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低阶煤煤层气的勘探开发现状
美国煤层气发展概况
单位:万亿m3
美国煤层气历年产量状况
450 400
美国煤层气年产量变化
煤层气累计产量(亿m3)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1984
圣胡安 黑勇士 阿巴拉契亚 新开发盆地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美国煤层气开发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勘探初期阶段及大井组试采阶段 二大盆地产业化发展阶段 六大盆地大规模开发阶段
2022年行业分析国外煤层气开发利用情况
国外煤层气开发利用情况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头煤层气地面开发的国家,也是目前开发规模最大、最为胜利的国家。
美国从上世纪70年月开头讨论煤层气,80年月开头大规模商业性开发,目前的煤层气生产基地主要有圣胡安盆地、黑勇士盆地、拉顿盆地、阿巴拉契亚、粉河、尤因塔等地。
美国2022年全国的煤层气产量就达到了437亿立方米,占同期全美自然气产量的8%;2022年,全美煤层气销售量占自然气销售总量的比例达到8.7%。
美国在煤层气形成机理、储集方式、经济评价、勘探和开发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煤层气商业化开发的国家。
除了其得天独厚的资源技术条件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对煤层气商业性开采赐予的税收优待、科研资助等扶持政策。
如美国政府1980年颁布的《能源意外获利法》及据此制定的第29条“税收补贴”条款,旨在鼓舞包括煤层气在内的特别规燃料的生产,使1980-1992年钻成的煤层气井及1992年底前开钻的煤层气井可享受税收补贴政策至2022年。
加拿大煤层气资源量占世界其次位,煤层气开发起步较晚,但最近几年进展很快,主要缘由得益于连续油管施工技术和煤层气液氮压裂技术,这两项技术在加拿大的煤层气开发中起到关键作用。
加拿大煤层气生产区域主要在西部的阿尔伯特省。
在煤层气利用方面,由于美国的自然气管网发达,尤其在美国的中东部,自然气管网密如蛛网,掩盖率很高,1992年5月,美国取消了管道公司对自然气购销市场的掌握,煤层气生产商可以拥有多种选择出售煤层气,并可自由选择煤层气用户和自然气管道公司,因此美国抽出的煤层气大多数进入国家自然气管道供应用户。
瓦斯发电在德国利用较为胜利,鲁尔集团在萨尔洲每年猎取甲烷浓度为50%的煤矿瓦斯,用于热电经营,发电技术采纳燃气轮机和蒸汽机发电联合运行,2022年开发了集装箱式结构的新的矿用瓦斯供电、供热、制冷耦合机组。
国内外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国内外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煤层气又称煤层甲烷或煤层瓦斯,是煤层在其形成演化过程中经生物化学和热解作用所生成,并储集在煤层中的天然气。
目前,世界上开展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主要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等国家,其中美国已在圣胡安、黑勇士、北阿帕拉契亚、粉河等多个盆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并已在美国天然气供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加拿大也已形成商业煤层气产能,且煤层气生产规模仍在扩大。
在北美,煤层气与致密气、页岩气一起已经成为实现天然气储量接替的三类重要的非常规资源之一。
剑桥能源预测,在北美以外的地区,以上三类非常规气将在十年后形成大规模开发,因此,可以预见,煤层气将在世界范围内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一、煤层气的资源现状1、世界煤层气资源分布世界煤层气资源储量为256.3万亿m3,约为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的50%,主要分布在北美、前苏联和中国等煤炭资源大国,其中俄、美、中、加、澳五国合计占90%(表1)。
但是,由于各国研究程度不一,煤层气资源量的准确性有很大差别。
,表1 世界主要国家煤层气资源储量数据来源:1. CMM Global Overview,2006.7;2.根据美国环保局报告,2002;3.其他文献据不完全统计(表1),世界煤层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北美洲、俄罗斯/中亚和亚太地区。
其中北美地区占35%,俄罗斯/中亚32%,亚太21%,欧洲10%,非洲2%。
目前许多国家都开展了煤层气的开发利用研究工作,除美、加两国以外,20个国家已钻探了煤层气探井以开展研究(表2)。
但是商业煤层气开发目前主要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三国,中国、印度、波兰、英国等国家正在积极推进之中。
*数据截至2008年的钻井统计数据来源:IHS勘探开发数据库(2009年3月)2.我国煤层气资源状况(1)我国煤层气资源量大,主要分布在东西中南四大地区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继俄罗斯和加拿大之后居世界第三位。
据最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显示,我国45个聚煤盆地埋深2000米以内煤层气地质资源量为36.8万亿m3(图1),其中1500米以内煤层气可采资源量为10.9万亿m3。
国内外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介绍
国内外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介绍煤层气开发利用概述煤层气是指在煤矿井下、煤层骨架或煤本身中积聚的天然气。
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使用煤层气可以替代传统的燃煤发电,降低大气污染的程度。
随着我国煤层气资源勘探技术的日益成熟,煤层气行业发展迅速,煤层气已成为我国天然气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全国已形成了包括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五大煤层气开发区域。
国内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目前,我国煤层气产量逐年增加,煤层气的开发已成为国内的重要能源补充。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已形成开采规模的煤层气区块总数达到46个,累计探明的煤层气地质储量超过3.5万亿立方米。
其中,陕北、山西和山东等煤田是我国煤层气开采的主要地区。
此外,我国的煤层气开发也在西北、东北、华东、华南等地建设。
在煤层气开发利用技术方面,我国的多项创新取得了重大突破。
目前,煤层气开发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但是在开采难度大、工程量大、成本高的煤层气井方面还存在一定难度。
同时,煤层气开发利用面临着地质、环保、经济等多种综合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地加强技术改造和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水平。
