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情况分析及改进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情况分析及改进建议
作者:郑红梅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年第17期
摘要四川省通过实施教育灾后重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等项目,让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在改善城乡教育办学条件、缩小区域教育差距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并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7-0003-02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人民满意的教育应该是公平和优质的有机统一。
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包括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享有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享有相对均等的教育效果和成功机会三个层次。
优质教育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学有良教”的需求,要求教育质量持续提升,最基本的前提要求学校资源的配置是充足的、富有效率和效益的。
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不仅体现了教育公平的价值取向,更在教育公平的基础上凸显对教育质量的诉求。
1 四川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四川省通过实施教育灾后重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薄改”计划和“全面改薄”等项目,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根据教育装备事业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省8014所小学,其中5478所达到了标准化建设要求;4388所中学,其中3232所达到了标准化建设要求。
通过实施标准化建设,在改善城乡教育办学条件、缩小区域教育差距、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并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但是距离人民群众对公平和优质的需求还有相当远的差距。
区域发展不平衡由于特殊的地理因素和历史因素,四川既有较发达的成都平原,也有欠发达的盆周山区和较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
成都、绵阳、德阳等市标准化建设的步伐和水平高于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
尤其成都市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通过实施农村标准化建设工程、教育装备“满覆盖”工程、城乡中小学标准化提升工程等,完成了标准化建设,成为全国首个整体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城市。
经费投入配套机制不够健全首先未完成标准化建设的学校依然比较多,尤其是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缺口比较大。
其次是地域之间经济发展差异明显的基本省情让一些地区心有余而力不足,经费主要依赖中央和省级投入,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稳定的市、县级配套机制。
建设标准重“统一”轻“特色” 按照统一标准建设短时间内迅速改善了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但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千校一面”现象出现。
对学校的建设停留在传统装备阶段,更多的是装备常规的仪器设备设施,而对支持个性化、多元化、特色化发展的资源配置较少。
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实验教学人员、图书管理员配置不足,学科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程度不高,开展实验、探究意识不强,教育方式和教学能力尚需要进一步改进。
教育技术装备产品质量未得到控制招标采购的教育装备产品存在价低质低、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组合件配套功能差、违背科学原理等问题。
仪器设施设备效益发挥不够好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最终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提高教育质量。
而有的学校则本末倒置,将改善硬件条件作为核心目标。
相当一部分学校或受应试教育影响,或因师资力量缺乏、固守传统教育方式方法等因素,仪器设施设备应用不充分。
2 解决中小学校教育技术标准化建设主要矛盾几点建议
根据国家和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到2020年,教育基本实现现代化。
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教育技术标准化建设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当前中小学校教育技术标准化建设的主要矛盾已逐步转变为“仪器设备设施质量不高和效益发挥不充分,不能适应教育教学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扩大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既是当前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也是教育工作的重点目标。
我们反思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历程中的问题,是为了更加有的放矢地推进事业发展。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教育技术装备建设适度超前的理念,打破过去标准化建设停留在“物质”层面达标的要求,以新技术环境下硬件和软件建设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建设目标。
坚持统一标准和特色化的辩证统一,即在一定区域内实现物资相对公平分配的前提下,学校达到对育人要求的最低标准,而不是要求每一所学校整齐划一地发展。
要从传统的验证性的装备向个性化、探究性的装备转变,让每一所学校办出自身的优势和长处,办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满足学习成长的需要,努力推动素质教育实施。
建立合理的经费投入模式教育教学过程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动态向前发展的,各级政府是中小学校教育技术标准化建设的主体,要努力建构一个中央、省、县三级财政按照比例分担的模式,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落实经费投入,不因换届等因素而发生变化,保证非达标的学校建设和达标学校的持续发展。
在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战略背景下,学龄人口流动性大,在经费分配上要进行必要风险预控,尽可能避免投入浪费。
构建完善的教育技术装备质量监控体系教学仪器设施设备质量差阻碍着教育教学开展。
一位基层的化学老师曾向笔者吐槽,“我们努力去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但是用1997年生产的硫酸亚铁溶液去实验不会达到获得预期的结果”。
提高仪器设备设置质量,首先是加强装备标准的研制,抓好标准的宣传与实施;其次是探索适应教学仪器设备的招标采购方式,建设完备的实物标准和数字标准;最后是实施教育装备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劣质设备设施供应商的惩处力度。
推动教育技术装备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新形势下的学校标准化建设应由过去注重硬件建设向内涵式建设转变,将发展硬件与软件相结合、配备与应用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结合。
加强内涵建设,一是建立全新实验管理人员管理机制,让实验管理人员和学科教师一样享有同等的培训提升成长机会,加强培训,鼓励接受再教育,不断提高学科教师和实验人员的职业素养,建设与新技术环境下教育新要求相适应的师资队伍;二是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二维码等新技术对教学仪器设备实施动态管理,推进一定范围内学校设备设施从“孤立”向“共享”转变,向老师和学生开放功能室、图书室、实验室,提高设施设备使用效率;三是建立科学的实验教学考核考评价机制,最大限度发挥教学仪器设备设施效益。
3 结语
教育技术装备部门作为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不能仅仅根据行政提出的“项目”“达标”等要求去开展工作,而是要站在科技发展前沿,既重视达标,尽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差异,保障特殊群体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也要从资源配置、体制创新等方面入
手,推动县域内教育实现均衡发展,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