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简介和他的部分作品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 ,1797.1.31-1828.11.19)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于1797年1月31日出生在维也纳贫困的小学校长家庭。
他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十一岁被帝国小教堂唱诗班录取,并住进神学院,成为该校乐队小提琴手,同时还担任指挥,这使他有机会接触维也纳古典乐派一些著名作曲家的名作,他1813年为该乐队创作了《第一交响曲》。
1813年因变声离开神学院,舒伯特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到父亲所在的学校里担任助理教师,同时继续创作。
1814年10月19日为歌德的诗《纺车旁的格丽卿》谱曲,舒伯特的这第一部歌曲杰作,打开了他创作灵感的闸门。
仅1815年一年,舒伯特就写了144首歌曲,其中10月的一天就写了8首歌曲。
除歌曲外,他还创作了1部交响曲,2部弥撒曲和其它作品。
1816年,他辞去教师的职务,专心从事作曲。
由于没有固定收入,生活比较贫困,在他的一些作品里也常常反映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尽管这样,他还是满怀热情地创作了大量的歌颂民族解放斗争的优秀作品。
长期的困苦生活,使舒伯特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1828年11月19日,年仅三十一岁的舒伯特在维也纳溘然长逝,他被人们崇敬地安葬在贝多芬墓旁。
舒伯特的创作生涯虽然很短暂,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600多首的艺术歌曲,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了耀眼的光辉,在音乐史上被誉为“歌曲之王”。
其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有《魔王》、《野玫瑰》、《圣母颂》、《菩提树》、《鳟鱼》、《小夜曲》、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另有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它作品。
被称为“歌曲之王”。
被人所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最著名的第八交响曲“未完成”,只有2个章节,许多人试图续写,但都不尽如人意,不得不承认,它的“未完成”也许比完成更接近完美的形态。
创作风格
舒伯特生活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交接时期。
他的交响性风格继承的是古典主义的传统,但他的艺术歌曲和钢琴作品却完全是浪漫主义的。
他绝妙的抒情性使李斯特称他为“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
舒伯特在传统的室内乐中注入了自己的精神特性。
他的室内乐作品都带有真正的舒柏特的印记,它们也是维也纳古典主义的最后一批作品。
而在“即兴曲”和“音乐瞬间”中,舒柏特使钢琴唱出了新的抒情风格。
它们的随想性、自发性和意料不到的魅力都成了浪漫主义的要素。
舒伯特最广为流传的是他的六百多首歌曲。
这些歌曲都是从诗的内心情感中
直接产生出来的,没有人能胜过他那洋溢的才华和清新的情感。
钢琴伴奏也产生了特殊的效果:用一两个小节描绘出潺潺小溪,街头艺人破旧的手摇风琴,或是“天堂门前”的云雀。
