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对策_王力

合集下载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缺陷及其完善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缺陷及其完善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缺陷及其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是中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公司治理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然而,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着一些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

首先,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存在着问题。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权主要由政府持有,导致股权分散度低,股东权利难以得到充分保障。

此外,政府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干预过多,导致其经营决策难以独立,缺乏市场化的运作机制。

其次,国有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独立性不足。

由于政府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干预,导致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的任命和决策往往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难以真正实现独立性。

这种情况下,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监督作用难以发挥,导致公司治理的效果不佳。

再次,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存在着漏洞。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庞大,业务复杂,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此外,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员工数量众多,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内部控制机制的执行效果不佳。

针对以上问题,国有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完善:首先,国有商业银行应该通过多元化的股权结构来提高股权分散度,增强股东权利的保障。

此外,政府应该逐步减少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干预,让其经营决策更加独立和市场化。

其次,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加强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独立性,避免政治因素对其任命和决策的影响。

此外,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监督作用。

再次,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员工素质和执行效果。

此外,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对内部控制机制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完善是中国金融市场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国有商业银行应该通过多种措施来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公司治理的效果,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和完善措施

我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和完善措施

我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和完善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是保证公司正常运营、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基础。

然而,我国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存在一些缺陷,需要采取相应的完善措施。

一、我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1. 股权分散化程度高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分散化程度普遍较高,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导致公司治理权不明确,影响公司的决策效率。

同时,股权分散化也容易导致股东利益分散,难以形成有效的股东监督机制。

2. 监管机制不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监管机制不完善,监管部门的权力和资源有限,难以有效监督和制约上市公司的违法行为。

此外,监管部门的行政干预也容易受到政治干预的影响,导致监管效果不佳。

3. 独立董事制度不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独立董事的任期较短,难以形成稳定的监督机制。

其次,独立董事的权力和责任较为模糊,难以有效发挥监督作用。

此外,独立董事的人选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独立董事与公司存在利益关系,难以真正发挥独立监督作用。

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措施1. 加强大股东监管应该加强对大股东的监管,防止其滥用权力,保护小股东利益。

同时,应该建立健全的股东投票制度,提高小股东的话语权和监督能力。

2. 完善监管机制应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和法规,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审计和监督,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3.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应该加强对独立董事的选拔和考核,确保其真正具有独立性和专业性。

同时,应该加强独立董事的权力和责任,提高其监督作用的效果。

4. 推进公司治理结构多元化应该推进公司治理结构多元化,加强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作用,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督和考核。

5. 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应该加强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和透明度,提高投资者的知情权和参与度。

同时,应该建立健全的投资者保护制度,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全流通条件下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全流通条件下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年第5期总第期&信息决策(下半月刊)全流通条件下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周怡李蕾摘要全流通对于完善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股改后的公司治理同样会面临着许多问题。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多方面的措施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

关键词全流通上市公司公司治理中图分类号:F11文献标识:A由于历史原因和中国的特殊国情,我国的股权结构与一般市场经济国家的股权结构不同。

上市公司在股权结构上设立了国家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

为了保证国有资本的控股地位,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规定国家股和法人股不能在证券二级市场进行公开交易,其被称为非流通股。

中国的证券市场从诞生之日起便有先天的制度性缺陷:股票被区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

由于股权分置产生了一系列公司治理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后,股权分置改革便在所有上市公司中轰轰烈烈地展开。

但是全流通并不是一剂包治百病的良方,改革后的公司治理仍会面临着许多问题,因此要使上市公司质量得以提高,仍必须从多方面完善公司治理。

一、全流通条件下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存在着“一股独大”的情况。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之后,国家或法人所拥有的股票从本质上讲,已经属于流通股行列,但要让昔日国家和法人股大股东所拥有的股票在市场上流动起来还有相当困难,因为这些股票数量巨大。

而且国资委曾明确表态说国家股不会完全流通,在许多的行业里,国家仍然处于绝对控股地位,一股独大。

这可能会导致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平衡并且使公司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大股东一手遮天、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

(二)内部人控制问题可能会更加严重。

不可否认,全流通还是会使股权变得相对比较分散。

广大的中小股东往往是以获得二级市场上的差价为投资目的,他们无心也无力去关心上市公司的经营决策。

股权的分散也使股东联合极为困难,可以与经营管理者抗衡的股东合力也难以形成。

我国上市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对策

我国上市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对策

LK hn 1 l i a ig(- %) S 2
亚 煳 乏 2 % l 影亍 0】 宝钢集团 有限公司(.1 1 %) 4
美国银行21 . %) (0 5 9
富登金融156口) (.5o /
9. % 42 2
交通银行
(6 2 4 %) 8