国外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相比较我国煤层气开发利用的发展,国外的煤层气利用技术和产业市场更为成熟。
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已在煤层气领域拥有了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产业经验。
以美国为例,其煤层气产量占全球煤层气产量的90%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之一。
美国的煤层气产业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包括煤层气勘探、开发、生产、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
此外,该国在煤层气井设计、施工、生产等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先进技术。
澳大利亚则在煤层气开发技术和投资管理等方面也占有领先地位。
煤层气利用的发展趋势总体来看,今后煤层气开发利用市场巨大,但技术创新和质量控制是保证煤层气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未来,煤层气的发展将朝着更加环保、低碳、高效的方向进行,加强对环保的要求,加快技术进步,优化资源配置和结构,最大化地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展与展望
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展与展望
目前,煤层气勘探开发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勘探技术不断改进,包括钻探技术、地球
物理勘探技术、化学方法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煤层气的储量和储层条件更加清晰可见,有助于科学合理地进行开发工作。
在煤层气开发领域,各国纷纷出台了相关法规和政策,以鼓励和规范煤层气的开发。
美国在2005年通过了《能源政策法案》,为煤层气的开发提供了税收优惠和财政支持。
中国也在不断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加大对煤层气的支持力度。
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的关键技术不断突破。
水平井技术、压裂技术、CO2注入技术等的
应用,有效提高了煤层气的产量和采收率。
煤层气开发还引入了数字化技术和人工智能等
先进技术,提高了勘探和开发过程的效率和准确性。
展望未来,煤层气勘探开发面临着一些挑战与机遇。
由于煤层气储量大多分布在深埋
的煤矿中,勘探和开发难度较大。
需要进一步提高勘探技术和开发工艺,降低成本和风
险。
煤层气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煤层气的开采会导致地下水资源的污
染和地质灾害的发生。
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煤层气勘探开发还面临国际合作的机遇。
各国都希望能够利用煤层气这一资源优势来
满足自身的能源需求。
加强国际合作,分享技术和经验,共同推动煤层气勘探开发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煤层气勘探开发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仍然面临着挑战与机遇。
通过不断创新和合作,相信煤层气勘探开发在未来会取得更大的突破,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美国煤层气和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煤层气和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李世臻;曲英杰
【期刊名称】《中国矿业》
【年(卷),期】2010(019)012
【摘要】作为常规化石能源的最有效补充,非常规天然气因资源量巨大,在全世界已受到广泛重视.美国因其先进的技术和较成熟的地质理论,已对煤层气和页岩气两种非常规天然气实现了商业性开采,并走在了当今世界前列.文章从煤层气和页岩气的概念和特征、美国的地质认识进展、勘探开发现状、评价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对加快我国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开发有所启示.并认为,当前我国煤层气和页岩气应重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充分认识其战略地位和重大研究意义;着力解决当前阶段的关键地质和技术问题;深入研究现实国情下的勘探开发和管理政策.
【总页数】5页(P17-21)
【作者】李世臻;曲英杰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北京,10003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712+.67(712)
【相关文献】
1.美国Eagle Ford页岩气开发对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启示 [J], 周守为;姜伟;张春阳;范白涛
2.美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我国页岩气发展建议 [J], 石香江
3.美国页岩气体积改造技术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J], 吴奇;胥云;刘玉章;丁云宏;王晓泉;王腾飞
4.美国页岩气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J], 周庆凡;白振瑞;杨国丰
5.美国致密油勘探开发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J], 王文庸;唐大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煤层气市场分析现状
煤层气市场分析现状概述本文旨在对当前煤层气市场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包括市场规模、供需状况、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数据和信息的综合分析,可以帮助读者了解煤层气市场的现状,并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
市场规模煤层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源资源,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煤层气产能约为X亿立方米。
其中,美国是全球煤层气产能最大的国家,占据了全球煤层气市场的主导地位。
其他主要的煤层气生产国家还包括澳大利亚、中国和加拿大等。
供需状况目前,全球煤层气市场的供需状况较为平衡。
煤层气主要用于发电、供暖和工业生产等领域,需求相对稳定。
然而,由于煤层气开采和利用技术的不断创新,供给端出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
其中,美国的煤层气产量连续多年增长,成为全球煤层气供应的主要推动力。
澳大利亚和中国等国家也在加大煤层气开采的力度,以满足国内能源需求。
