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发言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在基层也要深入基层
电视台左忠宽目前,新闻战线正在积极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作为县级电视台,是最基层的新闻媒体,服务空间在基层,服务对象在基层,新闻来源在基层,通过多年的实践,我真切的感受到,基层天地阔,泥沙藏珍珠,要想打造出更多的精品佳作,我们身在基层,也要深入基层。
基层变化大,新闻素材多,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对“三农”的高度重视,使得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大幅改善,仅仅“三农”这一方面,可以说,年年有新政策,月月有新措施,天天有新变化,其中也蕴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素材。诸如“农村综合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华英农业富民计划”、“市县选派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等”热点新闻,全部来源于最基层。
与省、市一级媒体记者相比,作为县级媒体新闻工作者可谓是身处基层了,是否因为身在基层就不存在进一步深入基层,了解基层,体验基层的问题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即使身在基层,也要深入基层。
身在基层和深入基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身在基层是指工作环境,深入基层则是指工作方法,二者是不能等同。日常工作中,我经常听到身边一些新闻记者对要求深入基层采访报道颇有微词:“不就是一个小县吗?什么情况不熟悉?”,认为县级媒体没有必要再去过多地要求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写新闻稿时,要点简报或信息,找点材料,打个电话讨几个数字就行了。熟悉基层情况,固然是县级媒
体记者写稿的一个有利条件,但如果满足于“人头熟悉,情况了解”便“信手写来”,不知道这样的新闻稿写出来会有多大的可信度和可视度。如果要求一个记者什么都精通,那是不可能的,但要求对每个行业都懂一些,这是应该为之努力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要保证新闻的真实就必须深入到生活中、深入到新闻现场,如像上面那样写稿子,时间一长,人的腿变懒了、头脑空了、思想上感情上失去了生活的营养,写出来的稿件不是空洞无物,就是远离生活和群众,我认为要想让新闻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我们记者就要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厂矿社区,把镜头对准基层群众,多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并多采用同期声,让新闻更真实,更接近基层群众,让高层知民声、解民意,同时也让民众能够了解党的方针政策。不仅增加新闻可视性,提高新闻的收视率。同时也发挥出新闻记者在党和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基层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深入基层是扩大视野、减少谬误、发现新闻、出好作品的根本途径。怎样才能写出有深度、有感染力、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也就只有一条路,到基层群众中去,到现场去,去体验、认识他们的生活,记录他们的喜怒哀乐,探讨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从他们的工作生活中去比较、提炼、挖掘出生活中最精彩最感人的片段,这样才能把握时代跳动的脉搏,探求反映真实的社情民意,采写出的新闻才有深度,有力度,有新意。这样的新闻上级媒体也爱采用,2010年度以及今年上半年光山电视台在信阳电视台发稿数量位居全市县区第一名主要得益于我们几个记者深入基层
采访,在2010年度信阳市好新闻评选活动中获奖的六篇作品其中五篇采写于基层。
基层是县级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根。下基层拉近的是距离,增进的是感情,启发的是思路。写实事、说实话、诉真情,从实际生活中挖掘新闻,不光是一种采访方式的实践历练,更是改文风、转作风的有效途径和根本方法,只有深入到群众中去,设身处地去感受老百姓的生活和情感,然后从中挖掘出新的经验和思想。现实中我们常常是等新闻,不能主动深入基层找新闻,一些基层记者对身边发生的许多事没有觉察没有认识,我自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身在基层,不能深入基层”。下一步,我们将利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到企业、到农村、到深山、到社区、到边界、到农户,补上实际锻炼这一课。进一步了解乡情、村情、民情、厂情、社区情,增加对农村、农民、企业、和社区的感情,增加自己的人生阅历,创造出更加优秀的新闻作品。
“最美丽的风景在基层,最感人的故事在基层”,这句话说到了我的心里,基层将是我们挖掘新闻源源不竭的源泉。
沉得越深,情况越真,感受越新,作品越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