要是讲战争的胜败是由客观物质 条件为基础而决定的,并讲如何善于 利用这些条件,即军队作战首先要使 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寻求敌人的 可乘之隙,以压倒的优势打击敌人, 达到“自保而全胜”的目的,“自保 而全胜”的关键是“修道而保法”。
第一篇 计 篇
全书总纲
解
题
计,计算、计谋。本篇主要讲如何在出 兵前对决定战争胜负的各项基本要素进行 科学的计算,从而作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思想精髓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 之道,不可不察也—— 战争是国家的
大事,它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 亡,是不可以不认真考察研究的。
☆ 兵者,诡道也——用兵作战,是一种
二、孙子与《孙子兵法》简介
(一) 孙子简介 孙子,名武,字长卿,生卒年不考,春秋
末期人,大约与孔子同时而稍晚。本齐人, 后迁于吴国。 司马迁说:“西破强楚,入郢城,北威齐 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史 记•孙子吴起列传》)
(二)《孙子兵法》简介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经”和“兵学圣
内容提要
1.战略思维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 2.实现“全胜”的方法 谋攻的指导原则:“必以全争于天下” 谋攻法则:上兵伐谋 其次伐交 其次伐兵 其下攻城 用兵六决:十则围之 五则攻之 倍则战之 敌则能分之 少则能逃之 不若则能避之
3.实现“全胜”的保障:贤将明君 国君危害军事行动的三种情况 4.指导战争的基本前提:知彼知己 预知胜利五法:
思想精髓
1.致人而不致于人——调动敌人而不被敌 人调动。 2.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敌 人安逸能使之疲劳;敌人饱食能使之饥饿; 敌人安处能使之移动。 3.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 知其所攻——善于进攻的,使敌人不知道怎 样防守;善于防守的,使敌人不知道怎样进 攻。
4.形人而我无形——使敌人暴露而我军 不露痕迹。 5.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处处都防 备,则处处都兵力不足。 6.形兵之极,至于无形——伪装佯动做 到最好的地步,就看不出一点形迹。 7.战胜不复——战胜敌人的战略战术每 次都不一样。
思想精髓
1.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在军事
上,只听说过指挥虽拙但求速胜,没见 过为讲究指挥工巧而追求旷日持久的现 象。
2.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战争久
拖不决而对国家有利的情形,从来不曾 有过。
3.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
之利也——不完全知道用兵害处的人, 就不完全知道用兵的好处。
4.《孙子兵法》的版本
主要有三大系统:竹简本,武经本(宋刻
《武经七书•孙子》),十一家注本(宋刻 《十一家注孙子》,清孙星衍重新校订,让 此版本的《孙子兵法》流行)。
三 、区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和
《三十六计》 孙膑,战国中期人,孙武的后世子孙,晚 百余岁,著《孙膑兵法》。 “三十六计”一词最早见于《南齐书•王敬 则传》,“三十六策,走为上计”。《三 十六计》的作者与成书时间无从考证。是 一部集历代“韬略”、“诡道”之大成的 兵法谋略奇书,有很强的实用性,不但军 事领域可以运用,而且非军事领域也可借 鉴。它是中华民族智慧宝库中的独特珍宝。
1.《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不战而屈人之兵” “令之以文,齐之以
武”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2.《孙子兵法》的哲学思想 “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 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3.《孙子兵法》的影响
“辞如珠玉”(刘勰)
他所造成的态势是险峻的,进攻的节奏是短促的。
5.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混
乱是因为对方更严整,怯懦是因为对方更勇敢, 弱小是因为对方更强大。
6.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 人而任势 ——善于作战的人,总是设法造成
有利的态势,而不苛求部属,因而能选择人才 去利用有利的态势。
7.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 势也——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所造成的势,就
功——所以善于打仗的人打了胜仗,
没有智慧的名声,没有勇武的功绩。
4.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
失敌之败也——所以善于打仗的人, 总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不放 过击败敌人的机会。
5.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
求胜——胜利的军队总是先有了胜利
的把握才寻求同敌人交战,失败的军
队则往往先同敌人交战而后企图侥幸
诡诈之术。
☆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在对方没有防 备处发动攻击,在对方意料不到时采取行动。 ☆ 多算胜,少算不胜 ——计算周密、条件 充分就能取胜;计算疏漏、条件不充分就不 能取胜。
内容提要
1.重战、慎战思想 2.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五事七计 五事:道 天 地 将 法 将帅五德:智 信 仁 勇 严 七计:主孰有道 将孰有能 天地孰得 法令孰行 兵众孰强 士卒孰练 赏罚孰明
像从万丈高山滚下圆石,这就是“势”。
内 容 提 要
1.作战指挥的四要素: 分数 形名 奇正 虚实 2.奇正的作用和变化。 奇正变化的要诀是:“以正和,以奇 胜。”
3.势的姿态和运用。
其势险,其节短。 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 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4.要善于造势。
“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
孙子兵法
授课人:谭勤 二零零七年九月
绪论
一、课程开设的缘起
《孙子兵法》是迄今保存最古老、流传最广
泛的军事著作,被尊之为“兵经”,广泛流 传国内外,影响深远。 通过较系统的学习《孙子兵法》,从它的思 想及谋略中,感悟人类的灿烂文明,受到多 方面的启迪,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 统文化,弘扬人文精神,开启自身巨大的智 慧和潜能,培养应变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 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3.造势:因利而制权 4.诡道十二法 能而示之不能 用而示之不用 近而示之远 远 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 乱而取之 实而备之 强而避之 怒而挠之 卑而骄之 佚而劳之 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5.战争胜负可预算 多算胜,少算不胜