发展趋势未来,全球煤层气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首先,能源安全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关注点,寻找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方式将成为主流方向,而煤层气作为一种清洁燃料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
其次,煤层气开采和利用技术不断进步,将进一步降低煤层气的开采成本,提高供给能力,从而推动市场的快速发展。
此外,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也将促使煤层气在传统燃料替代领域发挥更重要的角色。
持续风险尽管煤层气市场发展前景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风险和挑战。
首先,煤层气开采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是一大问题,包括水资源污染、地面沉陷等。
其次,煤层气的价格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受到市场供需关系和政策因素的影响较大。
此外,全球能源市场的不确定性也对煤层气市场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结论综上所述,煤层气市场目前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全球市场规模庞大,供需状况相对平衡。
未来,煤层气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并成为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重要力量。
然而,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煤层气开采和利用所面临的环境和经济风险。
因此,在投资和开发煤层气市场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确保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煤层气开发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煤层气开发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境意识的提升,清洁能源成为全球能源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
煤层气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正逐渐成为能源市场的关注焦点之一。
本文将对煤层气开发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2. 市场规模煤层气开发市场在过去几年经历了快速增长。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全球煤层气市场规模在XX年达到了XX亿美元,预计将在未来几年保持平稳增长。
尽管煤层气开发在全球范围内还相对较新,但其巨大的潜力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和能源公司。
3. 市场驱动因素煤层气开发市场的增长得益于多个重要的市场驱动因素。
首先,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煤层气作为一种相对低碳排放的能源形式,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关注。
其次,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对煤层气开发代表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这进一步推动了煤层气开发市场的发展。
此外,煤层气开发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创新也为市场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4. 市场现状目前,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是全球煤层气开发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美国以其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先进的技术在煤层气产业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全球煤层气开发的领先国家。
澳大利亚的煤层气产业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主要依靠出口市场支持其经济增长。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具有巨大的煤层气潜力和开发需求,正在加大投资力度推动煤层气产业的发展。
5. 市场挑战与机遇尽管煤层气开发市场前景广阔,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煤层气开发涉及的技术和设备相对复杂,投资成本高,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和资金支持。
此外,由于煤层气开发涉及的地质条件差异较大,导致了开发难度的增加。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这些挑战将逐渐得到解决。
在市场挑战的背后,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机遇。
煤层气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具有巨大的潜力应对全球能源需求和环境问题。
同时,随着全球清洁能源政策的推进和技术的不断创新,煤层气开发市场将迎来更多的商机和投资。
6. 发展趋势未来煤层气开发市场的发展趋势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中美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对比分析及展望
在的差距 , 以及影 响因素 ; 最后对 煤层气资源利用潜力进行 简要 展望 。
关键词 : 层气 ; 发利 用现状 ; 用潜力 煤 开 利
中 图 分 类 号 :D 1 .7 T 7 2 6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0 5 2 9 (0 1 0 — 0 3 0 10 — 7 8 2 1 )6 0 3 — 4
可采 资 源总量 约 l O万亿 m 。
1 2 行 业发展 概 述 .
产业 体 系 。 1 煤 层 气 勘 查 。煤 层 气 勘 查 以 山西 、 西 、 ) 陕
新疆 、 内蒙古 等 省 ( ) 重 点 , 山西 沁南 、 交 , 区 为 以 三 陕西韩 城 , 新疆 昌吉 、 井 , 大 内蒙 古 二 连 盆地 等煤 层 气勘 探 项 目为依 托 , 2 1 到 0 0年 , 累计 新 增探 明地 质 储 量 30 0亿 m ( 表 1 。 0 见 )
效果 。
“ 五 ” 间 , 国开 始 进 行 煤 层 气 资 源评 价 , 六 期 我 重点 区域 是 在 焦 作 、 南 等 l 淮 O个 大 型 高 瓦斯 煤 矿 区 , 中国 的煤 层 气 资 源积 累 了大 量 资 料 和 研 究 基 为 础 。“ 五 ” 期 , 国开始 启 动 煤 层气 地 质 研 究 和 七 初 我
