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和演化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和演化趋势
【内容提要】中国、俄国和法国所说的“多极化”,实际上只是它们的一种政策、一种主张、一种愿望,还不是客观存在的现实。

现在已经存在、并可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客观存在的国际关系结构,仍然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多层次的、松散的环形结构。

现在,我们处在一个怎样的世界上,今后这个世界又将会怎样演化?在新世纪开始时,这是人们极为关心的一个问题。

在苏联瓦解、两极冷战对立格局终结之后,我用系统论研究了国际关系结构演变的规律,建立了一个用系统论研究国际关系结构的理论模型,写了一篇分析和预测国际关系结构及其演化趋势的论文,题为《用系统论观察国际局势——世界格局转换的理论探索》。

七年来国际形势变化的事实证明,这篇论文的主要论断和预测基本上是正确的。

读一读这篇论文,有助于了解我们现在所处的国际环境及其演化趋势。

当然,现在,可以更加明确地阐述当今国际关系结构的特点、运作规律和演化趋势。

当今国际关系结构的组合模式
七年前撰写的上述论文分析了世界各种政治势力和各大力量中心的状况以及在怎样的条件下可能出现的种种力量组合的模式。

论文认为,“从逻辑上来看,可能存在下述四种组合模式”:“美国为中心多层次的松散结构”、“美日德三强对抗的模式”、“美俄新的两极对立模式”、“中美两极对立模式”。

论文从逻辑上分析了这四种可能的组合模式各在怎样的条件下会出现,并强调指出,“纵观上述四种逻辑上可能的国际关系结构的模式,现在最有可能实际出现的、乃是现在已大体存在的美国为中心、多层次的松散结构”。

近十年来国际形势演变的事实证明,在美苏两极冷战对抗格局瓦解之后,虽然美国、日本、欧洲三方在一些领域存在一些矛盾,有时甚至吵得很凶,但它们仍是盟国,显然不能认为现今的国际关系结构是“美、日、欧三极对抗”。

中美之间或者美俄之间有时矛盾很尖锐,吵得很厉害,但并没有形成全面的长时间的对抗局面,因而现在也不能认为出现了美俄之间、或中美之间、或美国同中俄联盟新的两极对抗的格局。

世界各大力量中心的力量都有增长,但并没有根本改变现有力量对比的格局,美国仍是现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在经济、科技、军事和政治上仍然占有极大的优势,因而不能认为现在已是“多极化的世界”。

中国、俄国和法国所说的“多极化”,实际上只是它们的一种政策、一种主张、一种愿望,还不是客观存在的现实。

至于将来是不是会出现多极化的世界,那还需要为之奋斗。

现在已经存在、并可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客观存在的国际关系结构,仍然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多层次的、松散的环形结构。

这是与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结构不同的,那时是两个中心,两极在三个层次上的对立:两个超级大国的直接对立;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第三世界依此分野,有些国家亲美,有些国家亲苏,有些国家中立。

现在是一个中心,以美国为中心的、多层次的、松散的环形结构。

所谓“美国为中心”,就是说,由于其经济、军事、科技和政治力量占有极大优势而在现实世界中客观上居于中心地位,在许多方面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在客观上起着主导作用。

尽管我们不太喜欢,但我们不得不正视这个现实,适应这个现实,对付这个现实,在这个严酷的现实下保卫我们自己的利益。

所谓“多层次的”,就是最靠近中心的第一圈是美国的盟国——欧盟和日本;第二圈是加、澳、以等美国的传统盟国;较远的一圈是中国和俄罗斯;最外一圈是伊拉克、利比亚、朝鲜那些所谓“恐怖主义”国家。

第三世界一些国家,分别处于二三圈之间或者三四圈之间。

所谓“松散的”,就是外围和中心之间的关系,已不像两极冷战对抗时期那么紧密,是比较松散的。

其原因是,外围的势力有所增长,中心的控制能力有所减弱,促使向心的外部压力也不像冷战时期那么大。

所谓“环形结构”,就是只有一个全球性的中心,没有第二个或多个全球性的中心,是一个“同心圆”式的结构。

当今国际关系结构的力学体系及其运作规律
在上述论文中,我用如下两句话描述了当今国际关系结构运行的基本规律:“如果美国对各方奉行较为温和的明智政策,那么,就可能出现以美国为中心、多层次的环形结构”;“如果美国对各方采取较为严厉的政策,那么,离心力会更强,美国的中心作用会更弱,这一结构会更加松散”。

