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影响家庭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家庭教育的方式
在传统文化背景下,家庭教育提倡要顺应儿童自然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因势利导、分辩善恶、兼用体罚等教育方法。
1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
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方式有言教和身教,特别重视选择身教。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谈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家长自身行为要正,才能教育好后代。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品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的处理,而以身作则和实际示范的身教方式较说理的言教有效。同时,家庭
成员往往生活在一起,行为坐卧,接人待物的情形都为子女耳闻目睹,子女也会按父母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古人重视身教的作用,习惯将自己的意志加在子女身上。他们往往用自己的理想来塑造下一代,把子女看成自己的一部分,对子女的要求更为严格,希望子女达到自己的水准,或能够弥补自己的不足。包拯曾告诉家人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放归本家亡段之后,不得葬于大莹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子女幼小时期的社会化以模仿为主,所以子女幼小时期应以身教方式为主进行教育。基于对身教重要性的认识,古人认为子女不良行为的形成在于长辈的榜样不良,而不在后辈。颜之推说失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尔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颜氏家训所说的即上行下效,先有
父母的行,后有子女的学,父母不能以身作则,子女自然受其影响而学坏。
2、德育为先甄别善恶学习圣贤
古时候的先哲明确告诉下一代辨别善恶的方法。子女年幼之时,缺乏识别能力, 难以辨别好事和坏事、好人和坏人,父母应加强子女的教育,让他们树立是非观念而向善去恶。朱熹在小学中谈到陈忠肃公曰,幼学之士,完要分别人品之上下。何者是圣贤所为,何者是下愚所为之事,向善背恶,去彼取此,此幼学所学先也。”那么什么样的人是圣人呢?在传统家庭教育中,人们普遍认为孔子、孟子就是圣人,虽然年幼子女无法达到他们的水平,但让子女知道他们就是圣人是应该的。这样子女就有了善恶的标准,从而向圣人学习。
3、家庭教育善于运用体罚的方法
古代家庭教育中盛行体罚,父母体罚子女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子女对父母的责打不但不能产生怨恨,责打后更应该孝顺父母。《礼记•曲礼》中有言怒而打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颜之推很赞成体罚,还在《颜氏家训》中举例赞扬王大司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滥城时,为三干人将,年逾四十,小不如意,犹捶打之,故能成其勋业。”这里王大司的母亲不仅儿子幼年时经常捶打,儿子做了官还不忘体罚。这种思想在封建社会相当流行。而今,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体罚不仅侮辱子女的人格,压抑儿童的个性发展,它不仅使子女遭受皮肉之苦而且在精神上也会造成损害。绝大多数家庭已经很少依赖这种方法来教育子女。
4、提出教育孩子要提高其学习兴趣
古人提倡对子女教育要注意子女的兴趣,顺着子女兴趣的发展趋势来引导。程颐说:教别人时没有歌与舞,别人肯定不愿意学。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欲且教之歌舞,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程颐认为这样做的结果,就可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各,默化其粗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