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稳定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区域稳定性分区评价
目的:将一个区域划分成不同稳定程度的区或块,供工程设计部门利用和 决策,以便选择稳定条件较好的地区和制定合理的建设、规划方案。 分级原则 在区域稳定性各因素或条件工程地质研究评价基础上进行; 首先考虑地震作用; 其次考虑山体及地表稳定性和地震对岩土体稳定性的影响; 通常可划分为不稳定、次稳定、基本稳定和稳定四个级别;
2.3区域稳定性研究基本内容
区域地壳结构与组成研究 区域新构造运动与应力场研究 区域断裂现今活动性研究 区域地震活动与火山活动研究 区域重大地质灾害研究 区域稳定性评价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
2.4中国区域构造挽近期活动性概述
挽近期:晚更新世末期至今的时间段,距今约1.2万年以来,有人类活 动以来的时间段内。 中国构造地貌基本特征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第2章 区域稳定性理论
2.1概述
区域稳定性:指在内、外动力作用下、现今一定区域地球表层的相对稳定 程度及其对工程建筑安全的影响程度。
区域稳定性研究的基本任务:
1)研究区域工程地质特征; 2)区域稳定性评价; 3)研究区域工程地质改造,并强调对任何重大工程项目都应该研究区 域稳定性问题。
区域地壳稳定性:地球内动力地质作用(如地震、火山活动、断层错动以 及显著的地壳升降运动等)对工程建设安全稳定的影响程度。
研究区域地壳稳定性的目的:
使工程建筑场地选在相对稳定地区,避开现今活动构造带;在活动地 区选择相对稳定地带(或地段)──“安全岛”。
区域稳定性与区域地壳稳定性的区别:
区域稳定性包含区域地壳稳定性,区域地壳稳定性通常不包括区域 性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研究,而只是现代地壳活动性及其对工程建设影响 的研究与评价。
中国挽近期主要活动断裂带
中国挽近期气候、环境的变迁 中国气候分布图
中国挽近期以来岩浆活动和地热活动
中国的地震活动与挽近期构造应力场特征
挽近期的构造应力场
中国挽近期构造活动分区概述
中国大陆挽近构造活动具有纬向、经向构造带的分割性; 不同活动构造体系展布范围的分区性; 不同区、带的挽近活动特征各异,活动强度也存在差别; 为区域地壳稳定性分区提供了基础材料;
区域稳定性评价已成为国家重大工程规划选址和建设前期论证的重要 决策依据之一。
2.2 区域稳定性基本理论
区域地壳稳定性分析原理
“安全岛”理论 构造控制理论 区域稳定工程地质理论
(1)“安全岛”理论: 核心思想:在现今构造活动性强烈地区,寻找活动相对微弱的“安全岛”; 而在现今构造活动性微弱地区,圈出活动性相对较强的活动带。 基本思路与原则:利用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进行地壳稳定性评价。
区域稳定性分区 对一个大区域,可按稳定性相同或相似程度,由大到小划分为地区、地
带、地段和地点四级。 在区域稳定性工程地质分区研究中,如将稳定性分级和区域大小分级结
合起来,可得区域稳定性分级分区综合表。
区域稳定性评价因素及指标 决定区域稳定性的因素:
(1)地质因素:地质体组成、结构、构造、形态和内外动力地质作 用; (2)地球物理因素:重力场、地应力场、地热场; (3)自然因素:气象、水文等; (4)人为因素:人类工程、经济等各类活动。 工程地质问题通常按不同层次,由工程建筑区域、地区及工程场址 依次划分为: (1)地壳(构造)稳定性 (2)地表(地面)稳定性 (3)工程岩土体(场地)稳定性
• 谷德振教授(1961)结合西部调水工程提出了与工程有关的区域稳定性问题; • 刘国昌教授(1964)提出区域稳定性学术概念,将区域稳定性评价列为工程地质
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 胡海涛教授(1986)提出了用地质力学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区域稳定性,在不稳定
区寻找相对稳定地块,即“安全岛”的论点; • 谭周地教授(1986,1992)从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评价指标 定性和半定量指标包括: (1)地质指标:地壳结构、深断裂、活动断裂、第四纪地壳升降运动速 率、叠加断裂作用; (2)地球物理指标:重力梯度、地热流值、静压力差值、地震应变能、 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
的地质灾害对工程建筑物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分析 • 评估不同地方现今地壳及其表层的稳定程度差异与潜在危险性。
主要对象:区域地质背景特征和重点的地质灾害问题。
区域稳定性评价的工作内容: 以构造稳定性评价研究为重点; 以地面稳定性、岩土介质稳定性研究为辅;
区域稳定性评价的主要目标: 区域稳定性的分级与分区;
区域稳定性评价的主要内容: • 区域稳定性评价指标的确定 • 稳定性分级与分区的原则 • 稳定性定量化模型的建立
构造应力场尤其是现今构造应力场是区域稳定性评价的重要内容。 区域稳定性分区与分级按四级划分原则进行:
稳定区、基本稳定区、次稳定区和不稳定区。
稳定性定量化模型:模糊数学评判、专家系统、信息模型、灰色模 型、人工智能模型、层次分析法。
(2)构造控制理论: 以构造稳定性分析评价作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核心内容,强调内
动力产生的构造活动性和构造块体稳定状态是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的主体。
(3)区域稳定工程地质理论 以区域稳定性工程地质评价为核心,将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分为构造 稳定性评价、地面稳定性评价和场地稳定性评价三个层次。
区域稳定性分级与分区理论 区域稳定性评价: • 全面研究分析一定地区地壳结构和地质灾害分布规律 • 结合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岩土体介质条件及人类工程活动诱发或叠加
区域地壳稳定性问题; • 李兴唐、许兵等(1987)结合二滩水电站、苏南核电站、金川矿等工程,提出
“地壳稳定程度是工程环境的重要因素”; • 罗国煜等(1997)认为影响区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区域优势断裂和地震危险性,
在区域稳定性评价中以分析活动性断层为基础; • 彭建兵等(1997,2001a,2001b)提出区域稳定动力学理论和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