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阳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

泸州市高2018级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

墨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回文诗,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回环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也称作“回环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为独特的文学体裁。回文诗充分展示并利用了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和以语序为重要语法手段这两大特点,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

汉语是分析型语言,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这是产生回文诗的宏观背景;另外,古汉语没有标点符号,这让回文诗作表现得更加富有文学色彩。对于回文诗,不仅作者本人具有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欣赏者也必须具备相当的底蕴才能领悟其美妙之处。

回文诗体现了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无穷智慧。一首诗从末尾一字读至开头一字,能够成为另一首新诗,这样的文字功力十分了得,这般“文才”不是什么人都敢“卖弄”的。

有人把回文诗当成一种文字游戏,认为它完全没有艺术价值。实际上,这是对回文诗的误解。民国时期的学者刘坡公先生在1934年出版的《学诗百法》一书中就指出:“回文诗反复成章,钩心斗角,不得以小道而轻之。”当代诗人、语文教育家周仪荣先生曾经认为,回文诗虽无十分重大的艺术价值,但不失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

据记载诗歌中的回文体在我国晋代就已经形成,而兴盛于宋代。它有着“反复成章”之特点,其种类有很多,如“通体回文”“就句回文”“双句回文”“本篇回文”“环复回文”“图形回文”等。其中,尤以“通体回文”最难驾驭,有人把这种形式的回文诗称作“倒读诗”,认为它是回文诗中的绝品。

例如,宋代大文豪苏轼(1037—1101)的《题金山寺》就是绝品中的绝品,该诗如下:

题金山寺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捕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把诗句倒转来读也是一首完整的七言律诗:

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晚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捕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苏轼被贬出北宋京城开封去杭州的路上,游览了镇江金山寺,并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歌。

诗歌正读时,“江中的潮水一直奔向雪山之巅,远处的渔夫在明月下垂钓,只见远处的山上有无数的飞鸟,轻盈地飞翔着”,这是《题金山寺》沿着吟诵的时间所呈现的场景,描写了金山寺从午夜到清晨的景色,体现了黑暗过去后生命自由飞翔的无尽活力,以及由静到动的过程。

诗歌倒读时,“鸟儿都飞走了,只剩下茫茫江波一直连着水边,普照万物的太阳也不见了踪影,只留下明月在静夜中独自皎洁”,这是《题金山寺》呈现的真实场景,展现了金山寺从白天到黑夜的景色,体现了生机渐去、万物归静的过程。

这是一首内容与形式俱佳的写景诗作,正读倒读意境不同,可看作两首诗。如果正读是月夜景色到江天破晓的话,那么倒读则是黎明晓日到渔舟唱晚。由于构思奇特,

组织巧妙,整首诗顺读倒读都极为自然,音顺意通,境界优美,值得玩味。

由此可见,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独有的一枝奇葩,回文诗读起来回环往复,连绵未尽,让人回味无穷。经典的回文诗正读倒读都极为自然,音顺意通,意境优美,真是千古奇观,实在令人叫绝。读完它们,不由感叹,古人的智慧真是了不起,他们的文学造诣深不可测,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

(节选自吴镇《回文诗:正读倒读都通顺,古人智慧了不起》)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语语素为单音节,语法手段看重语序,回文诗充分展示并利用了汉语的这两个特点。

B.回文诗产生的背景有二:一是汉语缺乏形态变化,二是古人写文章一般不打标点符号。

C.回文诗博大精深,这对写作者和欣赏者的文化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D.根据记载,回文诗形成于晋代,兴盛于宋代,其种类有很多,最难写的是“通体回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回文诗的定义入手,对回文诗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B.作者引用刘坡公、周仪荣的观点来证明回文诗有艺术价值。

C.作者例析《题金山寺》意在证明苏轼这首诗是诗歌中的极品。

D.末段在前文举例论述的基础上,赞美回文诗之美和古人之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回文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独特的文学体裁,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无穷智慧。