香港中央结算 ( 代理 ^ ) 有限公司(1 2
资者 表决权 利 无体 现 等 问题 , 本 文对 这 些 问题 进 行 了详 细 阐述 ,并提 出 了相 应 的改 善 对 蓑 。
我 国上 市银 行 公 司治理 存 在 的 问题 及 改善对 策
文/ 王力 步艳红
机 制 , 高 商业 银 行 的 公 司治 理 水 平 ,为此 , 中行 、建 提 行 、工 行 等 大 型 国有 商 业 银 行 都 引进 了境 外 战略 投 资 者 。但 是通 过调 研 发 现 ,这些 境 外机 构在 协 助 国有银 行
通 过表 3 分析 ,全 球 金 融 危机 过 后 , 由于 欧美 国 的 家 大型 银行 的资产 缩 水 ,业 绩和 市值 都 一落 千 丈 ,中 国 银 行业 的整 体市 值 和业 务都 十分抢 眼 ,工商 银行 一度 成
府试图通过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来改善落后的公司治理
AU S 0 0 1 GU T2 1 农村 金融 研究
2 1
■ —
弼I 又l 回I 革
表1: 我国上市银行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
股东排名
工商银行 汇金公司 (5 3 4 %)


政 部(5 %) 3- 3 香港中央结 t 代理 ^ ) 匍叹 公司 6 0) 9o / 香港 中央结算 什 理人) 有限公司( 1 9 1 。) 2 后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现状及改善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现状及改善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现状及改善对策摘要: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现状入手着重分析了股权结构、股东权利配置、董事会构成以及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等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以我国现行公司制度为背景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健词:公司治理制衡机制信息披露一、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1)股权过于集中,内部制衡机制缺失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数是由原国有企业重组改制而成,股权向国家呈现高度集中性,形成国有股权“一股独大”。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股比例会逐渐减少,但国有股在大多数上市公司中的绝对或相对控制地位在短期内不会改变。

这种特殊股权结构给公司治理造成了较多的负面影响。

许多地方通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者各种形式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管理国有股权,而国有股的各项权力又由经贸委、组织人事部门和财政等部门分别行使。

一些地方为了加强国有股权的管理,政府部门或者大股东以其在上市公司的超然地位,超越股东的权力,用管理集团内成员公司的方法来管理上市公司,直接干预公司的决策、经营、投资、分配和人事任免,从而形成实际上的大股东控制上市公司;一些地方,由于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多头管理、各部门职责不清,所有者权责不到位,使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处于虚置状态,在中小股东介入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渠道和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一些上市公司出现了“所有者缺位”的内部人控制状态。

上市公司出现的这两种倾向使公司的内部制衡机构和制衡制度无法发挥作用,容易滋生违规的关联交易。

(2)同股不同权,中小股东治理功能微弱我国股票市场在成立之初,为了保持国家和法人的控股地位,就规定了国家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

我国股票市场流通的股份仅仅占总股本的三分之一左右,如此低的流通规模,加之流通的股权非常分散,使得“用脚投票”机制难以发挥作用。

这种股权分置状况下,流通股东与非流通股东的地位也不平等,在公司控制权的分配上中小股东占不到优势,因此中小股东对参与公司治理有心无力。

公司的决策和经营活动会受到大股东的过分干预,而企业内部和外部缺少可以制衡大股东的力量,其结果必然使得上市公司受到大股东的控制,其行为也多反映大股东的意志。

浅议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与应对措施

浅议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与应对措施

浅议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与应对措施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一些缺陷,其中包括股权结构不合理、董事会独立性不足、监管机构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股权结构的不合理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大股东对银行的控制权很大,导致一些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往往不是以市场效率为导向,而是受到大股东利益的影响。

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和效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推动,实现商业银行股权多元化,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股东行列,增加市场竞争,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率。

同时,应建立完善的股东权益保护制度,确保小股东的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其次,董事会独立性不足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缺陷。

董事会作为银行的决策机构,其成员应具备一定的独立性,以便更好地履行监督和决策职责。

然而,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中,董事会成员往往由大股东派遣或内部高管充任,导致董事会的独立性受到损害。

为了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应加强对董事的选拔和审查,注重任职者的专业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减少由大股东直接派遣的董事人数,引入独立董事,推动董事会的多元化和专业化。

此外,监管机构监管力度不够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缺陷。

在监管机构监管力度不足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存在违规经营、风险控制不力等问题,给金融体系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为了加强监管力度,应提高监管机构的专业能力和监管手段,加大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此外,还应加强对商业银行的风险评估和监测,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一些缺陷,包括股权结构不合理、董事会独立性不足、监管机构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如推动股权多元化、建立完善股东权益保护制度、加强董事会的独立性、提高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等。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现存问题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现存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概述
我国商业银行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公司治理结构的健康与
否直接关系到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然而,目前我国商业银
行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股权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普遍存在着国家
股份占比过高、股权分散度不足等问题,导致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较
为严重。

2. 董事会治理不规范。

一些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存在着董事会成员过多、董事会议事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导致董事会的决策效率低下。

3. 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

一些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存在着缺陷,
如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风险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导致银行的风险管
理能力较弱。

二、对策建议
为了解决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
1. 股权结构优化。

应通过多种方式,如引入战略投资者、推进股份制
改革等,优化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增强股东之间的利益共识。

2. 董事会治理规范化。

应加强董事会的职能定位,规范董事会的组成和议事程序,提高董事会的决策效率。

3. 内部控制机制完善。

应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三、结语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现存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只有通过优化股权结构、规范董事会治理、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等措施,才能够提高商业银行的治理水平,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现状分析及改革建议(1)

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现状分析及改革建议(1)