总第 11 4 期
d i1 . 9 9 j i n 10 o :0 3 6 / .s . 0 5—2 9 . 0 0 . 1 s 7 8 2 1 .6 0 2 1
中 美煤 层 气开 发 利 用现 状 对 比分 析 及 展 望
杨 靖毅 , 祖根 , 秀 美 龙 杨
( 州大学 矿业学院 , 贵 贵州 贵 阳 5 00 ) 5 0 3
国内外煤层气开发利用状况简介
国内外煤层气开发利用状况及其技术水平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煤层气资源的利用现状,国外的主要介绍了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以及俄罗斯的煤层气资源的分布、储量以及开发现状,并对其勘探开发理论和开发技术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之后对国内的煤层气资源分布和分类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简述了我国煤层气开发所取得的进展和遇到的问题。
最后依据国外的开发经验给我国的煤层气开发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字:煤层气国内外开发利用现状开采技术启示0 引言煤层气,又名瓦斯,是一种在煤层生成,主要以吸附状态储集于煤层,成分以甲烷为主的天然气.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煤层气只是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严重威胁的气体.然而近年来,随着世界能源局势持续紧张,人们已经认识到煤层气是一种新的非常规能源,具有热值高、污染少、安全性高的特点,完全可以成为石油和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的重要补充。
所以在此之后,世界上一些主要产煤国家纷纷涉足这一领域,在勘探开发理论与开采应用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试验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使这一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如今,煤层气已经成为能源家族中的一位新的成员。
1 世界煤层气资源分布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统计资料和我国煤层气资源评价结果,全球煤层气资源量可能超过260 × 1012m3,90%分布在12个主要产煤国,其中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煤层气资源量均超过10 × 1012m3。
2 国外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煤层气勘探开发比较活跃,其中美国是世界上煤层气商业化开发最为成功、产量最高的国家。
2。
1 美国美国煤层气总资源量21万亿m3。
全美含煤盆地大约有17个,已有13个进行了资源评价.按照地质理论,这13个盆地可分为东部大盆地和西部大盆地两类。
西部大盆地拥有美国煤层气资源的70%以上。
东部大盆地的煤层气主要分布在上石炭统宾夕法尼亚系的多层薄煤层中,煤层稳定,埋藏较浅,以高挥发分烟煤为主,煤层呈常压或低压状态,煤层气含量和煤层渗透率均较高,以黑劳士盆地为代表;西部大盆地的煤层气主要分布在白垩系——早第三系煤层中,煤层厚度较大,但变化大,煤阶较低,埋深几百至三千米以上,煤层气含量较高,煤层渗透率高,煤层压力从低压到超压,以圣胡安盆地为代表(李鸿业,1995)。
国内外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现状
国内外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现状煤层气是一种新兴的清洁能源,它指的是埋藏在煤层中的天然气,是一种古生物质热解而形成的气体,在我国拥有广泛的分布区域,特别是西北、华北、华东等地区,是我国节能减排的重要战略资源之一。
目前,国内外都在积极推进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以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压力和环境污染问题。
一、国内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现状1.勘探状况目前,中国已建立相应的煤层气勘探体系,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勘探技术和工艺流程。
截止到2021年底,中国已探明可开采储量超过6000亿立方米,占全球储量总量的30%以上,年产量占比也逐年提高,目前已经突破了200亿立方米,成为我国能源供给结构中一个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
2.开采技术我国的煤层气开采技术相对较为成熟,主要采用“钻孔-煤层气抽采”成套技术,包括勘探、钻探、井壁完整性评价、煤层气开采等环节。
同时,在工艺流程和装备选型上也不断提高,如基于传统煤炭开采的自动化、集约化、智能化开采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采用,有效提高了开采效率。
3.利用现状目前,我国的煤层气主要用于城市燃气、化学工业、发电等方面,其中城市燃气是最重要的使用领域,占比近70%。
除此之外,煤层气还在催化剂、粘合剂、制氢、液化燃气等领域得到应用,但是由于国内市场短期内难以实现规模性上升,煤层气的开采目前仍面临较大的挑战。
二、国外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现状1.美国美国是煤层气开采最蓬勃发展的国家之一,其成功的体验证明了煤层气开发能在可持续性和环保方面得到有效控制。
在技术上,美国主要采用水平井技术进行开采,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年产量已经达到了国外10亿立方米的数量级,占全球总量的20%以上。
2.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煤层气勘探开发也非常成功,占全球煤层气市场比例近10%,主要用于液化燃气、电力、燃料气体等应用领域,其技术和工艺流程与美国也十分相似,都是采用水平井等现代化工艺进行开采。
3.加拿大加拿大是煤层气开发技术十分核心的国家之一,其开采效率非常高,年产煤层气量在国际煤层气市场中名列前茅,其技术和工艺流程十分先进,也采用水平井技术和流体压裂技术等先进工艺,大大提高了开采效率和生产效益。
国内外煤层气勘探开发态势与技术方法进展