B.回文诗的内容与形式俱佳,回文诗正读倒读都极为自然,意境优美,是千古奇观。

C.回文诗本身没有标点符号,普通欣赏者不一定能够体会回文诗倒着读的妙处。

D.回文诗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体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我们要统筹“两个大局”,从世情国情粮情出发,结合历史经验和现实挑战,准确把握“头等大事”。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倘若粮食受制于人,必然被别人牵着鼻子走。靠别人解决吃饭问题,是靠不住的。

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用全球不到10%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生产的粮食,养活了近20%的人口,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进而“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当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要从战略上看,看得深一点、远一点,切实增强保障能力,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节选自《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材料二: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有记者问:《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一文中提到,到“十四五”期末,我国大概会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有人担心这会不会意味着未来国家粮食安全会出现恶化,对此农业农村部如何回应?

潘文博指出,目前我们国家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我国粮食已经连续五年保持在13000亿斤以上,稻谷、小麦这两大口粮,人均占有量超过200公斤,目前我们国家人均口粮消费不到150公斤。

潘文博还指出,粮食总量平衡下,结构性的矛盾将长期存在。粮食品种中缺口最大的是大豆。三大谷物中,稻谷平衡,略有盈余,小麦供求平衡,玉米前几年库存较高,经过这几年的调整,现在玉米的结构已经趋于合理了,面积稳定在6亿亩以上,供求基本平衡。进口谷物的总量偏少,2019年净进口谷物是1468万吨,占国内的产量2%左右。

唐珂指出,我国谷物进口量主要是用来作品种调剂,更好满足个性化需求,多样化消费。针对社科院报告里面提到的“十四五”末可能出现1.3亿吨粮食缺口,唐珂认为,这应该指的是包括大豆在内的粮食产需缺口,而不是实际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缺

口。这种进口有效满足了国内蛋白饲料和油脂的需求。

(《“十四五”末或有1.3亿吨粮食缺口?农业农村部回应》中新网2020年8月26日)材料三:

表1 2019年全国主要粮食播种面积、播种面积同比涨幅、总产量情况

表2 2019年主要农产品进出口情况

年数据)材料四:

我国“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而餐桌上游的整个粮食产后损失同样严重。我国粮食产后损失到底有多大?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近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任正晓指出,粮食从生产出来到摆上餐桌,过程很长,每一环节都存在损失浪费。据测算,每年我国粮食产后仅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达700亿斤以上。我国农户存粮约占全国粮食年总产量一半左右,由于储存设施简陋,缺乏技术指导服务,损失比例在8%左右,每年因虫霉鼠雀造成损失400亿斤以上。我国粮食物流方式落后,散粮运输比例约为15%,大多采用包粮运输方式,抛洒、遗留损耗大。全国粮食企业有近1800亿斤仓库属危仓老库,储粮条件差、损失太大。这些环节每年损

失损耗粮食逾150亿斤。

由于消费习惯误区,成品粮过度追求亮、白、精,低水平粗放加工,既损失营养素又明显降低出品率,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也很低。加工环节每年造成口粮损失130亿斤以上。

请客吃饭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消费方式,造成餐桌浪费更是触目惊心,有关方面估算每年餐桌浪费食物价值达2000亿元。

(节选自《必须正视的“粮蚀”危机》)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政府以“头等大事”来抓粮食安全问题,让人民实现由“吃不饱”到“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

B.虽然我国的人均口粮有剩余,但依然要进口谷物,目的是调剂品种,满足个性化需求,多样化消费。

C.我国粮食产后损失严重,其中比较严重的是储藏环节,其造成的粮食损失远远超过运输、加工等环节。

D.成品粮过度追求亮、白、精,低水平粗放加工,既损失营养素又明显降低了出品率,造成了浪费。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9年我国优化了粮食种植结构,加大了短缺品种的种植面积,减少了盈余或平衡品种的种植面积。

B.2019年我国的大豆虽然种植面积同比在增长,但是市场对大豆的需求主要依靠进口来保障与满足。

C.2019年我国主要粮食播种面积最大的是玉米,单位产量最高的是稻谷,大豆的种植面积小单位产量低。

D.2019年我国进口粮食中玉米上涨超过30%,大米进口下降超过10%,说明我国的玉米还十分短缺。

6.结合材料简要回答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哪些?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建议。(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一_9题。

诗意姜桥

傅玉善

我们是带着诗意来的,希望在你那儿淘到诗,我们是带着画意来的,希望在你那儿淘到画!姜桥,这名儿在耳旁熟悉到起了老茧,就是没有空去看一看,访一访。今天终于依梦而行,随大冶作协一同去那东楚的“周庄”,铜都的“乌镇”!

