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美国自传研究的新趋势——以《富兰克林自传》为例

20世纪美国自传研究的新趋势——以《富兰克林自传》为例
20世纪美国自传研究的新趋势——以《富兰克林自传》为例

摘要:20世纪以来,伴随着西方哲学思潮的发展和当代西方文论的兴起,美国自传研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富兰克林自传》在20世纪的批评与接受过程可以发现,自传研究逐渐进行着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向:从外部事实走向心理真实;从个人身份走向民族神话;从解构自传走向建构自我。这种转向拓展了自传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丰富了自传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美国自传;传统;现代;转向

《富兰克林自传》被称为“第一部现代美国自传”,它开创了美国传记写作的历史。伴随着西方文艺思潮的不断发展,2O世纪的《富兰克林自传》研究经历了从外部事实走向心理真实;从个人身份走向民族神话;从解构自传走向建构自我的深层转向。这种转向拓展了自传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丰富了自传研究的内容。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代西方哲学思潮和西方文论影响下的美国自传研究的新发展,代表了2O世纪美国自传研究的新趋势。

一、从外部事实走向心理真实

进入2O世纪,伴随着西方哲学思潮的影响和弗洛伊德现代心理学的高度发展,探求心理真实、寻找行为的无意识动机成为了传记研究的重任。传记家在作品中越来越注意表现人物复杂的个性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恰如莫洛亚所说:“我们时代的作家比他们的先辈更加感觉到人的复杂和多变,而更不注重那种普遍的统一性。”[l] ( ’在传记写作中,外部客观事实的真实逐渐让位于内心世界的真实。“如果说从约翰生和鲍斯威尔开始的近代传记追求外部行为真实,那么现代传记则把表现心理看作是更重要的任务,也就从对传主生平的叙述进入对传主行为的解释。”[2lJ( 于是,对传记作品的批评也更多的注重人物的心路历程与精神发展,自传研究亦是如此,“自传作品的核心在于作者对自我存在的价值的解释和叙述自我成长的历史。”[2lJ(哪对于《富兰克林自传》而言,其中宗教与道德的探索与自我价值的揭示不断占据了批评的重要位置,富兰克林在许多批评者看来,更多的是体现一种进取精神与特性的楷模,而《富兰克林自传》本身则是一个伟大的道德寓言,它也是美国文化精神的体现。

马克斯·韦伯用“资本主义精神”解释富兰克林自传中道德与价值的讨论,他认为富兰克林全部的道德态度都带有功利主义的色彩。诚实、守时、勤劳和节俭之所以成为美德是因为它们能保证信用,因为它们对个人有着实际的用处。富兰克林自传所宣扬的不是立身处世的手段,而是一种独特的伦理;不是随处可见的商业上的精明,而是一种精神气质。[3lJ(嘲对于《富兰克林自传》体现的美德,D.H.劳伦斯却始终无法接受并先后写了两篇评论嘲讽了富兰克林自传所孜孜以求的道德的艺术,他甚至认为富兰克林是“一个乏味的道德的功利主义者”。相比之下,查尔斯·L·桑福德对《富兰克林自传》的道德与宗教作了另一番解释,他认为18世纪的宗教虔诚已经让位给道德主义,但是道德主义依然传达着一种使命感。由于跟欧洲腐败的城市文化相抵触,崭新的美国文明将拥有一种土地情怀,发现新大陆的最后结果是用作为拯救方式的“西进运动”来取代但丁和班扬的心路历程。富兰克林就如同一个美国的班扬,在一个道德的寓言里表达这种转变的意义。富兰克林的道德体系不断适应去唤起一个全新的人,去唤起民族世界里的一个全新的社会,“《富兰克林自传》是一个在世俗的层面上追寻约翰·班扬《天路历程》主题的伟大的道德寓言”。(4 3(P72)

罗伯特·塞尔批判了劳伦斯等人所谓“富兰克林自传代表粗俗、吝啬”的评价,认为富兰克林正是通过《富兰克林自传》的自画像而不断地为人所知,自传的三个主要部分证实了他不断地以现在的观点和方式重估自己的早年生活,反映了富兰克林自我的不断冒险历程以及对新事物的欣然接受。作为自传计划的实施者,富兰克林身上体现了理想主义、幻想和现实性的惊人的结合,而更令人惊讶的是他对那些新思想和自身新角色的认可。正是由于身份的不断变化和富兰克林自我性格的不断发展,自传成了自我检验和自我宣扬的一种实践。英国作家毛姆对《富兰克林自传》有高度的评价,他认为“文学史很少将自传包括在里面,然而富兰克林的自传却是一个例外。??不但自传的叙述非常吸引人,而且作者成功的自我刻画、

生动可信的自我描写也同样精彩。”Ls](es1)戴威·列文则认为,“作为人物特征的朴素体现的一个典范,很难找到另一本书比《富兰克林自传》更广为人知”。J( ’《富兰克林自传》代表着一种艺术,它是作者竭尽全力解释自我与评价自我,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是从外部世界来看待内在自我的一种艺术。它不但刻画了一个很有吸引力的自我,而且把自身当作时代和祖国的原型,并且确立了一个自力更生者的故事。《富兰克林自传》最主要的成就在于富兰克林在一个他认为的“实验的时代”刻画了一个好学上进的自我。面对18世纪理性的时代,富兰克林勇敢地承认理性的局限,并在自传中毫不犹豫地通过叙述自己作为讽刺对象的经历来证实。《富兰克林自传》是一本绝妙的艺术之作,它不断地在读者面前展示启蒙时代的一个伟大代表。利奥·勒枚同样也对《富兰克林自传》大加赞赏,他称“《富兰克林自传》是美国文学中第一部伟大的作品,在某些方面,它是一本最重要的独一无二的书”。同时,他还认为《自传》对人类本质有着深刻的讽刺,既对l8世纪思潮中伦理道德哲学的关键问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对不同的宗教及其教条进行了辛辣的嘲讽,这些主题揭示了思想的伟大、内心的丰富和复杂,也显示了作品结构、语言和内容的精妙。