谈到舒柏特的歌曲,可以引用舒曼对《C大调交响曲》的评论:“这种音乐把我们引入一种境地,使我们忘却了以前曾有过的东西。
”
作品赏析1、《魔王》
这是一首戏剧性、艺术性很强的叙事歌曲。
演唱者要善于用不同的音色变化和感情处理来表现四个不同人物。
这首歌曲创作于1815年,是舒伯特最著名的歌曲之一。
全曲以德国诗人歌德的同名叙事诗为词,通过不同的旋律音调,配上不同的唱腔,以及钢琴模仿持续不断的急驰马蹄声和呼啸的风声的三连音,表现了叙事诗里儿子、父亲、魔王以及叙事者四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和特定的环境。
叙述了一个在昏暗的大风之夜,父亲怀抱生病的儿子在烟雾笼罩的森林里策马疾驰,黑暗中传来昏迷的孩子紧张、惊恐的呼叫,凶恶、狡猾的魔王幻影正引诱、威逼孩子随他而去的故事。
这首歌曲虽然是自由发展,但保持结构的统一和形式的完美。
第一段:叙事者以口语化的朗诵调唱出。
第二段是父亲和儿子的对话。
音乐在声部的低音区,以沉着、平衡的声调,刻画父亲的关切和抚慰,父亲慈爱地问。
第三段魔王的音乐旋律是抒情歌唱性的,显得甜蜜、虚假、狡猾。
接着,父与子再次对话,魔王步步进逼,儿子心里害怕,一次次呼喊父亲,一次比一次惊惶,直到第五段,魔王软硬兼施,威逼恐吓。
最后一段,叙事者用焦急沉痛的音调描述了可悲的结局:父亲急驰到家,儿子早已在怀抱中死去。
钢琴以两个特强和弦,表现了精疲力竭的父亲悲痛欲绝的心情。
2、《圣母颂》
舒伯特的这首《圣母颂》是他在1825年根据英国诗人瓦尔特·司各特的叙事长诗《湖上美人》中的《爱伦之歌》谱写而成。
歌曲抒发了叙事诗主人少女爱伦祈求圣母饶恕其父罪行的纯真感情。
歌曲采用分节歌形式,曲调柔美委婉、纯净
朴实,音乐表情细腻丰满,表现了作者对真善美的向往。
由于这首歌曲的艺术魅力,后人将其改编成器乐曲演奏,又以小提琴独奏及弦乐演奏主旋律、竖琴伴奏的谱本流传较广。
歌曲开始的前奏,采用了六连音的分解和弦造成一种感情上的起伏。
歌曲旋律优美、舒展、动人,感情委婉、真挚、感人至深,歌曲里的临时变化音、装饰音和三连音运用得特别巧妙,恰到好处,使歌曲新颖不俗,独具魅力。
当歌曲唱到第八小节,出现了感情的高潮,然后逐渐平静下来,轻声呼唤圣母的名字。
最后,全曲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
3、《小夜曲》
舒伯特于1828年他逝世前数月完成这首小夜曲。
原为作者声乐套曲《天鹅之歌》的第四首,由维也纳音乐出版家哈斯林格题名,意借天鹅临死才放喉歌唱之说,暗示这一套曲为作者绝笔。
《小夜曲》是作者根据诗人莱尔斯塔勃的诗所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曲。
这首《小夜曲》由于旋律优美、动听,也被改编成器乐曲演奏,广受人们喜爱。
歌曲结构为二部曲式,大小调交替发展。
第一段d小调旋律轻盈婉转,情绪柔和明朗,模仿吉它的伴奏,表现了一位青年向心爱的姑娘倾诉爱慕之情。
第一段歌词是对四周幽静环境的描绘。
接着是8小节抒情而安谧的间奏。
第二段中部转D大调,运用了变化音,调性的变化使感情变得激动,形成全曲高潮。
尾声的旋律和节奏加入了新的因素。
随着以D大调为主,带有大小调综合倾向的结束句由强渐弱,表现了爱情的歌声在优美恬静的夜色中渐渐远去。
4、《摇篮曲》
从它写出来那天起,直到今天还被世界各国的母亲们和歌唱家们传唱着。
如舒伯特创作这首动人的歌曲时,还有这样一段故事:
那时的舒伯特生活很贫苦。
有一天晚上,他没有吃饭,饿着肚子在街上徘徊,希望能碰见一个熟人,借点钱好充饥。
但好久也没有碰到熟人。
这时他走到一家豪华的酒店门前,他走了进去,在一张桌子前坐下,他忽然发现饭桌上有一张旧报纸,舒伯特就拿起翻看着。
他见上面有一首小诗:“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双手轻轻摇着你,……”这首朴素、动人的诗,打动了作曲家的心灵,他眼前出现了慈爱的母亲的形象。