我总以为姜桥的桥就是那小车大车忙忙碌碌穿过的桥,是省道的一块肌肉,一块骨骼。姜桥街的街只是省道两旁水泥钢筋构筑的店铺高楼,如此而已。当我们在姜桥广场下车,马上否定了先前的答案,才明白想象与现实存在的误差太大。顺着汤汤的河自东而西,岸两边大凡是古色古香的游廊,红柱黛瓦,一路都被青石铺就。河堤由麻花卵石堆砌而成,色彩斑斓。游廊尽处被石栏护着,得体大方,恰到好处!刷黑了的街道顺栏杆游廊游走,一旁傍水一旁倚着飞檐斗拱的古老楼台,让人仿佛是在小桥流水人家的诗行间,在梦里水乡的画册中,在斑驳安静的旧照片里……时光仿佛逆转,岁月的碎片重回古老明清。河和街在百余米处转个弯弯,在那弯弯上横卧一座高大的三孔石桥,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姜桥了。

据史料记载,元初十三年(公元一二六六年),姜公维远,看到散居于小河两岸居民,出入极不方便。为此,他四处募捐,终于建成宏伟大气的三眼石拱桥,接通了南来北往的动脉。此桥秀美大方,高、宽两丈余,长百余尺,全由大冶石加工后垒砌而成,千百年来,纹丝不动摇。其牢固程度,时间可作证,其秀美风姿,日月可作证!

姜桥街就是在背靠楼台的一方。从别致高雅、店铺林立的建筑群,可以想象这小镇曾经的富庶,商贾的殷实,无愧为解放前大冶南区的一方重镇。我们用心一点能在老墙的裂缝中查找到早期居民的文明,在某块碎瓦里看到旧时的星光。古街建筑集各大流派之大成,有苏派山水环绕、曲径通幽的典雅,有徽派青砖高墙、谨雕精刻的灵秀,有京派高雅脱俗、富裕尊贵的大度,有晋派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的稳重。在古街上,迎面走来挑着竹筐的老妪,晃晃悠悠向前,慢慢悠悠叫卖:西瓜,又香又甜的土生土长的西瓜!那情景恍若隔世,轻轻地能让人深入古装电影中的某段情节。忽地小巷

上走来一撑花伞儿的小姑娘,带着点忧伤的模样儿,此刻又恰似走进了戴望舒那长长的雨巷……

修桥的姜公早已作古,走在古桥上的不再是元明清代的人,今天走着的是会唱《春天的故事》的新时代的人。桥在沧桑中见证岁月的风浪云月,街在历史的流转中记录下沧桑旧事。尽管那桥那街都是一大把年纪了,但还是蕴存着大姑娘般的婉约、清秀、端庄。那碧水,那石桥,那飞亭,那楼阁,那古街,那眉柳,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走进了周庄。

登上楼台,放眼四望,是垄畈上散发着稻香的田园,禾苗正在使劲拔节,贏得的不止布谷的赞美!稻田间镶嵌着碧碧的荷,白色粉色的荷花袅娜地开着,几只绿色蜻蜓从那荷塘那边向我们飞过来,它们该不是来赶诗会的代表吧?一群鸭子在荷塘自在嬉戏,那鸭子不时侧耳倾听岸上铜铃敲铜铃的民歌: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一对对毛眼望着哥哥笑……阵阵鸡鸣与狗吠不时入耳,农闲之余的老牛悠然在河滩上自酌自饮……这景致不正是中外年轻人正追捧着的李子柒牧歌式的田园风光吗?

久立于桥上,且听水车的短唱,且听轻风的长吟,那是难能的享受。一群大鱼穿越石桥逆流而上,那身影是在哪部电影里见过?它莫非是穿过梦境缝隙的大鱼海棠?