责,形成相互制衡的权力约束机制;然后 要确保各方的权力得到有效施展。做好董 事会、监事会成员的选拔工作,明确其权 利和义务,保证为其提供详尽的所需信 息,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政府的监管是 银行治理中重要的一环,精简监管机构, 合理分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提高 监管队伍的专业素质和监管水平,切实保 护相关者利益。 配套措施主要有 #" 配套措施的跟进。 、 如下内容:! 政府要尽快修订《公司法 》 《商业银行法 》 《破产法 》 《并购法 》 、 、 等相 关法规条例,为商业银行的治理和监管提 供法律依据。" 加强和改进政府部门的外 部监管,促进各部门的分工与合作,向公 众提供准确、 及时、 全面的信息, 以对银行 的经营者构成可置信的威胁机制。# 尽快 建立存款保险体系,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使银行为其经营风险承担相应的风险,减 轻对国家信用的依赖。$ 大力发展资本市 场,为银行的外部治理提供良好的市场环 境。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受资本市场 发展不完善和法律法规对投资者保护不 足等因素影响,使得如并购、破产保护等 治理手段在银行业内难以有效运作,目前 还不能做到多种治理措施结合使用。但从 国外的经验来看,目前还不存在一种最好 的完美的治理机制,需要多种形式的治理 手段并用才能达到有效治理。因此,政府 应致力于为各种治理机制提供外部支持, 多种治理措施并用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 作者单位: 广州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金融系
挥。具体建议如下: 改善股权结构。银行 $" 所有者归位, 的经营特点使得管理者的内部人控制行 为不容易被发现,再加上没有真正意义的 所有者在位对管理者监管,委托代理问题 “经济人 ” 就更加严重。在 假使前提下, 无 论指派的董事还是任命的经理人,都不可 能做到一切从股东或存款者利益出发做 决策。针对中国的情况,要使所有者权利 得到体现可以有两步措施:一是政府成立 一家控股公司,按公司规范运作,到各银 行行使国有资本的代表权。二是转让部分 股权,引入战略投资者,与国有股代表相 互制约、 监督, 共同提高银行经营业绩。引 入战略投资者是最近外国公司治理的主 要趋势之一,它有助于强化对经理人的监 督,加快我国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的进程和 补充资本金。 建立 %" 引入市场化的人才选拔机制, 有效的激励约束制度。目前银行这种官本 位的人事制度使经营者的目标在追求升 官(私人利益 )和追逐股东利益最大化之 间左右徘徊,造成其行为的扭曲。尽快消 除经营者的干部身份和行政级别,强化职 能差异,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才能选出有 能力的人才。选出了好的人才,还需有有 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激发人力资本的 发挥,以防止人才的流失。外资银行进入 中国市场后,人才的竞争将成为最激烈的 一环,并且是影响中国商业银行长远发展 的重要因素。只有把人力资源当作一种资 本,使其报酬能体现其努力程度以及经营 成绩等因素,而且要与其承担的责任相对 称, 责任大, 报酬就高; 相反, 要是经理人 做出失职行为, 就要受到处罚。目前, 国际 上对高级经理人激励约束常用的做法有 两种:把经理人利益与股东利益联系起来 (如股票期权 ) 和声誉约束。对普通员工的 激励也不能忽视,设立团队奖金和个人奖 金, 既强调团队合作又鼓励个人创新。 加 !" 建立权责明确的内部治理结构, 强外部监管,切实保护各利益相关者。一 个有效的内部治理机制包括两方面:首先 是要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的权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困境与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困境与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困境与对策内容摘要:长期以来,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一直存在着在股本结构、融资与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平衡及分红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严重地影响资本市场公平与效率及其健康发展。

因此,有必要尽快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再融资、股东减持、分红约束与激励以及治理监管等方面的制度机制。

关键词:上市公司治理困境对策上市公司治理的困境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框架和原则基本确立,包括引入独董制度加强对中小股东权益保护;设立监事会强化上市公司内部监察职能;信息披露制度不断完善;强化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使用监管,建立了上市公司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制度,完善了内幕交易综合防控体系等。

公司治理水平、公司透明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是,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离一个“公平、公正和高效”资本市场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在股本结构、融资与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平衡及分红等方面仍然存在影响股市健康发展的问题。

(一)上市公司的股本结构不合理20世纪80年代末,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关键性步骤。

所有制改革是中国股市诞生的催化剂,却也是股市长期以来价格扭曲的开端。

一方面,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推动了股市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从一开始就割裂了法人股与社会公众股,从而对今后市场的发展形成长期的负面影响。

虽然始于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通过对价赎买的方式使国有股、法人股获得了上市流通权。

但为了保证国家的控制权,国有股并未实际流通。

通过改制上市的公司股权结构多元化进展缓慢。

由于上市公司股本结构的畸形,使得公司利益的天平严重地向国有股东、控股股东或者大股东倾斜。

上述股东以低廉的价格在上市公司中捞取大量股份,占据着绝对控股地位。

而作为公众股东,不仅高价认购股份,而且所得到的股份占总股本的比例很低。

这种不合理的股本结构设置,不仅不利于公司的治理,而且导致新股高价发行,现金红利流向控股股东,非流通股和限售股解禁时增加股票套现压力,大小非获得暴利。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问题及完善对策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问题及完善对策

