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像处理教案于使用方法.

数字图像处理教案于使用方法.
数字图像处理教案于使用方法.

教案

2008-2009年第 1 学期

《数字图像处理》教案

教学院(部)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教研室电信教研室

授课班级 05 电信1、2 06 电信本授课教师李玉平

职称职务

教材名称数字图像处理

2008年9月 5日

实验一、数字图像获取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扫描仪等数字化设备以及计算机获取数字图像的方法;

2修改图像的存储格式。

二、实验原理

用扫描仪获取图像也是图像的数字化过程的方法之一。

电视棒 https://www.360docs.net/doc/c4979400.html,

扫描仪按种类可以分为手持扫描仪,台式扫描仪和滚筒式扫描仪(鼓形扫描仪)。

扫描仪的主要性能指标有x、y方向的分辨率、色彩分辨率(色彩位数)、扫描幅面和接口方式等。各类扫描仪都标明了它的光学分辨率和最大分辨率。分辨率的单位是dpi,dpi 是英文Dot Per Inch的缩写,意思是每英寸的像素点数。

扫描仪工作时,首先由光源将光线照在欲输入的图稿上,产生表示图像特征的反射光(反射稿)或透射光(透射稿)。光学系统采集这些光线,将其聚焦在CCD上,由CCD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然后由电路部分对这些信号进行A/D转换及处理,产生对应的数字信号输送给计算机。当机械传动机构在控制电路的控制下,带动装有光学系统和CCD的扫描头与图稿进行相对运动,将图稿全部扫描一遍,一幅完整的图像就输入到计算机中去了。

图1.1扫描仪的工作原理

扫描仪扫描图像的步骤是:首先将欲扫描的原稿正面朝下铺在扫描仪的玻璃板上,原稿可以是文字稿件或者图纸照片;然后启动扫描仪驱动程序后,安装在扫描仪内部的可移动光源开始扫描原稿。为了均匀照亮稿件,扫描仪光源为长条形,并沿y方向扫过整个原稿;照射到原稿上的光线经反射后穿过一个很窄的缝隙,形成沿x方向的光带,又经过一组反光镜,由光学透镜聚焦并进入分光镜,经过棱镜和红绿蓝三色滤色镜得到的RGB三条彩色光带分别照到各自的CCD上,CCD将RGB光带转变为模拟电子信号,此信号又被A/D变换器转变为数字电子信号。至此,反映原稿图像的光信号转变为计算机能够接受的二进制数字电子信号,最后通过串行或者并行等接口送至计算机。扫描仪每扫一行就得到原稿x方向一行的图像信息,随着沿y方向的移动,在计算机内部逐步形成原稿的全图。

在扫描仪的工作过程中,有两个元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一个是CCD,它将光信号转换成为电信号;另一个是A/D变换器,它将模拟电信号变为数字电信号。CCD是Charge Couple Device的缩写,称为电荷耦合器件,它是利用微电子技术制成的表面光电器件,可以实现光电转换功能。CCD在摄像机、数码相机和扫描仪中应用广泛,只不过摄像机中使用的是点阵CCD,即包括x、y两个方向用于摄取平面图像,而扫描仪中使用的是线性CCD,它只有x 一个方向,y方向扫描由扫描仪的机械装置来完成。CCD芯片上有许多光敏单元,它们可以将不同的光线转换成不同的电荷,从而形成对应原稿光图像的电荷图像。如果我们想增加图像的分辨率,就必须增加CCD上的光敏单元数量。实际上,CCD的性能决定了扫描仪的x方向的光学分辨率。A/D变换器是将模拟量(Analog)转变为数字量(Digital)的半导体元件。从CCD获取的电信号是对应于图像明暗的模拟信号,就是说图像由暗到亮的变化可以用从低到高的不同电平来表示,它们是连续变化的,即所谓模拟量。A/D变换器的工作是将模拟量数字化,例如将0至1V的线性电压变化表示为0至9的10个等级的方法是:0至小于0.1V 的所有电压都变换为数字0、0.1至小于0.2V的所有电压都变换为数字1……0.9至小于1.0V 的所有电压都变换为数字9。实际上,A/D变换器能够表示的范围远远大于10,通常是

2^8=256、2^10=1024或者2^12=4096。如果扫描仪说明书上标明的灰度等级是10bit,则说明这个扫描仪能够将图像分成1024个灰度等级,如果标明色彩深度为30bit,则说明红、绿、蓝各个通道都有1024个等级。显然,该等级数越高,表现的彩色越丰富。

三、实验步骤

1扫描仪与计算机和打印机的连接;

2打开计算机,安装扫描仪的驱动程序;

3分别相描一幅二值、灰度和彩色因像

4调整彩色图像的色彩。

5将获得的图像的格式转换为“*.gif”的格式,保存或拷贝到MATLAB程序组根目录的“work”文件夹中,以便后面的实验做为“原图像”利用。

6记录和整理实验报告

四、实验仪器

1计算机;

2扫描仪(或数码相机、数字摄象机)及其驱动程序盘;

3图像处理软件(画图,photoshop, Microsoft photo edit等);

4记录用的笔、纸。

五、实验报告内容

六、思考题

1扫描仪有哪些重要指标?

幅面大小、分辨率、颜色数、接口方式

2你使用过哪些图像获取设备呢?

数码相机、摄相机、扫描仪

实验二、图像的傅立叶变换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图像变换的意义和手段;

2熟悉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性质;

3热练掌握FFT方法与应用;

4通过实验了解二维频谱的分布特点;

5通过本实验掌握利用MA TLAB编程实现数字图像的傅立叶变换。

二、实验原理

1应用傅立叶变换进行图像处理

傅里叶变换是线性系统分析的一个有力工具,它能够定量地分析诸如数字化系统、采样点、电子放大器、卷积滤波器、噪音和显示点等的作用。通过实验培养这项技能,将有助于解决大多数图像处理问题。对任何想在工作中有效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人来说,把时间用在学习和掌握博里叶变换上是很有必要的。

2傅立叶(Fourier)变换的定义

对于二维信号,二维Fourier变换定义为:

二维离散傅立叶变换为:

图像的傅立叶变换与一维信号的傅立叶变换变换一样,有快速算法,具体参见参考书目,有关傅立叶变换的快速算法的程序不难找到。实际上,现在有实现傅立叶变换的芯片,可以

实时实现傅立叶变换。

三、实验步骤

1打开计算机,安装和启动MA TLAB程序;程序组中“work”文件夹中应有待处理的图像文件;

2利用MatLab工具箱中的函数编制FFT频谱显示的函数;

3 a).调入、显示“实验一”获得的图像;图像存储格式应为“.gif”;

b)对这三幅图像做FFT并利用自编的函数显示其频谱;

c)讨论不同的图像内容与FFT频谱之间的对应关系。

4记录和整理实验报告。

四、实验仪器

1计算机;

2 MA TLAB程序;

3移动式存储器(软盘、U盘等)。

4记录用的笔、纸。

3利用MATLAB软件实现数字图像傅立叶变换的程序:

五、实验程序

I=imread(‘原图像名.gif’); %读入原图像文件

subplot(1,2,1),imshow(I); %显示原图像

fftI=fft2(I); %二维离散傅立叶变换

sfftI=fftshift(fftI); %直流分量移到频谱中心

RR=real(sfftI); %取傅立叶变换的实部

II=imag(sfftI); %取傅立叶变换的虚部

A=sqrt(RR.^2+II.^2);%计算频谱幅值

A=(A-min(min(A)))/(max(max(A))-min(min(A)))*225;%归一化

subplot(1,2,2),imshow(A); %显示原图像的频谱

六、实验结果

七、思考题

1.傅里叶变换有哪些重要的性质?

(1)周期性和共轭对称性

(2)可分性

2.图像的二维频谱在显示和处理时应注意什么?

对图像进行中心化处理

实验三、图像增强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灰度直方图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熟练掌握直力图均衡化和直方图规定化的计算过程;

3熟练掌握空域滤波中常用的平滑和锐化滤波器;

4掌握色彩直方图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5利用MATLAB程序进行图像增强。

二、实验原理

图像增强是指按特定的需要突出一幅图像中的某些信息,同时,消弱或去除某些不需要的信息的处理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处理后的图像对某些特定的应用比原来的图像更加有效。图像增强技术主要有直方图修改处理、图像平滑化处理、图像尖锐化处理和彩色处理技术等。本实验以直方图均衡化增强图像对比度的方法为主要内容,其他方法同学们可以在课后自行联系。

直方图是多种空间城处理技术的基础。直方图操作能有效地用于图像增强。除了提供有用的图像统计资料外,直方图固有的信息在其他图像处理应用中也是非常有用的,如图像压缩与分割。直方图在软件中易于计算,也适用于商用硬件设备,因此,它们成为了实时图像处理的一个流行工具。

直方图是图像的最基本的统计特征,它反映的是图像的灰度值的分布情况。直方图均衡化的目的是使图像在整个灰度值动态变化范围内的分布均匀化,改善图像的亮度分布状态,增强图像的视觉效果。灰度直方图是图像预处理中涉及最广泛的基本概念之一。

图像的直方图事实上就是图像的亮度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是一幅图像的所有象素集合的最基本的统计规律。直方图反映了图像的明暗分布规律,可以通过图像变换进行直方图调整,获得较好的视觉效果。