温度条件下得以保存; 二是煤中封闭空间阻隔了重烃与外界的物质交换,重烃气 没有受到稀释,依然保持着较高的浓度及原生成因信息。 (2)煤储层特征及储层评价 煤储层特性包括裂隙-孔隙特性、吸附性、含气性以及煤储层压力。传统认 识建立在干燥煤样为基准的基础上:Langmuir”三段式”演化模式;我国通过对 煤在平衡水条件下的吸附特性及其演化规律的研究: “两段式” (叶建平等 1999; 张群等 1999;傅雪海等 2002) 对于煤层气裂隙-孔隙系统,国内外一直将其看成裂隙-孔隙组成的“双重 孔隙”结构系统(Close,1993) ,后来有研究者采用分形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描 述(何学秋,1995;赵爱红等,1998) ,最后发展为三元孔隙裂隙系统,即宏观 裂隙-显微裂隙-孔隙三元裂隙-孔隙介质,并建立分形数学模型和分类方案(傅 雪海等,2001) 。 国家 973 计划在此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对高级煤储层参数厘定并提出煤 储层评价方法;提出易实施、对比的储层物性参数获取方法:压汞试验、低温氮 吸附、单相渗透率;优化储层物性的描述参数:孔隙度、孔喉平均直径、比表面 积、渗透率、储层压力梯度(刘大锰,2004) ;以沁水盆地为例提出高煤阶煤储 层孔隙系统的地质模型和相应的分形数学模型,分析了各模型的储层物性贡献; 针对我国高煤阶煤储层的低渗透性特征开展煤储层大裂隙系统研究, 提出不同煤 阶的低渗透性煤储层大裂隙系统发育特征不同;提出热演化作用、沉积成岩作用 和构造应力应变是造成煤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王生维,2004) 。 其他的研究成果:计算分析有效应力、煤基质收缩、气体滑脱效应等因素 对渗透率的影响及其叠加作用的表现(汪吉林等,2012) 、煤层气分馏效应的研 究(陈润,2009) 、煤储层弹性能及其对煤层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吴财芳,秦勇, 2007) 、我国煤层气储层异常压力的成因分析(李仲东等,2004) 、岩体结构对含 煤岩系变形的控制作用(王庆伟,2008) 。 (3)煤层气成藏动力场研究 煤层气成藏的前提是煤层气富集,宏观上受沉积埋藏史、构造演化史、煤 化作用史、地下水活动史和有机质生气史“五史”配置关系的控制,实质上是构 造应力场、热力场、流体化学场、流体动力场“四场”互动的过程。构造应力特
美国低阶煤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新进展
M Pa,套压6.50M Pa,开井放空,油压回零,向套管环空注气,至15B00关井,排出水量30m3。
2002年8月12日10B 30,井口油套压恢复至9.00M Pa,开井放空,有自喷能力,没有再向套管注气,至19B00关井,产水58m3。
2002年8月13日10B00,井口油套压恢复至16.5 M Pa,开井气量水量较大,排水30m3后,油压降至2.5M Pa,套压降至5.0 M Pa,一直有自喷能力,15B20,倒入输气管线投入生产。
花11井复活后,日产气量在6.0@ 104m3左右,日产水量2.5m3,2002年8月13日复活至11月22日,短短三个多月时间,已累计完成采气528.95@ 104m3,创造经济效益300余万元。
油套压也逐步上升趋于稳定,11月22日,油套压分别达10.00M Pa、9.00M Pa,水气产量稳定。
达到了最佳的生产效果,这说明气举工艺措施是得当的,排水采气效率是很高的(仅13h注气时间)。
认识和建议(1)对于水淹井工艺措施的选择要慎重,工艺措施得当,事半功倍,工艺措施不当,一是达不到预期效果;二是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2)设计工艺措施时,要取全取准气井静动态资料及气井的开采条件包括井底状况、井深结构、可提供气举气源的最高压力等等。
花11井第一次作业气举阀下入深度1914.1m,由于外部压缩机提供气源的最高压力为14.00M P a,使环空液面无法降至气举阀位置,高压气源无法进入油管,积液不能排出,造成了该次气举失败。
后来经过第二次设计,由试油队重新作业下入五级气举阀,这次仅用13h的注气就带出了井筒积液,使气井恢复了自喷能力。
因此,资料录取的准确性对于工艺措施设计至关重要。
(3)对于产水井(包括产水量较小的井或产凝析水的井)要加强对井口的日常管理和气井的动态分析。
切忌不能有井口漏气现象,哪怕是很小的微漏,若有漏气现象,建议最好不要关井,若有特殊情况,关井时间不要太长,以免井筒积液造成气井水淹。
煤层气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视煤层气为重要能源, 并把煤层气作为新的勘探目标。
美国有较丰富的煤层气资源, 估计资源量为11.3*1012m3,占世界第三位,1977年2月, Amcoc公司首先在圣胡安盆地CeDARHill地区完钻第一口煤层气井, 90年代美国煤层气已逐渐形成一门新兴的能源工业.目前美国煤层气生产井有7000口以上, 预计到2000年煤层气产量可达8495*104m3/d 。
美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成功很快引起的世界各国的重视与兴趣。
加拿大把煤层气作为该国90年代的能源资源, 加紧开展评价和研究。
英国也于1991年引进美国技术进行煤层气勘探开发。
前苏联等国通过煤层资源的评价, 已肯定它是重要的第二动力资源----------《煤层气开采技术与发展趋势》p24全球的煤层气总资源量大约达260 万亿m 3。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 IEA ) 的统计数据显示, 全球90%的煤层气资源量分布在12 个主要产煤国。
按资源量从大到小依次是: 俄罗斯、乌克兰、加拿大、中国、澳大利亚、美国、德国、波兰、英国、哈萨克斯坦、印度和南非〔1〕。
------------<国外煤层气开发现状及对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思考>p46~p47据美国国家石油委员会(NPC) 的报告,2006 年世界煤层气资源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2006 年世界煤层气资源分布根据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局(EIA)的报告,2007年全世界探明煤炭储量分布情况见表2。
由表2 可见,世界煤炭探明储量合计9088.64×108t,其中亚太地区居第一位,欧洲和欧亚大陆地区居第二位,北美地区居第三位。
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最为成功,居世界领先地位,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也初见成效[4]。
-----------<国外煤层气生产概况及对加速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思考>p26~p28美国以往为了保证煤矿开采的安全,美国的煤矿在采矿过程中都要向大气中持放大量甲烷气。
美国低阶煤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新进展
美国低阶煤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新进展
冯三利;胡爱梅;霍永忠;王竹平;龙宝林
【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
【年(卷),期】2003(23)2
【摘要】@@ 煤层气是一类赋存于煤层中的洁净能源.商业性的煤层气开发活动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于第29条税收优惠政策的推动,以及技术创新的带动,美国煤层气量由1985年的2.38×108m3,迅速地增加到1995年276×108m3,十年内煤层气产量增加了100倍!其中近96%的煤层气产自圣胡安和黑勇士盆地;煤层气生产井数由213口增加到6700口.
【总页数】3页(P124-126)
【作者】冯三利;胡爱梅;霍永忠;王竹平;龙宝林
【作者单位】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地质调查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2
【相关文献】
1.准噶尔盆地低阶煤煤层气资源及勘探潜力分析
2.美国LFC低阶煤提质联产油技术新进展
3.美国低阶煤煤层气的勘探开发现状
4.准噶尔盆地低阶煤煤层气资源及勘探潜力分析