二、从个人身份走向民族神话

20世纪80年代以来,自传研究在英美学术界成为了一个热点,保罗·埃金认为“原先被批评家所忽视的自传,现在已经得到了它应有的重视。” 更有学者认为“在文学批评界中,似乎所有的批评家和理论家都在谈论自传,直到最近这种文类批评至少被描述为一种稍有缺陷的传记,而最多而言,它被认为是一种能够把握民族本质和时代精神的历史文献。” 8 J(n”的确,自传能为洞察国家历史、宗教、文化变迁、社会与个人的经验和特性提供真知灼见。自传作家正是通过参照文化价值观念中已有的人物形象,通过描写自己来解释他的生平。当自己的个人经历形诸文字时,他就把自己当作神话塑造出来的特定形象中的其中之一,并表明自己与所属文化的联系。《富兰克林自传》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

评论家欧蒙德·斯威“试图描述富兰克林体现在《自传》中的个人和国家的身份认同,以及它在其人生历程中的发展与变化”。J(Pix)他充分地对《富兰克林自传》进行了详细的阅读,通过探讨富兰克林内在的自我与环绕在他周围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心理历史学的视角对《自传》进行处理。富兰克林对自我身份尤其是国家身份的追寻正是他在美国革命期间从外省走向殖民地间的过程。斯威使该书成为了《富兰克林自传》研究的一部很有意义的尝试。戴威-西德将《富兰克林自传》和乔纳森·爱德华兹的《个人叙述》进行了比较,这两个经典文本均在l8世纪清教思想的影响下写成。前者强调的是内心的自省与清教信仰的复兴;后者强调的是行为的实效与勤勉节俭等清教模式的实践。他们在写作中都强调了“利益”的概念并尽力使自己的自传成为他人“模仿的典范”。[∞] 对他们而言,记录自我生活的冲动来自一种教导他人的冲动,一旦他们的自传能够非常和谐地与从怀疑到信任、从贫穷到富裕的模式相吻合,那么教导的作用就立刻产生。对于《富兰克林自传》所体现的“模仿的典范”,评论家R.A.巴讷斯认为它是18世纪美国自传特有的特征,“这种模仿的典范强调普遍的原则和个人的重要性。尽管每个自传都记录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故事,但是,每个作者所呈现的自我概念却是一个文化的典型或者说理想的典范,而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相对于欧蒙德·斯威、戴威·西德对《自传》身份和自我的研究,评论家H.J.道森称《富兰克林自传》为“父亲与儿子间的神话和隐喻”。正是父子间的种种影响使富兰克林的自传开篇明义指出为儿子威廉而写。道森把《富兰克林自传》中独立的第一部分的身份认同比喻为“在博物馆杰作之下的早年自我描述的隐射”。当富兰克林在自传中面对他的真实的和象征意义的孩子时,他对自我经历的理解通过一种对美国紧迫现实和焦虑未来的感觉而得到折射。“父亲”在任何男性传记家的思维里都是一个多元的不断变化的意象,他连接着过去许许多多的“父亲”的形象,也跟自己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在那些人面前呈现的形象紧密相连,这实际上是

某种面具,传记家自己也清楚地意识到这点。对于富兰克林自传刻画的自我,伯克维奇称“富兰克林的本质就是全体人的例证,他从依赖走向了独立。” (P234)理查德·莫里斯称富兰克林的《自传》揭示了一个16岁的孩童对兄弟竞争的反抗以及对家庭权威的抵触,并通过许多的技巧维护了自我的尊严和个体的独立。

对《自传》身份的探讨,可以说是当代评论家关注的焦点。事实上大多数美国自传,就像罗伯特·塞尔指出的,“他们将自己的人生同民族意识和国家历程紧密相连。”评论家赫尔伯特·雷伯威兹对富兰克林、斯泰因等八位作家的自传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他认为美国自传的重要主题就是对功名显赫的追寻,这种寻求在漫长的历史中曾一度改变和扰乱了美利坚民族的身份。作为殖民时期把握时机去追求功名的一个典范,富兰克林在国内外享受着巨大的荣耀,当他为自己努力争取权力的时候,他从未对面临的困难有太多的担心。“如果不考察富兰克林的个性以及他对成功的渴望,任何人都无法谈及美国自传。他以自我广阔而狡猾的形象塑造了美国梦:勤劳和智慧将保证一个雄心勃勃的人跳出默默无闻的沼泽地。”¨ 富兰克林以自我的努力实现了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依赖走向独立的梦想。雷伯威兹甚至说,“没有哪一部美国自传的叙述能像富兰克林自传那样,有着如此完美的自我实现以及与自身快乐的协调0”[15](P29)

三、从解构自传走向建构自我

随着自传研究在当代学界的日趋繁荣,对自传的研究也“从文学研究的边缘进入了主流”,罗伯特·弗肯弗里克认为“如今自传所占据的地位就是昔日新批评盛期诗歌所占据的地位。” 8 J( -308)于是,研究方法也从传统走向了现代,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使用当代西方文论来探讨美国自传,尤其是一些著名的文论家也是如此,如弗莱、乔治·古斯塔夫、德里达、保罗·德·曼等等。弗莱把自传归为散文体虚构,古斯塔夫把自传当作“独一无二”的西方模式,也是对于生命庆典与虔诚而言的西方文明使命的“最高成就之一”。德里达认为自传作家写作时语言发挥了动力的功能。德·曼则称“自传不是一种文类或样式,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于一切文本之中的一个供阅读或理解的人物。没有任何文本是,或者可能是自传。”德·曼的观点被美国后现代理论家哈桑称为“自传死亡”:认为自我是无法独立的被动者,因此自传无法写出自我的本真;而自传的虚构使它无法同小说区分,因此自传也不能成为独立的文类。我国学者杨正润对此有精辟的反驳,他认为“自传死亡”说把自传中可能存在的虚构成分无限地夸大,以纯粹的理论演绎取代自传作家的实践,这既脱离了文学实践也脱离了文学的历史传统,“自传契约”说则是对自传真实性所作出的历史总结。