直方图均衡化是通过灰度变换将一幅图像转换为另一幅具有均衡直方图,即在每个灰度级上都具有相同的象素点数的过程。

三、实验步骤

1打开计算机,启动MA TLAB程序;程序组中“work”文件夹中应有待处理的图像文件;

2调入“实验一”中获取的数字图像,并进行计算机均衡化处理;

3显示原图像的直方图和经过均衡化处理过的图像直方图。

4记录和整理实验报告

四、实验仪器

1计算机;

2 MA TLAB程序;

3移动式存储器(软盘、U盘等)。

4记录用的笔、纸。

五、实验程序

下面给出直方图均衡化增强图像对比度的MA TLAB程序:

1、灰度变换增强图像对比度的MATLAB程序:

?A1=imread('D:\image\玫瑰.JPG'); %读入图像

?A=rgb2gray(A1)

?subplot(2,3,1),imshow(A1);

?subplot(2,3,2),imshow(A); %显示图像

?subplot(2,3,3),imhist(A); %显示图像的直方图

?J1=imadjust(A,[0.15 0.55],[]);

?%函数将图像在0.3*255~0.7*255灰度之间的值通过线性变换映射到0~255之间?subplot(2,3,4),imshow(J1); %输出图像效果图

?subplot(2,3,5),imhist(J1)

2、直方图均衡化增强图像对比度的MA TLAB程序:

A=imread(‘菩萨.jpg');

I=histeq(A); %调用函数完成直方图均衡化

subplot(1,2,1),imshow(A); title(‘原图像’);%直方图均衡化前的图像效果

subplot(1,2,2),imshow(I); title(‘直方图均衡化后的图像’) ; %直方图均衡化后的图像效果figure,subplot(1,2,1),imhist(A); Title(‘原图像直方图’) ; %均衡化前的直方图

subplot(1,2,2),imhist(I); title(‘均衡变换后的直方图’) ; %均衡化后的直方图六、实验报告内容

灰度变换增强图像

直方图均衡化增强图像

处理后的图像直方图分布更均匀了,图像在每个灰度级上都有像素点。从处理前后的图像可以看出,许多在原始图像中看不清楚的细节在增强处理后所得到的图像中都变得十分清晰。

七、思考题

1.直方图是什么概念?它反映了图像的什么信息?

直方图是指图像中各种不同灰度级像素出现的相对频率。灰度直方图描述了图像的概貌。

2.直方图均衡化是什么意思?它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通过对原图像进行某种变换,使得图像的直方图变为均匀分布的直方图,直方图变换后可使图像的灰度间距拉开或使灰度分布均匀,从而增大对比度,使图像细节清晰,达到增强的目的。

实验四、图像压缩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的概念;

2.理解图像压缩的主要原则和目的;

3.了解几种常用的图像压缩编码方式。

4.利用MATLAB程序进行图像压缩。

二、实验原理

1.图像压缩原理

图像压缩主要目的是为了节省存储空间,增加传输速度。图像压缩的理想标准是信息丢失最少,压缩比例最大。不损失图像质量的压缩称为无损压缩,无损压缩不可能达到很高的压缩比;损失图像质量的压缩称为有损压缩,高的压缩比是以牺牲图像质量为代价的。压缩的实现方法是对图像重新进行编码,希望用更少的数据表示图像。

信息的冗余量有许多种,如空间冗余,时间冗余,结构冗余,知识冗余,视觉冗余等,数据压缩实质上是减少这些冗余量。高效编码的主要方法是尽可能去除图像中的冗余成分,从而以最小的码元包含最大的图像信息。

编码压缩方法有许多种,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从信息论角度出发可分为两大类。

(1).冗余度压缩方法,也称无损压缩、信息保持编码或嫡编码。具体说就是解码图像和压缩编码前的图像严格相同,没有失真,从数学上讲是一种可逆运算。

(2)信息量压缩方法,也称有损压缩、失真度编码或烟压缩编码。也就是说解码图像和原始图像是有差别的,允许有一定的失真。

应用在多媒体中的图像压缩编码方法,从压缩编码算法原理上可以分为以下3类:(1)无损压缩编码种类

哈夫曼(Huffman)编码,算术编码,行程(RLE)编码,Lempel zev编码。

(2)有损压缩编码种类

预测编码,DPCM,运动补偿;

频率域方法:正交变换编码(如DCT),子带编码;

空间域方法:统计分块编码;

模型方法:分形编码,模型基编码;

基于重要性:滤波,子采样,比特分配,向量量化;

(3)混合编码。

有JBIG,H261,JPEG,MPEG等技术标准。

本实验主要利用MA TLAB程序进行离散余弦变换(DCT)压缩和行程编码(Run Length

Encoding,RLE)。

1)离散余弦变换(DCT)图像压缩原理

离散余弦变换DCT在图像压缩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它是JPEG、MPEG等数据压缩标准的

重要数学基础。

和相同图像质量的其他常用文件格式(如GIF(可交换的图像文件格式),TIFF(标签图像文件格式),PCX(图形文件格式))相比,JPEG是目前静态图像中压缩比最高的。JPEG比其他几种压缩比要高得多,而图像质量都差不多(JPEG处理的图像只有真彩图和灰度图)。正是由于其高压缩比,使得JPEG被广泛地应用于多媒体和网络程序中。JPEG有几种模式,其中最常用的是基于DCT变换的顺序型模式,又称为基本系统(Baseline)。

用DCT压缩图像的过程为:

(1)首先将输入图像分解为8×8或16×16的块,然后对每个子块进行二维DCT

变换。

(2)将变换后得到的量化的DCT系数进行编码和传送,形成压缩后的图像格

式。

用DCT解压的过程为:

(1)对每个8×8或16×16块进行二维DCT反变换。

(2)将反变换的矩阵的块合成一个单一的图像。

余弦变换具有把高度相关数据能量集中的趋势,DCT变换后矩阵的能量集中在矩阵的左上角,右下的大多数的DCT系数值非常接近于0。对于通常的图像来说,舍弃这些接近于0的DCT的系数值,并不会对重构图像的画面质量带来显著的下降。所以,利用DCT 变换进行图像压缩可以节约大量的存储空间。压缩应该在最合理地近似原图像的情况下使用最少的系数。使用系数的多少也决定了压缩比的大小。

在压缩过程的第2步中,可以合理地舍弃一些系数,从而得到压缩的目的。在压缩

过程的第2步,还可以采用RLE和Huffman编码来进一步压缩。

2)行程编码(RLE)原理:

例如如下这幅的二值图像,

如果采用行程编码可以按如下格式保存

其中10和8表示图像的宽和高。在这个小例子中行程编码并没有起到压缩图像的作用。这是由于这个图的尺寸过小,当图像尺寸较大时行程编码还是不错的无损压缩方法。对于灰度图像和二值图像,用行程编码—般都有很高的压缩率。行程编码方法实现起来很容易,对于具有长重复值的串的压缩编码很有效,例如:对于有大面积的阴影或颜色相同的图像,使用这种方法压缩效果很好。很多位图文件格式都采用行程编码,如TIFF,PCX,GEM,BMP 等。

三、实验步骤

1打开计算机,启动MA TLAB程序;

2调入“实验一”中获取的数字图像,并进行数据的行程(RLE)编码压缩处理;

3 将原图像在Photoshop软件中打开,分别以不同的位图文件格式进行“另保存”,比较它们的数据量。

4记录和整理实验报告

四、实验仪器

1计算机;

2 MA TLAB、Photoshop等程序;

3移动式存储器(软盘、U盘等)。

4记录用的笔、纸。

五、实验程序

图像压缩编码的MA TLAB程序语句

1利用DCT变换进行图像压缩的MA TLAB程序

RGB = imread('原图像名.tif');

I = rgb2gray(RGB);

J = dct2(I);

imshow(log(abs(J)),[]), colormap(jet(64)), colorbar

J(abs(J) < 10) = 0;

K = idct2(J);

figure,imshow(I)

figure,imshow(K,[0 255])

2 利用离散余弦变换进行JPEG图像压缩

I=imread(‘原图像名.tif’); %读入原图像;

I=im2double(I); %将原图像转为双精度数据类型;

T=dctmtx(8); %产生二维DCT变换矩阵

B=blkproc(I,[8 8],’P1*x*P2’,T,T’); %计算二维DCT,矩阵T及其转置T’是DCT函数

P1*x*P2的参数

Mask=[ 1 1 1 1 0 0 0 0

1 1 1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二值掩膜,用来压缩DCT系数,只留下

DCT系数中左上角的10个

B2=blkproc(B,[8 8],’ P1.*x.’,mask); %只保留DCT变换的10个系数

I2= blkproc(B2,[8,8],’P1*x*P2’,T’,T); %逆DCT,重构图像

Subplot(1,2,1);Imshow(I);title(‘原图像’);%显示原图像

Subplot(1,2,2); Imshow(I2);title(‘压缩图像’);%显示压缩后的图像。对比原始图像和

压缩后的图像,虽然舍弃了85%的DCT系数,但图像

仍然清晰(当然有一些质量损失)

3 利用行程编码(RLE)进行图像压缩

I=checkerboard(10,2); %调入原图像

[m n]=size(I);

