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机能学实验一》
《人体机能学实验一》
《人体机能学实验(一)》(供基础医学专业使用)教学大纲人体机能学实验室编写2017年6月前言人体机能学实验(一)这门课程是研究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它是涵盖了生理学的基本实验内容的一门基础医学主干课程。
人体的功能十分复杂,在研究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机制时,必然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
因此,人体机能学实验的研究内容包括了器官、系统不同水平及人体整体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活动规律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课程和生理学理论教学课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学生获得相关理论知识后,通过系统的机能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仪器介绍、常用实验动物的基本操作技术、电刺激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蟾蜍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引导、传导速度和兴奋性不应期的测定等13个实验。
本课程的教学特点是,以学生操作为主,辅以适当的讲解、引导,通过系统的介绍机能学的实验原理与方法,结合机能学相关的重要理论,进行系统的整体、离体器官的实验。
此外,通过示范性实验教学以及播放实验录象,向学生介绍难度较大而先进的机能学实验技术。
人体机能学实验(一)该门课程的学习要求: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熟悉机能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与过程,并加深对理论课内容的理解,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并通过系统化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建立科学研究的概念与思路,具备广泛查阅文献的能力。
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拟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内容,提出科学严密的设计方案,正确可行的技术路线。
最终能够通过开放性实验,实施这一实验方案,真实地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经科学分析、评估后,谨慎地得出小结和初步结论。
人体机能学实验(一)的实验项目类型主要包括:机能学实验基础知识,基本实验技能,经典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
其中基础医学类专业实验项目类型主要为经典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
本大纲按照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专业学生的教学要求,结合我校教学计划的安排和理论教学大纲而编制,总学时为72学时。
人体机能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机能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2. 掌握常用的人体生理指标测定方法;3. 分析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机能变化;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人体机能学是研究人体生理功能和生理过程的一门学科,通过实验方法来研究人体在正常和异常情况下的生理变化。
实验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理指标的测定:通过测量人体各项生理指标,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来评估人体的生理状态;2. 生理功能的调节:通过观察和记录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生理功能变化,如运动、睡眠、饮食等,来了解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3. 生理病理变化:通过实验模拟人体疾病状态,观察和分析人体生理病理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三、实验对象实验对象为20名健康志愿者,年龄在18-25岁之间,性别不限。
四、实验器材1. 心电图机2. 血压计3. 呼吸频率计4. 跑步机5. 检测表6. 计时器五、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20名志愿者随机分为5组,每组4人,分别进行以下实验:(1)安静状态下生理指标测定:测量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指标;(2)运动状态下生理指标测定:使用跑步机进行运动实验,分别测量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指标;(3)睡眠状态下生理指标测定:测量睡眠过程中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指标;(4)饮食状态下生理指标测定:在饮食前后分别测量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指标;(5)疾病模拟实验:模拟某种疾病状态,观察和分析生理指标的变化。
2. 数据记录:使用检测表记录实验过程中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包括时间、数值等。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安静状态下生理指标测定:结果显示,20名志愿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2. 运动状态下生理指标测定:结果显示,运动过程中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指标均有所增加,运动结束后逐渐恢复正常。
3. 睡眠状态下生理指标测定:结果显示,睡眠过程中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指标相对稳定,且波动幅度较小。
36人体机能学实验(一)教学大纲