一、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第一,股权结构不合理。

股权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在绝大多数上市公司中,占据控股优势的首先是国家股股东,其次是法人股股东。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第一大股东为国家股东的上市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所持股票均不允许流通,从而形成了非流通股股东占绝对控股地位的股权分配格局。

所有的决策都完全取决于第一大股东的意志,因为只要大股东对某项提案表决表示同意或反对,该项提案就可以在股东大会上获得通过或惨遭扼杀,众多的小股东根本就不可能影响公司决策。

由于国有资产在上市公司资产总量中占有较高比重,多数上市公司股权设置又较为集中,客观上造成股东大会无形中受到大股东控制。

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通常情况下都是公司的发起人,他们与上市公司有着密切的人际关系和利害关系,在这些密密麻麻的关系网的笼罩下上市公司的独立性难以保证。

其导致的不良后果是,在这种缺乏制衡的股权结构下,第一大股东往往把自己控股的上市公司看作是提款机,无偿地侵占上市公司的资源,流通股股东在公司经营决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而持非流通股的大股东做决策时又往往囿于自身利益而时常名正言顺地侵害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一旦控股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第一大股东通常又将上市公司拖下水,从而将灾难转移到上市公司的流通股东身上,使他们成为无辜的牺牲品。

相关研究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自由流通,无法遵循同股同利、同股同权和同股同价的原则。

第二,董事会、股东大会缺乏内部制衡,监事会功能弱化,容易导致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

1我国上市公司虽然均按照《公司法》及交易所上市规则》等的要求,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

从表面看,各司其职、互相制衡的组织结构基本形成。

但由于许多公司存在着内部人控制的治理结构,使得不仅是股东大会,而且董事会和监事会在很大程度上也形同虚设,因为:2目前,国有股东受托人在董事会中占有多数席位,董事会在行使职能时成为国有股东一方的代言人。

与此同时,由于大多数上市公司没有合格的独立董事,且内部董事在董事会中占多数,其成员中绝大多数都是由股东单位的上级干部主管部门直接委派的,再由于法人股比例低、债权银行介入公司运作制度没有普遍推行等原因,上市公司董事会明显缺乏内部制衡机制。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困境与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困境与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困境与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成为了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投资者获取利益的重要渠道。

然而,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着一些困境,如信息不透明、股权分散、内外控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益,也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因此,本文将就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困境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信息不透明信息不透明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存在着不规范、不透明的现象。

一方面,上市公司存在着不真实的信息披露行为,如虚假陈述、不良预期等。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不足,如财务报表、内部控制报告等缺乏足够的信息,使得投资者难以对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进行判断。

针对信息不透明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信息披露监管。

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对虚假陈述、不良预期等违规行为进行惩罚,同时提高信息披露的标准和透明度。

2.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规范信息披露的内容、方式和时间,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效率。

3.提高投资者教育水平。

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理财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

二、股权分散股权分散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面临的另一个困境。

在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股权分散程度较高,控制股东的股份比例较低,导致上市公司的决策权、监督权难以集中,管理效率低下,易受到外部干扰和控制。

针对股权分散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1.建立健全股权激励制度。

通过股权激励制度,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管理人员和员工,提高上市公司的管理效率和业绩。

2.完善股权监管制度。

加强对上市公司股权的监管,规范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和管理,提高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

3.加强股东沟通和合作。

加强股东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增强股东的共识和信任,提高上市公司的决策效率和管理效率。

三、内外控制机制不完善内外控制机制不完善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问题有三方面: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设置不完善,权力散乱、监管组织混乱,使得公司管理不切实际。

第二,董事会的组成和职能的划分不够明确,董事会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影响了公司的治理结构。

第三,治理结构中原有的产权结构规则落实不到位,监管机构的参与不够深入,使得公司治理结构混乱不堪。

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有三个方面:
第一,加强和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主要包括:首先加强董事会、高管团队和信息披露机构的力量,明确责任分工;其次,深化治理经验共享,提高高层职业素质;再次,完善全员参与的制度,加强全面管理;最后,建立监督制度,强化可行性分析。

第二,加强和完善公司外部治理结构。

主要包括:一是加强市场环境监管,明确银行业监管机构的权利义务,建立股东权力及利益关系清晰的外部控制机制;二是加强市场内的常设机制监管,推动市场预警机制的建立;三是外部不良资产整合和处置,完善外部管理机制,建立内外部协调治理机制。

第三,加强和完善法治成文机制建设。

包括推动公司治理制度的完善,加强与国
家公法统一化,建立治理舆论监督机制,以及加大行业经验和专业技能、职业素质、核心竞争力等人才培养力度。

同时,通过在职培训,提高行业政策素养,丰富行业治理实践,以及独立法律顾问制度等,构建公司治理法治化环境。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提要公司治理是决定一个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银行作为一个企业,公司治理自然也是形成其核心竞争力的主导因素。

本文将主要探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措施。

一、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是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相互之间的一种制度,涉及指挥、控制、激励等方面的内容,即借以处理企业各种合约的一种制度。

公司治理结构包括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

内部治理结构主要包括产权结构、资本结构、制衡结构、激励机制、信息披露制度等。

外部治理结构主要包括:充分竞争的市场、法律环境、宏观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等。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企业,与一般的公司不同,商业银行具有很多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导致了其公司治理结构与一般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差异。

