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神经系统ppt课件(普通动物学第四版刘凌云)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肌长-肌张力关系
• 肌肉收缩前就作用在肌肉上的负荷,使肌肉 已经处于某种长度的拉长状态,使其具有一 定的初长度,称为前负荷。
• 肌肉开始收缩时才遇到的负荷或阻力,它不 增加肌肉的初长度,但能阻碍肌肉的缩短, 称为后负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而这两种离子通过膜结构中的电压门控性K+通道和 Na+通道的易化扩散,是形成神经和骨骼肌细胞静息 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直接原因。
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Formation mechanism of action potential
Na+ K+
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1)细胞受到有效刺激,膜去极化达到阈电 位时,引起电压门控Na+通道开放(激活), Na+顺电-化学梯度呈再生性内流,直至膜内正 电位接近Na+平衡电位。
K+的净外流量等于K+的的净内流量,K+的跨膜流动达到了 平衡,膜对K+的跨膜净通量为零,膜两侧的电位差也稳定 于某一相对恒定水平。这时的膜电位称为K+平衡点位。
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由于细胞内外K+ 浓度的差别和细胞膜对K+有较高的通透性 (比Na通透性高出50100倍),K+外流 形成了膜内侧的电位较膜外侧为负,细
2、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在绝对不应期后的一段时间内,高于阈强度 的再次刺激能够引起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细胞 兴奋性低于正常水平。
相当于负后电位前半段持续时间。失活Na+ 通道开始恢复。
3、超常期(supranormal period)
相对不应期后,阈下刺激即可引起组织细 胞再次兴奋。细胞兴奋性高于正常。
肌肉
骨骼肌生理
骨骼肌(随意肌)
受运动系统控制
心肌
平滑肌(非横纹肌)
横纹肌
非随意肌
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
一、骨骼肌的结构与肌原纤维的亚显微结构
1 肌原纤维与肌小节
骨骼肌
肌纤维+肌腱
肌纤维(muscle fiber) 肌原纤维+其它细胞质
肌原纤维 (myofibril) 肌节 (sarcomere)
肌节(粗肌丝+细肌丝); 横纹 1/2明带+暗带+1/2明带; 明带(I带) Z线; 暗带(A带) H带;
+ + - + + + +- ++ + - - + - - - -+ - - -
同一细胞上兴奋的传导是以局部电流 (local current)为基础的传导过程,具 有安全性。
2.有髓神经纤维兴奋的传导过程 -跳跃式传导(saltatory conduction )
施旺细胞 Schwanns cell
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跨膜静息电位,
简称静息电位( resting potential , RP)。
2、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膜电位会在静 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快速、可逆、并有扩 布性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它是细胞兴 奋的标志。
An action potential is a rapid change in the membrane potential. Each action potential begins with a sudden change from the normal resting negative potential to a positive membrane potential (depolarization) and then ends with an almost equally rapid change back to the negative potential (repolarization).
恩格斯
恩格斯在100多年前 总结自然科学成就时指 出:“地球几乎没有一种 变化发生而不同时显示 出电的现象”。
一、生物电现象的记录
Recording biological activity (一)细胞外记录
(二)细胞内记录
二、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肌原纤维
肌节: 1/2明带 暗带 1/2明带
2 粗肌丝与细肌丝
•粗肌丝(thick myofilament): • 由肌球蛋白(myosin)组成:双球形头部(具有ATP酶活性)
尾部
二、肌肉收缩的原理
1、肌丝滑行学说(sliding-filament theory)
基本内容: 由Z线发出的细肌丝向暗带中央移动,结
(2) Na+通道的迅速失活及电压门控K+通道的 开放,是动作电位复极化的主要原因。
(3) Na+- K+泵的活动,使Na+、 K+重新回到 原来的分布状态。
(五)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
1. 无髓神经纤维-“局部电流学说” local current theory
+ + + + + + + +++ + - - - - - - - --- -
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 差。一般为内负外正。
测量:微电极 大小:-50 ~ -100mV
mV
0
-70
transmembrane resting potential resting potential membrane potential mV
0
-70
+
2、极化(polarization) :
极化: 把静息电位时膜两侧所保持的内负 外正状态,称膜的极化。
超极化: 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 的方向变化的过程。
去(除)极化: 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减少 的方向变化的过程。
倒(反)极化:膜内电位由零变为正值的过程, 与静息电位的极性相反。
复极化: 细胞膜去极化或反极化后,又向 原初的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 。
(四)神经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1、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可兴奋细胞受到一次刺激而发生兴奋后的较短时间 内,它无论再次受到多强的刺激,也不能再产生动作 电位。细胞兴奋性为零。
相当于神经细胞锋电位的持续时间 Na+通道失活
The time interval during which a cell is incapable of initiating a second action potential.