现在看来,这个分析和论断是正确的。

在这里,我把当今国际关系结构各参项之间的关系看作是一种“力学体系”,亦如宇
宙中一个星系各星球之间的力学体系一样。

美国这个中心对世界各国来说,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

世界各国对美国这个中心来说,既有向心力,也有离心力。

美国之外的世界各国之间,既有互相吸引的力,也要互相排斥的力。

所有这些各参项之间的引力和斥力,组成了国际关系结构的复杂的“力学体系”。

参项之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是由各参项质量的大小和其他力量的作用所决定的。

这个复杂的力学体系具有以下几条基本的运作规律:
●体系各参项之间具有互动、联动的作用,一个重要参项和其他一个、多个参项
之间引力和斥力的强弱变化,会引起其他相关参项引力斥力的相关变化。

●体系中心(美国)和各个层次参项(国家)之间的关系是这个体系的主要矛盾,
其如何运作决定着这个体系的面貌。

●如果中心美国对各个层次的国家采取高压政策,那么中心的吸引力就会减弱,
各个层次国家的离心力就会增强,美国就可能成为世界众多国家的共同敌人。

●如果美国对各个层次的国家采取温和的政策,那么中心的吸引力就会增强,各
层次国家的向心力就会增强,美国中心的主导作用就有可能得到较好的发挥。

●如果美国对处于边远层次的俄罗斯或者中国采取敌对的高压政策,那么中国和
俄罗斯的离心力就会增强,中俄之间就会更加接近、甚至结盟,联合第三世界反
美势力,形成了新的两极对立的局面。

●美国同俄罗斯或中国之间引力斥力的变化,会引起俄罗斯或中国同欧洲、日本
之间的引力斥力的相关变化。

时代潮流的演化趋势
在上一个世界格局存在的半个世纪中,时代主要趋向(或称时代潮流),前期以战争和革命为主,后期以缓和、和平和发展为主。

而现今世界格局存在期间的时代主要趋向将来可能会有怎样的变化?这是一个应当留意研究和观察的问题。

七年前写的那篇论文认为,“在‘冷战后’国际格局可能存在的三、五十年间,其前期,可能以发展为时代主要趋向,今后一、二十年可能会出现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七年来的事实证明,这个预测是对的,确实出现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势头,而且可能还会延续多年。

“至于现今格局周期的后期,将会出现什么样的主要趋向”,论文当时说“还难于预
测”,但也指出,“高技术产业革命进一步发展,可能会改变各国力量对比关系和国内阶级结构状况,由此会引起怎样的后果和局面,值得留意观察”。

现在有些迹象显示,“时代主要趋向”有可能会发生变化,有可能会由缓和、和平和发展转向紧张、战争和革命。

至于要多长时间才会发生这种变化,一二十年或者二三十年,或者更长或更短时间,当然这很难确切判断和预测。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一些迹象显示,不能排除有发生上述转换的可能性。

首先,这是因为各国力量对比会发生这样和那样的变化。

中国正致力于改变落后的状况,综合国力会有较大增长,经济总量因人口之多有可能在将来有一天会超过美国。

俄罗斯已从苏联瓦解后美国对它的冷遇吸取教训,改变了向西方一边倒的政策,似乎已经下决心要致力于恢复大国地位。

美国在数字化和生物技术等高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大大增强了它的国力,增强了它维护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的力量。

数字化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加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这些变化是否表明中国或者俄罗斯会超过美国,成为同美国抗衡的另外两个超级大国呢?可以说,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或者俄罗斯无论哪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单独取代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融合了世界各个民族和世界各国的长处,使它在科技上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从而使它在经济上和军事上居于极大优势。

美国的力量不仅在于美国,还在于世界各国向它提供了最优秀的人才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这是中国和俄罗斯以及其他国家都不具备的优越条件。

当然,如果美国实行了错误的政策,这两个优越条件也可能转化为引发灾难的祸端。

如果美国对内实行种族歧视,那么融合世界各国长处的多民族共存这一优越条件,就会成为引发国内种族冲突和争斗的灾难的根源。

如果对外以强凌弱,那么它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俄罗斯和中国虽然单独都难于同美国抗衡,但是,如果美国对它们采取敌对的政策,那么它们就有可能结盟,中俄两个大国联合抗衡美国。

