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3章第3讲大气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

讲大气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

课标展示核心素养

大气的受热过程。

1.综合思维:依据材料或实际案例,综合分析大气受热过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所引起的自然环境变化。

2.地理实践力:根据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说明局部地理环境特征及产生的原因;分析热岛效应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以及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分析温室效应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56页

[基础梳理]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组成

低层大气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

2.结构——垂直分层

字母名称温度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A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最密切,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均发生在本层

B 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利于高空飞行;臭氧层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C 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气温先降低再升高存在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

1.热量来源

(1)主要来源:A太阳辐射。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B地面辐射。

2.受热过程

(1)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大气的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3.热力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2)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损失起补偿作用。

【特别提示】

1.太阳辐射强≠温度一定高

青藏高原所处的纬度较低,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因此太阳辐射强。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热量的能力小,通过大气逆辐射返还地面的热量少,造成青藏高原地表热量散失多,温度较低。

【素养引领】

1.(综合思维)出现雾霾天气对大气温度有何影响?

提示:白天雾霾天气会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得近地面大气温度不太高;夜晚,雾霾天气会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得近地面大气温度不太低,从而减小了气温的日较差。

2.(地理实践力)你能说出古诗中“高处不胜寒”蕴含的地理原理吗?

提示: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高处”离地面较远,接收到的地面辐射较少,因而温度较近地面低。

三、大气的运动

1.热力环流

(1)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形成过程

【特别提示】

2.关于热力环流,具有“气温越高,气压越低”的规律,切记该规律只适用于热力条件下的下垫面,受动力因素影响的大气环流或者高空不适用于该规律。

【素养引领】

3.(综合思维)“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请解释巴山地区夜雨较多的原因。

提示:夜晚山顶空气冷却下沉,沿山坡下沉至谷底,谷地中的暖湿气流被迫抬升,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形成降水。白天,谷地盛行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形成风的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2)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比较

类型高空风近地面风图示(北半球)

受力

F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F2(地转偏

向力)共同影响

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

向力)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与等压线斜交3.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反之,夹角愈小。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57页

考点一大气受热过程及其应用

【核心素养下的命题分析】

多以示意图、生产实践、模拟数据等为载体,通过探究大气热力原理及其应用、逆温的

产生及其影响等,考查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掌握大气受热过程原理是解答该类问题的关键。

典例1(高考经典题)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

采用双层覆膜技术❶(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

C.③D.④

(2)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 ℃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思维流程]

我的答案:❶高于❷膜内大膜外小(1)B(2)C

一、大气热力作用的应用

1.分析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温室气体

排放增多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气温升高,

全球气候变暖

2.解释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技术措施

(1)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2)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

(3)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如:

(1)高海拔地区:地势高→

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

丰富

(2)内陆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晴天多、阴雨天气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

丰富

(3)四川盆地:

4.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方面分析。

(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二、逆温成因及其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

1.四种逆温的形成与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