5.低阶煤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前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3年煤层气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煤层气行业市场分析现状煤层气(Coalbed Methane,CBM)是指在煤层中储存的天然气,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
它由煤体中的煤层气和吸附在煤层表面的可燃气体组成。
煤层气资源广泛分布,储量大,开发利用对环境影响小,是解决能源需求和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全球煤层气产业发展迅猛,市场前景广阔。
下面将对煤层气行业的市场分析现状进行分析。
一、国际煤层气市场分析现状:目前,美国是全球煤层气产量最大的国家,占全球煤层气总产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随着美国尤其是低油价环境下页岩气产量的大幅增加,煤层气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
除美国外,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等国也有较大的煤层气产量。
国际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其它国家及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二、中国煤层气市场分析现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层气资源国家,具有巨大的煤层气开发潜力。
煤层气资源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华北、华南、西南等地区。
但目前中国的煤层气产能低、开采技术滞后等问题仍然存在。
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动煤层气产业发展。
2019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煤层气产业绿色高效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国煤层气年产量达到一千亿立方米以上,到2035年,全国煤层气规模运营年产量达到五千亿立方米以上。
这些政策将极大地促进中国煤层气行业发展。
目前,中国的煤层气开发主要集中在国有煤矿和一些大型企事业单位。
随着煤矿煤层气产业的逐步开放,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煤层气领域,行业竞争逐渐增加。
三、煤层气市场发展趋势分析:煤层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具有取之不竭、价格相对稳定等优势,其市场前景广阔。
1. 政策支持:煤层气产业在国内外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随着政策的出台和优惠政策的实施,煤层气产业将迎来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
2. 技术进步:煤层气开发技术在不断改进和完善,成本逐渐降低。
随着技术的进步,煤层气开采效率将进一步提高。
3. 环保要求: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对传统能源的需求减少,清洁能源的需求增加。
美国煤层气产业发展趋势
美国煤层气产业发展趋势美国煤层气产业发展趋势引言: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之一。
然而,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美国的能源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革。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美国煤炭产业受到了来自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竞争,煤炭消费量不断下降。
然而,美国在煤炭资源方面仍然拥有巨大的潜力,特别是在煤层气开发方面。
本文将探讨美国煤层气产业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可能的挑战和机遇。
一、美国煤层气产业的现状1. 煤层气的定义和特点煤层气是在煤层中储存的天然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清洁能源。
煤层气具有储量丰富、开发成本较低和环境友好等特点。
煤层气的开发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成本,同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2. 煤层气的开发现状目前,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煤层气生产国之一。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的数据,美国的煤层气产量在过去的十年中逐渐增加。
2019年,美国的煤层气产量约为1,470亿立方英尺,比2009年增长了约85%。
煤层气在美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3. 煤层气的开发地区美国的煤层气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尤其是在下面几个州:宾夕法尼亚、伊利诺伊、密西西比、肯塔基、西弗吉尼亚等。
这些地区拥有较高的煤炭资源,也是美国煤层气开发的主要地区。
二、美国煤层气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1. 引领全球煤层气产业的发展煤层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资源的充分利用,美国有望成为全球煤层气产业的领导者。
美国的煤层气技术和经验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全球煤层气产业的发展。
2. 煤层气开发技术的进步近年来,煤层气开发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水平钻井、压裂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煤层气的开发更加高效和可行。
特别是在水平钻井方面,美国的技术处于领先地位。
随着技术的继续改进和创新,煤层气的开发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开发效率将进一步提高。
3. 政策环境的支持美国政府对煤层气产业的发展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和鼓励。
美国煤炭开发现状分析报告
美国煤炭开发现状分析报告概述美国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大的国家之一。
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对美国的能源供应、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煤炭开发面临着新的挑战。