主要表现在:(一)商业银行的委托代理关系更加复杂。

除一般公司治理所需解决的问题外,商业银行的治理还要解决贷款人、存款人、监管者与银行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实现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

所以,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应更多的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不能仅仅局限于股东本身。

(二)作为风险的聚合点,商业银行有特殊的经营目标:既要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又要追求金融风险的最小化。

同时,由于银行的并购更多地发生在金融危机过程中,银行的经营不善往往和和信用危机联系在一起,这些都要支付巨大的社会成本。

商业银行是整个金融的核心,进而是整个经济的核心。

所以,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目标不仅仅是公司价值的最大化,还应包括商业银行本身的安全和稳健。

(三)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存在负激励。

存款保险制度弱化了存款人对银行的监管机制,公司治理来自债权人的约束功能大大降低了。

同时,银行提供的人力资本密集的产品难以说是充分竞争的,这样来自产品市场的约束机制相对于一般产品弱。

根据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8%即可,大部分资金来源于中小散户,这使得银行缺少一般公司治理的外部监督。

我国a股上市商业银行内部公司治理现状及改进措施

我国a股上市商业银行内部公司治理现状及改进措施

我国a股上市商业银行内部公司治理现状及改进措施
管理公司治理是一个机构管理结构的重要方面,它可以帮助控制股东权益,为投资者提供保护。

作为我国A股上市商业银行的内部公司治理,本文讨论了我国A股上市商业银行内部公司治理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首先,我国A股上市商业银行内部公司治理现状较为复杂。

首先,商业银行受到多方监管,其内部公司治理体系受到不同国家法律法规和各种机构的干预,使商业银行的治理体系变得格格不入。

其次,商业银行的股权分散,不利于整体管理。

此外,商业银行内部公司治理体系缺乏连续性,不能有效确保投资者权益。

继而,我国A股上市商业银行应采取改进措施来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首先,增加管理层间的联系。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联系,使科学管理成为一种良性循环,从而对改进和完善内部公司治理体系产生积极影响。

其次,加大对公司担任人的监督力度,引入有效的管理机制,提高公司担任人的素质,发挥公司担任人的主要职责和义务。

此外,加强内部控制,并命令行务机构跟踪各项投资、审核投资项目等,以及定期审计。

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将金融风险有效降至最低,并有效确保投资者权益。

最后,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

商业银行应建立合规、负责、完善的企业信息披露机制,坚持客观、真实、及时的信息披露原则,明确信息披露的范围和内容,努力满足投资者对内部公司治理的需求。

综上所述,我国A股上市商业银行内部公司治理面临着许多复杂的问题,改善和完善内部公司治理更加迫切,为此,商业银行应致力于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公司治理体系,确保经营效率和权益保护,为未来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缺陷及其完善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缺陷及其完善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缺陷及其完善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有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机构,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然而,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中存在一些缺陷,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中,国家持有的股份比例过高,而市场化股份比例较低,导致公司治理过程中,市场化因素不能充分发挥。

2. 决策机制过于集中:国有商业银行的决策机制过于集中,决策权和监管权集中在少数高层领导手中,导致决策效率低下,难以及时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

3. 独立性不足:国有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中,往往受到政府意志的影响,独立性不足,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为了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 优化股权结构:逐步引入市场化投资者,增加市场化股份比例,降低国家持股比例,实现股权结构的合理化。

2. 分权化决策:加强内部监管机制,将决策权下放到各级别领导手中,实现分权化决策,提高决策效率。

3. 加强独立性: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坚持市场化原则,加强内部管理,确保独立性和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国有商业银行的长期稳定发展。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摘要上市公司是经济时代的推动产物,中国的市场经济正是如火如荼发展期。

近几年,国内上市公司陆续出现的问题已经暗示了必须找出一种属于中国国情与政体的特色治理模式, 文章从公司治理基本概念、理念、原则入手,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探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一股独大问题、董事会独立性问题、监事会监督机能缺位问题、经营者激励机制扭曲问题、信息披露失范问题等,并运用案例分析研究,进而从六个方面提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律对策,即:健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法律体系;优化股权结构;完善董事会制度;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推行股票期权制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等,以期对促进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完善有所贡献。

[关键词]: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解决途径[论文类型]:应用型Governancest ructure of ListCompa nies in China:Problems and solutionsABSTRACTThe listed company is to promote product of Chinese economy, the market economy is like a raging fire development period. In recent years, domestic listed companies have problems have suggested that must fin d a belongs to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ov ernance mode of government, from corporate governance concept, conc ept, princip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the status quo, to discuss China's listed companie s governance structure problems, that is one big share issue, the indepe ndence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board of supervisors to supervise the f unction problem of vacancy problem, incentive mechanism, information disclosure distortion problem of anomie, and uses the case analysis, an d then from six aspects to improve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listed co mpanies and legal countermeasures, namely : to improve the governanc e structure of listed companies the legal system; to optimize the owners hip structure; perfect the system of board of directors; perfect supervise restrict a mechanism;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ock option system; perfe cting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with a view to promoting the go vernance structure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to improve contribution.[ Key words]: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listed companies, problems, s olutions[type of Thesis ]: application type目录1 绪论11.1 研究的背景1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12 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23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理念和原则23.1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理念33.2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设计的原则34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54.1 “一股独大”问题54.2 董事会独立问题64.2.1 内部人控制较为严重64.2.2 独立董事独立性不强74.3 监事会监督机能缺位的问题74.4 信息披露失范问题84.5 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问题85 解决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的途径10 5.1 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律体系105.1.1 尽快修改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10 5.1.2 完善相关立法105.2 优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105.2.1 降低国有股权集中度,促进股权多元化105.2.2 解决家族企业上市后“一股独大”的问题105.2.3建立起约束大股东行为的制度105.3 完善董事会制度115.3.1 大力消除内部人控制现象115.3.2 增加独立董事的比重,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