我静静地坐在青石岸边,看无意的清浅河水轻柔流去,顺便把手伸入水中,那水流如晃荡的绸缎,净凉中带着温润,让人体味到玉的质地,那贴肤的亲切与细腻叫人心惊。我去过周庄,那里的水是不够活泛的,总感觉被一层污垢封印着,只有桨橹才能敲出粗糙的纹理,桨橹的声音是沉闷的,总带着莫名的惆怅!

还是美女们飘逸的身影惹眼,撑把花伞儿在凉亭旁留个影,戴上有色镜在风雨桥上拍个照,尽显流年里的芬芳。男士们在古木树影下悠闲点着半支黄鹤楼,咬文嚼字的闲篇里来的全是灵感!此时此刻,年龄没了界限,清一色重返玲珑少年!

什么地老呀,什么天荒啊,当所有的繁华落幕,淡出了荣华与富贵,姜桥,唯有那水还在相伴你的日月,那街相伴你的过往。总想找个懂你的人给你写几行诗或谱一支曲,都没能如愿。但诗意总是会默默流传下去的,或许是那个怀揣琴弦的歌者,或许是那个寡言落魄的文人……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满怀期待来到姜桥,感受到了姜桥的诗情画意,认为姜桥之美不亚于周庄某种意义上还胜过周庄。

B.在作者看来,姜桥历史悠久、山水秀丽、人情闲雅,汇集了天下古镇之美,让游人流连忘返,超尘脱俗。

C.文章开篇开门见山,具有较浓的抒情性;结尾照应开头,以抒情收束全篇。全文诗情流转,结构完整谨严。

D.艺术表达上,全篇既有正面的摹写,也有侧面的比衬;既有面上的概述,也有点上的描绘,手法十分娴熟。

8.散文讲究“形散神不散”,请从“形散”“神聚”两个角度对本文作简要分析。(6分)

9.傅玉善的散文语言优美雅致,请以画线句子为例,就此作简要赏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时,从穆赫林,博尔济吉特氏,满洲正蓝旗人。祖琐诺木,为兀鲁特贝勒。太祖

..

顺良。再传,子僧格袭世职,明安来归。积战阀,授二等总兵官。卒,顺治间,追谥

..

遇恩诏,累进三等伯。卒,穆赫林袭职。康熙五年,授正蓝旗满洲副都统,列议政大臣。

拉哈达率兵驻防兖州,旋命移驻江宁。时耿精忠叛应吴三桂反,十三年,偕都统

..

三桂,大将军康亲王杰书、将军贝子傅喇塔讨之。穆赫林率所部喀喇沁、土默特兵赴浙江,与傅喇塔师会。十四年,从攻台州,精忠将林冲纠众万余,列十三寨拒战。穆赫林督兵攻拔其寨,斩获无算,复仙居。

师自黄岩进,精忠将曾养性偕叛将祖弘勋据温州分水陆迎战,穆赫林击败之上塘岭,得战舰三十余。精忠将彭国明率众五千濒瓯江列寨,穆赫林率兵至宝带桥奋击,斩级千余,尽获其枪械旗帜,遂薄江而阵,贼来犯,辄战却之。温州绕城为壕属瓯江,为闸以蓄水,师争闸,贼护甚力,久未能薄城。时康亲王杰书驻金华,檄傅喇塔与穆赫林速攻城。穆赫林言必得大炮乃可克。十五年,上责王贝子等迁延,师无功。王因劾穆赫林与副都统吉勒塔布、提督段应举等违令瞻顾状,命事平议罪。八月,康亲王自衢州攻克仙霞关,精忠降,徙养性、弘勋等至福州,檄穆赫林移师福建,驻守延平。

郑锦使其将吴淑、吴潜自邵武来攻,穆赫林击之浦塘隘口,阵斩其将杨大任等,乘胜复邵武、汀州二府及所属县。锦屡犯泉州,复侵潮州,穆赫林与副都统沃申、总兵马三奇等分兵赴之,屡捷。十七年,锦犯海澄,穆赫林与海澄公黄芳世率兵迎击于湾腰树,战失利,退保海澄。锦复纠众环偪,据高阜瞰城中,炮石交下,穆赫林与应举协力固守,粮尽,身负重创,未几城陷,乃与应举自经死。事平吏议穆赫林征温州师无功守海澄闻援且至不能突围出当夺官及世职籍其家上以穆赫林有战功贳籍没命其

从子赫达色袭爵。世宗时,诏与应举并入祀昭忠祠

...