是呀,在那宁静的夜晚,母亲轻轻地拍着孩子,哼唱着摇篮曲,银色的月光透过窗子照在母子的身上,这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呀……,舒伯特再也抑制不住自己,于是,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拿出一支铅笔,一面哼唱着,一面急速地谱写着。
舒伯特写好后,把歌曲交给了饭店的老板,老板虽然不懂音乐,但觉得这首曲子那么好听,那么优美,便给了舒伯特一盆土豆烧牛肉。
舒伯特在贫困中,以美好的心灵为母亲和孩子们写下了这首甜美的歌曲,这首《摇篮曲》很快在世界各地传唱开了,而它的作者舒伯特却在贫困中死去了……
摇篮曲不仅仅是音乐方面的一种重要的音乐形式,而且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手段。
每个人一生下来,就在母亲的怀抱中听母亲哼唱着摇篮曲长大。
母亲通过摇篮曲,把人生的哲理,未来的希望以及母亲的爱,深深地埋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里。
这些哲理和希望如同种子,随着孩子的成长,在他们的心灵中开花、结果,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思想。
母亲们,不要忽视一首短短的摇篮曲,它会影响你的孩子——祖国未来花朵的一生。
5、第八“未完成”交响曲
作品作于1822年,时值舒伯特25岁,但直到43年后乐谱才被发现,并于1865年首次公演。
本交响曲唯有第一、第二两乐章拥有完整的曲谱,第三乐章只有九小节改编为管弦乐曲,其它部分仍停留在钢琴曲谱的形态,第四乐章则连草稿都没有。
但第一、第二两个乐章无论在形式上或感情处理上,都能搭配得天衣无缝,整个内容至此已表达得十分完整,再加任何诙谐曲乐章或终乐章,均有画蛇添足
的感觉。
所以,此曲在形式上虽然未完成,但实际上是完整无缺的,并因此而显得结构新颖,这恐怕是作者始料不及的。
此曲不仅是舒伯特交响曲中最杰出的作品,也是浪漫音乐的一部绝世佳作。
它抒发了作者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忧伤情绪充满了整个乐曲。
透明清纯、优美丰富的旋律,不加装饰和声和音色,这种作曲手法非常新鲜,这是此曲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的重要原因。
本曲未完成而终,这为它增添了许多穿凿附会的谣言传说,甚至有人将它杜撰成故事,拍成电影。
如此一来,此曲更是家喻户晓。
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b小调,3/4拍,比较简单的奏鸣曲形式。
曲初由低音弦奏出富有暗示性的旋律(片段1),名指挥家温加纳形容为"好像是来自地底世界的声音"。
这段旋律,在第一乐章和第二乐章中都担任重要的角色。
第二乐章,稍快的行板,E大调,3/8拍。
整个乐章行如流水,布局和发展都舒缓自然。
这一乐章的主题十分出名,是一个旋律优美的典雅主题(片段2),由第一小提琴呈现,把听众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充满幻想的意境。
6、第九“伟大”交响曲
舒伯特于1825年开始写作《第九交响曲》,并在1828年3月完稿。
他原本希望此曲能由维也纳的“音乐之友协会”(Gesellschaft der Musikfreunde)演出,但是该协会认为作品太长也太难。
同一年稍晚,舒伯特去世后,此曲手稿留给舒伯特的兄长费尔迪南(Ferdinand),直到1839年才在舒曼的安排协助下,由莱比锡布业大厅管弦乐团首演此作品。
虽然发表稍迟,然而舒伯特的《第九交响曲》却是十九世纪最重要的乐曲之一,不仅对舒曼本人有强烈影响,亦对勃拉姆斯略起作用,并以其设计构思之广——如舒曼所说是“像天堂一般长”——大胆地为布鲁克纳与马勒指出了一条明路。