我国银行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银行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银行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要本文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分析了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针对其深层次原因提出了解决办法,对当前国有银行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目前公司治理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话题。

所谓公司治理是指一组规范公司相关各方的责、权、利关系的制度安排,是现代企业最重要的制度架构。

它包括公司经理层、董事会、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一整套关系。

通过这个架构,公司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得以确定。

银行也是公司,也是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因此一般的公司治理理论可以适用于银行业。

但是银行业与其他非金融行业相比还是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对其治理进行单独的研究。

一、我国银行治理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正积极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改革,并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许多阻碍改革进程的因素。

在影响商业银行经营改革的诸多因素中,银行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已经成为最为关键性的因素之一。

由于产权主体虚置,缺乏市场化的经营者选拔、激励机制,正确并适度的银行监管以及良好的外部治理环境,难以保证银行拥有正确的经营方向,充分的经营活力和强大的创新动力,从而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

首先,商业银行软预算约束导致的主体缺位延缓了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优化与改善。

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完善是微观经济主体的自觉行为,但是却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如果存在主体缺位问题将从整体上制约治理结构的优化。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呈现明显的软预算特征,即当商业银行资不抵债时,外部组织通过非市场化手段给予商业银行流动性支持,从而避免破产清算。

由于软预算约束,因而我国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优化出现了主体缺位现象。

根据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类型,可从三个层面来分析:首先,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者缺位问题产生了治理结构优化主体缺位问题。

由于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主体地位是虚拟的,其委托权必须由科层组织授权给官员并由其实施,名义上国家所有的国有银行其控制权实际上为政府官员高度集中使用,在国有银行的剩余索取权属于国家而不是政府官员、导致政府官员与国家目标的不一致的情况下,政府官员自然缺乏改善治理结构的动力,出现了治理结构优化主体缺位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资本市场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动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的重要标志。

深化资本市场法治研究,探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提出完善资本市场的基本思路,对建设健康完善的资本市场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股独大”问题突出“一股独大”的要害是“一股独霸”,其已成为阻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一股独大”这种情况下,根据资本多数决的原则,在股东大会上中小股东的意志往往被控股股东的意志所吸收和征服,影响了中小股东参与公司管理的积极性,股东大会演变成“控股股东会”,甚至出现“一人股东大会”的尴尬现象。

加上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滥用资本多数决原则,通过操纵股东大会实现其不正当利益或直接侵害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

1.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掏空”上市公司的现象屡见不鲜。

控股股东掏空上市公司,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1)强令上市公司违法为母公司提供担保或在母公司支配下向关联法人提供担保;(2)直接占用资金。

2.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在上市公司超越法定的股东权利,直接干预公司经营管理活动。

如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任意干涉股东大会的召开;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直接干涉公司的经营管理等。

董事会独立性与规范运作问题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从表面看,形成了“三会四权”的制衡机制,即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分别行使最终控制权、经营决策权、监督权和经营指挥权。

但从实际情况看,由于股权的过度集中,没有形成健全的董事会、监事会来保证健全的经营机制,以及相应建立一套健全的经理层聘选、考核和监督机制,从而导致了部分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不强的问题。

1.内部人控制较为严重。

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是现代公司经营的基本特征之一。

专业的管理职能和强大的资本基础使现代公司制企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但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如果缺乏有效率的公司治理基础,便容易产生代理人(经营者)违背、侵犯委托人(所有者)利益的问题,即“内部人控制”问题。

我国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

我国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

我国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2013年03月06日投稿人:张峰律师点击:63次摘要:当前我国特别是法学界对公司治理结构机制建立的问题特别地关注,指出了现今《公司法》中关于公司治理机制的许多问题,并且提出了许多新的法律机制的建议我国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当前我国特别是法学界对公司治理结构机制建立的问题特别地关注,指出了现今《公司法》中关于公司治理机制的许多问题,并且提出了许多新的法律机制的建议,其目的也都是为了规范我国公司的运行及管理,以充分保护公众投资者、债权人等人的公司相关者的利益,以使我国公司实务界达到更高效、更合理的公司治理机制,能够面对市场上的各种风险、竞争。

本文主要讨论对我国当前《公司法》中关于公司治理的规定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对加强《公司法》改革的一些建议。

一、我国《公司法》对公司治理结构的规定根据我国《公司法》确立的公司体制,我国公司是法人治理结构,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股东(大)会。

股东(大)会是由全体股东组成的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行使所有者对公司的最终控制权。

公司的其他机构如董事会、监事会以及公司经理所行使的职权,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或派生于股东(大)会。