当然,运用精神分析、解构主义的理论来解读自传的西方学者还是有不少的,但是他们并没有像弗莱、德里达和德·曼那样走得太远。杰弗雷·梅尔曼曾经广泛地吸收了弗洛伊德的理论,现在转向了拉康的观点;詹姆斯·奥尔奈依赖荣格的理论对自传进行研究;保罗·杰则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保持着一如既往的忠诚。阿达·范·盖斯特尔用弗洛伊德的理论解读了《富兰克林自传》,他认为自传的主角在另一方面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典范——那就是如何处理自己对异性的感情。盖斯特尔通过弗洛伊德关于感情的讨论以及他们与现代社会的联系的论述,认为“升华的获得——对自我生命的更多的控制和更有社会价值活动的替代,是富兰克林自传主角的两件大事。”¨ 富兰克林创造了一个理想的典范,他在自传开头就曾经许诺过这个榜样并将会被后代所模仿。自传的读者目睹了这个榜样如何将性能量从快乐之路转向智慧之路。评论家约瑟夫·费西特伯格则运用罗兰·巴特的理论对《富兰克林自传》进行了解读。他指出,富兰克林通过不断“修改”人生而走向显赫,他的读者的本质也相应地变化着,他的自传的风格也从沉思走向劝告、走向文献的记录。“当富兰克林细说他的自学写作的过程时,他实质是在证明作为一个读者他如何建立了一个典范的文本。” 富兰克林写作的自我概念或者说自我创造,并不仅仅是这个雄心勃勃的出版商在书中发现他的美德,而是一种转化——

其中文本的碎片、记忆和态度均被利用来揭示一个公共的角色。《富兰克林自传》通篇显示读者是富兰克林自我概念的关键。《富兰克林自传》读者身份的变化导致自传传主从一个回忆个人生活的人转化成国家的引路人。就像一个典范的文本,这个自力更生者是他成功的多次修订的结晶。传统研究与现代研究的交融与冲突体现在托马斯·库塞身上,他在《美国自传:预言的模式》(1979)中追溯了运用自传作为预言的一种媒介的美国传统以及通过书写自我生活的方式来反映自身及所处社会历史的做法。而他在十年后的另一本书《改变的自我:美国自传中的权威》(1989)里却采纳了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的理论,并彻底改变了他对自传、美国文学史以及自我与文本之间关系的认识。库塞对富兰克林等八位作家的自传进行了阐释,试图在语言和社会重构的语境下审视美国自传的观念,并认为“《富兰克林自传》代表了美国话语权威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在这种话语中,独立的个体通过写作建构自我”o[18](P12)《富兰克林自传》的道德自省就像福柯所说的“规训技术”,它包含着在表格上纠正自己的错误,不断地进行自我人生的书写。《自传》体现了世俗的忏悔与个体的自立意识,它不仅仅是一个自力更生者的生命书写与自我建构的追溯。富兰克林把自传描述为个体生命的再版与修订的公开的隐喻,暗示了自传作为一种文本的存在,个性则成了一种复杂的文本效应,文本和语言建构了作者的身份与个性。

用精神分析、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的理论解读《富兰克林自传》,是二十世纪后期西方文艺思潮发展的产物。它们对自传研究的介入无疑扩大了自传研究的视角,但是,完全的解构消除了自传写作的真实性,也消解了自传作者与真实自我身份的关联。对于实践性极强的自传研究而言,纯粹的理论演绎与逻辑推理无法抵达事物的本真,惟有自我的经验方可触及事物的真谛。“在自传作品中,自我的经验是一条基本的线索,作者的叙述在这里或那里,有意或无意地会有所偏离,但又总是不断地回复到这条线索上来。这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张力,以个体生命的本真构成为基础,在作者的选择、组合、变形之中,人性显示出光彩。这是历史和文学的交融,科学和艺术的结晶,也是自传作品特有的魅力。” l(m”《富兰克林自传》在20世纪的批评史和研究史中,无论对其宗教道德情怀的评价,还是对它自我身份建构的论述,都离不开自我的经验,也离不开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富兰克林传读后感范文

富兰克林传读后感范文 《富兰克林自传》是迄今为止美国最重要、读者最多的自传作品之一,鼓舞和激励了数代美国人,值得读者仔细品味。了解他的一生只需一天,而梦想与热血却会伴随多年。下面是整理的几篇读后感,供大家参阅 【篇一:《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富兰克林自传》,这本书是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一部代表作品,它描述了富兰林从一个贫困家庭中经历种种磨难后成为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成长经历。 《富兰克林自传》是美国第一部现代自传,它叙述了成功的经历和失败的教训。富兰克林出身贫寒,十二岁就为做印刷匠的哥哥詹姆斯做学徒,在詹姆斯出版的《新英格兰报》,富兰克林开始成为撰稿人。后来因为兄弟关系破裂,富兰克林而离家出走。到辗转纽约、费城等地方,富兰克林从打工渐渐地成为了一个成功的老板。后来通过刻苦的自学,最终成为勋卓著的政治家、有多项成果的科学家和成功的实业家。富兰克林生下来时,比我们中最穷的人还要穷,但他具有不以自己的穷困为耻的勇气,并凭借这勇气成为他生活的时代和国家中最出色的人。托马斯。杰

斐逊曾这么说过:“他是美国的第三任总统,可见这本书带给美国人的影响至深。我读后深有感触,我们现在的条件不知道要比富兰克林好多少倍,但为何我们却没有他成功呢?不要为自己找借口、找理由,成功总是由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构成的,成功其实不难,是人的本心。一颗用坚持的不会放弃的心!我也要学他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刻苦学习,不管成功与否。 【篇二:《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 在今年的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名为《富兰克林自传》的书。现在,我就来为你介绍一下富兰克林和这本书,并与你谈一谈我的读书心得吧!本杰明富兰克林出生于1706年1月17日,逝世于1790年4月17日,是一位科学家,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由于出生在贫寒的小商人家庭里,他几次被迫撤学在小商店里打杂。后来又在哥哥的印刷厂当学徒,最后在费城创办了一座属于自己的印刷厂。他在这期间过着艰苦的生活。住得简陋,吃得简单。但是却一直有一种非常强大的精神在支持着他。除了勤奋工作之外,他还始终怀着强烈的渴望和热情,想尽一切办法,挤出一切时间,省下一切金钱来读书和买书。在富兰克林看来,读书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书是无价之宝,里面的知识更是求之不得。这本书让我领悟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就能品尝到成功的果实。此外,本杰明。富兰克林的求