(清史稿《卷二百六十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事平/使议穆赫林征温州/师无功守海澄/闻援且至/不能突围出/当夺官及世职/籍其家/上以穆赫林有战功/贳籍没/命其从子赫达色袭爵

B.事平/使议穆赫林征温州师无功守海澄闻援且至不能突围出/当夺官及世职籍其家/上以穆赫林有战功/贳籍没命/其从子赫达色袭爵

C.事平/吏议穆赫林征温州师无功/守海澄闻援且至/不能突围出/当夺官及世职/籍其家/上以穆赫林有战功/贳籍没/命其从子赫达色袭爵

D.事平/吏议穆赫林征温州师无功/守海澄闻援且至/不能突围出/当夺官及世职/籍其家/上以穆赫林有战功/贳籍没命/其从子赫达色袭爵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皇帝的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叫庙号。后文的康熙、世宗都是庙号。

B.追谥,死后追加谥号。古代人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综合评定后给予的称号称为谥号。

C.都统,官职名。清代时设有八旗,都统为每旗的最高长官,职掌一旗的兵械及操演训练等事务。

D.昭忠祠,我国古代为了纪念卫国战争中阵亡的将士而建的庙宇或祠堂,以昭示忠良将士之意而起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穆赫林家世显赫,出身高贵。他的祖父归附清太祖后,凭战功被封为二等总兵官;父亲和自己都袭父辈职,后加官进爵。

B.穆赫林转战浙江,杀敌无数。他率军奔赴浙江后,在攻打台州、收复仙居的战斗中,他攻陷林冲的营垒,斩杀了无数敌人。

C.穆赫林温州之战,受人弹劾。温州久攻不下,皇上责令亲王等转移,大军无功,亲王就弹劾穆赫林等违背军令、瞻前顾后。

D.穆赫林不敌郑锦,城破殉国。郑锦围攻海澄,居高临下炮击城内,城中粮尽,穆赫林身受重伤,与守将应举一同自杀而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温州绕城为壕属瓯江,为闸以蓄水,师争闸,贼护甚力,久未能薄城。(5分)(2)穆赫林击之浦塘隘口,阵斩其将杨大任等,乘胜复邵武汀州二府及所属县。(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蚕妇

来鹄

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

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

蚕妇

杜荀鹤

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

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

【注】:①黄金屋里人,这里指富贵人家的小姐太太们;②底事,何事、为何之意。

14.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晓夕采桑多苦辛”紧扣诗题,“晓夕”二字点明采桑叶的时间,突出了劳动艰苦。

B.“粉色全无饥色加”一句描写蚕妇的脸色,形象地写出了蚕妇生活的窘迫和困苦。

C.第一首诗语言通俗又略带诙谐,通过叙述与假设的形式,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

D.第二首诗全诗语言含蓄蕴籍,情感浓烈悲愤,深刻揭露了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15.两首诗都用到了对比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蜀道难》中李白在表达对蜀中惨烈战祸的猜想后,用“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规劝友人尽早回家,点明送别的目的。

(2)屈原的《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到:穿戴上多彩的服饰,芳香就更加明显。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里先借荆轲故事以言悲壮之意,接着描写将士苦战场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华民族的家国观,是中华文明五千年___________的支撑所在,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精魂所系。孔子尚仁,所谓“仁”者就是__________、由家及国;孟子重义,所谓“义”者就是能舍小我、成就大我。中国人的家,是繁衍生息的场所,更是安身立命的港湾;中国人的国,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更是精神的家园、心灵的归宿。在中国人的眼里,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同构、家国一体,是中国社会的组织特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战胜困难的思维方式、文明逻辑。