2、董事会和监事会。

董事会是由董事组成的公司业务执行和经营决策机构。

董事会主要是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负责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和管理,即对内管理公司事务,对外代表公司进行活动,对股东(大)会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

董事会的职权有10项,董事长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公司管理的最高负责人。

监事会是由股东代表和职工代表组成的公司监督机构。

监事会监督的对象主要是董事会和经理的业务活动,其内容既包括对一般业务的监督,也包括对财会事务的监督。

监事会不参与公司业务决策和具体管理,对外也不能代表公司。

3、经理。

经理是由董事会聘任的辅助董事会执行公司业务、进行日常经营管理的人员。

经理是董事会的助理机关,主要是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进行工作,向董事会负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金融研究 21AUGUST 2010我国上市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对策中国农业银行成功在上海和香港挂牌上市后,我国已有工、农、中、建等15家商业银行完成股改上市。

上市银行资产占银行业总资产的比例接近70%,上市银行总市值占A股市值比例超过30%,上市银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银行的治理水平直接关系着金融体系的运转效率,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提高上市银行运行效率的前提。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中国银行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为此如何通过改善公司治理,来提升我国银行业的综合竞争力,是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

我国上市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现状分析(一)我国上市银行股权集中度表1显示,汇金公司是工、农、中、建四大商业银行的唯一控股股东,加上财政部是交行的第一大股东,市场占有率超过50%的五大商业银行的最大股东均为政府,且前五大股东(除交行外)的持股比例均超过90%。

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股东相对分散,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在50%左右(除中信银行外),城商行的股东结构相对分散。

从本世纪初,国有商业银行开始进行改制改造,政府试图通过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来改善落后的公司治理文/ 王力 步艳红机制,提高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水平,为此,中行、建行、工行等大型国有商业银行都引进了境外战略投资者。

但是通过调研发现,这些境外机构在协助国有银行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效果并不理想,而且金融危机爆发后,几家主要的投资者纷纷出售或者减持了国有银行的股票,这进一步说明他们投资之初并非只是战略投资的意图,而从其所获资本收益来看,更像是财务投资者。

因此,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对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是有限的。

(二)我国上市银行董事会、监事会结构目前我国上市银行都已经建立起规范的董事会和监事会(见表2、表4),下属各专门委员会也相继完善,主要包括提名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关联交易委员会、执行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和战略委员会等。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6月4日发布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简称《指引》)和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关于董事会的规模、独立董事、执行董事的规定,除农行、中行不满足《意见》关于独立董事占比例达三分之一或以上的要求。

15家银行监事会的平均人数为8.2人,只有农行、中行无外部监事,没有满足《指引》关于外部监事不少于两名的要求。

(三)我国上市银行主要经营指标通过表3的分析,全球金融危机过后,由于欧美国家大型银行的资产缩水,业绩和市值都一落千丈,中国银行业的整体市值和业务都十分抢眼,工商银行一度成封|面|文|章表1:我国上市银行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资料来源:,根据上市银行2009年年报整理所得。

为世界上最赚钱的银行。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在盈利能力、盈利结构、风险管理、风险定价以及金融创新能力等方面,还不能和欧美发达国家的银行相提并论,差距十分明显。

与此同时,为应对金融危机,政府实施“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使得各家银行纷纷扩张信贷规模,资本充足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而银监会进一步加强资本充足率监管。

为解决这一问题,各家银行又相继启动融资计划,对资本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也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我国上市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一)“一股独大”和“委托—代理”问题仍然突出我国上市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在组织结构上基本都已建立起较为规范的股东治理结构。

但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存在明显的“一股独大”现象和“委托—代理”问题,国家如果对国有控股上市银行干预过多,就会形成行政干预,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干预太少又会造成委托人所有者缺位,这样的委托人没有足够能力和动力对代理人进行监督和约束,从而造成代理成本居高不下以及由此产生的诸多问题。

况且,行政干预下的银行运营,难以实行有效的市场化运作,影响经营效率,也不利于信息披露和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二)“三会”结构和专业委员会设置存在较大缺陷根据资本市场的要求,我国上市银行独立董事的22农村金融研究AUGUST 2010农村金融研究 23AUGUST 2010表2:我国上市银行董事会结构情况资料来源:,根据上市银行2009年年报整理所得。

表3:2009年我国上市银行经营指标情况资料来源:,根据上市银行2009年年报整理所得。

封|面|文|章比重较以往有所上升,董事会和监事会基本上都设立了专门委员会,并逐渐发挥出重要作用,使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决策更具独立性和科学性。

但是,在执行过程中,还普遍存在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的职责不独立以及内部监督部门不完善等问题。

美国安然事件和数次舞弊风暴表明,独立性制约着独立董事制度的效率和效果,独立董事不独立,由其组成的审计委员会自然就名存实亡了。

上市银行的“一股独大”现象造成内部人控制,即关键人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

15家上市银行董事会平均人数为16.5人,这远远大于美国标准普尔1500家上市公司中董事会平均只有10个董事的规模。

而且在实际运作中,董事会人数过多会带来许多的负面影响。

比如规模太大造成董事间沟通协调困难,而且会产生搭便车的动机,减弱对经理层的监督评价。

相反,独立董事人数比例过小,其在防止股东及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损害公司整体利益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也极为有限。