《富兰克林自传》简介

《富兰克林自传》简介 《富兰克林自传》的作者是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一1790),美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和科学家、实业家。出生在波士顿一个皂烛制造商家庭。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刻苦自学,通晓了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拉丁语,还大量阅读了欧洲各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著作,对自然科学和政治经济学也有很深的研究,最终成为他那个时代的佼佼者,并领导美国人民完成了独立革命,成为和乔治?华盛顿同享盛誉的领袖人物。 富兰克林(1706-1790),美国最伟大的先驱者和美国民主的缔造者之一,著名的科学家、出版家、外交家、政治家、哲学家和实业家,美国独立运动的领导人,曾参与起草并签署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他不仅是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之一,更因其光辉的人性而名垂史册,受到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拿破仑?希尔和奥格?曼狄诺的推崇,成为美国用至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楷模! 尤其可贵的是,富兰克林在20多岁的时候,就提出以十三项美德来完善自己的人格修养,使自己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方面臻于完美。这一举动改变了富兰克林的人生轨迹,使他后来成为世人仰慕的精神楷模,就连世界著名的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拿破仑?希尔和奥格?曼狄诺对他也推崇备至,将他列为成功人生的导师。 富兰克林晚年根据自己的经历写成的《自传》,两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世界出版史上的优秀畅销书,世界各国青年深受其影响,许多人因为这本书而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走上了成功的道路。 富兰克林十三项美德修养 1 节制。食不过饱,饮酒不醉。 2 沉默。说话必须对别人或你自己有益;要避免无益的聊天。 3 生活秩序。将每一样东西放在它们应该放的地方;每件日常事务应当有一定的时间。 4 决心。做应该做的事情;决心要做的事应坚持不懈。 5 俭朴。花钱必须于人于己有益;换言之,切忌浪费。 6 勤勉。不浪费时间,只做那些有用的事情,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动。 7 诚恳。不欺骗人;思想纯洁公正;说话也要如此。 8 公正。不做害人的事情,不要忘记履行对人有益而且又是你应尽的义务。 9 中庸适度。避免极端;要容忍别人对你应得的处罚。 10 清洁。身体、衣服和住所力求清洁。 11 镇静。不要因为小事或普通的、不可避免的事故而惊慌失措。 12 贞节。除非为了健康或生育后代,不常进行房事,永远不要房事过度、伤害身体或损害你自己或他人的安宁或名誉。 13 谦虚。仿效耶稣和苏格拉底。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一) 在寒假中,我翻开了《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这本书。本杰明·富兰克林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发明家和作家,还是杰出的外交家和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一书记录的他——这位美国开国元勋从默默无闻到功勋卓著的奋斗历程。 他的父亲——乔赛亚·富兰克林共生养了17个孩子,本杰明是其中最小的男孩。因为要养育17个孩子,所以他的父亲并不富有,导致本杰明只上了两年学。在12岁的时候,与哥哥——詹姆斯·富兰克林签了印刷工的学徒契约,这份契约直到本杰明21岁的时候才会解除。 富兰克林热爱思考,善于独立思考。即使工作忙碌,生活贫苦,他仍然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和热情,想尽一切办法,挤出一切时间和一切金钱来买书和看书。他可以为了省钱买书而不吃荤食,他可以为了早日归还所借书籍而挑灯夜读,他在艰苦的学徒生活中仍然挤出闲暇时间努力读书,学习知识。他对于阅读到的知识或者意见能够独立思考分析,批判的吸收学习,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这更加让我坚信书是无价之宝,是最大的快乐。 富兰克林十分重视自己的美德,他给自己提出了13个要求,分别是:1. 节制2. 沉默 3.秩序4. 意志5. 节俭6. 产出7. 诚恳8. 公平 9. 中道10. 整洁 11. 平静12. 洁身13. 谦逊。 这本书像陈年老酒,一定要细细品尝才能感觉到那种独特的醇香。让我们一起品味吧!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二) 看了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后很是感慨,在近三百年前出生的一位美国人,有如此的品质和德行。 直到今天为止,后人还是对他非常崇敬,很对人对他赞不绝口,这就很说明问题。我个人认为他能从一个普通的学徒能够成为,美国非常优秀的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声誉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和音乐家。为了对电进行探索曾经作过著名的'风筝实验',在电学上成就显著,为了深入探讨电运动的规律,创造的许多专用名词如正电、负电、导电体、电池、充电、放电等成为世界通用的词汇。他借用了数学上正负的概念,第一个科学地用正电、负电概念表示电荷性质。并提出了电荷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的思想,后人在此基础上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他最先提出了避雷针的设想,由此而制造的避雷针,避免了雷击灾难,破除了迷信。他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老战士。他参加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积极主张废除奴隶制度,深受美国人民的崇敬。他是美国第一位驻外大使(法国),所以在世界上也享有较高的声誉。这样一个人靠的是什么?

The-Autobiography-from-Benjamin-Franklin内容赏析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赏析讲解学习

Course: American Literature Instructor: Ma Rui Student Name: Liu Zirui from Mingde college of NWPU Class Number: 082487 Date: Oct.29th, 2011 The Autobiography from Benjamin Franklin The Autobiography was written by the great American writer Benjamin Franklin who was one of the American founders and the leader of the American independence movement, as well as the drafter of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He was a politician, a scientist, a diplomat, a publisher, a writer and a social industrialist. He was praised as the second Prometheus who stole the fire from heaven to show his intelligent and contributions. He was the father of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and a symbol of America. This autobiography was written by Benjamin when he was in his old age according to his experiences which has a great influence to the world. In his autobiography, he wrote thirteen virtues: temperance, silence, order, resolution, frugality, industry, sincerity, justice, moderation, cleanliness, tranquility, chastity and humility which admonished people to try to be the best of yourself. By temperance he told us not to eat too dull and not to drink too much to be clear in mind. By silence he advised us not to say something that is meaningless but could benefit others or yourself. And by order he taught us that we need to take all our things in order so that we could have a tiny place to study, work and live. Resolution showed us what we decide to do need to be done with our consistency. He informed us to have a more comfortable life if we don’t waste our money in those empty and meaningful things by frugality. What’s more, industry showed us not to waste our time. Do something that is significant or good for you. Sincerity told us to be a loyal and honest people who could be trusted by others. And speak with accordingly. Justices informed us not to do things are negative to others and it’s our own duty to do things that are benefit to people. Moderation taught us not to do extreme things. Try to tolerate the injuries from others. And by cleanliness, he taught us to be a tidy person. In addition, he informed us to clam down when we come across some troubles. By chastity, he advised us to do things that could benefit or protect yourself, your family and friends’ reputation. Lastly, try to be humility as much as you can and imitate the great people like Socrates and Jesus. Mostly, his writing is ironic, satire and meaningful. In his autobiography, he used plain but humorous words to tell his life experience and his reflections. He opened up a new autobiography writing style which was very frequently imitated by the latter. I learned a lot from his autobiography not only from his intelligent but also his modesty. The way he treated people and the attitude he had when doing things that he made mind to do taught me to try my best to be the best of myself.