J=[];

for i=1:m

value=I(i,1);

num=1;

for j=2:n

if I(i,j)==value

num=num+1;

else

J=[J num value];

num=1;

value=I(i,j);

end

end

I=[J num value 0 0]; %添加的行判断位0 0

end

disp(‘原图像大小:’)

whos(‘I’);

disp(‘压缩图像大小:’)

whos(‘J’);

disp(‘图像的压缩比:’)

disp(m*n/length(J))

六、实验报告内容

DCT变换进行的图像压缩

离散余弦变换进的JPEG图像压缩

七、思考题

简述离散余弦变换(DCT)和行程编码(RLE)的原理。

离散余弦变换(DCT)是通过数学变换可以改变信号能量的分布,从而压缩信息量。行程编码(RLE)是一种简单的无损编码技术,它改变连续出现相同字符的表达方式,以降低码长,传真的二值图像中,连“0”或连“1”总是成串出现,称为“白游程”和“黑游程”。非二值的相同连续数据串,同样简化为两个符号:一个符号代表数据,第二个代表串长。

实验五、图像复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图像退化原因与复原技术分类化的数学模型;

2熟悉图像复原的经典与现代方法;

3热练掌握图像复原的应用;

4、通过本实验掌握利用MATLAB编程实现数字图像的图像复原。

二、实验原理

图像复原是在研究图像退化原因的基础上,以退化图像为依据,根据一定的先验知识,建立一个退化模型,然后用相反的运算,以恢复原始景物图像。本实验以约束复原方法对图像复原。约束复原除了对降质系统的PSF 有所了解外,还需要对原始图像和外加噪声的特性有先验知识。即根据不同领域的要求,有时需要对f 和n 作一些特殊的规定,使处理得到的图像满足某些条件。 令Q 为f 的线性算子,要设法寻找一个最优估计的、服从约束条件

– 的函数最小化。令Q 为f 的线性算子,要设法寻找一个最优估计 – 使下面的目标函数为最小

式中,α为拉格朗日乘子 , f 的最佳估值 式中,γ=α-1 1、维纳滤波复原

最小二乘法滤波复原的核心是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变换矩阵Q ,将f 和n 近似地看成是平稳随机过程。假设R f 和R n 为f 和n 的自相关矩阵,就是维纳滤波复原。

Rf = E {f f T}

Rn = E {nn T} 定义Q T Q =R -1fRn ,代入上式,得

假设M=N ,S f 和S n 分别为图像和噪声的功率谱,则

2、平滑度约束最小平方滤波

在图像复原时会产生人为的噪声和边缘,通过拉普拉斯算子增强可以抑制,这就是平滑度约束最小平方滤波。

三、 实验步骤

1打开计算机,安装和启动MA TLAB 程序;程序组中“work ”文件夹中应有待处理的

图像文件;

2利用MatLab 工具箱中的函数编制图像复原的函数;

3 a).调入、显示“实验一”获得的图像;图像存储格式应为“.gif ”; b)对图像做维纳滤波复原;

c) 对图像做平滑度约束最小平方滤波。 4记录和整理实验报告。

四、 实验仪器

1计算机;

2 MA TLAB 程序;

3移动式存储器(软盘、U 盘等)。

22

?n f

H g =-)

(2

2

2

??)?(n f

H g f Q f

--+=αJ g H Q Q H H f T T T 1)(?-+=γg H R R H H f T n

f T 11)(?--+=γ),()],(/),([|),(||),(|),(1),()],(/),([|),(|),(),(?2

22

v u G v u S v u S v u H v u H v u H v u G v u S v u S v u H v u H v u F f n f n ???

?????+?=????????+=*γγ

4记录用的笔、纸。

3利用MA TLAB软件实现数字图像傅立叶变换的程序:

五、实验程序

1、维纳滤波复原MA TLAB程序

Blurred=imread(‘flower.gif’);

len=28

thea=24

PSF=fspecial(‘motion’,len,theta);

wnrl=deconvwnr(Blurred, PSF);

Figure,imshow(wnrl);

wnr2=deconvwnr(Blurred, fspecial(‘motion’,2*len,theta));

Figure,imshow(wnr2);

wnr3=deconvwnr(Blurred, fspecial(‘motion’, len, 2*theta));

Figure,imshow(wnr3);

2、平滑度约束最小平方滤波复原MA TLAB程序

I=imread('rice.jpg');

blurrednoisy=imnoise(I,'speckle');

subplot(2,3,1);imshow (blurrednoisy);

V=0.02;

NP=V*prod(size(blurrednoisy));

PSF=fspecial('motion',28,14);

Edged=edgetaper(blurrednoisy,PSF);

[reg1 LAGRA]=deconvreg(Edged,PSF,NP);

subplot(2,3,2);imshow (reg1);

reg2=deconvreg(Edged,PSF,NP*1.2);

subplot(2,3,3);imshow (reg2);

reg3=deconvreg(Edged,PSF,[], LAGRA);

subplot(2,3,4);imshow (reg3);

reg4=deconvreg(Edged,PSF,[], 50*LAGRA);

subplot(2,3,5);imshow (reg4);

REGOP=[1 -2 1];

reg5=deconvreg(Edged,PSF,[], LAGRA,REGOP);

subplot(2,3,6);imshow (reg5);

六、实验结果

维纳滤波复原

平滑度约束最小平方滤波复原

七、思考题

传统的复原方法与现代的复原方法的区别?

传统的复原方法是基于平稳图像、线性空间不变的退化系统、图像和噪声统计特性的先验知识已知等条件下讨论的。现代的复原方法是对非平稳图像(如卡尔曼滤波)、非线性方法(如神经网络)、信号与噪声的先验知识未知(如盲图像复原)等前提下开展工作。

实验六、图像分割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图像分割重要任务;

2熟悉图像分割的流程;

3热练掌握图像阈值分割方法和边缘检测;

4、通过本实验掌握利用MATLAB 编程实现数字图像的图像分割。

二、 实验原理

图像处理的重要任务就是对图像中的对象进行分析和理解。图像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把图像分割成不同的区域,或把不同的目标分开(分割)。即把图像分成互不重叠的区域并提取出感兴趣目标。(2)找出各个区域的特征(特征提取)。(3)识别图像中的内容,或对图像进行分类(识别与分类)。(4)给出结论(描述、分类或其他的结论)。

1、阈值分割

若图像中目标和背景具有不同的灰度集合,且两个灰度集合可用一个灰度级阈值T 进行分割。这样就可以用阈值分割灰度级的方法在图像中分割出目标区域与背景区域。

设图像为 f (x,y),其灰度集范围是[0,L ],在0和L 之间选择一个合适的灰度阈值T 。

这样得到的是一幅二值图像。 2、 边缘检测

用差分、梯度、拉普拉斯算子及各种高通滤波处理方法对图像边缘进行增强,只要再进行一次门限化的处理,便可以将边缘增强的方法用于边缘检测。本实验主要用梯度算子进行边缘检测。

梯度对应于一阶导数,相应的梯度算子就对应于一阶导数算子。对于一个连续函数 f (x,y),其在(x,y)处的梯度:

常采用小型模板,然后利用卷积运算来近似,Gx 和Gy 各自使用一个模板。

1) Roberts 算子

2.)Prewitt 算子

3.)Sobel 算子

三、 实验步骤

1打开计算机,安装和启动MA TLAB 程序;程序组中“work ”文件夹中应有待处理的

图像文件;

??

?<≥=T y x f T y x f y x g ),(0),(1),(???

??

?

??????????=??????=?y f x f G G f y x ??????-1001???

???-0110??????????---101101101????

?

?????---111000111????

??????---101202101????

??????---121000121

2利用MatLab工具箱中的函数编制图像复原的函数;

3 a).调入、显示“实验一”获得的图像;图像存储格式应为“.gif”;

b)对图像阈值分割;

c) 边缘检测。

4记录和整理实验报告。

四、实验仪器

1计算机;

2 MA TLAB程序;

3移动式存储器(软盘、U盘等)。

4记录用的笔、纸。

3利用MA TLAB软件实现数字图像傅立叶变换的程序:

五、实验程序

1、图像阈值分割MA TLAB程序

A=imread('rice.tif');

I=im2bw(A,110/255);

imshow(A);

imhist(A);

imshow(I);

2、边缘检测MATLAB程序

I = imread('blood1.tif');

imshow(I);

BW1 = edge(I,'roberts');

%进行Roberts算子边缘检测,门限值采用默认值

BW2 = edge(I,'prewitt');

%进行Prewitt算子边缘检测,门限值采用默认值

BW3 = edge(I,'sobel');

%进行Sobel算子边缘检测,门限值采用默认值

figure,imshow(BW1,[]);

figure,imshow(BW2,[]);

figure,imshow(BW3,[]);

六、实验结果

阈值分割

电视棒

七、思考题

阈值分割分为几种?有何区别?