本报告将通过对美国煤炭开发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和挑战。
煤炭产量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数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煤炭产量经历了波动的增长和下降。
在2008年达到峰值时,美国煤炭产量达到了1.17亿吨。
然而,在过去的十年中,受环保政策和低成本天然气的竞争影响,美国煤炭产量出现了下降趋势。
根据最新的数据,2019年美国的煤炭产量为6.78亿吨,较2008年减少了近40%。
煤炭消费美国煤炭的主要消费领域是电力行业和工业生产。
然而,近年来,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以及天然气价格的下降,使得许多电力公司逐渐转向更清洁的能源。
根据EIA的数据,2019年美国的煤炭消费量为5.41亿吨,较2008年减少了约30%。
另一方面,天然气的消费量从2008年的2.85三本立方米增长到2019年的3.54三本立方米,增长了近25%。
环境压力与政策全球对环境保护的关注越来越高,煤炭开发受到了很大的压力。
燃烧煤炭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对气候变化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美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来限制煤炭的使用。
首先,美国政府通过《清洁电力计划》和《清洁能源计划》等法规,将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要求,迫使电力公司转向更清洁的能源。
其次,美国也加大了对煤矿的监管力度,严格控制煤矿的环境影响和安全问题。
此外,一些州还采取了更激进的措施,比如加州的法案要求在2035年前停止使用所有燃煤发电厂。
发展趋势与挑战未来几年,美国的煤炭开发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首先,可再生能源的成本不断下降,使其更具竞争力。
太阳能和风能已经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选择,特别是在新建电厂方面。
其次,天然气的价格持续低廉,使得许多发电公司选择转向天然气能源。
低阶煤煤层气富集模式初探
第3卷第3期 中国煤层气 V o113N o13 2006年7月 CHI NA C OA LBE D METH ANE July 2006 低阶煤煤层气富集模式初探傅小康1 霍永忠2 叶建平2(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 2.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11)摘 要:我国低阶煤中煤层气资源丰富,开发低阶煤煤层气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低阶煤煤层气开发来说,寻找煤层气富集区是开发的关键。
本文通过对美国粉河盆地以及我国铁法盆地煤层气富集规律的分析,总结出影响煤层气富集的关键因素和5种不同的煤层气富集模式。
关键词:低阶煤 煤层气 富集模式Study on C BM Enrichment M ode of Low Rank C oal in ChinaFu X iaokang1,Huo Y ongzhong2and Y e Jianping2(1.China University of G eosciences,Beijing100083;2.China United C oalbed Methane C o.Ltd.,Beijing100011)Abstract:China has rich C BM res ources in low rank coals.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such res ources.K ey factors of development are to find out the C BM enriched zones.Analysis on tw o low rankcoal basins respectively from the US A and China has helped to summarize key factors of affecting C BM enrichedzones and five m odes of C BM enrichment.K eyw ords:C oalbed methane;low rank coal;enrichment m odel1 引言低阶煤是煤化作用早期阶段形成的产物,通常指碳含量低、挥发份高、发热量较低的褐煤、长焰煤和不粘煤,也包括部分弱粘煤,R o一般在017%以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缓褶皱。 粉河盆地是一个在前陆盆地基础上 , 经分异构 造运动而发育起来的第三纪煤油 ( 气 ) 共生盆地。 在侏罗- 白垩纪时期 , 沉积了一套滨海平原相含煤 地层 , 沉积厚度为 3000~ 4000m 。 拉米达运动后的粉河盆地在早第三系接受了一 套湖泊- 三角洲相沉积物 , 这是一套含煤沉积, 由 碎屑砂岩、页岩、泥岩、炭质泥岩和煤构成 ; 其中 的 T o ng ue River 段煤最厚, 为 457~ 549m , 煤层 净厚达 106m , 为粉河盆地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主要 目的层。 3 粉河盆地储层特征 由于埋藏时间 短, 又 无异常 地热活 动, 因 此 T ong ue River 段的煤乃至粉河 盆地的下第三 系煤 的煤演 化 程度 不 高, 煤 阶 主要 为 褐煤 - 亚 烟 煤 ( R o = 0 3% ~ 0 4% ) 。只有局部可以 达到高挥 发 性烟煤, 其含气量比较低。 T ong ue Riv er 共含 32 层煤 , T ongue River 段 煤层在盆地东部边缘广泛出露 , 均已开采。盆地分 东西两个沉积中心 , 东部中心主要发育 WyodakAnder son 煤层 , 厚 度为 24~ 46m, 深 度为 76 ~ 457m , 西部沉积中心主要发育 Big Georg e 煤 , 厚 度可达 30m, 深 度为 305~ 610m 。据 估 算 Wy o dake- Anderso n 一层煤就 有 907 108 t 储量 , 为 全美储量最大的单层煤。 由于煤的演化程度 低, T ongue River 煤 层并 未形成热成因气 , 但有可能生 成大量的生物 成因 气。煤层气的含气量为 0 028~ 2 3m 3 / t。由 于煤 层广泛分布 , 该盆地的煤层气 的资源量可以 达到 0 4 10 m 。 由于受到褶皱、挤压构造、小型断层的影响 ,
美国低阶煤煤层气的勘探开发现状
12 3
975 倍。 2004 年该 盆地 的煤层 气日 产量 为 342 104 m 3 ( 1 21 108 f t 3 ) , 这些数据充分地表明了低 阶煤煤层气开发的价值所在。 除了粉河盆地外 , 美国犹因塔盆地东部的低阶 煤区 的 煤层 气 开 发同 样 获得 了 巨 大的 成 功。 在 Draunkard's Wash 项 目区, 在 Ferro n 组煤 层中获 得了商业性的煤层气产量, 480 口井中每天可生产 出约 600 10 m ( 2 15 10 f t ) 的煤层气。 上述地区的低阶煤煤层气资源开发的成功带动 了其他低阶煤区的煤层气勘探与开发。美国已在大 绿河盆地 ( t he Great Green Riv er basin) 、风河盆 地 ( the Wind Riv er basin) 和哈纳盆地 ( t he H an na basin) 开始了煤层气勘探工作。由于粉河盆地 在低阶煤煤层气勘探中所处的特殊地位 , 现以其为 例进行论述。 2 粉河盆地的地质背景 粉河盆地位于怀俄明州东北部和蒙大拿州东南 部, 是一个由拉米达运动 ( 晚白垩 - 古新世之间的 构造运动 ) 形成的南北延伸、西陡东缓的不对称向 斜盆地, 面积 73815km 2 。盆地的东界是一些拉米 达隆起, 盆地的西部边界是一系列复杂的基底推覆 构造和白垩- 古新世逆断层, 盆地轴部靠近西部边 界性断层。在盆地轴部以 东, 地层以 2 5 !的 倾角 向西南倾斜。该盆地构造简单 , 除发育少量的正断 层外 , 在主要含煤层段发育由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 75