机能实验学(一)教学大纲(机Ⅰ51学时)人体机能学实验(一)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七年制及五年制本科专业用机能实验室2012年修订目录实验一机能实验总述及常用仪器设备介绍 (5)实验二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5)实验三蟾蜍骨神经干标本的制备 (6)实验四神经干动作电位引导 (6)实验五神经纤维兴奋后兴奋性变化的观察 (7)实验六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的测定 (7)实验七电刺激与肌肉收缩活动的关系 (8)实验八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8)实验九蟾蜍心搏起源的观察 (9)实验十人体心电图检测 (10)实验十一心音听诊 (10)实验十二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 (11)实验十三兔膈神经传出放电 (11)实验十四蟾蜍心灌流 (12)实验十五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3)实验十六视敏度测定 (13)实验十七视野测定 (14)实验十八盲点测定 (14)实验十九视觉的调节反射和瞳孔的对光反射 (15)实验二十声音传导途径 (15)实验二十一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与药理特性 (16)实验二十二某些因素对循环、呼吸、泌尿功能影响的综合观察 (16)前言机能学实验课程是医学专业基础的重要课程之一,涵盖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及药理学的基本实验内容。
通过补充、重组,增加了综合性实验,突出了该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以实验操作为主,通过系统的介绍机能学的实验原理与方法,结合机能学相关的重要理论,进行系统的整体、离体器官的实验。
此外,通过示范性实验教学以及插放录象带或光盘,向学生介绍难度较大而先进的机能学实验技术。
还通过自学使学生了解与机能学相关的生物电子学基础理论,部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机能学实验课程包括机能学实验(一)和机能学实验(二)两个部分。
本大纲为机能学实验(一)制定。
机能学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悉机能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与过程;促进学生对理论课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初步建立科学研究的概念,包括广泛查阅文献,确定研究内容,提出科学严密的设计方案,正确可行的技术路线,真实地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经科学分析、评估后,谨慎地得出小结和初步结论。
于利范小芳主编人体机能学实验教材
于利范小芳主编人体机能学实验教材
于利范教授和小芳教授主编的人体机能学实验教材是我国高等学校人体机能学实验教学领域的一部重要教材。
该教材内容全面、系统,实验设计合理,操作方法规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该教材共分10章,内容涵盖了人体机能学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以及人体各个系统的机能学实验。
教材以人体机能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实验原理和方法,系统地介绍了人体各个系统的机能学实验,包括生理测量、生理生化、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实验。
教材的实验设计合理,注重实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实验步骤清晰,实验操作规范,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科学,为学生进行实验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教材的操作方法规范,图文并茂,内容通俗易懂,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该教材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适用于高等学校人体机能学实验教学。
教材的具体内容
第一章人体机能学实验概述
第二章生理测量学实验
第三章血液循环系统机能学实验
第四章呼吸系统机能学实验
第五章消化系统机能学实验
第六章泌尿系统机能学实验
第七章内分泌系统机能学实验
第八章神经系统机能学实验
第九章运动系统机能学实验
第十章心理生理学实验
教材的特色
该教材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内容全面:涵盖了人体机能学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以及人体各个
系统的机能学实验。
●实验设计合理:注重实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操作方法规范:图文并茂,内容通俗易懂。
实用性强:适用于高等学校人体机能学实验教学。
于利范小芳主编人体机能学实验教材
于利范小芳主编人体机能学实验教材《人体机能学实验教材》是一本对人体机能进行实验的教材,由于利范和小芳主编。
该教材分为多个章节,涵盖了人体的各个方面,包括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等。
本教材以实验为主,旨在通过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体的机能及其运作原理。
首先,本教材在每个实验之前都给出了实验的目的、内容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实验的进行能够安全可靠。
同时,对于实验所需的仪器和材料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以便学生能够准备好必要的实验装备。
在每个实验中,教材都详细地说明了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方法。
对于每个实验,都提供了清晰的实验流程图和示意图,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过程。
同时,对于一些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以避免出现实验操作上的错误。
此外,对于实验结果的处理和分析,本教材也给出了相应的指导。
在每个实验中,都有相关的实验记录表格,学生可以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观察结果。
在实验结束后,教材还给出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的意义。
此外,教材还附带了一些额外的实验思考题和拓展实验的内容,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更多与人体机能相关的问题。
这些拓展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人体机能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
总的来说,《人体机能学实验教材》通过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体的机能及其运作原理。