全局阈值和自适应阈值的选取。全局阈值是最简单的图像分割方法。根据不同的目标,选用最佳的阈值。当照明不均匀、有突发噪声或者背景灰度变化比较大的时候,可以对图像进行分块处理,对每一块分别选定一个阈值进行分割,这种与坐标相关的阈值称为自适应阈

值的方法。这类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比较大,但是抗噪声的能力比较强。

实验二滴定管的基本操作练习

实验二滴定管的基本操作练习 、实验目的 1、掌握碱式滴定管的正确使用方法(赶气泡、调零、读数)。 2、熟练掌握滴定操作。 3、学会酚酞指示剂的使用。 4、学会观察和控制滴定终点。 二、实验原理滴定管是滴定操作时用来准确放出滴定剂体积的玻璃量器。本实验所用滴定管体积为 50mL ,滴定管的管壁上有刻度线和数值,最小分度值为0.1mL ,“ 0”刻度在上,自上而下 刻度数值由小到大,滴定管的全部容积大于它的最大刻度值,因为下端有一部分没有刻度。滴定管按用途可分为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的下端连接有一段乳胶管,内放玻璃珠,用以控制液体的流出,乳胶管下端再连一尖嘴玻璃管。碱式滴定管内可盛放碱性溶液,不能盛放酸性溶液和强氧化性溶液。 三、仪器药品 1、仪器:碱式滴定管( 50mL ),锥形瓶。 2、药品:氢氧化钠溶液( NaOH ),盐酸溶液( HCl ),酚酞指示剂。 四、实验步骤 1、检查 a滴定管尖嘴和上口是否完好。 b、乳胶管孔径与玻璃珠大小是否合适。(玻璃珠太小,溶液易漏出,玻璃珠易滑动,进 气泡;玻璃珠太大,放出溶液时手指会很吃力,不方便操作) 2、试漏 装满水(充满至“ 0”刻线附近),观察管尖处有无水滴溢出。 3、洗涤 自来水冲洗T蒸馏水洗(必要时,有油污,可用洗衣粉洗涤。) 洗涤干净的标准:管内壁应不挂水珠。 4、装液体

a用NaOH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b、将NaOH溶液装至滴定管“ 0”刻度以上。 5、赶气泡 a乳胶管内的气泡:用左手将乳胶管向上弯曲,管尖斜向上,右手拿滴定管上部,使滴定管倾斜,用左手两指挤捏玻璃珠右上部位,使溶液从管尖喷出带走气泡。 b、玻璃尖嘴的气泡:玻璃珠下面的一段乳胶管内没有气泡,玻璃尖嘴口有气泡。此时只要将滴定管垂直,左手往一边挤推玻璃珠,溶液下流时就可以带出气泡,不必向上弯曲乳胶管、倾斜滴定管等操作。 6、调零 排尽气泡后,再加 NaOH 至“ 0”刻度以上,静置 1~2min 后,调节液面在 0.00mL 刻度处。7、读数 读数时,将滴定管从滴定管架上取下,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滴定管上部,使滴定管自然垂直于地面,视线与溶液弯月面下缘实线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 记住:每次读数前,应注意出口嘴尖上有无气泡或挂着水珠。读取的值必须读至小数点后第二位,即要求估计到 0.01mL 。 8、滴定终点练习 a、滴定在锥形瓶中进行,滴定管中加入NaOH溶液,锥形瓶中加入 HCI溶液,再往 HCl 溶液中加酚酞指示剂 1 滴。 b、调节滴定管的高度:锥形瓶瓶底离白瓷板高2~3cm,滴定管下端伸入锥形瓶口内约 1cm。 c、左手控制滴定管,右手摇锥形瓶,边滴边摇动,同时眼睛观察滴落点周围颜色的变化。(摇动时勿使溶液溅出,勿使瓶口碰滴定管尖和瓶底碰白瓷板) d、滴定速度:①刚开始时,可稍快,每秒 3~4滴;②接近终点时,加 1滴摇几下,再加,再摇; ③最后,每加半滴,摇几下锥形瓶,半滴半滴地加入,直至溶液出现明显的颜色 变化。 e、终点的判断:滴落点处的红色扩散范围越来越大,溶液出现明显的颜色变化(无色T淡淡的樱花红),且30秒不褪色。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数字图像处理教学大纲(2014新版)

数字图像处理 课程编码:3073009223 课程名称:数字图像处理 总学分: 2 总学时:32 (讲课28,实验4) 课程英文名称: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C++程序设计 适用专业:自动化专业等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着重于培养学生解决智能化检测与控制中应用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在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等领域从事研究与开发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主要任务是学习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实现方法和实用技术,并能应用这些基本方法开发数字图像处理系统,为学习图像处理新方法奠定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1.了解图像处理的概念及图像处理系统组成。 2.掌握数字图像处理中的灰度变换和空间滤波的各种方法。 3.了解图像变换,主要是离散和快速傅里叶变换等的原理及性质。 4.理解图像复原与重建技术中空间域和频域滤波的各种方法。 5. 理解解彩色图像的基础概念、模型和处理方法。 6. 了解形态学图像处理技术。 7. 了解图像分割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应用领域和研究内容。通过大量的实例讲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应用领域;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步骤;了解图像处理系统的组成。 重点难点:数字图像处理基本步骤和图像处理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构成。 1.1 什么是数字图像处理 1.2 数字图像处理的起源

1.3.1 伽马射线成像 1.3.2 X射线成像 1.3.3 紫外波段成像 1.3.4 可见光及红外波段成像 1.3.5 微波波段成像 1.3.6 无线电波成像 1.3.7 使用其他成像方式的例子 1.4 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步骤 1.5 图像处理系统的组成 第二章:数字图像基础(4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视觉感知要素;了解几种常用的图像获取方法;掌握图像的数字化过程及其图像分辨率之间的关系;掌握像素间的联系的概念;了解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常用数学工具。 重点难点:要求重点掌握图像数字化过程及图像中像素的联系。 2.1 视觉感知要素(1学时) 2.1.1 人眼的构造 2.1.2 眼镜中图像的形成 2.1.3 亮度适应和辨别 2.2 光和电磁波谱 2.3 图像感知和获取(1学时) 2.3.1 用单个传感器获取图像 2.3.2 用条带传感器获取图像 2.3.3 用传感器阵列获取图像 2.3.4 简单的图像形成模型 2.4 图像取样和量化(1学时) 2.4.1 取样和量化的基本概念 2.4.2 数字图像表示 2.4.3 空间和灰度级分辨率 2.4.4 图像内插 2.5 像素间的一些基本关系(1学时) 2.5.1 相邻像素 2.5.2 临接性、连通性、区域和边界 2.5.3 距离度量 2.6 数字图像处理中所用数学工具的介绍 2.6.1 阵列与矩阵操作

滴定管使用方法

一、关于滴定管 1.酸式滴定管涂油的方法是什么? 答:?将活塞取下,用干净的纸或布把活塞和塞套内壁擦干,用手指蘸少量凡士林在活塞的两头涂上薄薄一圈,在紧靠活塞孔两旁不要涂凡士林,以免堵住活塞孔,涂完,把活塞放回套内,向同一方向旋转活塞几次,使凡士林分布均匀呈透明状态,然后用橡皮圈套住,将活塞固定在塞套内,防止滑出. 2.酸式滴定管如何试漏? 答:关闭活塞,装入蒸馏水至一定刻线,直立滴定管约2min,仔细观察刻线上的液面是否下降,滴定管下端有无水滴滴下,及活塞隙缝中有无水渗出,?然后将活塞转动180°等待2min再观察,如有漏水现象应重新擦干涂油 3.碱式滴定管如何试漏? 答:?装蒸馏水至一定刻线,直立滴定管约2min,仔细观察刻线上的液面是否下降,或滴定管下端尖嘴上有无水滴滴下,如有漏水,则应调换胶管中玻璃珠,选择一个大小合适比较圆滑的配上再试,玻璃珠太小或不圆滑都可能漏水,太大操作不方便. 4.酸式滴定管如何装溶液? 答:装之前应将瓶中标准溶液摇匀,使凝结在瓶内壁的水混入溶液,?为了除去滴定管内残留的水分,确保标准溶液浓度不变,应先用此标准溶液淋洗滴定管2--3次,每次用约10mL,从下口放出少量(约1/3)?以洗涤尖嘴部分,应关闭活塞横持滴定管并慢慢转动,使溶液与管内壁处处接触,最后将溶液从管口倒出弃去,但不要打开活塞,?以防活塞上的油脂冲入管内.尽量倒空后再洗第二次,每次都要冲洗尖嘴部分,?如此洗2--3次后,即可装入标准溶液至"0"刻线以上. 5.碱式滴定管如何赶气泡? 答:碱式滴定管应将胶管向上弯曲,用力捏挤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喷出,以排除气泡.碱式滴定管的气泡一般是藏在玻璃珠附近, 必须对光检查胶管内气泡是否完全赶尽,???赶尽后再调节液面至 0.00mL处,或记下初读数. 6.滴定管使用注意事项? 答:?(1)用毕滴定管后,倒去管内剩余溶液,用水洗净,装入蒸馏水至刻度以上,?用大试管套在管口上,这样,下次使用前可不必再用洗液清洗.(2)酸式滴定管长