在先秦时代的青铜器上,每每有“鼏宅禹迹”“处禹之堵”字样,说明九州一统的观念___________。秦始皇统一六国,车同轨、书同文,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在漫长的历史___________中,中华文明与大一统国家交织互动,文明为国家提供向心力凝聚力,国家为文明赓续、文化繁盛提供支撑和荫庇,有人因此将中国称为“文明型国家”。悠悠上下五千年,不论朝代如何变迁、世事如何更迭,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始终流淌着对原乡故土的朴素情感,对多元一体的国家认同始终召唤着华夏儿女团结奋斗。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家护佑国民平安,国民乃家之基石

B.国民乃家之基石,家护佑国民平安

C.国护佑万家平安,家奠定国之基石

D.家奠定国之基石,国护佑万家平安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绵延不绝以己度人根深蒂固过程

B.绵延不绝推己及人古已有之进程

C.源远流长推己及人根深蒂固过程

D.源远流长以己度人古已有之进程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朝代如何更迭,对原乡故土的朴素情感始终流淌在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

B.不论朝代如何更迭、世事如何变迁,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始终流淌着对原乡故土的朴素情感

C.无论朝代如何变迁、世事如何更迭,对原乡故土的朴素情感始终流淌在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

D.不论世事如何更迭、朝代如何变迁,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始终流淌着对原乡故土的朴素情感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8月10日,最新修订的《新华字典》(第12版)问世。此次修订历时5年,包括增补字头、适量增补新词、增补新义新用法等8项内容,在科学性、规范性和实用性等方面,____①____。《新华字典》作为一本全民使用的基础性字典,既要反映国家各项语言文字标准,____②____。因此,其定期修订不仅确保了内容的准确性,也与当下的汉语教学、汉字普及相衔接,更确保了在网络流行语对汉字传统用法造成冲击甚至曲解的情况下,汉字音形义和用法的稳定性。尤其是对中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

于语言文字的学习阶段,____③___,《新华字典》理所当然地成为重要的工具书。21.根据下面这则新闻报道的正文,写出其导语部分的内容,可不考虑电头。要求: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近日,部分电商平台出现以拼音缩写等“暗语”方式使用“特供”“专供”等标识销售、宣传商品问题,扰乱市场秩序,欺骗误导消费者。针对上述问题,市场监管总局迅速行动,第一时间部署在全系统开展专项行动,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作用,采取有力措施,依法严厉查处网络销售和宣传“特供”“专供”等标识商品的违法违规行为。

此次专项行动重点针对在食品(酒类、饮料、保健食品)、瓷器、箱包等舆情热点、社会反映集中的商品中,以“RMDHT”(人民大会堂)、“ZXYJ”(政协用酒)“QGRD”(全国人大)、“GYZY”(国宴专用)、“JD”(军队)等拼音缩写、汉字谐音等“暗语”方式在销售商品的包装、标签以及发布的信息、介绍中或商品广告中使用“特供”“专供”及类似内容的行为。

此次专项行动要持续到2021年2月底,对于监测排查后确属违法违规的,要立即责令删除商品信息或停止发布广告,并依照《电子商务法》《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责任主体予以查处。各地要强化协同监管,加强对平台企业的行政指导,并建立监管执法长效机制,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下列两项任务中任选一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不知红薯长在地里,错把麦苗当韭菜……现实生活中,城里孩子五谷不分的情况并不鲜见。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孩子们缺少接触农业的机会。

为了充分发挥农事节庆的教育价值,为青少年农耕文化教育提供实践课堂,农业农村部、教育部决定开展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教育主题实践活动,让青少年感知民俗、追寻历史、体验农事、崇尚自然,借此增长学生的农业知识,培养他们的爱农情怀,让更多的年轻人在未来爱上农业、从事农业,让农业生机勃勃。

任务一:学校将举办以“传承农耕文化”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写一

篇演讲稿,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任务二:请你以学生田园的名义给班主任王老师写一封信,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学生参加农耕文化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高2018级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3分)D【解析】A“汉语语素为单音节”错,原文为“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B“汉语缺乏形态变化”错,原文是“汉语是分析型语言,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一般不打标点符号”错误。C“回文诗博大精深”错,原文是“回文诗体现了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深刻智慧”;“写作者和欣赏者的文化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非常高的要求”也错,原文是“不仅作者本人具有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欣赏者也必须具备相当的底蕴才能领悟其美妙之处”