第二篇
作战篇
解 题
本篇着重论述出国远征,当以速胜 速决为主。首先从战争对人力、物力、 财力等物资条件的依赖关系出发,指出 了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对国家的危害,然 后论述了“兵贵胜,不贵久”的速胜方 针,并提出了“因粮于敌”、“胜敌而 益强”等一系列的作战指导原则以减轻 人力、物力、财力等的消耗。
思想精髓
1.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大凡作战,
一般都是以正兵当敌,用奇兵取胜。
2.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善用奇兵的人,其战术变化就像天地一样没 有穷尽,像江河一样不会枯竭。
3.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战术不过奇正,可是奇正的变化,却无穷无尽。
4.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善于作战的人,
争胜利,即通过智力运筹,最大限度的
降低敌我伤亡和避免战争破坏,同时获
取最大的战果和效益。
思想精髓
1.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也——百战百胜,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 的,不经交战而能使敌人屈服,才是高明中最高 明的。
2.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用兵作战的上策是用谋略胜敌,其次是运用外 交取胜,再次是战胜敌人军队,最下策是攻打敌 人的城池。
4.因粮于敌——从敌国取得粮草。
5.智将务食于敌——明智的将领务求在
敌国解决粮草问题。
6.胜敌而益强——愈是战胜敌人,也愈
是增强自己。
7.兵贵胜,不贵久——用兵贵在速战速
决,而不宜旷日持久。
8.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
也——懂得用兵的将帅,是民众命运的
掌握者,国家安危的主宰。
内容提要
1.战争需耗巨资 举师十万,日费千金 2.作战应速胜 3.粮草应从敌国补给 4.胜敌而益强 5.用兵贵在速战速决 因粮于敌 智将务食于敌 兵贵胜,不贵久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第三篇 谋攻篇
解 题
谋,谋略、计谋。谋攻,以谋略攻敌。
本文中心就是讲如何运用谋略来取得战
典”。又叫《孙子》、《吴孙子兵法》、 《孙武兵法》、《吴孙子》等,字数6000, 取其整数。《孙子兵法》问世于两千五百年 前的春秋时期,标志着独立的军事理论著作 从此诞生,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 上的“兵书”,比希腊的第一部军事理论专 著《长征记》约早100多年,比罗马弗龙廷 的《谋略例说》早五六百年。
3.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
之国而非久也——不打仗就使敌人屈服,不攻城 就使敌城投降,摧毁敌国而不是靠久战。 4.兵不顿而利可全——军队不致疲惫受挫,而胜 利可以圆满获得。 5.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知己,一胜一负; 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了解对方又了解自 己,百战不会有危险;不了解对方但了解自己, 胜负各半;既不了解对方,又不了解自己,那么 每战都有危险。
混战计: 19釜底抽薪 22关门捉贼 并战计: 25偷梁换柱 28上屋抽梯 败战计: 31美人计 34苦肉计
20浑水摸鱼 23远交近攻 26指桑骂槐 29树上开花
32空城计 35连环计
21金蝉脱壳 24假道伐虢 27假痴不颠 30反客为主
33反间计 36走为上
五 、作 业 阅读《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
3.兵法的五项法则 (地)→度→量→数→称→胜 孙子最后把战争胜利的基础 归根于“度、量、数、称”,并要 使它在迅猛奔流运动中加强其冲 击力量,这就是“形”。这是古代 唯物论辩证法军事思想的萌芽。
第五篇 兵势篇
解 题
势,态势、气势、形势。“势”是 “形”的运动,是对实力的灵活运用与充 分发挥,如水激石,如箭在弦,如石下山。 本篇主要论述在军事实力的基础上,发挥 将帅的指挥才能,造成和利用有利的态势, 出奇制胜的打击敌人。“战势不过奇正” 是全篇主线。
刘邦曰:“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
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 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肖何;连百 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 下者也。”
作业
如何理解孙子“以正和,以奇胜” 的谋略思想,并谈谈对你有何启示。
第六篇
虚实篇
解
题
虚,空虚,兵力分散而薄弱。实,充实, 兵力集中而强大。总而言之,一切有利的方 面都是“实”,一切不利的方面都是“虚”。 “虚”与“实”相互对立,相互转化。 本篇主要论述通过对“虚实”关系的认识 和把握,在战争中争取主动地位,即“致人 而不致与人”。“避实而击虚”是全篇的核 心。
取胜。
6.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
败之政——善于用兵的人,修明政治, 确保法制,所以能成为胜败的主宰。
内 容 提 要
1.作战应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用兵之道,难保其必胜,而可保其 必不败。” 2.自保而全胜必须修明政治、确保法制
明代兵书《投笔肤谈•家计第二》中指出: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8.兵形象水——用兵的规律如同水的运 动规律。
9.避实而击虚—— 避开敌人坚实的地方 而攻打敌人的薄弱环节。 10.兵因敌而制胜——作战要根据敌情采 取不同的取胜方法。 11.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根据 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
思 想 精 髓
1.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
之可胜———以前善于用兵作战的人,
首先创造自己不可战胜的条件,然后 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
九天之上——善于防守的人,隐蔽自
己的兵力如同深藏于地下;善于进攻
的人,展开自己的兵力就像从天而降。
3.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
三十六计
胜战计: 1瞒天过海 4以逸待劳 敌战计: 7无中生有 10笑里藏刀 攻战计: 13打草惊蛇 16欲擒故纵
2围魏救赵 5趁火打劫 8暗度陈仓 11李代桃僵
14借尸还魂 17抛砖引玉
3借刀杀人 6声东击西 9隔岸观火 12顺手牵羊
15调虎离山 18擒贼擒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