通过实验的亲身经历,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实验操作的技巧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这本教材是学生学习人体机能的重要辅助材料,对于提升学生对人体机能的理解和探索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体机能学实验报告
**大学人体机能学实验报告班级:实验日期:姓名:【实验题目】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熟悉哺乳动物腹部手术操作,学习膀胱插管。
2、通过观察家兔尿生成的影响因素,加深对尿生成的过程和调节机制的理解。
实验原理尿生成的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选择性重吸收和分泌三个过程。
凡能影响上述过程的因素,都可以影响尿的生成,从而引起尿液质和量的变化。
【实验对象】家兔。
【实验器材和药品】BL-410实验系统,兔手术器械,兔手术台,注射器,输液装置和三通阀,压力换能器,动脉插管,动脉夹,气管插管,膀胱插管,纱布,棉线,20%氨基甲酸乙酯,去甲肾上腺素,20%葡萄糖,垂体后叶素,尿糖试纸,肝素,生理盐水。
【实验步骤】1、手术1)、称重,麻醉,固定。
2)、静脉输液。
3)、气管插管。
4)、分离右侧迷走神经、左颈总动脉。
5)、膀胱插管。
2、BL-410操作打开BL-410 实验项目→循环系统实验→动脉血压的引导→记录出动脉血压曲线。
【实验项目】1、待实验动物尿量稳定后,记录一段正常血压曲线和一分钟尿液的滴数作为下一项目的对照。
2、静脉注射20%葡萄糖10ml,观察血压和尿量的的改变。
3、注射去甲肾上腺素0.5ml。
4、注射生理盐水20ml,1min内注射完。
5、注射垂体后叶素半支。
6、注射速尿半支。
7、剪断并结扎右迷走神经,用连续电脉冲刺激右迷走神经外周端20~30秒使血压降至6.67kPa左右,观察尿量的变化。
【实验结果】1、正常血压曲线如下:正常一分钟尿液滴数:28滴尿糖试纸呈浅绿色(250mg/dl,+)2、静脉注射20%葡萄糖10ml后,血压曲线如下:一分钟尿液滴数:70滴尿糖试纸呈棕色(2000mg/dl,++++)3、注射去甲肾上腺素0.5ml后,血压曲线如下:一分钟尿液滴数:2滴4、注射生理盐水20ml后,血压曲线如下:一分钟尿液滴数:58滴5、注射垂体后叶素半支后,血压曲线如下:一分钟尿液滴数:8滴6、注射速尿半支后,血压曲线如下:一分钟尿液滴数:76滴7、刺激迷走神经后血压曲线如下:一分钟尿液滴数:3滴【实验讨论】1、实验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血压很稳定,尿液中有少量葡萄糖。
人体机能学实验报告
人体机能学实验报告汪川杰2011210078 邓霆蓝2011210011谭卯2011210075 余金辉2011210105周洪宇2011210121实验名称: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与蛙心起搏点的观测【实验目的】1本实验的目的是用额外刺激引发并观察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了解心肌兴奋的特点,验证心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的特征。
2熟悉两栖类动物的心脏的结构。
3利用结扎法观察心脏起搏点及心脏不同位置自律的高低【实验原理】1、如果异位起搏点或外加刺激引起的心房或心室的收缩发生在下一次窦房节兴奋所产生的收缩之前,这种收缩就叫做期前收缩。
期前兴奋也有其有效不应期,故若再次的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时,心肌正好处于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因而不能产生再次兴奋,直到再下一次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方可产生兴奋、收缩。
因此,在期前收缩之后到下一次正常收缩之间常有一段较长的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2、窦房结是哺乳动物的正常起搏点,而两栖类动物的静脉窦自律性最高,其心房肌和心室肌都有一定的自律性,频率低于静脉窦,所以蛙心的正常起搏点是静脉窦【实验结果】一、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二、蛙心起搏点的观测实验条件静脉窦(次/分)心房(次/分)心室(次/分)结扎前状态444444斯氏第一结扎(窦房沟)35140斯氏第二结扎(房室沟)52520【实验讨论】:1、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图1中,所示第2次刺激和第3次刺激,处于蟾蜍心脏的有效不应期内,所以不会产生期前收缩;第1次刺激在相对不应期内,即可引导出期前收缩,说明这时心肌的兴奋性处于相对不应期或超常期,而在期前收缩之后,出现的较长的心室舒张期,是代偿间歇。
2、若窦性心律较慢,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也可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结束后才传到心室,在这种情况下,代偿间歇将不会出现。
3、蛙心脏起搏点的观察如表1中,所示结扎房室沟前,静脉窦和新房新式的跳动频率是一样的,都是44次/分;而结扎后,阻断了心室心房之间的神经冲动,心室的跳动频率为0次/分,;结扎窦房沟前静脉窦和心房的跳动频率都是44次/分,心室的跳动频率是0次/分;结扎窦房沟后,心房的跳动频率是14次/分,而心室的跳动频率还是0次/分。
第五章人体机能学实验
第五章人体机能学实验第五章人体机能学实验实验5. 1 人体心音听诊和血压测定【实验目的】学习心音(heart sound)听取方法,了解正常心音的产生原理和特点,为临床听诊心音奠定基础; 学习测定人体动脉血压(blood pressure)的原理和方法,正确测定人体肱动脉的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与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
【实验原理】心音是瓣膜关闭及心肌收缩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
将听诊器置于受试者心前区的胸壁上,直接听取心音。
在每一个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中,通常可听到两个心音,即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
第一心音发生在心缩期的开始,音调低,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在心尖搏动处听得最清楚;第二心音发生在心舒期的开始,音调较高,持续时间较短,在心底部听得清楚。
动脉血压是指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测量人体动脉血压采用间接测量法,其原理是使用血压计的袖带在动脉外施加压力,根据血管音的变化来测量血压,这种方法是俄国学者Kopotkob首创,故称Kopotkob氏听诊法。
通常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没有声音,如果血流经过狭窄处形成漩涡,则发出声音。
当缠于上臂的袖带内的压力超过收缩压时,则完全阻断了肱动脉内的血流,此时听不到声音也触不到挠动脉脉搏。
当袖带内压力比肱动脉的收缩压稍低的瞬间,血液只能在血压达到收缩压时,才能通过被压而变窄的肱动脉,形成漩涡,发出声音,可在肱动脉远端听到,此时也可触到挠动脉脉搏。
