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职院校思政课体验式教育课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造高职院校思政课体验式教育课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职院校各专业的公共政治必修课。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不爱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象。

探究其原因分别有社会层面原因、学校层面原因、教师层面原因、家庭层面及学生个人层面等原因。

从教师层面探寻其原因,认为应该通过更新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观念,改进其教学方法,创新其教学思路打造一个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的体验式教育课堂,从而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标签:高职;思想政治课;专业特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职院校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也是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院校学生必修的公共政治课程,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之一。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不爱听、不爱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象。

比如,上课迟到、早退、旷课很正常;上课玩手机、交头接耳、睡觉很普遍。

发生上面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有社会层面原因、学校层面原因、教师层面原因、家庭层面及学生个人层面等原因,其中教师层面最突出的几个原因就是我们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观念不够新颖、教学方法不够先进、教学思路不够开阔。

如何缓解并解决这些问题呢?作为高职院校一线思政课教师,我认为应该打造一个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的立体课堂,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增强学习兴趣,进一步实现教学目的。

下面我将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第一章为例介绍如何构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的立体课堂,来打造体验式教育课堂。

第一章的题目是“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分别说明。

一、更新教学观念,引入多种载体营造体验式课堂
传统课堂无非就是由一张黑板,一盒粉笔,教师的一张嘴巴组成的。

那么,在现代社会,各种科学信息技术传递如此便捷,我们可以生动形象地引入多种载体进课堂,让我们的课堂由平面化转向立体化。

首先,课堂上可以引入音频资料。

比如以第一章为例,为了顺利给同学们导入理想概念,我引入成龙演唱的歌曲《壮志在我胸》,同学们都很高兴,有的同学甚至跟着成龙唱起来。

让同学们欣赏完这首歌曲后,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壮志在我胸”的内涵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壮志在我胸”和同学们有什么关系?这样因势利导,大家回答问题就会比较踊跃,有的同学就会回答:“壮志在我胸”就是要树立远大理想,其目的就是帮助人成长成才。

有的同学会回答“壮志在我胸”和当代大学生关系密切,来到大学校园,有个新起点,面临新生活,必须要抓紧适应新生活,并且还要树立自己适当的理想目标,成长成才。

他们说得多好啊,接下来我的小结就顺理成章了:高职大学生是我们国家技能型人才的储备军,我们在校高职大学生只有明确成才目标,才能锤炼出应当具有的过硬优良素质,也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

从而成功导入新课《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接着进一步引入新概念:何为理想?何为信念?让同学们边看书边体会理想和信念的含义及特征。

在了解理想信念的特征后,如何进
一步引导同学们理解这些特征呢?如何让学生真正体验理想和信念的内涵呢?比如,在讲解理想的时代性这个特点时,我引入诗人流沙河的诗歌《理想》,“饥饿的年代,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理想是繁荣。

……”通过这些音频资料的播放,把同学们疲劳的双眼解放出来,让同学们不仅学会看,而且更要学会倾听。

结合这首自由诗,同学们仿佛真正体验并感受到理想具有时代性的特征。

其次,可以引用视频资料。

比如在讲授信念这个概念时,信念具有执着性和稳定性的特征。

那么对于这两个特征,如何给同学们讲明白呢?在课堂上我尝试着引入电视连续剧《借枪》的片段,当一个被剪辑为一分二十秒的《借枪》片段摆在同学们面前时,同学们都屏住呼吸,都被共产党人面对严刑拷打的情景和共产党人面对酷刑表现出的态度震惊并震撼了,我顺势解释说:正是我们共产党人有了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才能使他们面对酷刑面不改色,从而他们名垂青史,这同时也说明了信念一旦产生就具有稳定性和执着性的特征,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革命的敌人这么凶残也摧毁不了我们真正的革命者的意志。

从而进一步引导高职大学生要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走向成才之路。

如此一来,我们科学的理想信念才能转化成一对隐形翅膀,帮助高职大学生成长成才。

又如:在讲解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时,我适当引入两个视频案例:一个是“三轮车夫考上研究生”,另一个是“从农民工到电焊工”。

通过这两个视频的播放,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科学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确實能够给人力量,促人提升,铸就成功!由此可见,通过视频案例的播放,为同学们展示了一堂丰富多彩的“理想信念”课。

