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论文论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教育论文:论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
摘要:该论文探讨的是网络时代中国的家庭教育问题。文章在对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回顾的基础上论述了网络时代互联网对儿童青少年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提出了面对这一时代中国家庭教育的走向如何以及家长们该怎么办这两个严肃的问题。文章在分析这两个问题的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文章中,特别针对互联网的负面影响,提出了软、硬两类易于掌握实施且适用的方法。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时代家庭教育儿童青少年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逐步融入了国际一体化的洪流之中,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人类社会步入了网络时代。由这被称为第四大传媒的互联网所建构的网络文化使传统的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受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冲击。这一切在促使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同时,也为现代的家庭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因此,研究网络时代中国的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现状
在1994年,只有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与美国斯坦福大学有一条专线联结,除此之外,国内几乎无人知道国际互联网为何物,然而仅一年多时间,这条联通世界各国的“高速公路”便铺到了我们的家门口。2005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最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据报告显示:截止到2004年12月31日,上网用户达到9400万,比去年同期增长8.0%,其中使用宽带上网人数达到4280万,上网计算机达到4160台;CN下注册的域名数、网站数分别达到43万和66.9万;网络国际出口宽带宽总数达到74429M,Ipv4地址总数59945728个;网民每周的上网时间分别为13.2小时和4.1天,上网人口普及率达到15%左右。[1]目前,我国计算机拥有量、互联网用户、网站数仍在飞速增长。电视毫无疑问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传媒,根据资料,2003年中国电视综合人口覆盖已达到94.8%。全国电视观众总户数达到3.06亿户,电视观众数达到10.7亿人。而随着技术的发展,电视上网已成为可能,这还将使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比例大大提高。[2]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互联网发展迅速,上网人口普及率在不断提高。可以预测,未成年人的上网普及率也将随之提高,与计算机网络接触的机会和时间将越来越多。
二、网络时代对孩子们的影响
(一)互联网对孩子们的正面效应
1、对孩子们观念系统的积极影响
网络传播的主要特点是:快捷、方便、双向、开放。[3]网络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开放程度高,是现代科技的结晶,也是网络时代的精神之集中体现。它的这些特点有利于培养上网的青少年的现代观念,如学习观念,全球意识,效率观念,平权意识等。在网络时代,人们的学习已经不可能是一种一劳永逸的事情了,要想使自己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自己须得不断接触新事物,接受新观念和学习新的技术。
2、网络的平等性为孩子们创造出自我实现的新空间平等性是互联网的一大特点,虚拟条件下青少年网民的交往角色是虚拟的。首先不存在上下级,长晚辈那样的垂直型关系,交往变得更加平面化,属典型的横式交往。它淡化了现实生活中的同学、同事等种种横式的交往圈子的局限,使大家变得更加自由、平等,网上认识的朋友都称为“网友”。其次,网上的等级、性别、职业等差别都尽可能小地隐去或弱化了。不管是谁,大家都以符号形式出现。这里没有天然的
权威,没有凌驾于他人之上的特权人物,大家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因在父辈眼里都属于“年幼无知”或“乳臭未干”,常被看作是受教育的对象。而网络世界是青少年自己开辟的无中生有的世界,在这里,青少年拥有自己平等的权利和更我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二)互联网对孩子们的负面效应
人类的科技发展史不断证明:科学技术象一把双刃剑,既有益于人类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便利的一面,也有给人类带来伦理道德上的困惑,危害人类利益的一面。网络作为信息技术的新生儿也毫无例外,也具有双面性特征。如果正确利用网络,互联网会对孩子们的成长、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互联网并不是一个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它所传输的不良信息和一些网络主题的不良行为都会对孩子们产生负面的影响。
1、恋网上瘾或过度沉溺于网上交往危害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电脑空间到处都是新鲜事物,而且在不断增加。因此,
对易于接受新事物的儿童、青少年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往往会导致青少年对网络的极度迷恋。有关专家分析,儿童是电脑的天生爱好者,最适于在电脑的空间里发挥他们的智慧。在现实中,类似的患上“网络迷恋症”的青少年正变得越来越多,这样一来,很容易使他们出现网络性心理障碍问题。这种心理障碍是指患者无节制地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互联网上持续聊天,以致于损害身体健康,而且在生活中出现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以及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4] 对于这个方面,武汉大学的陶宏开教授有较深入的研究。
2、网络信息垃圾会弱化孩子们的道德意识
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学术信息、求购信息、娱乐信息、经济信息以及各种各样的黄色、暴力信息混在一起,使网络成了信息的万花筒。一些自控力较弱的儿童、青少年往往出于好奇心理或冲动去寻找色情、暴力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类似《花花公子》这样的色情杂志对中国的青少年来说可以说是无法接触到的,但当该杂志以合法的形式在美国进入网络后,由于计算机网络消除了传统媒体的“把关人”,青少年只要找到网址,鼠标一点就可以看到那些低级庸俗的东西,来满足他们“猪奇“的、“窥淫”的心理。据不完全统计,60%的青少年是无意中接触到网
上的黄色信息的,而接触过网上黄色信息的青少年90%以上有性犯罪行为或动机。[5]更危险的是,网络的隐蔽性常使孩子们成为被侵害的对象,这印证了大家平常爱说的一句话: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3、互联网的隐蔽性将导致儿童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的增多
在互联网上,儿童、青少年不必与其他人面对面地打交道,因而没有传统社会的熟人圈子去对个人的行为进行约束,同时,网络技术使人们的身份可以变成电脑上的一串字符,任何人都可用不同的名字、性别、年龄与人交流而不会被察觉。行为主体的隐蔽性,使网上不道德的行为日益增多。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为犯罪提供了方便,利用互联网从事高科技犯罪是网络时代的一大社会问题。据统计,目前计算机犯罪大约只有1%被发现,在这1%中,也只有4%被检控。
[6]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潜在的也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另外,也是最为关键的是网络本身具有脆弱性,一组按一定逻辑关系排列的字符就可以使其瘫痪。以上这一切对于一个有破坏欲望的人来说,显然是极大的诱惑和鼓励。可以为所欲为,而不被发现,这对于许多破坏欲望并不强烈但充满好奇和叛逆心理的儿童、青少年来说也是神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