2.(3分)C【解析】作者详析《题金山寺》的最终目的是证明通体回文最难驾驭,是回文诗中的极品。

3.(3分)B【解析】“内容与形式俱佳”说法无依据,原文只说到了《题金山寺》内容与形式俱佳;“回文诗正读倒读都极为自然……”扩大了范围,原文是“经典的回文诗”。

4.(3分)B【解析】原文是“我国谷物进口量主要是用来作品种调剂,更好满足个性化需求,多样化消费”,“主要”二字,说明进口谷物还有其他原因。

5.(3分)D【解析】“玉米还十分短缺”错误,根据材料二“面积稳定在6亿亩以上,供求基本平衡”,说明进口玉米的原因不是短缺。

6.(6分)①我国人多地少,粮食安全不能轻言过关,应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②我国粮食结构性矛盾长期存在,应通过优化种植结构和进口谷物等渠道,合理调整粮食结构;③我国粮食产后损失严重,要改进技术,减少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造成的粮食损耗;④我国舌尖上的浪费严重,应改变消费观念,节约粮食。(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四点6分。)

7.(3分)B【解析】“山水秀丽”不准确:文章没有写姜桥的山秀丽;“汇集了天下古镇之美”扩大了范围,原文是“古街建筑集各大流派之大成”;“使游人超尘脱俗”过度解读。

8.(6分)参考答案:

①形散:文章选材不受时空限制,显得“散”。时间上,文章既写姜桥的历史,也写姜桥的现实;空间上,重点写眼前的姜桥,也提到周庄、乌镇,及全国古街建筑流派。(3分)②神聚:全文紧紧围绕赞美姜桥这一主旨。写眼前的姜桥,正面表现姜桥的美;写姜桥的历史,表现姜桥历史悠久;写别处古镇,侧面表现姜桥之美。(3分)

9.(6分)参考答案:

①三个“在”字短语排比,句式整齐,增强了抒情性;排比与其他句子整散结合,使文章更具韵律美。(3分)②“游走”“碎片”等比拟,“诗行”“画册”“旧照片”等比喻,使文章语言生动贴切极富形象美。(3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10.(3分)C

11.(3分)A【解析】康熙不是庙号,是年号。

12.(3分)C【解析】“皇上责令亲王等转移”错,原文是“上责王贝子等迁延”,意思是“皇上责怪康亲王和贝子拖延时间”

13.(10分)(1)(5分)温州绕城建造的护城河连接着瓯江,修建了水闸来蓄水,清军争夺水闸,叛军防护非常卖力,很久不能迫近温州城。(“属”“为”“薄”各1分,句意2分)

(2)(5分)穆赫林在浦塘隘口迎击敌军,在阵前斩杀了敌军将领杨大任等,乘胜收复了邵武、汀州二府及,下属县城。(“击之浦塘隘口”“阵斩”“复”各1分,句意2分)

14.(3分)D【解析】“含蓄蕴籍”错,应是“通俗易懂”。

15.(6分)参考答案:

来鹄的诗将蚕妇“晓夕采桑”的辛苦劳动与富贵人家的小姐太太们在“好花时节”去欣赏百花的闲情进行对比,(2分)流露出了诗人的愤慨不平之情;(1分)杜荀鹤的诗

将粉色和饥色对比,养蚕和着麻布对比,(2分)揭露了贫富悬殊的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广大贫苦人民的深切同情。(1分)

16.(6分)(1)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2)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一句1分,错一字该句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3分)D【解析】本段文字主要在论述“家”与“国”的关系。

18.(3分)B【解析】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流程很长;比喻历史悠久。绵延不绝:连续不断,一直延续;也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以己度人:拿自己的心思来衡量或揣度别人。推己及人: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古已有之:古时候就已经存在了。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进程:事物发展变化或进行的过程。过程:事情进行或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

