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走出去与引进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的“走出去”与“引进来”

1.“走出去”与“引进来”战略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预示我国“走出去”“引进来”的双向开放向纵深发展。“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发展开放型经济、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大举措,是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长远发展、促进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实施"引进来"战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和参与国际分工,分享新技术革命成果,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实施"引进来"战略,通过国际交换,扩大对外贸易,有计划地出口我国具有优势的商品,换取经济建设急需的物资,节约了社会劳动,提高了经济效益。实施"引进来"战略,大胆地利用和吸收国外资金与先进技术.极大地提高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缩小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距离,加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走出去就是把我国的产品,科技等投放国际市场,引进来就是把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核心技术和科研人员等通过一定的政策吸引到我国。

2.“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性

1."走出去"是发展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必由之路。

2."走出去"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条件。

3."走出去"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条件。

4."走出去"是我国企业发展壮大后国际扩张的必然选择。

3.“走出去”与“引进来”战略的意义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是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有利于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是实现对外开放全面协调发展的必要途径。作为对外开放工作的两个方面,“引进来”是利用外资促进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走出去”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从资本流向上看,“引进来”与“走出去”恰好相反;但是从相互作用机理上看,吸收外资能够诱发对外投资,对外投资又能推动吸收外资,吸收外资与对外投资可以共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4.文化中的“走出去”与“引进来”

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是相通的。只有“走出去”,才能加快中外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通过自觉的文化批判和文化选择,使中华文化根深叶茂,永葆青春。

“走出去”,既要重视推介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要重视推介中国的新文化。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应不失时机地把开展国际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提上日程。首先要研究的就是文化的“引进来”和“走出去”问题,特别是“走出去”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开放的国家。这种开放不仅表现在经济上,而且也表现在精神文化上。开放的经济和封闭的文化不可能并存,这就决定了我国在文化上同样不能闭关自守。但是,科学的开放,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文化上,都不仅仅是“引进来”,而且也包括“走出去”。没有“走出去”的开放是不完整的开放。明确这一点,对于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中华文化的竞争力,使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华文化大踏步“走出去”的时代已经到来。经济全球化并不等于文化全球化,或者说世界上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单一价值体系的所谓“全球化”了的文化。因为世界文化是由具有各自鲜明特点的民族文化组成的,从不存在超然于各民族文化之上的统一的“世界文化”。西方理论家所宣扬的“文化全球化”是美丽的谎言和陷阱,是企图建立西方意识形态一统天下的文化渗透和文化扩张。我们讲文化的开放,是强调反对盲目排斥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在中国经济加快融入全球经济的同时,我们应以开放的胸襟、兼容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对待外国文化,汲取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但应清醒地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必须维护我国的文化传统、文化利益和文化安全,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在经济全球化中被“化”掉,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进而保持民族的独立性。为此,不能总是防御别人的文化渗透,中华文化应该满怀信心地“走出去”。

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是相通的。只有“走出去”,才能加快中外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通过自觉的文化批判和文化选择,使中华文化根深叶茂,永葆青春。“走出去”,是向世界全面展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最好途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把中华文化全面推向世界,用实际行动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多样化的发展。

当前,在文化发展上我们既面临良好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文化“走出去”比“引进来”更加重要。美国等西方大国国际文化战略的核心内容是凭借其经济、科技的强势地位,推行文化霸权。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与世界文化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华文化只有“走出去”,并不断提高“走出去”的能力和实力,才能回应日益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所提出的严峻挑战。因此,我们既要善于“引进来”,更要善于“走出去”。

“走出去”,既要重视推介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要重视推介中国的新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在人类历史上不可替代的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是其“走出去”的深厚文化基础。但是,“走出去”不能仅仅推介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让世界领略到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是完全必要的,但这只是“走出去”的一个方面。我们同时也要重视介绍日新月异的中国新文化,树立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的当代中国的形象,使世界人民更加全面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和现实,进而了解当代中国的真实面貌。

为了更好地“走出去”,应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际文化发展战略研究。目前,各个国家都在积极构建自己的文化发展战略。托夫勒等认为,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已不再作为衡量国家实力的主要目标,知识的控制是明日世界争夺的焦点。谁的文化成为主流文化,谁将掌握未来的世界。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应不失时机地把开展国际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提上日程。首先要研究的就是文化的“引进来”和“走出去”问题,特别是“走出去”的问题。这关系到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如何在全球文化格局中确立中华文化的重要地位问题。独立的、繁荣的中华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我国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华文化“走出去”,必将加深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