此时袖带内压力读数即为收缩压。
当袖带内压力愈接近舒张压时,通过的血量越多,并且血流持续时间愈长,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强而清晰。
当袖带内压力降至等于或稍低于舒张压瞬间,血管内血流便由断续变为连续,声音突然由强变弱或消失,脉搏也随之恢复正常,此时袖带内压力即为舒张压。
【实验对象】人体【实验器材】听诊器、血压计。
【实验方法与步骤】1.心音听诊(1) 确定听诊部位:①受试者解开上衣,面向亮处静坐,检查者坐在对面。
人体机能学实验胃肠道运动观察概述
1%肝素
10%草酸钾
0.007M氯化乙酰胆碱,1M盐酸羟胺,
3.5N氢氧化钠,4N盐酸,0.37M三氯化铁,磷酸缓冲液
〔pH7.2〕
实验器材:婴儿秤,测瞳尺,注射器〔2ml、 5ml、10ml、20ml〕,头夹,滤纸,干棉球, 比色杯,烧杯,试管架,10ml试管,微量 移液器,漏斗,采血瓶,试管刷等。
4. 胆碱酯酶活性测定:胆碱酯酶活性测定步骤见表1. 表1 家兔血浆胆碱酯酶活性测定方法
试剂 管号
磷酸缓 全血 37℃ 0.007M H2O 37℃
冲液
Ach
(ml) (ml) 水浴 (ml) (ml) 水浴
碱性 4N 0.37M 过 羟胺 HCl FeCl3 (ml) (ml) (ml) 滤
1 对照Ⅰ 1.0 —
5 敌百虫 0.85 0.15 5min 1.0 — 30min 4.0 2.0 2.0
6 解磷定 0.85 0.150.85 0.15 5min 1.0 — 30min 4.0 2.0 2.0
操作本卷须知: 1〕每参加一种试剂都要混匀,加血样时要将3个小瓶
5min —
1.0 30min 4.0 2.0 2.0
2 对照Ⅱ 0.85 0.15 5min —
1.0 30min 4.0
2.0
2.0
3 对照Ⅲ 1.0 —
5min 1.0
— 30min 4.0 2.0 2.0
4 给药前 0.85 0.15 5min 1.0 — 30min 4.0 2.0 2.0
阿托品、解磷定挽救原理
复活的胆碱酯酶
磷酰化 胆碱酯 酶
阿托品
复合物
磷酰化碘解磷定
复活的胆碱酯酶
抗胆碱药阿托品的作用机制为竞争性拮抗乙酰胆碱或拟胆碱药对M受体的
人体机能学实验原理
一、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结果分析】1.牵拉左颈总动脉残端:牵拉使得颈动脉窦张力感受器受到刺激,传出神经冲动的频率加快。
信息沿窦神经上传至延髓孤束核心血管中枢。
使心迷走紧张增强,心交感和心缩血管紧张减弱,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故动脉血压回降。
2.用动脉夹夹毕右颈总动脉:夹闭颈动脉后,远心端的颈动脉窦张力感受器感受到血压下降,传出神经冲动的频率减慢。
信息沿窦神经上传至延髓孤束核心血管中枢。
使心迷走紧张减弱,心交感和心缩血管紧张加强,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血管收缩,血管外周阻力增加。
从而血压恢复性升高。
若血压下降过大,交感缩血管紧张还会扩展到静脉系统,是静脉收缩,促进血液回心,使每博输出量增加。
3.肾上腺素对血压的影响:在心脏,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上的β1受体结合,激活的β1受体通过G蛋白-AC-cAMP途径激活蛋白激酶A,使心肌细胞的许多功能磷酸化,并改变他们的功能。
包括激动L型钙通道和If通道,使L型钙电流和If电流增强;激动肌质网上的RYR和钙泵,促进肌钙网对钙的释放和回收;降低肌钙蛋白与钙的亲和力,促进舒张期TnC 与钙的解离。
可产生正性变时和变力作用,即心率加快和心房肌、心室肌收缩能力增强,最终使心输出量增加,血压上升。
4.乙酰胆碱对血压的影响:Ach激活M受体后,能使cAMP浓度降低,表现出与β1激活后相反的效应。
心率减慢,心房收缩力减弱,传导性减弱。
使得血压下降。
5. 去甲肾上腺素对血压的影响:是由于去甲肾上腺素与血管平滑肌上的α和心肌的β1受体结合,与血管平滑肌上的β2受体结合能力弱。
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可使全身血管收缩,管径变小,外周阻力增加,从而使平均动脉压升高。
此外,去甲肾上腺素还可以使心率增加,心收缩力变大。
只是缩血管效应更明显。
综上导致血压上升。
6. 结扎并剪断右侧迷走神经并刺激其外周端:在实验中,刺激右迷走神经外周端,其中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兴奋,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受体结合,产生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出现心率减慢,心输出量下降,血压下降。
人体机能学实验原理
人体机能学实验原理人体机能学实验是指通过实验手段研究人体在不同条件下的生理和心理机能的变化规律。
人体机能学实验旨在揭示人体生理和心理运行的机制,为保持和促进人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以下是人体机能学实验的一般原理和研究方法。
一、人体机能学实验的原理1.刺激-反应原理:人体机能学实验通过在实验过程中提供特定刺激,观察和记录人体机能的反应来研究人体机能的变化规律。
2.影响因素原理:人体机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因素、心理状态、年龄、性别、体质等。
人体机能学实验通过控制和调节这些因素,研究它们对人体机能的影响程度和机制。
3.功能性原理:人体机能在生理和心理上有明确的功能,如心血管系统、运动系统、认知功能等。
人体机能学实验通过研究不同功能的变化规律,了解人体机能的特点和调节机制。
二、人体机能学实验的研究方法1.环境刺激法:通过控制实验环境中的温度、湿度、氧气浓度、光照等因素,观察人体生理和心理机能的变化。
例如,研究人体的体温调节机制可以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量体温、心率、汗腺分泌等指标。
2.运动负荷法:通过让被试进行不同强度和时间的运动,如步行、跑步、骑车等,观察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这种方法可以揭示运动对心血管适应性的影响,如心率、血压的变化。
3.认知功能测试法:通过给被试进行各种认知任务,如记忆、注意力、思维等,观察被试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例如,通过记录大脑电图、眼动等指标,了解认知任务对大脑活动的影响。
4.药物刺激法:通过给被试服用药物,观察药物对人体机能的影响。
例如,可以给被试服用兴奋剂或镇静剂,观察它们对心率、血压、注意力等的影响。
5.心理刺激法:通过给被试看特定的图片、视频、音频等刺激物,观察被试的情绪和心理反应。
例如,研究恐惧和压力对心血管和皮肤的反应,可以在实验中让被试看恐怖的电影片段或进行应激性任务。
总结:人体机能学实验通过控制和调节环境和刺激,观察和记录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揭示人体机能的变化规律和调节机制。
人体机能学实验指导
人体机能学实验指导人体机能学实验是一种有关人类身体机能的研究,其目的是通过不同的观察实验,观察人体机能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情况,掌握人体机能运行规律。