在未完成的《第八交响曲》中,率先使用的许多风格与形式上的处理方式,都再度出现于此曲中。
但是两首交响曲最关键的创作观念并不相同;在第九中,舒伯特克制了延长旋律的冲动,而改以简洁有力、可塑性极高的主题,作为各乐章里的基调。
全曲四个乐章的管弦乐独特色彩,精致得令人惊叹。
如同《未完成交响曲》,舒伯特将温暖、灿烂的木管及铜管色彩铺陈于弦乐之上,使此曲固守在浪漫派的音域中。
此外,他运用这些乐器的独奏能力也同样重要——双法国号温柔地齐奏出乐曲开端高贵的鼓号曲;双簧管亦是抒情地和着弦乐的伴奏,像远处的一支小号,吹奏出行板乐章的第一主题。
该曲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节奏活力充沛,以及两组特殊的基本节奏——附点四分音符后接八分音符,以及叁连音——在乐曲的进行中逐渐加强。
这两种节奏,加上由法国号最先吹出的一个持续的四音符装饰音,变成终乐章的构成要素,正因为节奏素材的力道十足,庞大漫长的终乐章才能够像炮弹一般推进。
舒伯特晚期作品中的诗意与想象,在此曲达到巅峰,行板乐章里至少有一个值得一提:再现部来临时,舒伯特以长号、木管及弦乐(均为最弱音)奏出圣咏般的模式,两支法国号轻柔地反复吹奏着高音G。
法国号音符间的音程中,弦乐释放出沉静而缓慢变化的和声——首先是大提琴与低音大提琴,接着是中提琴和小提琴,渐渐增强,最后弦乐与法国号一起奏出乐章本调a小调。
这个片段充分地展现了作曲家的天赋——后来更不只一次地回响在舒曼与勃拉姆斯的音乐中。
7、钢琴五重奏“鳟鱼”
舒伯特这首A大调五重奏与通常的钢琴五重奏不同,不是那种钢琴加弦乐四重奏的标准形式,而是钢琴与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这样四件弦乐器的组合,亦即比标准形式少了第二小提琴,而以低音提琴取代。
再者,这首曲子有五个乐章,这一点也与众不同。
因为第四乐章是采用舒伯特本人的歌曲《鳟鱼》的旋律而作主题与变奏,所以此曲俗称《鳟鱼五重奏》。
毫无疑问,这绝对是舒伯特最美妙动听的室内乐佳作,甚至也是钢琴室内乐这个门类的一顶桂冠。
整个基调是浪漫而愉快的,情怀坦荡,自由自在,而且始终充满了歌唱性。
第四乐章不用说了,歌曲《鳟鱼》的旋律你应该是很熟悉的,或许还会唱呢。
即使是有点激动不安的第三乐章,也是歌唱性很强,还偷空来两句温柔的,带点安抚性的。
A大调通常都比较爽朗,而舒伯特此曲又特别流畅。
在钢琴与弦乐器,以及大小各提琴之间的轮番歌唱中,年轻的舒伯特想必是自己也深深陶醉进去了。
此曲乃舒伯特与其好友、男中音歌唱家佛格尔在北奥地利旅行时,受到博文加纳热情款待,因此而受博文加纳委托而作,首演于博文加纳府邸。
其5个乐章为:1.活泼的快板,A大调,古典奏鸣曲式。
开头以钢琴弹奏三连音音型,起连接全曲的作用。
先是第一主题的呈示与发展,然后经过部形成E大调,钢琴弹出第二主题,小提琴反复后进入呈示部小结尾。
发展部在以附点4分音符及8分音符进行的新节奏伴奏下,小提琴以C大调奏第一主题,展开幻想追逐。
再现部第一主题发展音型以D大调由钢琴再现,通过短小的尾奏而结束。
2.行板,F大调,由3个抒情的旋律组成。
第一旋律为F大调,第二旋律为升F小调,第三旋律为D大调。
然后第一旋律以降A大调,第二旋律为A小调,第三旋律为F大调重现,为巴赫、莫扎特的传统。
3.谐谑曲,急极,A大调,复合三段体。
以弦乐与钢琴对答,再构成赋格。
4.小行板,D大调,主题与6段变奏。
主题为
歌曲《鳟鱼》,先以第一小提琴奏主题,弦乐陪衬。
第一变奏把旋律分配给钢琴,弦乐琶音为衬托。
第二变奏中提琴主奏,小提琴衬托,旋律移到低音提琴,钢琴奏复杂的快速经过句。
第四变奏转调到三连音节奏,第五变奏也有转调,第六变奏和结尾使用原歌曲伴奏中钢琴的波浪音型。
5.快板,A大调,不完全的奏鸣曲式,其中流露着匈牙利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