12 3
由于粉河盆地的煤层的高渗透率, 采用的煤层 气勘探开发技术为最简单的一种, 即在非煤段的钻 井液使用清水和少量的膨润土 , 煤层段为空气加少 量的泡沫 , 最后煤层段进行扩孔以后, 不再进行其 他增产措施的改造。由于煤层气的水产量较大, 一 般在井下安装电潜泵排水 , 煤层气从电潜泵与套管 之间的环空产出。在产量下降之后 , 目前一般采用 真空泵技术, 可使煤层气的产量提高 40% ~ 60% 。 由于粉河盆地的煤层气埋藏浅 , 钻井深度一般 小于 740m, 渗透率高 , 钻井工艺相对简单, 钻井 作业一般可在 1~ 2 天内完成 , 完钻后无需增产改 造, 所以勘探开发成本较低。一口井的钻井费一般 在 12 万美元左右。该地区的煤层气的单井日产为 5600m 左右 , 在维持 2~ 3 年后 , 开始以 20% 左 右的速度递减, 最终单井的可采储量可达到 ( 840 ~ 1400) 104 m 3 。该特点对中小型勘探公司特别 具有吸引力 , 目前 最活跃 的两家 公司为 West er n Gas Resour ces 和 Barr et 公司。 5 结论和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美国的低阶煤煤层气 含量低, 煤层厚 , 煤层气资源量大 ; 渗透率高, 构 造简单, 埋藏浅 , 煤层气的产量较高; 钻井工艺简 单, 勘探开发成本低, 可采储量大 , 投资周期短 , 适用于商业性开发; 低阶煤勘探不仅突破煤层气含 气量低不适合进行煤层气商业开发的理论的束缚 , 也丰富和拓展了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领域。 我国自上世纪 80 年代 开始进行煤 层气勘探 , 大多集中于我国的中阶和高阶煤的煤层气勘探, 而 广泛分布于西北侏罗纪盆地, 如鄂尔多斯盆地、准 葛尔格尔、吐哈等盆地, 以及东北中新生代盆地的 低阶煤的煤层气勘探还非常薄弱。尽管近几年来 , 美国和加拿大的一些公司分别与中联煤层气有限责 任公司在鄂尔多斯盆地的东北缘和新疆的吐哈盆地 进行了低阶煤的煤层气勘探 , 但是勘探力度有限。 建议应对中国低阶煤的储层特征以及成藏机理进行 深入研究分析, 在地面设施较为完善, 市场条件较 为成熟的地区首先进行勘探, 以尽快实现我国低阶 煤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突破。
济性等分析 , 总结出了美国低阶煤煤层气勘探的成功经验, 建议应对中国低阶煤煤层气储层 特征和成藏机理进行深入地研究, 并加大勘探开发力度 。 关键词 煤层气 低阶煤 储层 ( 8780 108 f t 3 ) , 是 1991 年 产量 ( 9 108 ft 3 ) 的
煤层气作为储藏在煤层中的自生自储式非常规 天然气, 是一种优质、洁净、高效的能源。煤层气 的主要成分为甲烷, 甲烷含量一般可达到 90% 以 上, 发热量一般在 33 44kJ/ m 3 , 1000m 3 相当于 1t 标准煤。我国煤层气的资 源量为 35 1012 m 3 , 而 低阶煤煤层气的资源量为 16 10 m , 占 47% 以 上, 在加大开发天然气的同时 , 也必须加大包括低 阶煤煤层气在内的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力度。本文介 绍美国低价煤层气的开发现状 , 以期对我国低价煤 层气开发有所借鉴。 1 美国低阶煤煤层气勘探开发概况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在煤层气领域取得商业开发 成功的国家。在美国政府税收优惠政策的扶持和鼓 励下 , 美国煤层气产业经过大规模、系统的试验和 开发 , 取得了技术上 的突破, 年产煤层气从 1983 年的 8 7 108 m 3 猛 增到 2003 年的 480 108 m 3 , 煤层气产业已形成一个完善的勘探、开发、生产、 销售和利用的网络体系。 由于理论和技术上的进步 , 美国煤层气勘探开 发的领域不断拓展, 粉河盆地独特的地质条件和煤 储层特征 , 以及全新的完井技术理念使粉河盆地成 为一个蓬勃发展的煤层气开发区, 也成为了低阶煤 煤层气的开发典 范。在开发的 最初 2 年 ( 19971998 年 ) , 在粉河盆地共钻 840 口煤层气井; 2002 年完成钻井 2000 口 , 预计 2010 年将达到 50000 口 井。 2002 年 煤 层 气 最 高 产 量 达 到 250 108 m 3
世界煤炭
美国低阶煤煤层气的勘探开发现状
傅小康
1
霍永忠
2
胡爱梅
2
范志强
2
( 1 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 29 号, 100083; 2 中联煤层 要 通过对美国低阶煤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总体介绍以及其储层特征、 开发技术和经
西
上煤柱面 55m 条带煤柱进行两次开采 , 实 现条带 全柱开采。 615 下 煤柱面 和 615 上煤柱 面分别 于 2004 年 5- 9 月、 2004 年 12 月 - 2005 年 2 月对中 部的保护煤柱分为下部条带和上部条带 , 实现了条 带全柱开采。 5 结论 ( 1) 采出了阳坑村岩溶下绝大部分被压煤炭。 本项目从试采区的 2 个长壁工作面内 , 2 个宽条带 工作面和 2 个 条带 全 柱工 作面 内 安 全地 采 出 了 63 48 万 t 煤炭, 占试采区压煤量的 74 4% , 其中 条带开采回采率为 50% 。 ( 2) 分析了采动影响致使岩溶塌陷的机理, 提 出采动水平拉伸裂缝和垂直离层是本区岩溶塌陷的 基础原因。为了控制岩溶塌陷的产生, 可以通过减 少一次性开采强度来达到目的。 ( 3) 进行了试采区的合理分区优化开采 , 实现 采出煤量最大化。 ( 4) 控制了村庄范围内的岩溶塌陷 , 确保了建 筑物安全。试采区经过 6 个工作面的开采, 开采后 近一年的观测, 村庄范围内未出现岩溶塌陷 , 村庄 建筑物绝大部分完好无损 , 仅少数建筑物出现轻微 的开裂 , 据 岩 移观 测 资 料 , 地 表 最 大 下 沉 值 仅 300m m 左右。
出版社 , 1998 18~ 24 M ontana Environmental Info rmation
( 下转第 41 页)
中国煤炭第 32 卷第 5 期 2006 年 5 月
613西 工作面虽然采宽增加到 90m, 但地表移动变 形并不明显 , 房 屋基本上见不 到受损, 而且 接替 613西 工作面的 617西 工作面较 613西 工作面采深增 加了 30m 。参考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得出的结果: 在 左侧留设了 150m 隔离煤 柱之后 , 再采 用条带 开 采, 采宽为 100m 、一次采厚为 4 8m 、 50% 的回采 率, 开采后对覆岩的影响仍不大。课题组在 617西 条带工作面与 613西 条带工作面之间留 110m 煤柱 之后 , 按采出 率 50% , 将 617 西 工作面 的采宽 由 90m 增加到 110m 。 617 条采工作面也是由西往东 推进 , 于 2004 年 5 月开始开采至 2004 年 10 月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