这就有可能出现新的两极对抗的紧张局面。

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之间差距的扩大,更加贫困化,动荡因素会增多,恐怖主义行动会更多。

其次,高新技术发展使许多国家国内阶级结构状况已经和正在发生一些重要变化。

这表现在:
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首先使传统的产业工人的地位下降,使他们失去了国民经济的主力军和工人阶级骨干的地位。

传统工业受到高新技术产业的排挤,因而传统资本家的地位也一度受到损害,他们所拥有的资本也一度缩水。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发展,知识在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高,产生了作为这个产业主力军的知识劳动者——“中产阶级”和掌握这个产业的资本家—“知本家阶级”,这两个阶级在社会中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

但是,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知识的软件化,许多初期由知识劳动者进行的工作被软件所代替,越来越多的知识劳动者成为失业者,这个新兴的知识劳动阶级的生存也受到了威胁。

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进展的同时,兼并浪潮席卷了许多行业,兼并规模大得惊人,这表明资本越来越集中在极少数人手中,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成为极少数资本寡头的雇佣劳动者。

经济的全球化,部分产业向劳动成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的转移,使发达国家工人的处境更加恶化,促使他们为保卫自己的利益而奋起斗争。

以上这些情况表明,高新技术新兴经济的兴起和发展,并没有根本消除劳动与资本的鸿沟,反而使这两个阶级之间的差别和对立更加扩大,被压迫的劳动阶级在传统社会主义威望丧失之后正在进行新出路的探索。

这会不会引起发达国家内部发生动荡和革命,应当引起人们的留意和观察。

此外,还有一些可能引发冲突和战争的导火线。

诸如:作为重要能源的石油,总有一天会开发完的,但至今还没有研究出能够代替石油的新能源,说不定人类会为争夺越来越少的石油能源而大动干戈。

还有人认为,人类可能为争夺水源而发生冲突和战争。

台湾问题也可能引发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冲突和战争。

诸如此类,还有许多。

探索避免战乱的途径,建立相应机制: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时代主要趋向的转换,向紧张、动荡和战乱转换,并不能带来进步的革命性的变化,可能带来破坏性的后果。

这是因为:
在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蜕变之后,马克思主义及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威望已经大大降低,而新的解决现代资本主义根本矛盾的理论还没有出现和形成,还不可能提出代替现代资本主义的目标模式和实现它的斗争方略。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可能有革命的运动。

在这种情况下,工人和其他下层劳动群众的反抗斗争,就可能是盲目的、破坏性的、恐怖性的行为,并不能导致积极的结果。

中国和俄罗斯在可预见到的数十年内都难以单独达到同美国相当的综合国力。

即使它们联合起来,形成另一个中心,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同美国抗衡,但在科技水平、人均产值、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都难以达到美国的水平。

这就是说,可能出现的美国同中俄新的两极对立,是一种力量不均衡的两极对立。

在这种情况下,强的一极,以强凌弱,有恃无恐,往往轻易动武,就像美国和北约轰炸南联盟,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联盟的使馆;弱的一极,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和安全,就只好降低使用大规模毁灭性核威慑力量的“核门栏”。

新的力量不均衡的两极对立,将会比过去的力量相当的美苏对立更具危险性,更容易爆发核战争,使人类面临灭顶之灾。

只有看到危险,才能尽力避免危险。

人类应当尽可能使这种潜在的危险不至于转化为现实的危险。

要进行新的分析和解决当代世界社会矛盾的理论探索。

马克思主义者应当研究现今世界特别是发达世界的经济状况、阶级结构、社会状况和政治运作,提出符合当今现实的崭新的理论体系、目标模式和斗争方略。

正在进行改革的中国,应当总结和吸取半个世纪来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和教训,探索更加符合人性、更加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政治模式、经济模式和文化模式,其成败关系到社会主义威望能否恢复,关系到社会主义命运的生死存亡。

还应当特别注意观察和研究西方发达世界各种探索解决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和思潮。

应当引导人们更加关心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更加关注地球和宇宙大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倡导人类共同应对这种威胁。

不要过分强调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争斗,那只是他(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方面。

实际上,他(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既有争斗,又在共处。

否则,如果一味地斗下去,没有共处合作,那么,结果就会同归于尽。

在新的世纪,应当倡导和平共处的精神,建立各国和平共处的机制,探索避免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和核战争的途径和方法,并建立相应的机制。

(2001年1月5日完稿,在一些网站发表,署名紫虚山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