关于合作的名言摘抄大全

关于合作的名言摘抄大全 1、三人省力,四人更轻松,众人团结紧,百事能成功。 2、离群孤雁飞不远,一个人活力气短。风大就凉,人多就强。 3、一个人的智慧不够用,两个人的智慧用不完。 4、砖连砖成墙,瓦连瓦成房。 5、两个协调的力量,可以分十个人的力量。 6、两个聪明人在一起商量,就会生出更好的主张;黄和红的两种颜色混和,就会变出另一种色彩。 7、好虎架不住一群狼。 8、齐心的蚂蚁吃角鹿,合心的喜鹊捉老虎。 9、爬山越岭要互助,渡江过河要齐心。10、箭装满袋大象踩不断,团结起来的力量胜过大象。11、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12、不怕不翻身,只怕不齐心。13、最伟大的力量,就是同心合力。(乌孜别克族)14、团队作战不能出力,个人作战没有能力。15、人们塑造组织,而组织成型后就换为组织塑造我们了。——丘吉尔16、一个国家就像“一个家庭”,团结最为珍贵。人们即使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也应该在对话与和谐中寻求基本一致,这样国家才能前进。——希拉克17、一个人,纵使才华横溢、能力超群,如果不能较好地融入社会,不善于跟周围的人沟通、协作,他就不会在成功的路上走很远,更无

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与目标。18、合作共赢,众所周知,合作不仅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更是一种智慧。19、谦虚的学生珍视真理,不关心对自己个人的颂扬:不谦虚的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炫耀个人得到的赞誉,对真理漠不关心。思想史上载明,谦虚几乎总是和学生的才能成正比例,不谦虚则成反比。——普列汉诺夫20、伟大的人是绝不会滥用他们的优点的,他们看出他们超过别人的地方,并且意识到这一点,然而绝不会因此就不谦虚。他们的过人之处愈多,他们愈认识他们的不足。——卢梭《爱弥儿》21、无知的人就跟猪一样的盲目,他们嘲笑知识,讥笑学问,鄙夷地把学术的成就一脚踢开,却不知道自己正享受着学术上的一切成果。——《克雷洛夫寓言》22、我们各种习气中再没有一种象克服骄傲那么难的了。虽极力藏匿它,克服它,消灭它,但无论如何,它在不知不觉之间,仍旧显露。——《富兰克林自传》23、如果说我看的比别人远的话,那只不是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罢了。——牛顿24、我要做的事,不过是伸手去收割旁人替我播种的庄稼而已。——歌德25、盛满易为灾,谦冲恒受福。——张廷玉26、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魏相27、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葛洪28、哗啦哗啦把自己的事业讲给大

《富兰克林自传》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富兰克林自传》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富兰克林自传》是一本由(美)富兰克林著作,富兰克林出身普通家庭,凭借自己的勤奋自律、聪明才智及非凡的实践能力在多个领域都玩到了顶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读书心得,欢迎借鉴参考。 《富兰克林自传》这本书,本应在上大学的时候就应该拜读的,我现在都还能清楚的记得这本书放在我们学校英语类图书室的位置,当初的自己多次想借走,却都被英语四级单词词汇,英语写作等挤占了它的位置,此后,它就一直躺在了我的书单中。 幸好,在这个不算很老的年纪,读完了《富兰克林自传》。在读此书之前,我听过罗胖子在罗辑思维的一期讲富兰克林的节目,对他多少有了些许的了解。这就不提他的恋爱史,哈哈,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说过:“在我一生中,能让我佩服的人只有三位,第一位是富兰克林,第二位也是富兰克林,第三位还是富兰克林。”看完这本书后,我完全赞同总统的观点。(笑~) 在本书中,描述了富兰克林一生的经历,有成功的经验,有对失败的总结,有待人处事的人生智慧,有好学不倦、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自我雕琢。读完这本书,我的第一感想,读书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富兰克林之所以能受到有名望的人的青睐,和他常年阅读,积累知识有很大的关系。我始终相信,一个学识丰富、情操高尚的人,都不会被生活抛弃,受到神的眷顾,拥有自己想要的人生。而富兰克林,正好验证了这一点,使我更加的确信,并将为此更加努力、坚持到底。

《富兰克林自传》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十三美德,他把这十三道德称为影响他一生的伟大计划,即“一、节制。食不过饱;饮酒不醉。二、缄默。言必于人于己有益;避免无益的闲扯。三、秩序。每样东西的放置要井然有序;每一项事务都要安排好时间。四、决心。当做必做;做了就坚持不懈的做好。五、节俭。花钱必须于人于己有益,切勿浪费。六、勤勉。不浪费时间;时刻做有用的事,力戒无益的行动。七、真诚。不欺骗他人;思想要纯洁公正;说话也要如此。八、公正。不做损害别人的事,要做对人有益的事,这是你应尽的义务。九、中庸。不走极端;当别人冒犯你时,要善于容忍。十、清洁。身体和衣服和住所力求清洁。十一、镇定。勿因小事或寻常之事或不可避免之事而惊慌失措。十二、贞节。(这节的话见仁见智).十三、谦虚。效仿耶稣和苏格拉底。”我把它复制到了我的道德计划里,渴望成为一个最好的自己,不枉来到此世走一遭。 《富兰克林自传》给予我的还有他待人处事的智慧,他说“凡喜好争辩、攻击和驳倒别人的人办起事来通常来不是很顺当,即便有时取得了成功,也不会博得别人的好感。”还记得大学时候的自己,总喜欢和被人争辩,争得面红耳赤,互不让步,最后冷战,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是年少无知,那时的自己果然是书读得少。还好,现在的自己懂了这个道理,开始学着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理解别人的情绪,而不是一味的去争了头破血流。其实很多次的回想,那样的争辩往往只是想凸显自己,证明自己比别人强,这样真的是最low 的做法,不但输了体面,还毁了情义,特别不值当。 读完了富兰克林自传,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勤奋得不够,任性的

