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体格评价
一、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1、身长(length) 身长为头部、脊柱与下肢骨骼长度的总和。新生儿出生时仅50厘米。0~6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2.5厘米,7~12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1.5厘米,生后第2年身长共增长10厘米左右,以后儿童身高(height)每年增长值波动在5~7.5厘米左右。接近青春期儿童身高每年增长达8厘米左右,女童较男童略早开始2年。身高估算公式:
2~10岁儿童身高(厘米)= 年龄X 7 + 70
2、体重(weight) 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3公斤,6个月内婴儿体重每月平均增长600克~700克,6~12个月体重每月平均增长250克~300克,之后儿童体重每年增长约2公斤。接近青春期儿童体重每年增长可达6公斤左右。体重估算公式:
小于6月婴儿体重= 出生体重(公斤)+ 月龄x 0.7
7~12月婴儿体重= 6(公斤)+ 月龄x 0.25
1~10岁儿童体重(公斤)= 年龄X 2 + 7(或8)
3、头围(head circumference) 新生儿出生时头围34厘米,1岁内增长迅速,上半年8厘米,下半年4厘米,1岁时达46厘米。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2岁时48厘米。若有头小畸形,提示脑发育不良;若头围过大,则要怀疑脑积水。
4、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 胸廓与肺的发育可以用胸围测量。胸围在第一年发育最快,1~1岁半超过头围,第二年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平均增长3厘米,以后每年平均增加约1厘米。
5、上臂围(arm circumference) 测量上臂围可以筛选营养不良儿童。1~5岁儿童上臂围多在12.5~13.5厘米间,>13.5厘米示营养良好,<12.5厘米为营养不良。
6、坐高(sitting height) 坐高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坐高可显示躯干的生长。儿童1岁后身高增加主要是下肢增长,坐高占身高的比例随年龄而降低。一般出生时为66%,4岁时60%,10岁时54%。当儿童患克汀病、软骨发育不良时,坐高占身高百分比明显增大。
7、前囟(anterior fontanel) 新生儿出生时头顶部有两个骨性间隙,额骨与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称前囟,顶骨与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称后囟。前囟出生时约1.5~2厘米,数月内随头围的增长而变化,6个月后则逐渐骨化缩小,一般在12~18个月闭合。后囟出生时很小,1~2个月即闭合。囟门闭合情况反映颅骨骨化过程。若囟门闭合早,则要警惕头小畸形;囟门闭合晚,多见于佝偻病、脑积水、克汀病等。同时囟门也是观察婴儿颅内疾病的一个窗口,当小儿患脑炎、脑膜炎而颅压升高时,前囟会变得饱满,而婴儿因腹泻致脱水时,会出现前囟凹陷。
8、牙齿人有两副牙齿,即乳牙(terminent teeth)和恒牙(permanent teeth)。乳牙共20颗。婴儿出生时无牙,一般在4~6个月左右萌出,全副乳牙2岁半出齐。自6岁左右,儿童开始换牙。在全副
乳牙之后长出第一颗恒牙(第一磨牙),即出现24颗牙齿。然后基本按从前至后的顺序逐个替换同位乳牙。12岁长出第二磨牙,18岁以后出现第三磨牙(智齿),但也有人终生不长此牙。
二、体格生长的及总规律
1.头尾规律儿童体格生长呈头部领先、躯干次之、最后四肢的生长规律。2个月的胎儿头长为身长的1/2。随年龄增长,头长占身长的比例逐渐缩小,出生时为1/4,6岁时为1/6,成人仅1/8。
2.连续性整个儿童期生长都在不断进行,但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的速度不同。例如体重和身长,在婴儿期生长速度最快,以后减慢,到青春期又加快,从而形成两个体格增长高峰值。
3.各系统生长模式不一致神经系统在生后发育最快,生殖系统发育最晚,淋巴系统发育至一定高峰后又逐渐退化,而全身体格生长总趋势则呈一条逐渐上升的双峰曲线。
4.个体存在差异儿童生长发育虽按一定规律,但每个人的生长轨道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因此,儿童生长发育正常值包括一定的范围。
三、儿童体格生长趋势与增长模式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种族和民族、不同性别儿童体格生长增长值不相同,但生长的趋势基本相同。随年龄的增加,儿童体格生长指标的变化都有一定的模式,如身高、体重、心率、肺活量等。儿童体格的增长常用生长速率表达,即指单位时间内生长增长的数值,各儿童期生长速率是不相同的。
四、体格生长的评价
体格生长评价(assessment of physical growth)是以正常儿童体格测量数据为标准,评价个体儿童或群体儿童体格生长所处水平及其偏离标准值的程度。对个体儿童而言,除判断其生长、营养状况外,还可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例如对低出生体重、营养不良、肥胖症、侏儒症、巨人症等进行筛选与诊断。对群体儿童而言,可以研究其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从预防角度早期发现某一群组儿童偏离正常生长模式的倾向,寻找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
(一)生长评价标准
生长评价标准(growth standards)是通过一定参照人群(reference population)的横断面调查数据制订的。由于参照人群不同,所制订评价标准也不同。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1.理想标准理想标准选择的参照人群是生活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的儿童,即这些儿童的喂养、膳食安排合理,能得到足够营养素,有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可以得到及时、良好的医疗保健服务。即在适宜环境中,这些儿童的生长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所以体格生长较理想。椐此制订出的生长评价参考标准为“理想标准”。我国自1996年以来普遍采用的理想标准,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美国国家健康统计中心(NCHS)参照人群值制订的标准。
2.现状标准制订现状标准时不严格限制参照人群的条件,代表某一国家或地区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水平。我国目前应用的是中国儿科工作者在1975、1985、1995年分别于中国九大城市获得的儿童生长发育衡量数值而制订的标准。
(二)生长评价方法
体格生长的评价,包括体格生长水平、生长速度和身体匀称程度三方面。常用评价方法有离差法、百分位数法、指数法、曲线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