滴定管的使用要求

滴定管的使用要求 一、目的:建立滴定管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正确使用。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滴定管的使用。 三、职责:质量检验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四、正文: 1 滴定管的选择: 1.1 A 级滴定管的容量允差仅为 B 级的二分之一,在滴定分析要求较高时 应选用 A 级。 1.2 同等级滴定管规格越大,容量允差也越大,因而选用适当规格的滴定管,可减小量器的误差,提高量器的准确度。例如:50mlB级滴定管允差为±0.10ml,而10ml B级滴定管允差有±0.050ml。假如滴定时耗用 5ml 溶液,则使用 10ml 滴定管的相对误差为1%,而50ml的为2%,相差1倍。同时,还因为10ml滴定管的内径比50ml的要小得多,其读数误差相应也小,所以应选10ml滴定管。 1.3 应根据溶液性质来选用滴定管: 1.3.1 酸式滴定管不适于盛装碱性溶液,否则时间一长,玻璃活塞的磨口会 被腐蚀而粘住,以致不能转动,凡是与橡皮起反应的溶液,如酸、高锰酸钾、碘及硝酸银等 溶液,都不能装入碱式滴定管。 1.3.2见光易分解的溶液,如硝酸银、高锰酸钾等溶液,应选用棕色管。 1.4 使用滴定管应是经过检定合格的,具备检定合格证书,不合格的不能使 用。 1.5 水的流出时间超过允许范围的或流液口破损的滴定管不能使用。 2 滴定管的清洗:用自来水冲洗。用清洁液洗液浸泡,必要时可加满洗液 浸泡过夜。 用上述方法洗涤后,用自来水充分清洗,洗净的滴定管内壁应能被水均匀润湿,而无挂水珠现象。用水清洗碱式滴定管时,应特别注意清洗玻璃珠下方部位,不断改变捏动橡皮管的位置,以便玻璃珠四周都能洗到。用蒸馏水洗3次,应洗遍整个内壁,并做到每次冲洗时都打开活塞或捏动橡皮管冲洗流液口。 3 使用前检漏:活塞密合性检定合格的滴定管,使用时由于凡士林涂抹不当也会造成漏水;无塞滴定管的玻璃珠不圆整,或大小不合适,橡皮管老化等,都可能引起漏 3.1水。因此使用前应按下述方法进行检漏:将水充满滴定管至零位标线,

碱式滴定管使用方法

2.4.1碱式滴定管使用方法: 将碱式滴定管用纯净水润洗2-3遍后,将标准碱液倒入碱式滴定管润洗2-3遍后,倒入NaOH,如滴定管中有气泡存在,将滴定嘴向上弯曲45度角,食指和中指紧压橡皮管内的玻璃珠,使碱液流出并将气泡赶走。 2.4.2碱管上最好套一纸帽,防止CO2进入与之反应,影响碱液的浓度,从而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2.4.3酸度测定时应注意测定水的空白,以防水质的变化影响测定结果。 2.4.4对于色泽较深的待测溶液可吸取3ml,最后计算时除以3,原浆总酸的测定称量1-2克,精确到0.001,计算时除以称量原浆的质量。 3比重的测定: 3.1比重计测量:把要测的料液倒入量筒中(以能将比重计浮起为准),将比重计放入料液中,待比重计平稳后,平视读取比重计上的读数并记录下来。 3.2重量法:对于高纤维果汁或过于粘稠的果汁采用此方法。将果汁倒入已称量过的100ml容量瓶中,准确称取其重量(精确到0.01g),然后减去容量瓶的重量,除以容量瓶的体积100ml,即为果汁的比重。 4 PH值的测定: 4.1使用的仪器:PHS-3S型精密PH计 4.2操作步骤: 1)打开电源开关,预热30分钟。 2)标定: A、把选择开关旋钮调到PH档。 B、调节温度补偿旋钮,使旋钮白线对准溶液温度值。 C、把斜率调节旋钮顺时旋到底(即调到100%位置)。 E、取下电极套,用纯净水将电极清洗、擦干后,插入PH=6.86的缓冲溶液中。

F、调节定位旋钮,使仪器显示读数与该缓冲溶液当时温度下的PH值相一致。 G、用蒸馏水清洗电极擦干后插入PH=4.0(或PH=9.18)的标准缓冲溶液中,调节斜率旋钮,使仪器显示读数与该缓冲溶液当时温度下的PH值相一致。(标定的缓冲溶液第一次应用PH=6.86的溶液,如被测溶液为酸性时,缓冲溶液应选PH=4.00;如被测溶液为碱性时,缓冲溶液应选PH=9.18。) H、重复D-F直至不用再调节定位或斜率两调节旋纽为止。 3) PH值的测量: A、用温度计测出被测溶液的温度值。 B、调节“温度”旋钮,对准被测溶液的温度值。 C、用被测溶液清洗电极后,将电极插入被测溶液中,稳定后读数。 D、关机:将电极用纯净水冲洗、擦干,将电极套内倒入饱和的KCl 溶液后,套在电极上,关闭电源开关

滴定管的使用

滴定管的使用 方法 一、滴定管的构造及其准确度 (1)构造滴定管是容量分析中最基本的测量仪器,它是由具有准确刻度的细长玻璃管及开关组成。滴定管是容量分析中最基本的测量仪器,是在滴定时用来测定自管内流出溶液的体积。 (2)准确度常量分析用的滴定管为50ml或25ml,刻度小至0.1ml,读数可估计到 0.01ml,一般有±0.02ml的读数误差,所以每次滴定所用溶液体积最好在20ml以上,若滴定所用体积过小,则滴定管刻度读数误差影响增大。 二、滴定管的种类 (1)酸式滴定管(xx滴定管) 酸式滴定管的玻璃活塞是固定配合该滴定管的,所以不能任意更换。要注意玻塞是否旋转自如,通常是取出活塞,拭干,在活塞两端沿圆周抹一薄层凡士林作润滑剂,然后将活塞插入,顶紧,旋转几下使凡士林分布均匀(几乎透明)即可,再在活塞尾端套一橡皮圈,使之固定。注意凡士林不要涂得太多,否则易使活塞中的小孔或滴定管下端管尖堵塞。在使用前应试漏。 一般的标准溶液均可用酸式滴定管,但因碱性滴定液常使玻塞与玻孔粘合,以至难以转动,故碱性滴定液宜用碱式滴定管。但碱性滴定液只要使用时间不长,用毕后立即用水冲洗,亦可使用酸式滴定管。 (2)碱式滴定管 碱式滴定管的管端下部连有橡皮管,管内装一玻璃珠控制开关,一般用做碱性标准溶液的滴定。其准确度不如酸式滴定管,只要由于橡皮管的弹性会造成液面的变动。具有氧化性的溶液或其他易与橡皮起作用的溶液,如高锰酸钾、碘、硝酸银等不能使用碱式滴定管。在使用前,应检查橡皮管是否破裂或老化及玻璃珠大小是否合适,无渗漏后才可使用。

三、使用前的准备 1、在装滴定液前,须将滴定管洗净,使水自然沥干(内壁应不挂水珠),先用少量标准溶液荡洗三次,(每次约5~10ml),除去残留在管壁和下端管尖内的水,以防装入标准溶液被水稀释。 2、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应超过标线刻度零以上,这时滴定管尖端会有气泡,必须排除,否则将造成体积误差。如为酸式滴定管可转动活塞,使溶液的急流逐去气泡;如为碱式滴定管,则可将橡皮管弯曲向上,然后捏开玻珠,气泡即可被溶液排除。 3、最后,再调整溶液的液面至刻度零处,即可进行滴定。 四、操作注意事项 1、滴定管在装满标准溶液后,管外壁的溶液要擦干,以免流下或溶液挥发而使管内溶液降温(在夏季影响尤大)。手持滴定管时,也要避免手心紧握装有溶液部分的管壁,以免手温高于室温(尤其在冬季)而使溶液的体积膨胀,造成读数误差。 2、使用酸式滴定管时,应将滴定管固定在滴定管夹上,活塞柄向右,左手从中间向右伸出,拇指在管前,食指及中指在管后,三指平行地轻轻拿住活塞柄,无名指及小指向手心弯曲,食指及中指由下向上顶住活塞柄一端,拇指在上面配合动作。在转动时,中指及食指不要伸直,应该微微弯曲,轻轻向左扣住,这样既容易操作,又可防止把活塞顶出。 3、每次滴定须从刻度零开始,以使每次测定结果能抵消滴定管的刻度误差。 4、在装满标准溶液后,滴定前“初读”零点,应静置1~2分钟再读一次,如液面读数无改变,仍为零,才能滴定。滴定时不应太快,每秒钟放出3~4滴为宜,更不应成液柱流下,尤其在接近计量点时,更应一滴逐滴加入(在计量点前可适当加快些滴定)。滴定至终点后,须等1~2分钟,使附着在内壁的标准溶液流下来以后再读数,如果放出滴定液速度相当慢时,等半分钟后读数亦可,“终读”也至少读两次。

数字图象处理教案

《数字图像处理》教案 授课时间*-3-9 第1 次课

四、Photoshop功能 图像处理、绘图、黑白上色、图像格式和颜色模式转换,改变图像大小、分辨率、作网页 五、数码电子暗房的配置 1、输入系统(数码相机、扫描仪) 2、编辑系统(计算机和编辑软件) 3、输出系统(打印机、数码彩扩机) 六、影像加工创意过程: 构思创意效果——确定实施方案——施行加工处理——修订调整

《数字图像处理》教案 授课时间*-3-16 第2 次课

教学内容: 一、PHOTOSHOP7基本功能 支持大量图像格式(PSD、TIF、JEPG、BMP等)处理图像尺寸和分辨率 图层功能 绘画、文本功能 选取功能 色调和色彩功能 旋转和变形 支持多种颜色模式(RGB、CMYK、灰度) 开放式结构(扫描仪和数码相机) 文件浏览器File Browser 二、PHOTOSHOP7安装与删除 光盘安装SETUP.EXE 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 三、PHOTOSHOP7启动与退出 启动 退出 Ctrl+Q Alt+F4