本实验旨在考察身体机能情况变化,分析锻炼人体机能的科学方法,进而掌握人体机能的运行规律,从而为提高人体机能的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前准备在开始实验前,对参与实验的人员应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身体机能。
调查包括个人整体身体有关的记录,比如体重,身高,肌肉组织的状况,及有关生理功能的实验检验。
三、实验流程1.静态观察。
本实验中,针对参与实验者,对其身体机能状况进行静态观察,观察他们在休息状态下的变化情况,以了解机能变化的大致状况。
2.动态观察。
在动态观察的环节,主要观察参与实验者在运动过程中的机能状态以及机能变化情况,以深入了解机能变化及其规律。
3.按照设定计划,控制实验参与者运动强度及运动时长。
此外,也需要对其身体机能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得到准确的数据,便于分析。
4.通过实验,观察并分析机能变化,并以此为基础探究其变化规律和结果。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研究者得出结论,当运动者在有节奏的运动项目中参加各类训练,其身体机能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其结果可以比较客观的反映出来。
此外,研究者也发现,在运动项目中,当运动者的节奏出现失常时,其身体机能也会受到负面影响,甚至会影响机能发挥的效果。
五、实验结论1.通过参加有节奏的运动项目,可以有效提高参与者的身体机能。
2.运动节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运动及其身体机能发挥的效果。
3.锻炼身体机能时,应根据个人情况调整训练强度及训练时长,以达到最佳效果。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参与者的观察分析,发现随着节奏的调整及训练的科学安排,参与者的身体机能可以得到提高,从而掌握人体机能运行规律。
此外,还可以从实验中发现,不同人体机能状况下,训练强度和训练时长也不尽相同,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根据个人体质情况,科学安排训练项目及训练强度,可以达到最佳的机能提升效果。
人体机能学实验报告-理化因素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
人体机能学实验报告-理化因素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理化因素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研究不同理化因素是否会对离体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更全面地了解离体心脏的生理特性,为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原理:离体心脏的活动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的,主要包括温度、氧气浓度、钙离子浓度等理化因素。
其中,温度是影响离体心脏活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实验中常用的温度为37摄氏度。
此外,氧气浓度的变化也会影响离体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而钙离子浓度是控制心肌细胞收缩的关键物质,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实验方法:本实验使用的是动物实验模型,采用离体心脏的方式,使用一种特殊的保持液来维持心脏的活性。
实验中控制理化因素的变化,观察离体心脏的活动变化,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理化因素对离体心脏的收缩和舒张都有较大的影响。
在温度方面,较低的温度会导致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变慢,心肌细胞代谢也会减缓,从而影响心脏的活动;而较高的温度则会加速心脏的活动,心脏收缩力也会增强。
在氧气浓度方面,较低的氧气浓度会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甚至可能导致心脏停搏;而较高的氧气浓度则会促进心脏活动的增强。
在钙离子浓度方面,增加钙离子浓度会增强心脏收缩力,但同时也会增加心脏的负荷,加重心脏的负担,引发心脏疾病的风险。
本实验的结果表明,理化因素对离体心脏的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适宜的温度、氧气浓度和钙离子浓度能够促进心脏的健康,而过高或过低的理化因素则会对心脏造成损害,增加心脏疾病的风险。
因此,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同时加强对离体心脏生理机制的研究,为疾病的防治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
人体机能学实验原理
人体机能学实验原理1.实验目的与假设:人体机能学实验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假设,即要研究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通过设定合理的实验目标和假设,可以指导实验的设计和实施,使得实验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2.实验设计:人体机能学实验的设计是整个实验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步。
合理的实验设计是保证实验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
实验设计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定、实验因素的选择、实验样本的确定以及实验操作的确立等方面。
在实验设计阶段,应当考虑到实验目标的差异性、样本数的统计学需求以及实验条件的可控性。
3.实验操作:人体机能学实验的实验操作是指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和方法。
包括实验仪器设备的操作与调试、实验样本的采集与处理、实验过程的严谨性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等方面。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应严格按照实验设计的要求,遵守科学操作规范,确保实验过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4.数据采集与处理:人体机能学实验考察的是人体机能的变化情况,因此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采集与处理。
数据采集可以通过实验仪器设备进行,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记录等方法进行。
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的整理、统计、分析与解释。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可以得出一些结论或发现,从而回答实验所设定的问题和假设。
5.结果分析与解释:人体机能学实验的最终目的是得出具有科学意义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科学、合理地解释。