同学们在情感体验中学习思政课,感受思政课,思政课实效提高不少。

最后,可以引用小品相声等。

为了活跃思政课教学的课堂气氛,可以让同学们即性发挥自编自演小品及相声。

比如以第一章为例,以“一封家书”为题,让同学们扮演大一新生刚入校时候的情形,通过这种小品载体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到父母亲对自己寄予的厚望,从而深深触动我们高职大学生的灵魂,让他们更加深刻认识到,来到大学校园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是什么?自己要如何努力才能完成使命、承担责任。

这种体验使他们乐学思政课。

二、改进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搭建体验式课堂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往往扮演着独角戏的角色,而在体验式教育课堂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教师必须要善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这种授课模式是体验式教育课堂的重要表现形式。

首先,上课前教师要合理引导。

还是以第一章为例,在讲授这堂课之前要引导学生多动脑、多思索。

在引入理想、信念两个概念前,就让我们的学生思考: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这个时候,同学们肯定都在努力思考这两个问题,然后以教师提问、学生毛遂自荐的方式让学生去回答。

这个时候学生的回答可能五花八门,多种多样。

这就是上课追求的效果,因为这可以督促我们的学生努力思考并能融入课堂,能跟上教师的上课节奏,这样的开始已经证明本堂课已经成功
一半了。

其次,上课中教师要适当提问。

在课堂中间也要适当提问,引导我们的学生去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

比如,在讲到理想信念特征的时候,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历来回忆去理解理想具有时代性、阶级性的特征,比如,有的同学就会回答,自己的理想也是不断变化的,从出生到进入大学,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说到这里,同学们也都能根据自身背景踊跃回答自己曾经的很多理想。

这个也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来到大学校园了,要确立适合现实情况的新目标和新方向。

最后,上课后教师要预留作业。

在课堂临近结束的时候也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问,让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延续到课堂下生活中。

比如,学完理想信念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后,作为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来到大学校园,同学们的理想是什么?大家应该如何去实现呢?”。

这个作业可以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五分钟去交流谈论。

然后让同学们在随后的大学生活中去体会去交流从而形成“我的大学理想”的书面作业,从而把体验式教育课堂延伸到课下。

三、创新教学思路,结合高职学生的专业特点构建体验式课堂
在讲授思政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高职大学生的专业特点授课。

因为在高职院校,学生们都是某一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储备军。

如果思政课能和其专业相结合,那么学生就会觉得思政课有意思,觉得有“用”,这种感觉一旦产生就会促进高职大学生去接受思政课、喜欢听思政课。

从而真正使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用”的一门课,以此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

首先,结合专业要因势利导。

比如,在讲到理想信念与大学生的关系时,借助于案例让同学们理解到:科学的理想坚定的信念的确能够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

然后作为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入与专业相关的案例,以护理专业为例,引入“最美天使”“天使的诺言”等案例,让同学们仿佛能亲身体会到如何通过树立科学的理想和坚定崇高的信念从一名学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护理工作者。

这样一次课下来,同学们不仅建立了对思政课的兴趣,而且还能帮助他们在专业方面有更好的发展。

其次,结合专业要详略得当。

在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时候,仍以第一章为例,通过百度搜索,理想信念方面和护理专业结合的案例不在少数,如何去选择最合适的案例则成了上课成功的关键所在。

第一,选择案例要少而精,并不是越多越好。

要去寻找那种最切题、最能说明问题的案例。

第二,专业相关案例最好是视频。

因为视频案例更形象更直观,更适合高职学生的特点,这种案例对我们高职学生的震撼力和感染力才會更强,以此增强他们的体验感受。

第三,选择的案例时间不能过长。

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弄得学生不知道到底在上专业课还是思政课了,思政课的地位就会受到冲击。

所以,结合专业选择案例必须做到详略得当。

最后,结合专业切忌生拉硬拽。

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时,有的章节可以结合高职大学生专业进行讲解,比如第一章主要讲的就是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所以可以着重结合专业讲解,让同学们了解到自己的专业理想是什么,
让同学们清楚自己以后在专业方面要有怎样的发展和成就。

但是并不是所有章节都适合结合专业进行讲解,不适合的就不能生拉硬拽,否则的话,课堂效果不好,并且有可能适得其反,还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