心得体会 2020高三班主任工作心得体会

2020高三班主任工作心得体会 xx高三班主任工作心得体会篇1 本学期,我担任xx学校高三(1)班班主任工作。高考结束,成绩已定,高三下学期工作圆满结束。高三班主任的担子是高中阶段最累最重的,面临高三年级下学期繁重的复习备考任务,既要认真高效组织好本学科教学工作,还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回顾整个高三下学期的工作,虽然累但很充实。本学期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班主任工作: 一、班级管理中,用制度说话。 1、继续进行量化管理,继续执行《班级公约》,《班级请假制度》,《学生操行量化考核标准》实行奖罚制度。加强纪律约束。为了保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对迟到、旷课的学生,实行严厉的批评教育及按班规考勤制度进行严厉处罚,同时对全勤的同学,学期结束予以奖励,以保证整个高三学习的正常进行。 2、单周召开一次班干、团干会议,双周召开小组长会议,大力开展经验交流和思想教育活动,培养班干部的服务意识、管理意识和奉献精神,激发其工作热情,提高其工作水平,促使其更好的发挥班级工作计划的核心作用,当好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保证班级团结和谐的学习氛围,及时了解班级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尽量把不好的状态扼杀在萌芽状态。 3、保证提供一个清洁整齐的生活环境。由值周班长、劳动委员,

带领本组值日生,责任到人进行每天值日工作,保证一个清洁、舒适的学习环境,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协助学生改善学习行为习惯,科学调整各科学习时间。改进学习方法,难题怪题少做或不做,要重视基础性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及时巩固和多次重复训练重点知识。 二、加强思想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1、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向。高三后期学习时间紧压力大,容易造成极大的心理问题,所以要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对出现消极悲观的思想学生及时做工作,始终保持乐观进取的心态,对班级整体出现思想波动现象,要及时帮助学生进行疏导,做好心理调整工作。 2、做好学生每次月考后的思想工作,防止思想因为分数起伏波动。每次考试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士气,因此,鼓励学生正确对待成绩和分数,并在每次考试中总结、进步;做到考好再接再厉,考不好愈挫愈勇。 3、本学期与学生进行一对一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和心理动态。本学期学生的思想工作必须做到人人见面,突出重点。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为他们排除学习紧张带来的不良心理障碍。 4、继续和全班同学一起书写《高三(1)班班级日志》,班级日志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渠道,不仅可以为师生搭建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融洽师生关系,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班级日志中,记录同学们的成长历程,.

富兰克林自传读书笔记

富兰克林自传读书笔记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富兰克林自传》读书笔记 对于至今才读《富兰克林自传》感到十分汗颜,早就听说这是一部影响了几代美国人,历经百余年而经久不衰的励志奇书,它包含了对人生奋斗与成功的真知灼见,以及诸种善于美的真谛,被公认是改变了无数人命运的美国精神读本。 《富兰克林自传》,从一开篇我就被深刻的吸引住了,平生还从未有一本书能如此强烈地吸引着我。那如潺潺流水般朴实无华的文字,沁人心脾,其间流露出的情真意切的感悟,充满哲理的思考给我深刻的启迪,引发强烈的共鸣。 富兰克林十分重视自己的美德。因此,他给自己提出了13个要求,分别是:节制、沉默寡言、生活有序、决心、俭朴、勤勉、诚恳、公正、中庸、清洁、平静、贞洁和谦逊。他一直在尽力地做到这些,尽管他也很难完全满足要求,但他还是坚持不懈。我想能够做到那十三条的人们,已经都能称之为“圣人”了,事实上这样完美的人确实少见,但是能追求这样的完美的人也能在美德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 读《富兰克林自传》,使我深刻体会到书中的描写中始终能反映出一种强烈的昂扬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告诫人们远离陋习,远离平庸,提高生活品位,健全人格,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富兰克林自传》是一部人生奋斗的励志奇书。当然这部书包含的思想远不仅仅是这一点,但于我而言这一点是最深刻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它洋溢着的那种生生不息、执着进取的精神!而此种精神与中广核的深邃的精神底蕴不谋而合。 《富兰克林自传》使我懂得:人不能被惰性所征服,不能被原来的自我束缚,要前进就要志在前进。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过得很伟大,有的人一生过得很琐碎。如果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一定能把很多琐碎的日子堆砌起来,变成一个伟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没有理想,从此停止进步,那未来你一辈子的日子堆积起来将永远是一堆琐碎。我要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把每天平凡的日子堆砌成伟大的人生。 1790年4月17日,富兰克林逝世于费城,美国人民为他举行了最隆重的葬礼,他被誉为世界上最着名的公民,受到各国人民的敬仰。富兰克林以自身的努力创造了一个不朽的神话,造就了一个属于他的时代,成为“他生活的时代和国家中最伟大和最出色的人!” 其中,富兰克林的13条生活原则或者说是美德(Virtues)令我深受启发。据说这13条美德是他在20岁时自己制定的,每周努力实习一项,到13周后重来一遍。我想,一个人的成功,就在于每一天的积累,而如果我们能够用心的做到下面的每一

