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教学设计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教学设计》的内容,具体内容: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课的第二框题的内容,本框题是为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基本特征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哲学史上的伟大...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三课的第二框题的内容,本框题是为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基本特征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基本特征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2、能力目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培养学生鉴别理论是非的能力,进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科学探索精神和革命批判精神。
通过学习,增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
1、重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2、难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三个统一)
【教学方法】
(1)结合典型事件,说明哲学思想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2)运用对比方法,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哲学的区别,理解其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的基本特征。
(3)联系历史事实,理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与发展的基本线索,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条件,把握其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教学过程】
导入: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对社会发展起巨大作用。
在中国近代史上,指导中国革命的真正的哲学是什么?
学生: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老师: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于19世纪,它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19世纪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准备好了条件。
老师:第一个条件是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什么?学生: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老师: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特别是欧洲出现了三大工人运动。
老师:为什么会出现工人运动和武装起义?见P18虚线框
展示:三大工人运动
学习P19相关链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过程,填空
老师: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主要是什么?
学生: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
学习P19下相关链接
老师:三大发现的哲学意义是什么?
学生:。
老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学生:德国的古典哲学
老师:强调,不是简单相加
学习P20相关链接
展示: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成就和不足
展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条件的补充
---19世纪社会科学方面的进步
展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不可缺少的主观条件
老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探究:P20虚线框
问题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无论唯物主义还是辩证法思想,都具有局限性?
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旧哲学中,一是在自然观上唯物主义和
辩证法从总体上是相互分离的,古代朴素唯物论与自发辩证法有过某种结合,但缺乏科学根据。
近代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分离的,出现了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和唯I心主义的辨证法。
二是在历史观上,唯心主义当然坚持唯心史观,而形而上学的唯物论也在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成了"半截子"唯物主义。
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哲学相比,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两个统一
老师:马哲为什么能实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的世界,克服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分离,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它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它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老师:马哲为什么能实现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还从实践出发认识人和社会,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从而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老师:从作用上看,马哲与与以往哲学相比,有什么不同?
学生: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老师:为什么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在于他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老师:为什么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老师;: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的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实践性。
相关链接
探究:P21 虚线框
学生:
总结:马哲与时代的关系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
过渡: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诞生150多年了,为什么至今仍然没有过时?学生: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老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哪些?
学生:自主阅读,填表
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阶级基础
自然科学基础
理论来源
科学性
实践性
革命性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本框小结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说课;
首先是教材的分析;
本课是必修四《生活和哲学》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的内容。
本框主要内容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它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学习本框内容对学生来讲,将有助于他们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分析解决遇到的社会问题。
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接下来是学情的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思维能力有一定提高,思想活跃,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对一些社会现象能主动思考,但尚需正确加以引导,激发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兴趣。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识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的内容。
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观点及其
发展的理论。
2、过程方法目标:
运用发展的眼光观察问题的能力,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在实践活动中的科学探索精神和革命批判精神,培养与时俱进的品格。
当我们全面分析了教材、学生并确立教学目标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了。
教学重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这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三个统一,这三个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理论。
教学难点是: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这是由于:实践的观点的重要地位以往的教科书没有深入讨论,它是难点,就在于以往我们仅仅把实践和认识联系在一起,而没有看到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论概念。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用案例更加通俗易懂,利于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讨论法:针对某些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学会在学
习中解决问题。
讲授法:通过教师对教材有逻辑的分析,引导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这节课指导学生的学法主要采取:体验式学习、交流合作学习、分析归纳式学习。
下面,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整个教学过程环节:
首先是,导入新课部分
首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一框题内容,紧接着多媒体展示材料:19世纪三四十年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并设问,当时的无产阶级如何反对资本主义压迫剥削,为什么失败了呢?
(这样呢,既回顾了上一框题内容,又通过材料自然引出新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下面是讲解新课部分
为了讲清楚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板书)
首先,多媒体展示材料:19世纪的无产阶级运动
问题探究:19世纪的无产阶级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什么关系?
学生合作思考,教师给予总结-1、马哲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板书)
并介绍三大工人运动的一些资料,扩充学生知识面。
(这样设计,用历史材料再现,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深入思考,结合背
景,有助于知识的掌握,教师的讲授,进一步加深理解)
进一步用多媒体展示材料一:19世纪开始,自然科学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材料二:德国古典哲学
并且设问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还有那些基础呢?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教师给予一定学法指导,并且通过有针对性讲解,从而掌握知识点——
2、马哲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
3、马哲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板书)
(积极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主动建构知识,教师给予一定指导,这样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下面创设问题情境:课件展示课本第20页探究材料。
问题探究: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无论唯物主义还是辩证法思想,都具有局限性?
并且多媒体补充一些知识背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在此基础上,教师逐步讲解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2.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3.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板书)
并且为了突破难点,进行拓展探究:三个统一的关键在于实践的观点。
(这样设计呢,因为这块知识较抽象,需要教师详细讲解,在讲清重点
的基础上,才能突破难点的学习,难点主要通过探究和实例讲解并和学生互动,加深理解)
本框题的第三目内容——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板书)
由于这部分内容在《政治与生活》中有所涉及,所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并且邀请三位学生和全班一起分享其中的一块内容;
1.毛泽东思想
2.邓小平理论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板书)
(这样设计,旨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且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接下来呢是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巩固知识。
(这里我运用的是提纲式板书:这种形式的板书能够突出课文的重点,便于学生抓住要领、把握内容、加深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布置作业:也就是教学评价环节题目的量较少,有助于学生减负。
同时也能起到拔高的作用。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就到这里。
恳请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