19.(3分)A【解析】“更迭”与“世事”搭配不当;“对……”句式与后文“对多元一体的国家……”形成统一关系。

20.(6分)①更加适应读者需要(或比上一版更加完善了)②又要尽量做到与时俱进(或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③规范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或需要规范准确的字典作参照)(每句2分,大意相同即可)

21.(5分)参考答案

市场监管总局决定即日起至2021年2月底,组织开展清理整治网络销售和宣传“特供”“专供”等标识商品的专项行动。(“市场监管总局”“开展专项行动”“清理整顿”“销售和宣传‘特供’‘专供’等标识商品”各1分,“至2021年2月底”2分)

四、作文。(60分)

22.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附:文言参考译文:

【文言文参考译文】

穆赫林,属博尔济吉特氏,是满洲正蓝旗人。他的祖父琐诺木,是兀鲁特贝勒。清太祖在位时,琐诺木跟随明安归附太祖。累积战功,被授予二等总兵官一职。琐诺

木死后,在顺治年间被追赠谥号“顺良”。他的职位传于下一代,由儿子僧格袭职,遇到皇上降恩,进爵为三等伯。僧格死后,穆赫林袭职。康熙五年,被授予正蓝旗满洲副都统一职,位列议政大臣。

吴三桂叛乱,康熙十三年,穆赫林与都统拉哈达率兵驻防兖州,不久受命移师驻守江宁。当时耿精忠叛乱响应吴三桂,大将军康亲王杰书、将军贝子傅喇塔讨伐耿精忠。穆赫林率领部下喀喇沁、土默特军赶赴浙江,与傅喇塔的军队会合。康熙十四年,跟随傅喇塔攻打台州,耿精忠手下将领林冲纠集万余叛军,排列出十三座营寨拒战清军。穆赫林督军攻破林冲营寨,斩杀俘获的敌人难以数计,收复了仙居。

清军从黄岩进发,耿精忠属将曾养性偕同叛将祖弘占据温州分水路陆路迎战。穆赫林在上塘岭击败叛军,获得战舰三十多艘。耿精忠属将彭国明率五千叛军临瓯江安营扎寨,穆赫林率领军队到宝带桥奋力攻击,斩首千余级,全部缴获了敌军的枪械旗帜,于是靠近江边列阵,叛军来犯,就迎战击退来犯之敌。温州绕城建造的护城河连接着瓯江,修建了水闸来蓄水,清军争夺水闸,叛军防护非常卖力,很久不能迫近温州城。当时康亲王杰书驻守金华,传令傅喇塔与穆赫林从速攻城。穆赫林说必须要得到大炮才能攻破城池。康熙十五年,皇上责怪康亲王和贝子拖延时间,大军无功。康亲王则弹劾穆赫林与副都统吉勒塔布提督段应举等违反军令瞻前顾后,皇上下令战事平息后再议他们的罪。八月,康亲王从衢州攻克仙霞关,耿精忠投降,朝廷令养性弘勋等转到福州,传令穆赫林转移军队到福建,驻守延平。

郑锦派其属将吴淑、吴潜从邵武来攻打延平,穆赫林在浦塘隘口迎击敌军,在阵前斩杀了敌军将领杨大

任等,乘胜收复了邵武、汀州二府及下属县城。郑锦进犯泉州,又侵犯潮州,穆赫林与副都统沃申、总兵马三奇等分兵迎敌,多次获胜。康熙十七年,郑锦进犯海澄,穆赫林与海澄公黄芳世率兵在湾腰树迎击敌人,作战失利,退守海澄。郑锦又纠集部众四面进击,居高临下地炮击城内,穆赫林与应举协力固守,城中粮尽,穆赫林身受重伤,不久城池被攻陷,于是与应举自杀身死。战事平息后,官员们议论说,穆赫林征伐温州时军队无功,驻守海澄时听到援军将至,不能突围出城,应该剥夺他的官位及世袭职务,籍没他的家产。皇上认为穆赫林有战功,免于籍没家产,命他的侄子赫

达色承袭他的爵位。世宗时,下诏将他与应举一同列名于昭忠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