结果分析主要包括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如平均值、标准差、假设检验等;对结果进行图表展示,如折线图、柱状图等;对结果进行科学解释,如结果与假设的一致性、结果与其它研究的对比等。
结果分析与解释需要运用相关的统计学知识和科学推理能力,确保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总之,人体机能学实验的原理是基于科学方法进行实验,在合理的实验目的和假设指导下,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严谨的实验操作、准确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最终得出具有科学意义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科学解释。
通过这些过程,人体机能学实验可以揭示人体机能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为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人体机能学实验报告
人体机能学实验报告人体机能学实验报告引言:人体机能学是一门研究人体机能和运动的学科,通过实验和观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本实验旨在探究人体机能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现象,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进一步认识人体的运动机制和适应能力。
实验一:肌肉力量测试肌肉力量是人体进行各种运动的基础,本实验通过使用力量测量仪器,对参与者的肌肉力量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不同部位的肌肉力量存在差异,例如手臂和腿部的肌肉力量相对较强,而躯干部位的肌肉力量较弱。
这与人体的解剖结构和运动方式密切相关,为进一步研究人体机能学提供了依据。
实验二:反应时间测试反应时间是人体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时间间隔,本实验通过使用反应时间测试仪器,对参与者的反应时间进行测量。
结果显示,不同的刺激类型和强度会对反应时间产生影响,例如,强烈的声音刺激会导致反应时间缩短,而微弱的触觉刺激则会延长反应时间。
这些结果揭示了人体神经系统对不同刺激的敏感程度和反应速度的差异。
实验三:心率变化测试心率是人体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本实验通过使用心率监测仪器,对参与者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率进行测量。
结果显示,心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情绪、运动强度和环境温度等。
在紧张或激动的情绪下,心率会明显增加;而在放松或休息的状态下,心率则会逐渐降低。
这些结果揭示了人体心血管系统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实验四:体温调节测试体温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指标,本实验通过使用体温测量仪器,对参与者的体温进行测量。
结果显示,人体具有一定的体温调节能力,当环境温度升高时,人体会通过出汗和血管扩张等方式散热;而当环境温度降低时,人体会通过颤抖和血管收缩等方式保持体温。
这些结果揭示了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机制。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的结果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人体机能学是一门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学科,通过实验和观察,可以深入了解人体的运动机制和适应能力。
人体机能实验报告范文
人体机能实验报告范文实验目的:了解人体的基本机能并掌握相关实验方法。
实验原理:1. 呼吸机能:人体通过呼吸作用,将氧气吸入肺部,与血液中的红细胞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然后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 心血管机能:心脏以正常的频率和力度将氧合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二氧化碳带回到肺部进行排出。
3. 消化机能:通过消化系统的各个器官将食物分解并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同时排出未消化的物质。
4. 泌尿机能:通过肾脏排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和废物,保持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5. 运动机能:通过肌肉的收缩和放松,实现人体的运动功能。
实验材料:实验用电子秤、血压计、心电图仪器、用于呼吸实验的气体或容器。
实验步骤:1. 呼吸机能实验:a. 受试者收集新鲜空气于一个容器中。
b. 受试者深呼吸2分钟,然后将呼出气体通过吗啡稀释计出样品的氧气含量,并做相应计算得出呼出气体的总量。
c. 重复以上步骤5次,取平均值。
2. 心血管机能实验:a. 受试者休息15分钟,然后用血压计测量其血压,包括舒张压和收缩压。
b. 采集受试者的心电图,并分析心脏的正常节律和异常现象。
3. 消化机能实验:a. 受试者进餐后1小时用电子秤测量体重变化,记录下食物的摄入量。
b. 受试者在排空膀胱后,采集尿液样本,检测其中的代谢产物。
4. 泌尿机能实验:a. 受试者饮水后,记录其饮水量和排尿量。
b. 采集尿液样本,进行尿液分析,包括比重、pH值、蛋白质、尿酸等指标。
5. 运动机能实验:a. 受试者进行标准的运动项目,如跑步、举重等。
b. 通过心率的变化和肌肉的疲劳程度评估受试者的运动机能。
实验结果:1. 呼吸机能:测量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可计算出呼出气体的总量。
2. 心血管机能:记录舒张压和收缩压,观察心电图检查是否有异常现象。
3. 消化机能:测量进食前后的体重变化,检测尿液中的代谢产物。
4. 泌尿机能:记录饮水量和排尿量,检测尿液中的比重、pH值、蛋白质、尿酸等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机能学实验(一)》(供基础医学专业使用)教学大纲人体机能学实验室编写2017年6月前言人体机能学实验(一)这门课程是研究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它是涵盖了生理学的基本实验内容的一门基础医学主干课程。
人体的功能十分复杂,在研究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机制时,必然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