《数字图像处理》教案 四、PHOTOSHOP7桌面环境 五、基本概念 (一)图像类型 1、矢量式图像:线条色块为主,容量小,缩放不失真,作3D,用于美工插图与工程绘图。不易制作色调丰富的图像、不逼真、不易在不同软件间交换文件。 2、位图式图像:以点(像素Pixel)组成,逼真、色调丰富,易与其它软件交换文件。文件大、变形后失真,无法3D图像。 Adobe Photoshop 是位图式图像软件 3、位:记录每一个像素或色彩所使用的位的数量,决定了它可能表现出的色彩范围。 用1位数据来记录,只能记录21=2种色彩。 增强色:用8位数据来记录,只能记录28=256种色彩。 真彩色:用24位数据来记录,只能记录224种色彩。 二、图像格式 1、JPG 2、CMYK 3、PSD 三、分辨率 分辨率指在单位长度内所含有点(像素)的多少。 图像分辨率、设备分辨率、屏幕分辨率、位分辨率、输出分辨率 图像分辨率:每英寸图像含有的点数或像素数。单位点/英寸(dpi)。 分辨率大小直接影响图像的品质,分辨率越高,图像越清晰,所产生的文件越大,处理时间长。不同品质的图像需要设置适当的分辨率。图像尺寸大小、图像分辨率、图像大小(总像素数)的关系密切 四、色彩理论 1、三原色 2、加法混合 3、减法混合 五、实例

滴定管的使用-新乡医学院

新乡医学院医用化学实验课教案首页授课教师姓名及职称:

新乡医学院化学教研室 实验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分析检验在医学及其它方面都有很重要的用途,比如医学上的血检、尿检,日常生活中 水质的监控,空气污染程度的检测等。今天我们就通过酸碱浓度比较这个实验来学习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之一一一酸碱滴定。首先我们来看今天的实验目的。 一、实验目的 1.学会近似O.1mol/L酸(HCI)、碱(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2 ?掌握容量仪器的正确使用和容量分析的基本操作。 那么我们如何通过酸碱滴定来确定酸碱浓度比呢?下面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实验原理。 二、实验原理 今天实验的基本原理非常简单,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酸碱中和反应:H + + OHH2O o 当完全反应的时候,所消耗的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相同,用等式表示就是C H V H = C OH V OH , C OH V H 将这个式子转化可以得到C—J = - ?,也就是碱和酸的浓度比等于它们体积的反比, C H V OH 我们将这个比值设为:?。那么在具体的滴定分析中,我们是如何利用这个反应的呢?通常,我们首先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未知浓度的酸(或碱)试样,然后用已知浓度的碱(或酸)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再利用达到滴定终点时所消耗的酸碱体积比来确定其浓度比。 那么,在滴定的过程中,我们如何判断酸碱反应是否完全,滴定是否达到了终点呢?这 就要借助酸碱指示剂了,因为酸碱指示剂在不同的pH范围内会因为结构的转化而表现出不 同的颜色,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指示剂在酸碱反应突跃范围内的颜色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因此,指示剂的选择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是影响滴定分析准确性的两个关键因素。 今天我们的实验是用NaOH溶液来滴定HCI溶液,在化学计量点前后,滴定剂NaOH 的量从不足0.1 %到过量0.1 %,混和溶液的pH值会从4.3增加到9.7,形成该反应的滴定突跃pH = 4.3 — 9.7。那么对于这个滴定反应我们该选择哪种指示剂呢?我们知道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该全部或部分落在滴定反应的突跃范围内。我们实验室常用的指示剂有:酚酞,其变色范围是pH = 8.0 —9.6 ;甲基橙,其变色范围是 pH = 3.1 —4.4 ;甲基红,其变色范围 是pH = 4.2 —6.2,显然,这三种指示剂的变色范围都与滴定突跃范围有交叉,因此,从理论上讲这三种都可以作为NaOH滴定HCI的指示剂,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通常会选择酚 酞,因为相对于甲基橙和甲基红,人眼对酚酞从无色到微红色的颜色变化更敏锐。那么当滴

滴定管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滴定管使用方法及注意 事项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一、滴定管的构造及其准确度? (1)构造滴定管是容量分析中最基本的测量仪器,它是由具有准确刻度的细长玻璃管及开关组成。滴定管是容量分析中最基本的测量仪器,是在滴定时用来测定自管内流出溶液的体积。? (2)准确度常量分析用的滴定管为50ml或25ml,刻度小至0.1ml,读数可估计到 0.01ml,一般有±0.02ml的读数误差,所以每次滴定所用溶液体积最好在20ml以上,若滴定所用体积过小,则滴定管刻度读数误差影响增大。 二、滴定管的种类? (1)酸式滴定管(玻塞滴定管)? 酸式滴定管的玻璃活塞是固定配合该滴定管的,所以不能任意更换。要注意玻塞是否旋转自如,通常是取出活塞,拭干,在活塞两端沿圆周抹一薄层凡士林作润滑剂,然后将活塞插入,顶紧,旋转几下使凡士林分布均匀(几乎透明)即可,再在活塞尾端套一橡皮圈,使之固定。注意凡士林不要涂得太多,否则易使活塞中的小孔或滴定管下端管尖堵塞。在使用前应试漏。一般的标准溶液均可用酸式滴定管,但因碱性滴定液常使玻塞与玻孔粘合,以至难以转动,故碱性滴定液宜用碱式滴定管。但碱性滴定液只要使用时间不长,用毕后立即用水冲洗,亦可使用酸式滴定管。? (2)碱式滴定管? 碱式滴定管的管端下部连有橡皮管,管内装一玻璃珠控制开关,一般用做碱性标准溶液的滴定。其准确度不如酸式滴定管,只要由于橡皮管的弹性会造成液面的变动。具有氧化性的溶液或其他易与橡皮起作用的溶液,如高锰酸钾、碘、硝酸银等不能使用碱式滴定管。在使用前,应检查橡皮管是否破裂或老化及玻璃珠大小是否合适,无渗漏后才可使用。? 三、使用前的准备(以酸式滴定管为例) 1滴定管的洗涤 1.1无明显油污的滴定管,直接用自来水冲洗或用肥皂水或洗衣粉水泡洗,但不能用去污粉洗以免划伤内壁,影响体积的准确测量。 1.2有油污不易洗净时,用铬酸洗液洗涤。洗时应将管内的水尽量除去,关闭活塞,倒入10~15毫升洗液于滴定管中,两手端住滴定管,边转动边向管口倾斜,直至洗液布满全部管壁为止。立起后打开活塞,将洗液放回原瓶中。 1.3油污严重时,需用较多洗液充满滴定管浸泡十几分钟或更长时间,甚至用温热洗液浸泡一段时间。洗液放出后,先用自来水冲洗,再用蒸馏水淋洗3-4次,洗净的滴定管其内壁应完全被水均匀地润湿而不挂水珠。 2、滴定管的涂油 涂油的方法是:把滴定管平放在桌面上,将固定活塞的橡皮圈取下,再取出活塞,用干净的纸或布将活塞和塞套内壁擦干(如果活塞孔内有旧油垢塞堵,可用金属丝轻轻剔去,如果管尖被油脂堵塞可先用水充满全管,然后将管尖置热水中,使溶化,突然打开活塞,将其冲走)。用手指蘸少量凡士林(或真空脂)在活塞孔的两头沿圆周涂上薄薄一层,在紧靠活塞孔两旁不要涂凡士林,以免堵住活塞孔。涂完,把活塞放回塞套内,向同一方向转

数字图像处理计算题复习精华版要点教学文案

30452计算题复习 一、直方图均衡化(P68) 对已知图像进行直方图均衡化修正。 例:表1为已知一幅总像素为n=64×64的8bit数字图像(即灰度级数为8),各灰度级(出现的频率)分布列于表中。要求将此幅图像进行均衡化修正(变换),并画出修正(变换)前后的直方图。 表1 原图像灰 度级r k 原各灰度级 像素个数n k 原分布概率 p r(r k) r0=0 790 0.19 r1=1 1023 0.25 r2=2 850 0.21 r3=3 656 0.16 r4=4 329 0.08 r5=5 245 0.06 r6=6 122 0.03 r7=7 81 0.02 解:对已知图像均衡化过程见下表: 原图像灰 度级r k 原各灰度级 像素个数n k 原分布概率 p r(r k) 累积分布函 数s k计 取整扩展 s k并 确定映射 对应关系 r k→s k 新图像灰 度级s k 新图像各灰 度级像素个 数n sk 新图像分 布概率 p s(s k) r0=0 790 0.19 0.19 1 0→1 1 790 0.19 r1=1 1023 0.25 0.44 3 1→3 3 1023 0.25 r2=2 850 0.21 0.65 5 2→5 5 850 0.21 r3=3 656 0.16 0.81 6 3→6 6 985 0.24 r4=4 329 0.08 0.89 6 4→6 r5=5 245 0.06 0.95 7 5→7 7 448 0.11 r6=6 122 0.03 0.98 7 6→7 r7=7 81 0.02 1.00 7 7→7 画出直方图如下:

滴定管的使用

滴定管的使用 酸性滴定管 一、构造特点 酸式滴定管-------玻璃活塞-------量取或滴定酸溶液或氧化性试剂。 2、刻度上边的小(有0刻度),下边的大。 3、精确度是百分之一。即可精确到0.01ml 。 4、下部尖嘴内液体不在刻度内,量取或滴定溶液时不能将尖嘴内的液体放出。 二、注意事项与方法 1、使用时先检查是否漏液。 2、用滴定管取滴液体时必须洗涤、润洗。 3、读数前要将管内的气泡赶尽、尖嘴内充满液体。 4、读数需有两次,第一次读数时必须先调整液面在0刻度或0刻度以下。 5、读数时,视线、刻度、液面的凹面最低点在同一水平线上。 6、读数时,边观察实验变化,边控制用量。 7、量取或滴定液体的体积==第二次的读数-第一次读数。 8、用于盛装酸性溶液或强氧化剂液体(如KMnO4溶液),不可装碱性溶液。 三、误差分析 由于中和滴定的计算原理为: 中υ(待测)/υ(标准)为计量数之比,由化学方程式确定,而V(待测)与C (标准)均为确定值,所以只有V(标准)影响着C(待测)的计算结果;故在实验中由操作中的各种误差将会对V(标准)值有影响,从而对C(待测)的计算产生了误差,V(标)增大,最后的结果偏高;V(标)减小,最后的结果偏低。这样我们在中和滴定误差分析的步骤是:不正确操作→ 直接后果→ 对V (标)的影响→ 滴定误差。 四、酸式滴定管的举例 例:若用标准氢氧化钠来滴定待测盐酸溶液, 分析下列操作会对滴定结果产生什么影响: (1)碱式滴定管水洗之后未用标准碱溶液润洗。 分析:不正确操作:未用标准碱溶液润洗碱式滴定管。直接后果:稀释了标准碱溶液。对V(标)的影响:使用的标准碱溶液增多,V(标)增大。造成的滴定误差:使最后的结果偏高。 (2)a、滴定前碱式滴定管中未将气泡赶尽,滴定后气泡消失。 分析:不正确操作:未将滴定管中的气泡赶尽,滴定后气泡消失。直接后果:经读数后计算出的体积并非实际滴定用标准溶液的体积。对V(标)的影响:使V

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一.简介 定管(burette)分为碱式滴定管和酸式滴定管。前者用于 量取对玻璃管有侵蚀作用的液态试剂;后者用于量取对 橡皮有侵蚀作用的液体。滴定管容量一般为50mL ,刻度的每一大格为1mL ,每一大格又分为10小格,故每一小格为 0.1mL 。精确度是百分之一。即可精确到0.01ml . 滴定管为一细长的管状容器,一端具有活栓开关,其上具有刻度指示量度。一般在上部的刻度读数较小,靠底部的读数较大。 二.分类 滴定管为一细长的管状容器,一端具有活栓开关,其上具有刻度指示量度。一般在上部的刻度读数较小,靠底部的读数较大。 酸式滴定管的下端为一玻璃活塞,开启活塞,液体 即自管内滴出。使用前,先取下活塞,洗净后用滤纸 将水吸干或吹干,然后在活塞的两头涂一层很薄的凡 士林油(切勿堵住塞孔)。装上活塞并转动,使活塞与 塞槽接触处呈透明状态,最后装水试验是否漏液。 碱式滴定管的下端用橡皮管连接一支带有尖嘴的小玻璃管。橡皮管内装有一个玻璃圆球。用左手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往一边挤压玻璃球外面的橡皮管,使管内形成一缝隙,液体即从滴管滴出。挤压时,手要放在玻璃球的稍上部。如果放在球的下部,则松手后,会在尖端玻 滴

璃管中出现气泡。 三.使用方法 滴定时,加入的液体量不必正好落于刻度线上,只要能正确的读取溶液的量即可。实验时将滴定前管内液体的量减去滴定后管内液体的存量即为滴定溶液的用量。底部的开关可有效的控制滴定液的流速,使滴定完全时,可适时地停止滴定液流入其下的锥形瓶中。在远离滴定终点时可快速的添加滴定液,节省实验所需的时间。若滴定管在欲使用时并未先完全晾干,则在正式添加滴定液前,滴定管应以待填充的滴定液涮洗两次,避免附着在管壁的液体污染滴定液。滴定管因管口狭小,填充滴定液时,宜细心充填,以防止滴定液漏出。必要时可辅以漏斗放于管口上端帮助充填。滴定管于装入液体后管中不可有气泡,若有气泡应用橡皮或其它不会敲破玻璃的物品轻敲管壁,让气泡浮出液面。活栓开关的信道内也可能会有空气存在,此时应快速地扭转活栓数次,则气泡即可排出。滴定管于使用时应保持在垂直的位置,不宜倾斜,以免读取刻度时发生误差。 使用的技巧:用碱式滴定管,不能按玻璃珠以下部位,否则放开手时易形成气泡. 滴定管使用前检漏:向滴定管加适量水,用滴定管夹将滴定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观察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对于酸式滴定管将活塞旋转180?,对于碱式滴定管轻轻挤压玻璃球,放出少量液体,再次观察滴定

滴定管

滴定管

滴定管 2.1酸性滴定管 一、构造特点 酸式滴定管-------玻璃活塞-------量取或滴定酸溶液或氧化性试剂。 2、刻度上边的小(有0刻度),下边的大。 3、精确度是百分之一。即可精确到0.01ml 。 4、下部尖嘴内液体不在刻度内,量取或滴定溶液时不能将尖嘴内的液体放出。 二、注意事项与方法 1、使用时先检查是否漏液。

2、用滴定管取滴液体时必须洗涤、润洗。 3、读数前要将管内的气泡赶尽、尖嘴内充满液体。 4、读数需有两次,第一次读数时必须先调整液面在0刻度或0刻度以下。 5、读数时,视线、刻度、液面的凹面最低点在同一水平线上。 6、读数时,边观察实验变化,边控制用量。 7、量取或滴定液体的体积==第二次的读数-第一次读数。 8、用于盛装酸性溶液或强氧化剂液体(如KMnO4溶液),不可装碱性溶液。 三、误差分析 由于中和滴定的计算原理为: 中υ(待测)/υ(标准)为计量数之比,由化学方程式确定,而V(待测)与C(标准)均为确定值,所以只有V(标准)影响着C(待测)的计算结果;故在实验中由操作中的各种误差将会对V(标准)值有影响,从而对C(待测)的计算产生了误差,V(标)增大,最后的结果偏高;V(标)减小,最后的结果偏低。这样我们在中和滴定误差分析的步骤是:不正确操作→直接后果→对V(标)的影响→滴定误差。 四、酸式滴定管的举例 例:若用标准氢氧化钠来滴定待测盐酸溶液, 分析下列操作会对滴定结果产生什么影响: (1)碱式滴定管水洗之后未用标准碱溶液润洗。 分析:不正确操作:未用标准碱溶液润洗碱式滴定管。直接后果:稀释了标准碱溶液。对V(标)的影响:使用的标准碱溶液增多,V(标)增大。造成的滴定误差:使最后的结果偏高。 (2)a、滴定前碱式滴定管中未将气泡赶尽,滴定后气泡消失。 分析:不正确操作:未将滴定管中的气泡赶尽,滴定后气泡消失。直接后果:经读数后计算出的体积并非实际滴定用标准溶液的体积。对V(标)的影响:使V(标)增大;造成的滴定误差:使最后的结果偏高。 b、滴定前碱式滴定管中已将气泡赶尽,但滴定时由于操作上的错误,碱式滴定管内进了气泡。 分析:不正确操作:滴定时由于操作上的错误,碱式滴定管内进了气泡。直接后果:经读数后计算出的体积并非实际滴定用标准溶液的体积;对V(标)的影响:使V(标)减小;造成的滴定误差:使最后的结果偏低。 (3)锥形瓶水洗后用待测酸液润洗,将会对滴定结果产生什么影响?

实验四 滴定管基本操作

滴定管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滴定管洗涤、干燥及存放方法; 2.掌握滴定管的规范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 滴定管是滴定操作时准确测量标准溶液体积的一种量器。滴定管的管壁上有刻度线和数值,最小刻度为0.1毫升,“0”刻度在上,自上而下数值由小到大。滴定管分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两种。酸式滴定管下端有玻璃旋塞,用以控制溶液的流出。酸式滴定管只能用来盛装酸性溶液或氧化性溶液,不能盛碱性溶液,因碱与玻璃作用会使磨口旋塞粘连而不能转动,碱式滴定管下端连有一段橡皮管,管内有玻璃珠,用以控制液体的流出,橡皮管下端连一尖嘴玻璃管。凡能与橡皮起作用的溶液如高锰酸钾溶液,均不能使用碱滴定管。 在滴定分析中,要用到3种能准确测量溶液体积的仪器,即滴定管,移液管和容量瓶。这3种仪器的正确使用是滴定分析中最重要的基本操作。对这些仪器使用得准确、熟练就可以减少溶液体积的测量误差,为获得准确的分析结果创造了先决条件。 三、仪器与试液 (一)仪器:滴定管。 (二)试液:自来水、洗涤剂、蒸馏水、毛刷。 ◆洗液:将8克重铬酸钾用少量水润湿,慢慢加入180ml粗硫酸,搅拌以加速溶解,冷却后贮存于磨口试剂瓶中。 ◆盐酸-乙醇洗液:将化学纯的盐酸和乙醇按1:2的体积比混合。 四、操作步骤 (一)酸式滴定管的基本操作 1.洗涤: 无明显油污不太脏的滴定管,可直接用自来水冲洗,或用肥皂水或洗衣粉水泡洗,但不可用去污粉刷洗,以免划伤壁,影响体积的准确测量。若有油污不易洗净时,可用铬酸洗液洗涤。洗涤时将酸式滴定管内的水尽量除去,关闭活塞,倒入10-15mL洗液于滴定管中,两手端住滴定管,边转动边向管口倾斜,直至洗衣液布满全部管壁为止,立起后打开活塞,将洗液放回原瓶中。如果滴定管油垢较严重,需用较多洗液充满滴定管浸泡十几分钟或更长时间,甚至用温热洗液浸泡一段时间。洗液放出后,先用自来水冲洗,再用蒸馏水淋洗3-4次,洗净的滴定管其内壁应完全被水均匀地润湿而不挂水珠。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教案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指导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系 二○○六年