富兰克林自传》读书笔记

《富兰克林自传》读书笔记 对于至今才读《富兰克林自传》感到十分汗颜,早就听说这是一部影响了几代美国人,历经百余年而经久不衰的励志奇书,它包含了对人生奋斗与成功的真知灼见,以及诸种善于美的真谛,被公认是改变了无数人命运的美国精神读本。 《富兰克林自传》,从一开篇我就被深刻的吸引住了,平生还从未有一本书能如此强烈地吸引着我。那如潺潺流水般朴实无华的文字,沁人心脾,其间流露出的情真意切的感悟,充满哲理的思考给我深刻的启迪,引发强烈的共鸣。 富兰克林十分重视自己的美德。因此,他给自己提出了13个要求,分别是:节制、沉默寡言、生活有序、决心、俭朴、勤勉、诚恳、公正、中庸、清洁、平静、贞洁和谦逊。他一直在尽力地做到这些,尽管他也很难完全满足要求,但他还是坚持不懈。我想能够做到那十三条的人们,已经都能称之为“圣人”了,事实上这样完美的人确实少见,但是能追求这样的完美的人也能在美德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 读《富兰克林自传》,使我深刻体会到书中的描写中始终能反映出一种强烈的昂扬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告诫人们远离陋习,远离平庸,提高生活品位,健全人格,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富兰克林自传》是一部人生奋斗的励志奇书。当然这部书包含的思想远不仅仅是这一点,但于我而言这一点是最深刻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它洋溢着的那种生生不息、执着进取的精神!而此种精神与中广核的深邃的精神底蕴不谋而合。 《富兰克林自传》使我懂得:人不能被惰性所征服,不能被原来的自我束缚,要前进就要志在前进。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过得很伟大,有的人一生过得很琐碎。如果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一定能把很多琐碎的日子堆砌起来,变成一个伟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没有理想,从此停止进步,那未来你一辈子的日子堆积起来将永远是一堆琐碎。我要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把每天平凡的日子堆砌成伟大的人生。 1790年4月17日,富兰克林逝世于费城,美国人民为他举行了最隆重的葬礼,他被誉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公民,受到各国人民的敬仰。富兰克林以自身的努力创造了一个不朽的神话,造就了一个属于他的时代,成为“他生活的时代和国家中最伟大和最出色的人!” 其中,富兰克林的13条生活原则或者说是美德(Virtues)令我深受启发。据说这13条美德是他在20岁时自己制定的,每周努力实习一项,到13周后重来一遍。我想,一个人的成功,就在于每一天的积累,而如果我们能够用心的做到下面的每一点,那么成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 导读:本文是关于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您!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一) 在寒假中,我翻开了《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这本书。本杰明·富兰克林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发明家和作家,还是杰出的外交家和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一书记录的他——这位美国开国元勋从默默无闻到功勋卓著的奋斗历程。 他的父亲——乔赛亚·富兰克林共生养了17个孩子,本杰明是其中最小的男孩。因为要养育17个孩子,所以他的父亲并不富有,导致本杰明只上了两年学。在12岁的时候,与哥哥——詹姆斯·富兰克林签了印刷工的学徒契约,这份契约直到本杰明21岁的时候才会解除。 富兰克林热爱思考,善于独立思考。即使工作忙碌,生活贫苦,他仍然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和热情,想尽一切办法,挤出一切时间和一切金钱来买书和看书。他可以为了省钱买书而不吃荤食,他可以为了早日归还所借书籍而挑灯夜读,他在艰苦的学徒生活中仍然挤出闲暇时间努力读书,学习知识。他对于阅读到的知识或者意见能够独立思考分析,批判的吸收学习,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这更加让我坚信书是无价之宝,是最大的快乐。 富兰克林十分重视自己的美德,他给自己提出了13个要求,分别是:1. 节制2. 沉默 3.秩序4. 意志5. 节俭6. 产出7. 诚

恳8. 公平 9. 中道10. 整洁 11. 平静12. 洁身13. 谦逊。 这本书像陈年老酒,一定要细细品尝才能感觉到那种独特的醇香。让我们一起品味吧!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二) 看了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后很是感慨,在近三百年前出生的一位美国人,有如此的品质和德行。 直到今天为止,后人还是对他非常崇敬,很对人对他赞不绝口,这就很说明问题。我个人认为他能从一个普通的学徒能够成为,美国非常优秀的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声誉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和音乐家。为了对电进行探索曾经作过著名的"风筝实验",在电学上成就显著,为了深入探讨电运动的规律,创造的许多专用名词如正电、负电、导电体、电池、充电、放电等成为世界通用的词汇。他借用了数学上正负的概念,第一个科学地用正电、负电概念表示电荷性质。并提出了电荷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的思想,后人在此基础上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他最先提出了避雷针的设想,由此而制造的避雷针,避免了雷击灾难,破除了迷信。他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老战士。他参加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积极主张废除奴隶制度,深受美国人民的崇敬。他是美国第一位驻外大使(法国),所以在世界上也享有较高的声誉。这样一个人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他的勤奋好学,他的节制、他的宽容、他的善良、他的坦诚、他的镇静和他的那些非常优秀的品质,他是一个非常勤

《富兰克林自传》的读后感

读《富兰克林自传》的心得 读完《富兰克林自传》之后,我认为富兰克林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人才,他的一生既充满了挫折又有多如牛毛的成就。下面我就谈谈他的人生经历,他8岁时入学,读了一年,由于家里贫穷就辍学了。以后的学习全靠自学,他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自学,博览群书,苦练写作。16岁就在报纸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文章;不到30岁就以过人的才华在北美享有盛誉。通过刻苦勤奋后来成为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社会活动家、政治家和外交家。他还创办了医院、图书馆和大学,也是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他的一生可谓是硕果累累。 通过阅读他的传记,我发现他取得成就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方面是他有很强自学能力。一个要取得成就需要很多经验与智慧,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去体验。那么依靠别人的经验和智慧就显得尤为重要。读书就是弥补这个缺陷最有效的办法。富兰克林读过很多书,譬如《天路历程》、《圣经》、《历史文集》、《希腊名人传》等等。他还有许多丰富的人生经历,譬如做印刷工的经历;创办了医院、图书馆、大学与共读社的经历等等,他通过自己的这些经历所获经验去体会书本中为人处世的道理,二者相互影响,彼此沟通,那么就能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为己所用。所以他能用这些知识与智慧从容的面对遇到的一切问题。 另一个方面是他通过学习与生活体验总结出13个优良品质,有意识地培养且做到了这13个品质。这13个品质是分别是:节制、寡言、

秩序、决心、节俭、勤勉、诚实、公正、中庸、洁净、镇定、贞洁、谦虚。他为自己培养这些品质制定了方案,这个方案就是:每周特别关注培养一个品质,其他的像往常一样对待,制定表格监督自己,核查自己,每天记录自己实施情况。13周完成一个循环,一年可以循环四次,直到全部拥有这些品质为止。这种方法是培养优秀品质的好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同时这13个品质也值得我们学习。有趣的是,这13个品质中的4个分别是诚实、节俭、公正与勤勉,恰好是解决形式主义、奢靡之风、官僚主义与享乐主义的对策。我们把“四风”比作雪,这4个品质就是太阳。用这4个品质解决“四风”的问题就像太阳融化雪一样容易。同时它们也是坚持群众路线理念与实践群众路线有力的保障。 最后一个方面是富兰克林身边有许多优秀人才辅助他。从古至今,任何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都离不开杰出的人才,任何一个成功人士的幕后也都有许多优秀人才。同样富兰克林也不例外,这些人才在他的一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他的父亲就是其中一个,有意识地训练他的思维,观察他喜欢做的事情,给他试着选择适合他的职业,最后确定印刷工是适合他的职业。由于才能杰出后来从事了许多工作,包括做科学实验、政治活动等等。除父亲外他身边还有查尔斯.奥斯本、约瑟.华生、詹姆斯.拉尔夫等人都是他人优秀的朋友,帮助他治学、识人、做好种种工作等。 总之,富兰克林通过自学、有意识地培养优秀品质与交好友这三条途径,使他通往成功之道,做出令世人叹为观止的成就。美国总统