因此,人体机能学实验的研究内容包括了器官、系统不同水平及人体整体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活动规律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课程和生理学理论教学课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学生获得相关理论知识后,通过系统的机能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仪器介绍、常用实验动物的基本操作技术、电刺激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蟾蜍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引导、传导速度和兴奋性不应期的测定等13个实验。
本课程的教学特点是,以学生操作为主,辅以适当的讲解、引导,通过系统的介绍机能学的实验原理与方法,结合机能学相关的重要理论,进行系统的整体、离体器官的实验。
此外,通过示范性实验教学以及播放实验录象,向学生介绍难度较大而先进的机能学实验技术。
人体机能学实验(一)该门课程的学习要求: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熟悉机能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与过程,并加深对理论课内容的理解,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并通过系统化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建立科学研究的概念与思路,具备广泛查阅文献的能力。
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拟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内容,提出科学严密的设计方案,正确可行的技术路线。
最终能够通过开放性实验,实施这一实验方案,真实地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经科学分析、评估后,谨慎地得出小结和初步结论。
人体机能学实验(一)的实验项目类型主要包括:机能学实验基础知识,基本实验技能,经典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
其中基础医学类专业实验项目类型主要为经典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
本大纲按照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专业学生的教学要求,结合我校教学计划的安排和理论教学大纲而编制,总学时为72学时。
其中,经典验证性实验27学时,占38%;综合性实验45学时,占62%。
参考书目周岐新.人体机能学实验.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目录实验一仪器介绍、常用实验动物的基本操作技术 (7)实验二电刺激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8)实验三蟾蜍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引导、传导速度和兴奋性不应期的测定 (9)实验四骨骼肌兴奋时的电活动与收缩的关系 (10)肌松药对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的作用 (10)实验五反射弧的分析 (11)实验六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心脏起搏点的观察、心音听诊、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人体体表心电图记录 (12)实验七理化因素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 (14)实验八兔膈肌的传出放电 (15)实验九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6)实验十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及药物作用的观察 (17)实验十一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和利尿药的作用 (18)实验十二某些因素对循环、呼吸、泌尿功能影响的综合观察 (19)实验十三感觉器官实验 (21)教学时数分配表(共72学时)实验一仪器介绍、常用实验动物的基本操作技术【实验类型】经典验证性实验【目的要求】1. 掌握常用实验动物的基本操作技术。
2.熟悉生理学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3.了解生理学实验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实验学时】6学时。
【实验内容】1. 简要介绍生理学实验方法及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2. 完成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3. 完成蟾蜍坐骨神经干标本制备。
4. 完成蟾蜍腹直肌标本制备。
5. 抓拿小鼠方法、小鼠腹腔注射。
6. 家兔麻醉、静脉注射、气管插管、颈总动脉插管。
实验二电刺激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实验类型】经典验证性实验【目的要求】1. 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的方法以及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间的关系。
2.熟悉两栖类动物的标本制备方法。
3.了解刺激、反应和兴奋性等概念。
【实验学时】5学时。
【实验内容】1.改变刺激强度,记录肌肉的收缩张力曲线。
记录阈强度和最大刺激强度。
2.改变刺激频率,记录肌肉的单收缩和复合收缩张力曲线。
采用连续串刺激,观察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三种不同的收缩的形式。
实验三蟾蜍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引导、传导速度和兴奋性不应期的测定【实验类型】经典验证性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坐骨神经制备方法与引导动作电位的方法,测定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方法。
2.熟悉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
3.了解蟾蜍坐骨神经动作电位产生原理,可兴奋组织的兴奋性在兴奋过程中的变化过程。
【实验学时】6学时。
【实验内容】1.蟾蜍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引导。
(1)记录双相动作电位波形,测量最适刺激强度时的潜伏期、时程和波幅。
(2)测量潜伏期(3)测量时程(4)测量波幅2.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定。
分别用潜伏期法和潜峰法,计算动作电位传导速度。
3. 蟾蜍坐骨神经干兴奋性的不应期的测定计算机按程序连续输出双脉冲刺激,两个刺激之间的间隔时间逐渐缩短。