(三)长期激励和约束机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总体看,我国上市银行在薪酬激励方面“重现金、轻股权”,缺乏长期激励机制,导致管理层在决策和战略规划方面缺乏长远考虑。

高管人员持股比例不高,形成长期激励不足;管理层持股占比偏低,直接薪酬偏高,鼓励形成短期行为。

2009年财政部颁布了“金融机构限薪令”,治理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不挂钩的问题,这说明银行业高管现金薪酬不仅偏高,且金额不能与银行绩效形成线性相关性,这是上市银行在激励约束机制方面存在的根本问题。

目前,上市银行中,建行、交行和深发展已经给予高级管理层一定股权,但所占比例还是很小,而在员工激励方面,目前都无员工持股计划。

相比之下,上市城商行除了高管层持股外,还有一定的员工持股比例。

实践证明,内部人持股可以增强员工的责任感,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但目前只是少数几家银行在尝试,以股票期权奖励为主的长期激励和约束机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完善。

(四)中小投资者的表决权利不能得到应有体现根据分析,上市银行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中小投资者的表决权利不能得到应有体现。

以今年的银行融资为例,大规模的市场融资行为,对现有和潜在的股东都将会造成许多影响。

因为银行的大量融资将挤出许多中小投资者,他们或将遭受现金损失,或将遭受股权的大量稀释。

在此过程中,政府在各家银行持有大量有表决权的股份,而中小投资者并无多少参与的权利。

这也是上市银行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改善我国上市银行公司治理的建议(一)改善上市银行内部治理结构1、优化上市银行股权结构。

第一,调整和完善股权结构,重点调整国有股的比例,减少“委托—代理”成本,进一步分散股权,发展多元投资主体,着重培养一批稳定的核心大股东,切实发挥战略投资者的作用;第二,注重公平性原则,减少行政干预,提升上市银行的市场化运作水平;第三,通过加强对高层管理人员的内外监督和约束,减少代理成本;第四,加强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

2、完善“三会”内部机制建设。

第一,建立强有力和高效负责的董事会治理机制,为了更好履行董事会的职责,必须调整董事会的规模和结构,强化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第二,将监事会与独立董事的职能细化,加大对监事会程序上的保护,通过内部审计职能的强化,提高监事会的监督职能。

3、完善长期激励和约束机制。

第一,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管理层激励与约束机制,实施制度创新,增加高管人员和普通员工的持股比例,为公司设立合理的股权激励机制,提高金融人力资源使用效率;第二,在金融机构高管薪酬的数额与发放办法上,赋予金融机构股东更完备的决定权,改组金融机构薪酬委员会的组成结构,将薪酬委员会委员均设定为机构外部的独立人员,强化独立性与外部性,对巨额薪酬发放方案进行合理监管;第三,赋予金融监管当局终止金融机构不正当薪酬发放方案的权力。

4、全面提升上市银行的综合竞争力。

第一,作为盈利机构,上市银行有必要、有责任改变目前存贷差的盈利模式,在推动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获得责任与利24农村金融研究AUGUST 2010农村金融研究 25AUGUST 2010润双赢,而不是在扩张-信贷-再扩张的循环中打转;第二,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核心定价能力,目前我国上市银行大而不强,需要提高市场运营效率,通过改善服务和产品创新提高收益水平;第三,提高业务创新能力,中国银行业的主要利润来自于存贷差,靠政策吃饭的模式没有变,今后必须适应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的需要,切实为服务企业、服务消费者以及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发挥应尽的社会责任。

5、切实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作为公众公司,银行应该体现出诚信,对投资者负责,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为所有利益相关者负起责任。

银行上市之后的内部管理架构都有所改善,但并没有改变同质化竞争的态势,而银行的管理费用与人工成本居高不下,其利润的上升速度赶不上人工成本的增长与到证券市场融资的速度,上市银行应从提高银行内部管理效率和产品创新入手,提高公司运营质量,把保护利益相关者的责任落到实处。

(二)改善上市银行外部治理环境1、通过完善监管机制,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的外部环境。

我国目前己经颁布的《商业银行法》、《公司法》、《证券法》等是商业银行上市后所依存的法律基础,但是只有这几部法律还不够,目前对于上市银行公司治理外部法律环境的建设应从国际标准出发,可以建立专门的上市银行法,同时完善《公司法》中关于公司治理方面的条款。

2、加强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增强上市商业银行信息的透明度。

提高信息披露水平,满足广大投资者对公开性信息的需求,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通过建设规范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统一会计披露内容,提高外部审计质量、增加披露途径等方式加强上市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建设。

借鉴美国新出台的《金融法案》相关内容,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应优化金融市场投资者权利保护的规范框架,提高金融中介机构信息的透明度,提高投资者的自我保护能力与获取金融信息的便捷性与可靠性。

3、完善市场配套机制,推动金融产品创新。

外部的监督控制和金融市场深化将辅助公司内部治理,更好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建设有效的资本市场主要措施包括:加强监管、规范资本市场、促进金融创新、严格法律监督、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建设。

在推进金融深化方面,央行等部门应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改革,货币政策工具选择应尽量减少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而更多地使用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