前言 数字图像处理是研究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其在智能化检测中应用的学科,是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的专业课。 本课程侧重于数字图像的基本处理,并对图像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进行系统介绍;目的是使学生系统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现方法,学习图像分析的基本理论、典型方法和实用技术,具备解决通信领域的图像相关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今后的研究与开发打下扎实的基础。

目录 实验一常用的图像文件格式与格式转换和图像矩阵的显示方法 (2) 实验二傅立叶变换 (4) 实验三图像增强及编程处理 (5)

实验一常用的图像文件格式与格式转换和 图像矩阵的显示方法 1.实验目的 熟悉Matlab语言的初步使用; 熟悉常用的图像文件格式与格式转换; 熟悉图像矩阵的显示方法(灰度、索引、黑白、彩色); 熟悉图像矩阵的格式转换 2.实验内容 练习图像读写命令imread和imwrite并进行图像文件格式间的转换。特别是索引图像与1,4,8,16比特图像的存储与转换。 熟悉下列模块函数 Image file I/O. imread - Read image file. imwrite - Write image file. Image display. colorbar - Display colorbar. getimage - Get image data from axes. image - Create and display image object. imagesc - Scale data and display as image. immovie - Make movie from multiframe indexed image. imshow - Display image. subimage - Display multiple images in single figure. truesize - Adjust display size of image. warp - Display image as texture-mapped surface. zoom - Zoom in and out of image or 2-D plot. 3.实验步骤 a. Load cameraman.tif image from your hard disk (using function imread). b. Show the image in a figure window (using function image or imshow). c. Draw a brightness bar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image(using function colorbar). d. Get image data from the current figure(axes) (using function getimage). e. Show the gray level of the image between 64 to 128 (using function imagesc). f. Make a movie from a 4-D image (load mri, make the movie by immovie, then show movie by function movie).

滴定管的使用

新乡医学院医用化学实验课教案首页 授课教师姓名及职称: 新乡医学院化学教研室年月日

实验 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分析检验在医学及其它方面都有很重要的用途,比如医学上的血检、尿检,日常生活中水质的监控,空气污染程度的检测等。今天我们就通过酸碱浓度比较这个实验来学习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之一 —— 酸碱滴定。首先我们来看今天的实验目的。 一、实验目的 1.学会近似0.1mol/L 酸(HCl)、碱(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2.掌握容量仪器的正确使用和容量分析的基本操作。 那么我们如何通过酸碱滴定来确定酸碱浓度比呢?下面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实验原理。 二、实验原理 今天实验的基本原理非常简单,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酸碱中和反应:H ++OH -=H 2O 。当完全反应的时候,所消耗的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相同,用等式表示就是C H V H =C OH V OH ,将这个式子转化可以得到α==OH H H OH V V C C ,也就是碱和酸的浓度比等于它们体积的反比,我们将这个比值设为α。那么在具体的滴定分析中,我们是如何利用这个反应的呢?通常,我们首先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未知浓度的酸(或碱)试样,然后用已知浓度的碱(或酸)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再利用达到滴定终点时所消耗的酸碱体积比来确定其浓度比。 那么,在滴定的过程中,我们如何判断酸碱反应是否完全,滴定是否达到了终点呢?这就要借助酸碱指示剂了,因为酸碱指示剂在不同的pH 范围内会因为结构的转化而表现出不同的颜色,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指示剂在酸碱反应突跃范围内的颜色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因此,指示剂的选择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是影响滴定分析准确性的两个关键因素。 今天我们的实验是用NaOH 溶液来滴定HCl 溶液,在化学计量点前后,滴定剂NaOH 的量从不足0.1%到过量0.1%,混和溶液的pH 值会从4.3增加到9.7,形成该反应的滴定突跃pH =4.3-9.7。那么对于这个滴定反应我们该选择哪种指示剂呢?我们知道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该全部或部分落在滴定反应的突跃范围内。我们实验室常用的指示剂有:酚酞,其变色范围是pH =8.0-9.6;甲基橙,其变色范围是pH =3.1-4.4;甲基红,其变色范围是pH =4.2-6.2,显然,这三种指示剂的变色范围都与滴定突跃范围有交叉,因此,从理论上讲这三种都可以作为NaOH 滴定HCl 的指示剂,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通常会选择酚酞,因为相对于甲基橙和甲基红,人眼对酚酞从无色到微红色的颜色变化更敏锐。那么当滴定至溶液由无色变为微红色,并在30s 内不退色时,我们就认为滴定达到了终点。此时,

滴定管的正确使用方法

滴定管的正确使用方法 滴定管的使用 滴定管是滴定操作时准确测量标准溶液体积的一种量器。滴定管的管壁上有刻度线和数值,最小刻度为0.1毫升,“0”刻度在上,自上而下数值由小到大。滴定管分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两种。酸式滴定管下端有玻璃旋塞,用以控制溶液的流出。酸式滴定管只能用来盛装酸性溶液或氧化性溶液,不能盛碱性溶液,因碱与玻璃作用会使磨口旋塞粘连而不能转动,碱式滴定管下端连有一段橡皮管,管内有玻璃珠,用以控制液体的流出,橡皮管下端连一尖嘴玻璃管。凡能与橡皮起作用的溶液如AgNO 3、KMnO 4、I2溶液,均不能使用碱式滴定管。 一、酸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1)洗涤。通常滴定管可用自来水或管刷蘸洗涤剂(不能用去污粉)洗刷,而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去离子水润洗3次。有油污的滴定管要用铬酸洗液洗涤。 (2)给旋塞涂凡士林(起密封和润滑的作用)。将管中的水倒掉,平放在台上,把旋塞取出,用滤纸将旋塞和塞槽内的水吸干。用手指蘸少许凡士林,在旋塞芯两头薄薄地涂上一层(导管处不涂凡士林),然后把旋塞插入塞槽内,旋转几次,使油膜在旋塞内均匀透明,且旋塞转动灵活。 (3)试漏。将旋塞关闭,滴定管里注满水,把它固定在滴定管架上,放置10分钟,观察滴定管口及旋塞两端是否有水渗出,旋塞不渗水才可使用。 (4)滴定管内装入标准溶液后要检查尖嘴内是否有气泡。如有气泡,将影响溶液体积的准确测量。排除气泡的方法是: 用右手拿住滴定管无刻度部分使其倾斜约30°角,左手迅速打开旋塞,使溶液快速冲出,将气泡带走。

(5)装标准溶液。应先用标准液(5-6ml)润洗滴定管3次,洗去管内壁的水膜,以确保标准溶液浓度不变。 方法是两手平端滴定管同时慢慢转动使标准溶液接触整个内壁,并使溶液从滴定管下端流出。装液时要将标准溶液摇匀,然后不借助任何器皿直接注入滴定管内。 (6)进行滴定操作时,应将滴定管夹在滴定管架上。左手控制旋塞,大拇指在管前,食指和中指在后,三指轻拿旋塞柄,手指略微弯曲,向内扣住旋塞,避免产生使旋塞拉出的力。向里旋转旋塞使溶液滴出。滴定管应插入锥形瓶口1-2cm,右手持瓶,使瓶内溶液顺时针不断旋转。掌握好滴定速度(连续滴加,逐滴滴加,半滴滴加),终点前用洗瓶冲洗瓶壁,再继续滴定至终点。 (7)滴定管使用完后,应洗净打开旋塞倒置于滴定管架上。 二、碱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1)试漏。给碱式滴定管装满水后夹在滴定管架上静置5分钟。若有漏水应更换橡皮管或管内玻璃珠,直至不漏水且能灵活控制液滴为止。 (2)滴定管内装入标准溶液后,要将尖嘴内的气泡排出。方法是: 把橡皮管向上弯曲,出口上斜,挤捏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快速喷出,气泡即可随之排掉。 (3)进行滴定操作时,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玻璃珠中部靠上部位的橡皮管外侧,向手心方向捏挤橡皮管,使其与玻璃珠之间形成一条缝隙,溶液即可流出。 其他操作同酸式滴定管。 三、使用滴定管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滴定管使用前和用完后都应进行洗涤。洗前要将酸式滴定管旋塞关闭。管中注入水后,一手拿住滴定管上端无刻度的地方,一手拿住旋塞或橡皮管上方无刻度的地方,边转动滴定管边向管口倾斜,使水浸湿全管。然后直立滴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