(完整版)富兰克林自传赏析

The Autobiography was not only the first successful American biographic work, but also one of the American national literature early representatives. It had a long and valuable influence since it published in1868 . As for the work, we can appreciate and analyze it from different angles. First , the view of biographic literature, author was born and grew up in a poor American family, no formal education, no romantic love story, let alone the help from powerful people. He depended on himself persistence and endeavor achieved success which was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European biographic works. In Franklin’s work, an ordinary American people depended on himself diligence and faith achieved his goals from youth to adult, from childish to mature under influence of social environment, it’s a typical example of American people. This person were not only qualified with the spirit of Puritanism such as diligence, practicability and aspirant, but also qualified with the character of confidence and optimistic for future which was just American people should have. The Autobiography showed the social picture of American society in 18th century and the spirit of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 It had an important influence for the formation of American national character, to a certain extent, started to reverse European’s bias for American people. Second, from the point of narrative language, the style of writing is personalized, pure, simple and fresh. It’s totally different from European writing style. The excerpt of first chapter, Franklin played a role of father, his tone was kind and soft. He told his son there were some inducements that excite him to write this book. From the poverty and obscurity in which he was born and in which he passed his earliest years, he has raised himself to a state of affluence and some degree of celebrity in the world. As constant good fortune has accompanied him even to an advanced period of life, his descendents will perhaps be desirous of learning the means, which he employed, and which, thanks to God, so well succeeded with him. His descendents may also deem them fit to be imitated ,should any of them find themselves in similar circumstances. The excerpt of second chapter , Franklin as an author ,he kept distance with us and educated us very well through his individual experience. In this part he told us he was ambitious ,wasn’t satisfied with an apprenticed and wanted to be successful. On the other hand, because of religious persecution, their whole families immigrated to a reign of freedom –America. Since then,he began his mystery and legend life. Franklin's Autobiography had received widespread praise, both for its historical value as a record of an important early American and for its literary style. It was often considered the first American book to be taken seriously by Europeans as literature. William Dean Howells in 1905 asserted that "Franklin's is one of the greatest autobiographies in literature, and towers over other autobiographies as Franklin towered over other men." It acknowledged as one of the great autobiographies of the world. In the Autobiography, we got a full picture of Franklin as the Renaissance scholar, fascinated by all types of learning and interested in doing whatever he could to make life a little bit better for mankind, based on the notion that the way to please God was by doing good to other men. This interest manifested itself in public service and scientific progress. There were some virtues in the book, these names of virtues as follows: 1.Temperance.Eat not to dullness;drink not to elevation. 2.Slience.Speak not but what may benefit others or yourself;avoid trifling conversation. 3.Order.Let all your things have their places;let each part of your business have its time. 4.Resolution.Resolve to perform what you ought;perform without fall what you resolve.

富兰克林自传读书心得5篇

富兰克林自传读书心得5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1 “若想在尸骨已朽之时尚不被人忘记,要么写点值得一读的东西,要么做些值得一写的事情”这就是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的。富兰克林是多么令人敬佩的人。他通过“风筝实验”发明了避雷针,为我们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富兰克林七十八岁的时候一本《富兰克林自传》在他的笔下诞生了,读了这本书后,我更深一层地了解了富兰克林。 文中讲到在富兰克林小的时候,他的父亲让他在家打打杂什么的,可富兰克林一心想到海上闯荡,由于他的父亲不允许,他最后只好到哥哥的印刷所去。当学徒空闲的时候,他就到图书馆看书。对富兰克林而言,“读书是我让自己享受的唯一乐趣。”所以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得许多的知识.文中还讲到他偶然看到了一卷零散的《旁观者》,便把它买回来读了好几遍,真是爱不释手,便试着自己写《旁观者》,然后把自己的《旁观者》与原文加以对比,发现一些错误,便予以纠正。经过无数次的改正,他对原文的章法或语言有所改进,鼓足了他的信心。 通过阅读富兰克林的自传,我想到了自己。在我小班的时候我就对古筝情有独钟,深深地爱上了它。于是在我的业余时间,我选择了古筝这个爱好。随着时光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的演奏水平也有了突飞猛涨的进步,在宜兴、南京等地的比赛中还得到了一等奖。我每

天都勤奋的练着,每到晚上我都会让家人陪着我练习,时不时还把妈妈拉在身边听我弹。就这样,由于有了每天让妈妈陪在身边当听众的习惯,因此我胆子也壮大了几分.有一年,我接到要去北京比赛的通知,我就更加努力的去练习了,不管寒冬腊月、严寒酷暑我都坚持练习,并且寒假和暑假都去老师家练习,因为只有多练,才能在比赛的时候不紧张。有句谚语是“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吗!经过紧张的等待,终于到了比赛的那一天,我怀着激动不已的心情进入了“华夏之星”的比赛场所。看着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一张张充满自信的面孔,我的心里像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的,信心也像伞兵跳伞----一落千丈。我紧张的脚直抖,看见评委那严肃的表情,听着别人那优美的琴声,真是把我“火上浇油”。在我身旁的大姐姐鼓励着我:“加油,不要紧张,你一定可以的!”我心想:我一定可以的,既然老师选我来参赛也是信任我,我可不能辜负了她呀!该到我了,我大步流星的走上前。就这样,每一根琴弦都被我弹成了一个个优美的音符,一只只可爱活泼的音乐小精灵就在我的手指下诞生了。弹完后我信心十足的走出了考场,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可等我过了十级,妈妈还是督促着我,让我继续练,可我没坚持。现在想想和富兰克林那坚持到底的精神,我很惭愧。“恒心+耐心”才能成就辉煌。今后我一定要学习富兰克林的精神,做个有恒心的人。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2 第一次读《富兰克林自传》是我初一的时候,那时没有兴趣读完。进入高一暑假,我又拿出了这部《富兰克林自传》,静下心来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