• 强直收缩(tetanus):连续阈上刺激引起肌 肉的持续收缩的状态。
• 不完全强直收缩(incomplete tetanus) • 完全强直收缩(complete tetanus)
• 在生理条件下,支配骨骼肌的传出神经总 是发生连续的冲动,所以骨骼肌的收缩都 是强直收缩。
• 肌肉的兴奋和收缩是两个不同的过程,肌 肉收缩的机械反应总和起来时,兴奋的电 变化仍表现为分离的AP。
相当于负后电位后半段持续时间。Na+通道 基本复活,膜电位的绝对值小于静息电位。
4、低常期(subnormal period)
在超常期之后的较长时间内,阈上刺激方可 引起组织细胞再次产生动作电位。细胞兴奋性 低于正常。
相当于正后电位持续时间。相当于正后电 位持续时间。 Na+通道完全恢复,膜电位的绝 对值大于静息电位。
果相邻的各Z线相互靠近,肌节长度变短,表现为 整个肌细胞和肌肉的收缩。
三、骨骼肌收缩的机械特性
1、肌肉的收缩形式和特性
等张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肌肉收缩时,肌肉的张力不发生变化,肌肉 的长度发生变化的收缩。
横桥头部结合肌动蛋白,拉动细肌丝,引起肌节缩短。 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肌肉两端固定,收缩时肌肉的长度几乎不发
在静息状态下,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主要表现为K+外流,总 的效应是在膜的外侧聚集较多的正离子,在膜的内侧聚集 较多的负离子,从而在膜两侧建立起电位差,即膜内电位 较膜外为负。
这种电位差能阻止K+的进一步外流(离子本身是带电荷 的,膜电位不但与离子浓度的分布有关,还与离子在 膜两侧建立的电势差有关)
当细胞膜两侧逐渐形成的电势梯度逐渐增大,直到有一 时刻足以对抗由浓度梯度所引起的K+向胞外扩散时,离 子的移动就达到了平衡。
第三章 神经系统
脑神经:共12对,分布在头面部。
一嗅二视三动眼 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听九舌咽 迷走和副舌下全
第二节 神经的兴奋与传导
★ 生物电(bioelectricity)
一切活组织的细胞,不论在安静 状态还是在活动过程中均表现有电的 变化,这种电的变化是伴随着细胞生 命活动出现的,称之为生物电。
主要 离子
Na+ K+ Cl A-
离子浓度
( mmol/L )
膜内 膜外
14 145
155 4
4
120
155
膜内与 膜外离 子比例
1:10
39:1
1:30
膜对离子 通透性
通透性很小 通透性大
通透性次之 无通透性
Na+- K+泵在耗能的情况下建立的膜内高K+膜外高 Na+状态,是产生各种细胞生物电现象的基础。
★ 负后电位(去极化后电位):锋电位 后的下降支到达静息电位之前所经历的微 小而缓慢的电位波动。
★ 正后电位(超极化后电位):锋电位后 的下降支到达静息电位之后所经历的微小 而缓慢的电位波动。
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现象
同一细胞上动作电位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 传导距离而改变的现象,称“全或无”现象。
(二)生物电现象产生的机制
生变化,肌肉的张力发生变化的收缩。 肌节不缩短,但负荷将张力施加在细肌丝上。
伸长收缩(lengthening contraction):当负荷超过肌纤维横桥所产生的力时,肌 肉将单收缩(twitch):单个肌纤维对单个动作 电位产生一次收缩和舒张的反应。
不同骨骼肌的收 缩时间不同,由 肌质网中ATP酶 的活性和胞质中 的Ca2+的浓度决 定。
静息状态下,膜是有极性的,为内负外正的极 化状态。
注意:在生理学中, 一般规定将在生理学中,一般 规定将细胞膜外的电位定为零电位。研究发现,大 多数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神经纤维,各种肌细 胞(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的膜电位,都是约50---100mV的直流电位,膜内电位为负,膜外电位为 正。 膜电位的“+”、“-”仅表示膜内电位与膜外电位 的相对关系。
+20
mV
0
-20
-40
-60
-80 -100
阈电位
动作电位的时相
1.静息相 -70~-90mv 2.去极相 -70~-90mv+20~+40mv 超射(overshoot)值:膜内电位由零变为正的数值。 3.复极相 +20~+40mv-70~-90mv ★ 锋电位:构成动作电位波形主要部分的短 促而尖锐的脉冲样电位变化。 ★ 后电位:锋电位在其完全恢复到静息电位之 前所经历的微小而缓慢的电位波动。
朗飞结 Node of Ranvier
跳跃式传导(saltatory conduction)
有髓神经纤维由于髓鞘有绝缘性,兴奋的传 布只能在两个朗飞氏结之间形成局部电流,这 样动作电位传导表现为跨越髓鞘,在相邻的朗 飞氏结相继出现,称兴奋的跳跃式传导。
The passing of an action potential from node to node(node of Ranvier)is called saltatory conduction.
透膜扩散的大的有机负离子。
细胞外的Na+和Cl-的浓度高于细胞内,细胞内的K+浓度高 于细胞外。
在静息状态下,膜对K+的的通透性远远大于Na+,K+很容 易顺着浓度梯度向细胞外流动。(Na+也可以按浓度梯 度差从胞外向胞内扩散,但不及K+那样容易通透,Cl虽然也存在一定的由胞外向胞内扩散的梯度,但由于向 膜内扩散时会受到膜内带负电荷的大分子排斥,通透量 也不大。)
3、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
静息电位的产生条件 (1)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 匀; (2)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离子具有选择通 透性,主要对K+有通透性。
产生静息电位的重要离子有K+、Na+、A-。
细胞膜内外存在各种不同浓度的大分子和离子,其中最重
要的是带正电荷的Na+、K+,带负电荷的Cl-和细胞内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