计算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和总不应期。
实验四骨骼肌兴奋时的电活动与收缩的关系肌松药对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的作用【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骨骼肌的动作电位与收缩同步记录方法。
2.熟悉肌松药(琥珀酰胆碱)对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作用。
3.了解腓肠肌肌电与腓肠肌收缩的基本图形及二者间的关系。
【实验学时】5学时。
【实验内容】1. 分别记录腓肠肌肌电与腓肠肌收缩。
2. 分析腓肠肌肌电与腓肠肌收缩的基本图形及二者间的关系。
3. 刺激坐骨神经,记下刚引起肌肉产生收缩的刺激强度阈值。
4.刺激腓肠肌,记下刚引起肌肉产生收缩的刺激强度阈值。
5.用少许棉花置于坐骨神经上,滴加琥珀酰胆碱,每隔2分钟重复实验项目3、4项内容,20分钟后比较不同,观察肌肉是否震颤。
实验五反射弧的分析【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分析反射弧完整性的方法。
2.了解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实验学时】5学时。
【实验内容】1. 观察双侧后肢屈曲反射。
2. 将蟾蜍左侧后肢趾尖浸入硫酸溶液,观察屈曲反射。
3. 将后肢的皮肤沿趾关节剪一环形切口,将切口一下皮肤剥去,。
再将蟾蜍左侧后肢趾尖浸入硫酸溶液,观察屈曲反射。
4. 用1%硫酸溶液深浸两侧后肢,观察刺激侧与对侧后肢发生屈曲反射的情况。
5. 尖端右侧坐骨神经,再将该侧后肢侧深浸入1%硫酸溶液中,观察双侧后肢发生屈曲反射的情况。
6. 深浸左侧后肢于1%硫酸溶液中,观察双侧后肢发生屈曲反射的情况。
7. 用探针破坏蟾蜍脊髓,深浸左侧后肢于1%硫酸溶液中,观察左侧后肢屈曲反射的情况。
实验六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心脏起搏点的观察、心音听诊、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人体体表心电图记录【实验类型】经典验证性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心肌兴奋后兴奋性变化的特征;蟾蜍心脏起搏点及心脏不同部位自律性的高低;心音听诊部位和人体间接测定动脉血压法的原理和方法。
2. 熟悉两栖类动物心脏的结构;熟悉人体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及其书写方法。
3.了解心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的特征;了解正常心音的特点及产生原因;了解正常心电图各波的波形及其生理意义。
【实验学时】6学时。
【实验内容】1.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1)描记心脏正常收缩曲线,观察曲线的收缩相和舒张相(2)用中等强度的单个阈上刺激,分别在心缩期的早、中、晚期各给予心室一次刺激,观察对心跳曲线的影响。
(3)用同等强度的刺激,分别在心舒期的中、晚期各给予心室一次刺激,观察对心跳曲线的影响。
2.起搏点观察(1)分别记录静脉窦、心房、心室跳动频率。
(2)分别在心房、心室的交界处(房室沟)做斯氏第一、二结扎,观察静脉窦、心房、心室活动变化情况。
3.心音听诊。
(1)在二尖瓣听诊区、主动脉瓣听诊区、肺动脉瓣听诊区、三尖瓣听诊区进行听诊,并区分两种心音。
(2)在二尖瓣听诊区听取心音,并观察心音、脉搏搏动是否一致,心律是否整齐。
4.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
(1)测量收缩压(2)测量舒张压(3)观察轻微运动对血压的影响5. 人体体表心电图记录(1)心电图记录(2)辨认心电图各波段(3)波幅和时间的测量(4)心率的测定实验七理化因素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目的要求】1. 掌握离体蟾蜍心脏的制备;钠、钾、钙三种离子及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因素对心脏活动的影响。
2.熟悉离体心脏灌流法。
3.了解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学时】5学时。
【实验内容】1. 记录正常心搏曲线并分析其疏密、规律性、幅度、顶点及基线的含义。
2. 观察离子浓度对离体心脏收缩的影响。
3. 观察温度对离体心脏收缩的影响。
4. 观察激素对离体心脏收缩的影响。
实验八兔膈肌的传出放电【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目的要求】1. 掌握膈肌传出放电(节律,时程及最大振幅)与呼吸运动的关系,以及处理前后放电节律,时程及最大振幅的变化。
2.熟悉兔的麻醉,气管分离及神经分离技术及电生理仪器的使用方法。
3.了解兔迷走神经的位置。
【实验学时】5学时。
【实验内容】1. 正常膈肌放电活动的观察。
2. 观察解剖无效腔明显增加时膈肌放电的变化。
3. 观察吸入气中CO2浓度增加时膈肌放电的变化。
4. 肺牵张反射作用的分析。
5. 观察迷走神经对膈肌放电的影响。
实验九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实验类型】经典验证性实验【目的要求】1. 掌握动脉血压的直接测量法;掌握各种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2. 熟悉哺乳动物各种手术器械的使用。
3. 了解哺乳动物急性实验技术。
【实验学时】6学时。
【实验内容】1. 记录正常血压曲线,观察血压波形。
2. 牵拉左侧颈总动脉残端。
3. 夹闭右侧颈总动脉。
4. 耳缘静脉分别注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乙酰胆碱,观察血压变化。
5. 结扎剪断颈迷走神经,刺激迷走神经的外周端。
实验十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及药物作用的观察【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哺乳类动物胃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2.熟悉受体激动剂和受体拮抗剂药理作用的影响3.了解一种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方法【实验学时】5学时。
【实验内容】1. 描记一段离体小肠平滑肌的收缩曲线,观察其节律性收缩及张力水平。
2. 观察胆碱能受体激动剂对肠段收缩的影响及阻断剂的作用。
3. 观察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对肠段收缩的影响及阻断剂的作用。
4. 观察钙离子对肠段收缩的影响。
5. 观察温度对肠段收缩的影响。
6. 观察酸碱度对肠段收缩的影响实验十一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和利尿药的作用【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家兔尿液的收集方法;掌握各种神经、体液因素对泌尿的影响。
2. 熟悉膀胱插管。
3. 了解哺乳类动物腹部手术操作。
【实验学时】6学时。
【实验内容】1. 记录一段正常血压曲线和1 min尿液的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